網站導覽
意見回饋
雲聲電子報
永續發展與社會實踐中心
Facebook
雲仔 LINE Bot
ENGLISH
最新消息
學校治理
校長的話
認識雲科
辦學績效
財務資訊
資訊安全政策
友善職場
獎勵事蹟
社會責任
社會共融策略與目標
社會實踐
產業交流
推廣教育
生命教育
共好社會參與
環境保護
氣候變化因應作為
環境管理
綠色校園
校園安全
校園規劃
組織治理與利害關係人參與
治理程序
風險分析與機會
內控制度
利害關係人溝通
各委員會運作
供應商管理
永續與社會責任委員會
SDGs專區
報告書下載
利害關係人問卷
最新消息
News
所有分類
獲獎榮耀
活動宣傳
國際交流
產研成果
趨勢新訊
所有 SDG
SDG01-終結貧窮
SDG02-消除飢餓
SDG03-健康與福祉
SDG04-優質教育
SDG05-性別平權
SDG06-淨水及衛生
SDG0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
SDG08-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
SDG09-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
SDG10-減少不平等
SDG11-永續城鄉
SDG12-責任消費及生產
SDG13-氣候行動
SDG14-保育海洋生態
SDG15-保育陸域生態
SDG16-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
SDG17-多元夥伴關係
所有學院
工程學院
管理學院
設計學院
人文與科學學院
未來學院
不限年份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2021世界大學影響力成績卓越!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獲國際高度肯定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公布「2021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在台灣共35所學校上榜名單中,整體最佳成績為全球101-200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以下簡稱雲科大)有多項指標進入101-200名的最佳成績,而整體排行則名列全球301-400名,在台灣上榜名單中排名第3,科技大學排名第1,足見雲科大是一所全面重視永續發展的大學,展現舉足輕重的全球影響力。(University Impact Rankings)」 「2021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排名為THE根據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指標(SDG)作為評核標準,共計有來自全球共計1240校參與。雲科大在SDG6「清潔飲水和衛生設施」、SDG8「體面工作和經濟成長」、SDG9「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SDG12「確保永續消費和生產模式」、SDG16「和平、正義與健全的司法」共五項,約1/3指標表現亮眼,均名列全球排名101-200名。 這五項目中,以SDG9「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成績卓越,除在參賽685間學校中,位居100-200名外,更在此項整體積分上獲得82.7高分,位居Q1(第一等級)地位。此外,在與國際接軌的同時,雲科大更在SDG17「促進目標實現的夥伴關係」上,秉持國際鏈結與深耕永續理念,由校層級做整體校務規劃與推動,在SDG17.4「永續發展教育」項目上榮獲83.3高分,更在此項SDG17整體參賽1154學校中,名列400-600名。 🏆 雲科大勇奪六項2020台灣永續典範大學獎,為最大贏家 除了THE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表現亮眼外,雲科大更善盡大學社會責任(USR),從創新教學鏈結產業脈動,回饋社會。在2020台灣企業永續獎(TCSA)中榮獲6大獎項,更是唯一獲獎6件以上的學校。6大永續大獎包含: ★ 台灣永續典範大學獎(最高榮譽) ★ 永續報告獎-金獎 ★ 英文報告書獎-銀獎(唯一獲獎的學校) ★ 社會共融獎(非營利組織) ★ 大學USR永續方案獎-銅級(協力共構淺山農村) ★ 大學USR永續方案獎-銅級(發揮鄒族來吉部落) 雲科大積極運用教育與研發資源,來解決地方、產業、社會與全球的永續發展問題,展現USR影響力。 🌄 2020世界綠色大學評比 雲科大展現推動環境永續成效 此外,在「2020世界綠色大學評比」中,雲科大再次挺進世界百大、名列全球第72名;在「2020亞洲大獎入圍名單THE Awards Asia),亦以「YunTech PBL研究中心」與「未來學院」新型態教學系統入圍「年度最佳教學策略」亞洲前8強。在多項國際評比肯定都獲得佳績的認可下,印證雲科大除深耕永續外,在創新教學等面向也達到卓越的國際水準。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表示,目前雲科大校務發展以「五化」-特色化、學術化、產學化、國際化、智慧化為策略,持續投入教育、研發、產業資源,深耕教師教學、學生培育、大學貢獻、國際影響力四大面向,塑造永續校園,積極擴大學校在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之全球影響力,善盡大學社會責任,朝向「以創新教學與產業對接為特色的國際知名大學」願景邁進。 資料來源:轉發自遠見雜誌
2021
/
06
/
30
遠見報導台灣最佳大學排行:雲科穩坐技職前三名▪躍昇綜合大學第13名
《遠見雜誌》2016年率全台之先,發布第一份、亦是唯一的「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今年邁入第六年,今日公布最新調查結果。陽明交大擠下清大和成大,成為綜合大學榜的亞軍,僅次於臺大,第三至五名為清大、成大、中央。 疫情衝擊各行各業,也顛覆高教生態,醫學、永續成為新顯學,社會對大學賦予了不一樣的任務,期待大學具有社會責任、解決人類社會難題、能跨領域攜手醫療創新,對抗病毒,各大學更積極培育永續人才,期盼地球更美好。 《遠見》「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每年優化指標,精準反應社會對於高教的期待與需求。今年同樣結合遠見民意研究調查、政府公開資訊、世界最大學術資料庫愛思唯爾(Elsevier)的Scopus資料庫,以及SciVal研究分析指標,以六大面向43項指標評比,公布五大分榜前30強(醫學類為前六強),讓各大學明瞭自己的競爭位置。 《遠見》本次調查發現,疫情讓全球鎖國,校長們不再把「增加國際合作」視為首要任務,未來,將以品牌再造、特色化為主軸,如何延伸優勢、跨域整合,找出最強大的競爭力,是校務永續發展的策略。 「智慧醫療」堪稱2021年最熱門的顯學,醫科為主的陽明,和在工程和電資執牛耳的交大,合校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握有「智慧醫療」最堅實的學術底蘊,今年擠下清大和成大,成為綜合類亞軍,僅次於臺大;中央重回第五;去年首度搶進前五名的中山,今年小降為第六名;值得一提雲科去年排名16名,今年躍昇第13名。 ▼ 技職大學30強,雲科今年穩坐前三名 另外今年台塑集團體系的明志科技大學首度突圍,拿下技職類第四名,高科為第五名;勤益科技大學為前十名的新面孔。 一場疫情,更加凸顯社會對「我要活下去」的需求,如何在其中找到發揮空間,成為大學永續關鍵。透過不同學校的特色化作法,期待每一所大學,都能成為所處特色領域的「最佳大學」。 完整內容請見《遠見雜誌》7月號
2021
/
06
/
29
雲科大成立「文物修護研究與推廣中心」,持續推廣文化資產永續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物修護研究與推廣中心」,於六月二十三日上午十時舉行線上掛牌發表典禮及MOU聯盟會議。與會聯盟夥伴包括台北市艋舺龍山寺董事長黃書瑋、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檔案典藏組組長涂曉晴、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主任陳柏欽、臺南市美術館館長林育淳、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主任郭敏慧等人,共同討論大學MOU聯盟與未來的文物保存事業發展願景。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陳主任表示文資中心的修復樣態是多元的,期望與雲科大合作,招募更多有興趣的學生參與,建立與業界連結的專業人才培養途徑。臺南市美術館林館長藉由日本與法國修復莫內作品之經驗,提出未來文物修護新方向,結合產業界的經驗、學校的知識、傳統技術和新科技,未來可以將文物的修護再提升到新的高度。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郭主任提出未來與雲科大在實習、文物修護合作之願景。藉由座談會交流,中心收集政府部門、產業界在實務上的文物保存議題,持續走在時代需求最前端,透過產官學的合作,建立1+1+多元的成效。此項對應到SDG4、SDG8與SDG11之高品質教育終身學習、良好工作及經濟成長與文化、自然遺產保護永續發展。 雲科大秉持「產學一體、創新設計」的辦學理念,其務實致用的校風,深受學生與產業界之肯定。「文物修護研究與推廣中心」即透過PBL(Project Base Learning)模式,積極地將產業端的需求導入教學中,培育文物保存專業,穩定輸出技術人力,協助MOU聯盟完成各項文物保存事業,同時以資源整合的合作模式,促進國際交流。「文物修護研究與推廣中心」期望能建立文化資產保存與維護的典範,並成為文物保存事業對話交流的媒合平台。 ▲ 人文學院院長_文資系主任帶領中心揭牌合影
2021
/
06
/
23
雲科大 智慧教育入圍2021 THE 科技數位創新亞洲前八強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公布「2021亞洲大獎入圍名單THE Awards Asia」,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以「智慧教育: YunTech入學輔導機制」入圍「年度科技數位創新」亞洲前八強。其中入圍的學校還包括:新加坡國立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蘇州大學等七校。雲科大在推動教學創新上兼顧教學品質,近年更獲教育部遴選為發展深化數位學習計畫學校,導入人工智慧與教育科技,建構完善智慧校園。 少子女化、新生學習起始點差異化是大學教育所面臨的挑戰,雲科大經由建構「智慧教育環境」,打造智慧化的入學輔導機制,落實精準學習輔導(智慧同儕陪伴)。雲科大透過發展智慧教育校園,應用教育大數據建立學習預警模型,並以數位學習為工具,推出新生均優質化課程,成功達成休退學率下降之目標。 雲科大運用學習分析,分析學生學習軌跡,開發智慧教育學習預警機器人、學習儀表板進行精準輔導,以提升學習成效。經調查109年參加課程的學生(有效問卷數1,345人),87.7%認為幫助很大,並同意「精準輔導」是未來的趨勢。 雲科大除了發展智慧教育外,更因應未來資訊人才的大量需求,整合校內「產學能量」與「研究動能」培育產、官、學、研界所需之人工智慧人才,具體的行動方案是創建人工智慧學院,不但揉合「PBL智慧研究中心」之產業化、智慧化,更透過「未來科技研究中心」國際優越學術研究學者與玉山學者群強化人工智慧學院之國際化與學術化的研究動能。雲科大擔負科技大學務實致用典範的角色,積極擴大台灣高等技職教育在全球的影響力,成為「以創新教學與產業對接為特色」的世界級科技大學。 ▲ 雲林科技大學入圍照片
2021
/
06
/
23
雲科大新創團隊-MicroGas微氣科技 榮獲「用技術創新打造A+競爭力」金獎
科技部中部科學園區管理局「110年用技術創新,打造 A+競爭力」 雲科大MicroGas微氣科技團隊積極爭取💪 榮獲金獎🥇!並獲得創業基金25,000元💰 MicroGas微氣科技團隊: 雲科大機械系|曹楓億、吳宗倫、王宥維、陳勁達 指導老師|機械系 郭佳儱老師、財金系 劉志良老師 雲科大體現SDG4永續教育及SDG8讓每一個學生未來都能有一份好工作,促進永續經濟成長,達到全面且有生產力的就業之精神! 2021/12/10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科技部「創新創業激勵(FITI)計畫」 「微氣科技」團隊拿下「創業傑出獎」🏆奪得100萬元創業獎金💰 中科管理局率領21組輔導新創團隊參加科技部「創新創業激勵(FITI)計畫」,其中3組團隊順利挺進最終7強,12月10日舉行頒獎典禮! 由「微氣科技」團隊拿下「創業傑出獎」,奪得100萬元創業獎金;另外「籽樂教育」及「幻視科技Visioner」等2團隊均獲得「創業潛力獎」,佳績耀眼。 ▲ 中科輔導的微氣科技團隊勇奪「創業傑出獎」獎牌及百萬獎金。 「微氣科技」的同軸噴流模組可優化切削液冷卻和潤滑刀具效能,使工具機達省電及提升加工效率;「籽樂教育」應用AI技術模擬教育以精準評估孩子的特質與需求,以「日常精準教育」平台達到理想的「適性教育」。 中科管理局表示,為扶助新創團隊夢想起飛,運用多元、跨域交流方式,針對團隊需求提供與媒合所各項資源,鏈結t.Hub及沙崙新創園區等創新場域,陪伴新創團隊跑向下一個新里程。
2021
/
06
/
22
疫情急遽攀升 雲科大堅守停課不停學啟動遠距教學機制
國內本土疫情延燒,單日暴增180例本土確診案例,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5)日指宣布雙北升為三級防疫警戒,全台多所大學為圍堵疫情擴大,啟動遠距教學。 本校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因應政府政策,於5月17日星期一開始,以停課不停學之遠距教學機制,讓學生能免於疫情影響,無虞地學習, 至本學期結束。此項應變措施對應到SDG4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相關遠距教學機制如下: 一、課程 (一)全校課程採取遠距教學至本學期結束。 (二)授課教師得依課程需求,進行線上評量(含考試)。 (三)遠距教學平台請見本校Eclass(Tronclass)。https://eclass.yuntech.edu.tw/ (四)學期課程(含事後補課)截止日為6月30日(三) 二、學期考試成績 (一)各系、所、班因疫情影響,致學生無法全程參與課程,各項課程評量(含期末評量),授課教師得依課程性質,調整成績評定方式,以線上考試、線上實作報告與其它措施處理學期成績。 (二)學期考試成績送交截止日為7月7日(三)。 三、學位考試 (一)學位考試因疫情影響,無法於本學期進行實體面對面學位考試時,得以專簽奉教務長核准後,以視訊方式辦理學位考試。(不受本校研究生學位考試辦法第七條第三款之規定。) (二)學位考試因口試委員無法實體簽核「考試評分表」,可改以傳真或列印掃描檔方式,檢附在考試總評分表正本表格後,送至教務處課教組登錄。(詳如附件,109學年度第2學期研究所學位「遠距考試」審定書及考試總評分表範例) (三)學位考試截止日為7月30日止。若因特殊原因也無法以視訊進行時,學生得向系、所申請延後至次學期進行學位考試,申請延後者,當學期得辦理休學,該次休學計入學則規定之休學年限內,逾休學年限者得予專案延長。休學期間本校修課紀錄皆不予採計,若需保有當學期修課或在學記錄者,當學期不得辦理休學。 四、畢業 畢業生無法於期限內辦理畢業離校者,可採以下二種方式彈性處理。 (一)可委託他人代辦離校手續,受委託人得持委託書領取畢業證書。 (二)先辦理完成離校手續後,可委託註冊組代為掛號郵寄,委託者須檢附學生證、切結書、委託書及B4回郵信封【須填妥收件人、電話、地址及貼足掛號郵資(國內92元郵資,亞洲國家420元)】。
2021
/
05
/
25
永續創新優質教育 日本發明展 雲科大國際奪佳績
2021第35屆「日本東京創新天才國際發明展 」於110年5月17日線上舉辦完竣,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有5件作品參展,榮獲3面金牌2面銀牌。 🥇 三件金牌 作品一:「LouKu–智能滅火系統」 由機械系吳益彰老師(研究團隊:黃登揚老師、黃詣、余頡、彭浩銘、張詩菱)研發,此技術是透過機器學習與視覺辨識改良現行滅火系統的偵測與滅火功能,並且結合行動裝置,讓通知、設備管理視覺化。可以應用於廠房、住家,依個別需求進行佈署。此項發明也對應到SDG 9 發展高品質的、可靠的、永續的,基礎設施。 作品二:「手機光紋鑑別系統」 由電機系洪崇文老師(研究團隊:吳俊融、楊佳叡、林彥廷)研發,本作品藉由感測裝置所發出來的光,結合人工智慧技術來辨識該光紋來自於哪一個裝置,在作品中使用手機螢幕的光做為目標,成功的辨識出多台相同型號的手機螢幕光,使用Autoencoder的機器學習模型,可以有效阻擋沒有在資料庫內的手機型號,相較於其他的防盜裝置,”光”擁有難以複製與破解的特性,安全性非常高,適合在需要高安全性的應用中。 作品三:「使用雙(咔唑二甲苯基)芴和2,2′-聯噻吩合成共聚物及其製備高光學對比智慧窗」 由化材系吳知易老師(研究團隊:郭仲文老師、姚力愷、許佳瑜、陳雯鈴、李奕誠)研發,你是變臉比翻書還快的人嗎?如果不是我帶你去看有這種性質的東西­­­,那就是電致變色玻璃!只要透過微小的電壓切換,即可在你眼前呈現出多種玻璃顏色,看膩這顏色了嗎?動動手指頭切換到你愛的顏色吧!對應到SDG7可靠的、永續的,現代能源。 🥈 兩件銀牌 作品一:「六自由度干涉校正系統」 由機械系王永成老師(研究團隊:徐力弘老師、張中平老師、石逸杰、張軒誠)研發,此作品跳脫以往商用干涉儀之架構,並建立了一套能夠同時量測位移、角度、偏擺的干涉儀校正系統。為了迎合各種量測需求,此系統以模組化的方式進行開發,主要可分成位移量測模組、直度量測模組、角度量測模組。優勢在於客戶可依照各自產業的需求選用不同的檢測模組進行量測,不但可提升調校 系統之效率也提高量測精度。雷射干涉儀屬於高解析度之檢測設備,可應用至工具機產業、半導體設備檢測及面板製程檢測。 作品二:「異質影像融合語意切割網路應用於自由空間偵測」 由電子系夏世昌老師(研究團隊:王斯弘老師、洪傳揚、張哲睿、游仁佑、李長青)研發,本作品為一種即時偵測道路自由空間的車用系統,為了能準確的判斷出汽車可行駛區域,系統中使用深度學習影像辨識和結構光深度測量兩種偵測方式,由深度學習影響辨識進行大範圍的感測,作為主要偵測方式藉由判斷出的可行駛自由空間區塊和剩餘範圍提供自動駕駛或輔助駕駛系統決策出下一刻的移動;同以結構光測量作為輔助,由自身發射和接收的紅外光,精準的判斷出近距離範圍內平坦的自由空間區塊。此項發明對應到SDG3可以讓交通事故傷亡減少一半,對人民是一大福祉。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除了致力於學術研究,更以「以創新教學與產業對接為特色的國際知名大學」為願景,建構產業創新研發環境,強化產學合作人才培育及智慧財產加值之效益。 ▲ LouKu–智能滅火系統作品 ▲ 手機光紋鑑別系統作品示意圖 ▲ 使用雙(咔唑二甲苯基)芴和2,2′-聯噻吩合成共聚物及其製備高光學對比智慧窗作品 ▲ 六自由度干涉校正系統作品示意圖 ▲ 異質影像融合語意切割網路應用於自由空間偵測作品示意照
2021
/
05
/
18
雲科大自造者中心 強大助力創新創業 促進永續經濟成長
國立雲科大擁有4個學院及20個系所等強大學術資源,橫跨工、商、管理、資訊、設計、人文等領域,在主任張登文教授帶領下,不僅與夥伴學校組成創意創業策略聯盟,並協助中部地區多所夥伴學校,讓自造者在專業上有所發揮。並實現高品質的技職領航永續優質教育環境。 除了創業人才培育以外,雲科大自造者中心還提供完整會員制度,不僅讓學校的教職員學生參與,夥伴學校及校外人士皆可以透過本自造者中心網站申請,運用中心之設備、人培資源,經工安、創意、創新課程培訓後,逐步邁向創業之路。體現全面有生產力的就業環境,達到包容永續的經濟環境。 以雲科大自造者中心開發出的IDF IOT系統整合板為例,其所建立的電子電路相關模組,除可供學生開發使用,在中心專業人員的細心輔導下,學生亦可製作出「無線物聯網零件倉儲分類系統」等相關產品上網販售。 值得一提,雲科大自造者中心提供開放式實驗空間、電子電路實驗空間、3D原型製作輔導諮詢服務,與募資、創業諮詢等服務的同時,最主要是希望能實現永續創新建設打造有助工商多元發展以及能提升商品附加價值的用永續環境。 ▲ 雲科大自造者中心無線物聯網零件倉儲分類系統
2021
/
05
/
13
2021放視大賞數媒系師生榮獲大獎 實踐經濟脈動與教育永續精神
由經濟部工業局與高雄市政府聯合辦理的『第十屆2021高雄放視大賞』(Vision Get Wild, VGW)」於5月5日在高雄展覽館盛大登場,展至5月7日為期3天,在臺打造數位內容產業盛會!雲科大數媒系學生,榮獲2項金獎、1項銅獎、2項優選,表現亮眼全校師生共享榮耀。 動畫類-創意企劃組/動畫類-2D->動畫組 金獎:榮光之下 由劉景程老師指導(創作團隊:劉螢螢、梁緻均、謝慧心,賴郁涵)共同創作。 創作理念:「放下執著,直面罪惡」追著被偷走的重要勳章,老兵踏入影子,回溯與勳章共行的人生。揭開藏在榮耀之下、奠於鮮血之上的模糊正義。 動畫組–銅獎->沙漠裡的魚 由劉景程老師、翁漢騰老師指導:林芷螢同學。 創作理念:透過「沙漠裡的魚」這個意象表現家屬看待「親人重病昏迷時」的情境。 遊戲類-行動遊戲組 ->優選-> Today’s Hina 今日の比奈 由王照明老師(創作團隊:陳亭妤、張羽潔、翁瑄婕)等。 創作理念:《今日の比奈》是一款角色扮演遊戲,玩家將扮演一名偶像,並體驗她的生活。 動畫類-2D 動畫組->優選->姊弟 由翁漢騰老師指導:方韋棋、曾歆倢學生創作。 創作理念:弟弟收到了姊姊的來信。紙頁滿載著姊姊對弟弟的告解,那些深埋她心中的痛、憤怒、悔恨,還有愛。 可見雲科大在課程與實作教學上,不僅創新亦能讓學生於在學時即與業界接軌,體現永續優質教育SDG4與確保體現就業和未來經濟成長SDG8。
2021
/
05
/
10
雲科大高階領袖班暖心巨獻、體現永續優質教育
雲林科技大學第四屆高階領袖班學生大多來自彰雲嘉企業負責人或專業經理人,2年前入學時,同學們達成默契缺一天課奉獻1000元,以鼓勵出席,今年畢業前夕共收到9萬2000元。 在工管系教授鄭博文老師拋磚引玉捐獻後,同學們陸續加碼共募得近30萬元,捐給創世基金會斗六分院、雲林縣脊髓損傷協會各15萬元。由此看出,雲科大師生具體體現永續SDG1讓貧窮與弱勢族群具有災後復原能力之精神。 受捐贈之災戶家長張媽媽表示說,即將出社會工作的兒子意外成為植物人,當下她感覺世界天崩地裂,以為這個家要完了,幸好聯繫上創世基金會,安排兒子入院,才有了轉機,更謝謝社會大眾的幫忙。 雲科大高階領袖班班長、緻麗伯爵董事長劉良義表示,透過雲科大學生自發性的善心募款和贈與,創世基金會及雲林縣脊髓損傷協會,不僅能讓植物人,有尊嚴的活著、減輕許多家庭壓力,也讓脊髓損傷者不因肢體不便而感到自卑,因能重新走入社會與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由上可見,透過本校和機構的合作,讓需要幫助的人獲得幫助,落實大學社會責任之職之精神,更也能讓SDG3永續健康與福祉精神深耕每一個角落。 ▲ 雲科大陳昭宏院長、鄭博文教授率領高階班同學至斗六創世基金會進行關懷與捐款活動
2021
/
05
/
05
南臺科大USR團隊參訪雲科桂林社區 學習與借鏡在地創生經驗
南臺科技大學USR團隊成員,日前偕同本校學生與樂齡大學夥伴一行人前往雲林縣古坑鄉桂林社區,實地走訪雲林科技大學「淺山農村的社會設計培力共構」團隊實踐場域,針對地方創生、社區永續及國際交流等議題進行深度交流。 ▲ 南臺科大USR團隊參訪雲科桂林社區之活動大合影。 山路蜿蜒、綠意盎然,群山環擁中的桂林社區以生產竹筍及茶葉等農產為主力,伴隨著人口嚴重流失,除傳統產業無人承續逐漸蕭條外,桂林也成為臺灣人口老化最嚴重的社區之一,為重現桂林昔日光景,淺山團隊透過USR計畫,開創雲林科技大學未來學院學生實踐專長及社區居民傳承寶貴知識與經驗的機會,重現地方特色並開發包含生態、物產、職人、實作體驗的小旅行,藉由年輕活力的注入,吸引國人對於桂林社區的注意,進而活絡地方發展。 ▲ 桂林女茶隊邱心、張佳芬與黃月津三位長輩帶領團隊成員手揉製茶,體驗手工製茶。 南臺USR團隊於該次走訪中,親眼看見雲科團隊與在地居民合力重建的筍寮與筍灶、以及社區老屋活化、傳統砌石建築與新興產業「咖啡產業與椴木香菇」等,此外,淺山團隊與社區居民亦安排手工揉茶、DIY廢物利用多肉盆栽以及竹編等各式體驗活動,成功在視覺、嗅覺、味覺、觸覺及聽覺上結合地方特色與永續理念,活動中淺山團隊師生與社區居民親切而熱絡的互動,讓人親身體驗團隊在社區長年的經營成果以及正向帶動的生命力。 ▲ 竹編劉芳如老師細心教導團隊成員做出有質感的作品。 南臺科技大學盧燈茂校長表示,雲科大淺山USR計畫深耕社區多年,除了為社區投入專業及活力,重現地方傳統特色外,多項計畫方案均考量永續經營概念,做法值得學習與借鏡,期望南臺USR團隊能活用該次交流的成果,對於大學社會責任的實踐與永續場域的經營有嶄新不同的想法,並持續深化大學社會責任在場域的實踐及長久規劃。 ▲ 雲科淺山計畫主持人劉雯瑜老師與吳享育助理負責導覽豐富生態。 資料來源:南臺科大USR團隊參訪雲科桂林社區
2021
/
04
/
29
雲科大與企業攜手轉型新世代 產學合作再創新格局
隨著數位化時代的到來,各產業均積極尋求邁入數位化創新的解方,雲科大在企業引頸期盼下,於4月23日由產學處舉辦一場產業論壇,主題為「數位轉型-讓雲科大告訴你非知不可的轉型密技」,透過雲端創新服務,將大數據轉化為協助企業決策的重要資源,協助企業踏上數位轉型的正確方向。 此次論壇分為四個單元,校內由工業管理系陳奕中助理教授的智慧決策研究中心團隊、資訊管理系許中川教授的巨量資料研究中心團隊、資訊工程系郭文中主任等三個專精於數位轉型的教授群進行產學合作經驗與研發成果分享,分別以「中小型企業在數位轉型中會遭遇到的困難」、「大數據分析的實務應用」、「數位轉型的資安考量」為題,從企業的角度,逐一破解大家對於數位轉型又期待又怕受傷害的迷思。為了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案,雲科大更首度與SYNERGIES美商訊能集思智能公司策略聯盟,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官張宗堯博士以「Enable Data to Speak Its Own Story」為題,介紹公司自行開發的JarviX系統,這是全世界首創之自然語言智慧企業決策平台,協助產業提升數據分析的品質與速度。如此的活動安排,兼顧企業數位轉型的起始實務端,到數據收集後的決策應用端,對企業幫助非常之大。 楊能舒校長表示雲科大在202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THE)評比雲科大「產業收入(知識轉移)」的績效,在93個國家和地區約1500所大學中,排名全球世界大學第28名;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雲科大在「產業、創新和基礎建設」項目排名第79名,如此豐碩的成果,歸功於企業與學校研究團隊的攜手合作,雲科大會持續努力,讓產學合作成為雲科大的亮點。
2021
/
04
/
23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