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
意見回饋
雲聲電子報
永續發展與社會實踐中心
Facebook
雲仔 LINE Bot
ENGLISH
最新消息
學校治理
校長的話
認識雲科
辦學績效
財務資訊
資訊安全政策
友善職場
獎勵事蹟
社會責任
社會共融策略與目標
社會實踐
產業交流
推廣教育
生命教育
共好社會參與
環境保護
氣候變化因應作為
環境管理
綠色校園
校園安全
校園規劃
組織治理與利害關係人參與
治理程序
風險分析與機會
內控制度
利害關係人溝通
各委員會運作
供應商管理
永續與社會責任委員會
SDGs專區
報告書下載
利害關係人問卷
最新消息
News
所有分類
獲獎榮耀
活動宣傳
國際交流
產研成果
趨勢新訊
所有 SDG
SDG01-終結貧窮
SDG02-消除飢餓
SDG03-健康與福祉
SDG04-優質教育
SDG05-性別平權
SDG06-淨水及衛生
SDG0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
SDG08-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
SDG09-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
SDG10-減少不平等
SDG11-永續城鄉
SDG12-責任消費及生產
SDG13-氣候行動
SDG14-保育海洋生態
SDG15-保育陸域生態
SDG16-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
SDG17-多元夥伴關係
所有學院
工程學院
管理學院
設計學院
人文與科學學院
未來學院
不限年份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永續發展智慧醫療雲科大智慧辨識中心聯合大林慈濟醫院成果發表 「AI輔助胸腔臨床診斷判讀系統」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智慧辨識產業服務研究中心(IRIS中心)與大林慈濟醫院智慧醫療創新中心二年前展開合作,目前有多項研究正在進行或驗證中。本次技術發表會於110年10月22日舉辦,由IRIS中心主任張傳育特聘教授,帶領「智慧醫療專家團隊」發表三項AI輔助胸腔臨床診斷判讀技術。三項技術目前已實際導入臨床驗證,預估可輔助醫師臨床診斷並大幅提升在影像判讀的效率及精準度,同時藉以提高醫療品質。 張傳育教授發表的「胸腔X光影像腫瘤偵測輔助判讀系統」結合先進的深度學習網路與可視化技術,可精確的標記肺腫瘤的位置,對胸部X光正常和肺腫瘤影像分類的敏感度高達99.01%;張教授表示肺癌位居國人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第2名,醫生臨床上透過X光影像判別,常因經驗與影像品質產生判讀差異,我們利用AI的技術,透過影像辨識輔助診斷系統,能大幅降低醫師工作時間,提升醫師診斷正確性。 何前程教授發表「自動即時偵測氣胸放射圖像技術」,能自動且即時地偵測氣胸症狀區域的位置與範圍,準確度達80%,輔助臨床診斷,以降低因氣胸的誤判而造成的致命機率;許中川教授發表「氣管內管偵測技術」,則是能透過人工智慧自動依病患個別氣管狀況,在系統上輔助框出最佳的插管位置,插管辨識達100%、在氣管端點誤差1公分以內的偵測準確度可高達94%、氣管分岔點偵測準確度96%。 大林慈濟醫院賴俊良副院長及智慧醫療創新中心主任林庭光醫師表示,與雲科大IRIS中心的合作開發智慧醫療系統,相較其他的研究團隊有相對的突破及亮點,未來也希望雙方能持續投入資源,共同開發更多的智慧醫療系統,在慈濟醫院進行場域驗證,朝智慧醫院的目標前進。 ▲ 技術發表會圓滿成功(左起張榮昇教授、許中川教授、張傳育教授、何前程教授) ▲ 大林慈濟醫院賴俊良副院長及智慧醫療創新中心醫護團隊合影 ▲ 雲科大IRIS中心主任_張傳育_技術發表
2021
/
10
/
22
台灣創博會創意創新 雲科大榮獲1銀2銅
2021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實體展10月16日於世貿一館圓滿閉幕,10月20日舉辦線上頒獎典禮。此次虛實整合展覽總計444家國內外廠商,展出1,300項創新發明展品及技術,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於發明競賽中榮獲1銀2銅的佳績。 🥈銀牌的作品為: 「差動式干涉儀檢測系統」,係由機械系王永成老師帶領張中平、張軒誠、張富惇、吳宗昱等研究團隊所研發。王老師表示,要製造一台非常精準的設備,除了每個零件都必須達到要求之外,最重要的是組裝後的設備是否能達到要求的標準,這時候的檢測儀器就非常重要,通常檢測設備都要配備有非常多的電子訊號電路處理器,包括用來消除電路中的雜訊誤差等,這個發明就是能夠用新的方式,解決過多的電路雜訊,讓整個量測的精密度提高,設備費用降低。 🥉二面銅牌作品為: 「引流液體酸鹼值之智慧遠端監測系統」是由工管系呂學毅老師帶領徐浚軒、劉柏辰、張鈞豪、林宥嫻的研究團隊所研發,呂老師表示,此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引流體液之酸鹼值遠端監控系統,其兼具可即時遠端監測引流體液之酸鹼值,及檢測開口便於對該液體取樣等優點。特別是,可解決現今台灣醫療產業中,護病比之比例有相當大差距之問題。線上監控,可在引流液超標時向醫護人員發出警告,大大減少人力、成本、時間。 「全方位看得明老花與遮陽眼鏡」是由電子系黃建盛老師帶領苗新鳳、林君豪、魏凱陞、蕭天侑的研究團隊所研發,黃老師表示,此作品除了滿足平時看手機看報紙等近距離的需求,想看遠時可以不必摘下眼鏡也能看清楚,且對於超過頭頂的臨時工作,譬如吊掛東西或換燈泡,甚至是開車時看向車內的導航螢幕,也都可以發揮功能。若是結合不同的鍍膜製程,就可變成太陽鏡片、抗藍光鏡片、變色鏡片,還可依照不同的使用情境搭配適合的鏡框,成為時尚流行配件。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除秉持有教無類的精神,充實永續教育、培養國際級人才,也持續在各專業領域研究與創新,促進台灣產業升級,提高國際競爭力。 ▲ 差動式干涉儀檢測系統作品照片 ▲ 老花變焦遮陽鏡片作品示意圖老花變焦遮陽鏡片作品示意圖
2021
/
10
/
21
雲科大徐啟銘教授、張傳育教授榮獲教育部「國家產學大師獎」共享產學發展
教育部於 10月19日公佈 110年度國家產學大師獎, 110 年度頒佈 4 位學者獲獎,雲科大共 2 位教師榮獲,分別為工程領域徐啟銘教授及電資領域張傳育教授。 徐啟銘特約講座教授長期致力於安全工程、失控反應、火災爆炸及鋰離子電池熱危害等方面研究成果豐碩,為現任美國化學工程學會 (AIChE)、英國皇家化學學會 (RSC)、國際工程技術學會 (IET) 及北美熱分析學會 (NATAS) 之會士 (Fellow),在國際上享有極高知名度。教授投身學術界二十餘載,從無到有,構建「製程安全與防災實驗室 (Process Safety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Laboratory, PS&DPL)」,研究團隊致力於化工製程相關防災研究,協助產業穩健發展與增進安全管理效益,改善國內產業對安全文化的忽視。 張傳育教授長期鑽研類神經網路,專注發展智慧辨識技術,並應用於「智能嬰兒監視器」、「AOI缺陷檢測」及「醫學影像辨識」等三大領域,為「全方位智慧辨識」專家,主持之智慧辨識產業服務研究中心更獲教育部選為Global Taiwan 特色領域研究中心。張傳育為本校資訊工程系特聘教授,同時也是工研院服務系統科技中心副執行長,過去曾任本校研發長及育成中心主任,長期深耕企業且深知企業痛點,致力開發真正為產業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並有多項全球首創成就。亮眼成果如揚名國際的「嬰語翻譯機」、以獨特的增量式學習開發多項 AI 輔助診斷系統,解決不同場域落地問題,已開發鼻咽癌、甲狀腺、前列腺、肺部腫瘤、海馬迴、糖眼、青光眼等輔助診斷系統,並於各大醫院臨床使用。至今,已輔導超過 200 多家企業,產學與技轉累計金額超過 2 億元,技術均已實際應用於場域,創造數十億產值! 雲科大期望不只是幫產業解題,更積極培育學生成為產業需求之人才,對產業發展及人才培育做出實質貢獻讓產學成為一體,共同創造多贏。 ▲ 雲科大環安系徐啟銘教授 ▲ 雲科大資工系張傳育教授
2021
/
10
/
19
雲科大獲2021 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一金、二銀、一銅四大獎項 實踐SDGs永續精神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今年第三次角逐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並參與2021首屆「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此次活動共吸引138個單位參加,總參賽件數225件,最終評選出190件(金獎53件、銀獎64件及銅獎73件)永續行動方案。在此項評比中,雲科大表現亮眼,共在台灣永續行動獎中榮獲一金(袁明鑑老師團隊:雲林養雞產業溯源供應鏈之塑造與永續營運、二銀(黃世輝老師團隊:族群研究及國際共創和設計培力實踐、鄭宇伸老師團隊:食農循環新經濟,綠色永續中台灣)、一銅(黃世輝老師團隊:建構樟湖社區永續創新發展模式)之四大殊榮。這四項永續行動分屬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中的SDG11(永續城市與社區)與SDG12(確保永續消費和生產模式),顯示雲科大在社會共融與永續經濟發展兩面向上的卓越貢獻。 雲科大向來以運用教育與研發資源,致力於解決地方、產業、社會與全球的經濟、社會、環境問題為辦學重要目標,也積極追求地區與全球永續。雲科大在2020年世界綠色大學評比為全球第74名;在THE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 2021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中,包括SDG6 (清潔水與衛生)、SDG8 (就業與經濟成長)、SDG9 (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SDG12 (確保永續消費和生產模式)均列名全球101-200名,整體排名為301-400。在教學創新方面,雲科大在2020年THE Awards Asia評比中於「教學策略」;2021年於「科技數位創新」項目中,入圍亞洲前8強。足見雲科大已在永續發展與教學創新上,展現舉足輕重的全球影響力。 最後,雲科大楊能舒校長表示,學校已有計畫的逐步落實聯合國倡議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利用知識與教育的力量實踐大學社會責任,促進地方與全球社會、經濟、環境的永續發展,逐步邁向「以教學創新與產業對接為特色的國際知名大學」之願景。 ▲ 10月13日頒獎典禮由雲科大副校長方國定代表出席 ▲ 雲林養雞產業溯源供應鏈之塑造與永續營運(金獎) ▲ 食農循環新經濟,綠色永續中台灣(銀獎) ▲ 族群研究、國際共創和設計培力實踐(銀獎) ▲ 族群研究、國際共創和設計培力實踐(銀獎)
2021
/
10
/
14
雲科大媒合2021台日國際交流-地方建設與社區永續鏈結
110年9月30日上午雲科大籌辦台灣與日本的線上國際交流活動,參加者為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阿里山鄉公所、來吉部落及阿里山風景區管理處,日方為福島縣三島町公所(地域政策課、生活工藝館)。在雲科大的媒合下,雙方進行地方建設、社區鏈結與地方創生的討論。此活動,目的在於讓台日雙方的參與者一同思考農村中各管理或輔導單位對於地方建設與社區活絡的推動方式、助益和挑戰性,以及與社區居民共創發展的可行性規劃。 本次交流邀請日本福島縣三島町公所地域政策課的小柴謙課長、五十嵐義展科長、生活工藝館二瓶仁志館長、鹿犱毅副館長等參與,日方介紹三島町館舍的籌畫歷程、觀光活動,以及鄧麗君的三島町特別町民宣傳活動;邀請TOBUHI公司負責人大谷啟介分享三島町魅力與獨特機緣;台灣部分則由交通部觀光局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的羅俊傑技正、郭濬瑜,分享鄒族原住民來吉部落的觀光景點規劃,以及政府參與輔導和協助硬體設施搭建,同時由嘉義縣阿里山鄉來吉村村長武正清分享部落使用之現況與案例。另外,邀請知名的《地方設計》書籍之作者,蔡奕屏老師擔任本次活動的逐步口譯。 本活動係透過臺日交流案例之分享,了解日本地方建設緊繫著社區居民日常生活,包括景觀美化與環境品質的改善、歷史建築的保存等建設與管理。三島町今日發展成為知名的國際旅遊景點,但發展之初,居民也不認為手工藝植物編織是在地的寶藏,待逐步推動生活工藝運動後,把工藝製作技術和傳統知識建構後,漸漸獲得居民共識,而有町村公所和國家在地方建設的補助,包含館舍興建、景點設施設置等。台灣則有阿里山國家風景管理處於民國約90年時,就與來吉部落有所交流和互動,是以文化特色結合在工程上,或是文化祭典宣傳上可提高曝光能見度為主。台日都積極營造小鎮的魅力、景觀設施與地方創生產業永續。 藉由此次台日交流活動永續發展新生機,鏈結大學對於在地事物之認識,並讓參與者也一同思考讓農村以工藝振興,並連結至地方政府組織等行動,一起正視農村活絡的重要課題。 ▲ 日本福島三島町公所小柴謙課長、五十嵐義展科長,以及三島町生活工藝館二瓶仁志館長 ▲ 代表交通部觀光局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的臺方代表–羅俊傑技正與郭濬瑜先生 ▲ 阿里山鄉來吉部落武正清村長 ▲ 三島町生活工藝館分享藤編工藝與館舍建置之緣由 ▲ 台灣和日本全體參與者之合照
2021
/
10
/
05
護國神山群現雲林 雲科大與均豪精密工業成立共同研究中心邁向永續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與均豪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今日(10/1)於本校產學研大樓簽屬產學合作意向書,並舉行共同研究中心揭牌儀式。雲科大與護國神山群之一的均豪精密將長期在人才培育、產學合作與技術研發等議題再創佳績。今日的簽約與揭牌儀式由均豪精密陳政興董事長,帶領公司主管群蒞臨,雲科大楊能舒校長亦率領產學處、工程及未來學院系所主管與教師相迎,在大家的見證下,共同宣示展開合作的新紀元。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在致詞時表示,首先恭喜陳董事長帶領均豪精密,再度榮獲天下雜誌2021「天下永續公民獎」連續多年獲獎的殊榮,代表公司在環境保護(E,environment)、社會責任(S,social)和公司治理(G,governance)的卓越成就,雲科大身為均豪的合作夥伴,與有榮焉。 簽約儀式後,均豪精密的主管群仔細參觀了雲科大電子系蘇慶龍老師的自駕車ADAS系統實體展示,並在電機系何前程老師引導下,來到位於產學研大樓地下室的全台首座智慧型機器人菁英人才訓練基地,陳董事長對於雲科大在設備及空間上的投入,留下深刻的印象。 雲科大楊校長進一步表示,雲科大非常看重與均豪精密本次的共同研究中心成立,藉此將推動機器人技優專班之「均豪產業學程」系統性的培育專才;同時感謝均豪精密提供一系列獎助學金給在校生,搭配雲科大正在推動的碩士論文實務化專案,讓雲科大的師生透過產學合作鑽研產業的題目,這些創新的做法,與日前媒體報導世界一流的公司進駐校園的作法一樣,發展永續智慧科技產業顯現雲科大與均豪精密的產學合作模式是走在世界的前端。 ▲ 均豪精密陳政興董事長致詞 ▲ 雲林科技大學楊能舒校長致詞
2021
/
10
/
01
永續教育精神2021總統教育獎 財務金融研究所康文賢同學展現生命勇氣
罹患先天性成骨不全症(俗稱:玻璃娃娃)的康文賢,從小身體四肢就遭受各種骨折,加上高中求學期間,不幸遭遇車禍,造成脊髓神經受傷,導致下半身癱瘓,使得成長過程比一般人更加辛苦。在大學求學歷程中,身體因為壓瘡與泌尿道感染的發生,多次進出醫院進行清瘡治療,仍澆不熄康文賢想繼續求學的熱情,勤奮學習不輕易放棄的精神,能勇敢面對自己的病痛,努力完成大學學業,憑藉自己的努力,考取12張財務金融相關證照,順利推甄錄取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的財務金融研究所,並利用課餘時間做志願服務工作,展現出積極、奮發向上的精神。求學過程中,為了不讓母親失望,無論是在課業或其他方面表現,都竭盡所能,希望母親能引以為榮。雖然遭遇許多人生道路上的挫折,感受到生命的脆弱與生命的無常,依然保持積極、正向樂觀的態度來面對挫折,康文賢:「人生只有走出來的美麗,沒有等出來的輝煌。」 精進自己,繼續磨練專業技能,規劃以銀行機構、證券投資方面為主,計畫於寒暑假期間持續考取銀行從業人員專業證照(如外匯人員、銀行內控等),康文賢期許自己朝專業金融人才為目標,透過所學,充分應用於實際職場,並期待能改善家中的經濟情況。求學歷程中,受到許多人的幫助與鼓舞,常言道:「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期許自己以順處逆的生命故事,能發揮人性積極面,並訓練自己的口才,未來有天能成為校園或監獄的生命講師,讓他們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正能量,得到能繼續向前努力的動力。堅持不放棄,累積學習鼓舞更生人勇於追求理想。 ▲ 得獎者:康文賢
2021
/
09
/
27
永續創新微氣科技通過FITI評選一獲13萬獎金
科技部創新創業激勵計畫,雲科大MicroGas微氣科技團隊由機械系郭佳儱老師、財金系劉志良老師領隊指導曹楓億、吳宗倫、王宥維、陳勁達、廖芷苹等成員。通過科技部創新創業激勵計畫(FITI)評選一,累計獲得13萬元實作激勵金。 因應COVID-19疫情變化,頒獎典禮改以線上方式進行,評審團遠端線上出席,在經歷一系列專業評審後,透過視訊方式頒獎。貴賓更特別錄影致詞,在線上頒獎典禮鼓勵學研團隊即使面對各種難題也要保持正向思考,以激發潛能去改變環境。
2021
/
09
/
23
雲科大跨社區鏈結激盪出地方創生-翻轉豐山社區、來吉部落永續發展
110年9月14-15日在嘉義縣阿里山鄉豐山社區和來吉部落,有一場跨社區的居民討論交流,活動名稱為「110年嘉義縣阿里山鄉來吉與豐山社區──地方創生在地知識學工作坊」。這場活動是由隸屬於文化部的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所籌畫,並且得到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黃世輝教授、蘇秀婷助理教授團隊協助。在生活美學館推動地方創生計畫之下,媒合塔山東西兩邊的村落與阿里山鄉公所合作,一同討論村落內部文化資本交流與觀光合作構想,共同發展以村落文化為本的地方創生。 阿里山鄉的來吉社區、豐山社區為什麼要做地方創生?兩社區中最早經營觀光的已經有約40年歷史,老一輩對於「阿豐草路線(阿里山、豐山、草嶺)」「溪阿縱走路線」都記憶猶存。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柳蕙瑜秘書邀請台灣城鄉特色發展協會(新北市社區營造中心)許主冠理事長,以貫穿故事軸線的方式,以簡報和國內外案例向居民傳遞「地方創生」的概念與做法,以及如何系統性地由生活中發展出產業的方法,讓居民都熱情參與和積極對答。地方創生-產業永續與重生對每一個想要改善甚至改變社區的人都值得鼓勵。 工作坊討論以彩色筆將構想內容撰寫在海報上,並佐以便利貼說明,由許理事長、臺師大社會教育學系吳盈慧副教授,以及兩位雲科大教授,引導居民構思、討論,最終由居民上台發表和分享給跨社區之居民了解,並希望有後續之實踐發展。 這次活動由生活美學館與雲科大擔任媒介,串連起跨社區各組織之間的鏈結,也重新讓居民再次思考偏鄉社區的創生機會,需要以1.改變傳統價值體系、2.系統性的觀察與重新詮釋、3提出新的觀點或行為模式等,讓社區以在地文化振興活絡為重要課題,實踐山村的幸福生活,希望將此做為居民在社區中一種自我檢視與行動之方向,和自發性的責任與團結力的表現,如同一顆顆珍珠,都具有價值和獨特性,再被串聯成珍珠項鍊的環環相扣,可彼此連結成更美的飾品。 ▲ 來吉與豐山社區共同討論 ▲ 居民共同發表討論的想法(左梁崇效部落主席、右為來吉國小前主任鄭義信 ▲ 討論議題和內容以海報呈現
2021
/
09
/
16
雲科大舉辦國際創新創業訓練營,後疫情時代激發智慧 永續創意思考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產學與智財育成營運中心於 110年9月6、7日主辦「2021 國際創新創業訓練營,後疫情時代之創業生存之道」,全台各大專院校學生秒殺報名參加僅有40位的名額,這也是雲科大連續第三年辦理的活動。 今年邀請到三家出題企業:雲程在線有限公司(頂級物聯網遊戲機專家)、齊力國際行銷股份有限公司(冷凍食品的調理專家)、甌瀛生技有限公司(熱銷歐美的台灣面膜專家),針對後疫情時代的企業營運、數位行銷等議題進行出題。學員在兩天一夜的時間內,與來自各地區不同背景的學員們進行腦力激盪,提出團隊新穎的解決方案。 一系列專業培訓課程包括【魅力表達】邀請到知名脫口秀網紅–好好笑女孩–黃小胖老師,【數位行銷】邀請到名理有限公司蔡襄伯總經理,【英文簡報】更邀請到外籍業師古理查老師(Instructor & Curriculum Designer, Mr. Richard D. Crooks)培訓學員英文簡報能力,強化國際競爭力!活動的高潮是第二天舉辦團隊解題成果發表會,加碼提供第一名團隊獎學金一萬元,獎勵學員兩天創意思考的精華成果。 郭昭吟產學長暨育成中心主任表示:「年輕人的解題能力超強,非常欣賞。」雲科大執行教育部 U-Start 創新創業計畫已輔導超過 30 組學生創業團隊成立公司,透過近三年來連續舉辦國際創新創業訓練營,讓學生能夠開拓國際視野、了解企業營運、激發創意思考,讓優秀學生提前了解職場實習,共同培育造就人才。 楊能舒校長表示「希望讓台灣的創新創業能量被世界看見!」同時他感謝 KS Bridge Startup School、逢甲大學育成與技術授權中心、雲林縣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及雲林縣政府勞動暨青年事務發展處及本校產學處共同攜手辦理本次活動,透過產、官、學的合作,促進學生升學與就業機會。 ▲ 許宇甄總幹事致詞 ▲ 學員與企業討論解題 ▲ 學員與雲程在線企業合照
2021
/
09
/
07
數媒系師生榮獲Digicon6 ASIA獎項!優質教育 永續創作精神
雲科大數媒系師生榮獲2021德國紅點獎,再度榮獲23rd Digicon6 ASIA台灣區銀獎及新世代獎,全校師生共享榮耀,獲獎資訊如下: 🏆 德國Red Dot:the Best of the Best/23rd Digicon6 ASIA台灣區銀獎 ◎ 學生:吳彤、陳毓庭、謝元綺 ◎ 指導老師:劉景程老師 ◎ 作品:「回溯」 ◎ 創作理念:「當時光無法倒流,唯有回憶得以追溯。」 身為禮體師的女主角——林樁舟,擁有一雙能修復往生者容顏的巧手。幫助死者前往嶄新道路的她,又該如何解開綑綁自身的回憶枷鎖? 此動畫詮釋親情的複雜情感與難以解開的心結。往事無法改變,何不反轉沙漏再次釐清事實?死亡是一個旅程的交叉路口,而在道別後,雙方都必須繼續踏上屬於自己的旅途。 🏆 德國Red Dot:Winner/23rd Digicon6 ASIA台灣區新世代獎 ◎ 學生:劉螢螢、梁緻均、謝慧心、賴郁涵 ◎ 指導老師:劉景程老師 ◎ 作品:「榮光之下」 ◎ 創作理念:「放下執著,直面罪惡」 追著被偷走的重要勳章,老兵踏入影子,回溯與勳章共行的人生。揭開藏在榮耀之下、奠於鮮血之上的模糊正義。 雲科大今年獲獎的兩件紅點獎,在永續發展創意、創新之下,表現十分優異,受到國際評審一致肯定。
2021
/
09
/
06
創建永續教育發展 「110年青年學者養成營」雲科大第二梯次熱情登場
國家圖書館首度與四所大學合作,為播種高中生學術研究種子的「110年青年學者養成營」線上活動,第一梯次於8月9日隆重啟動,第二梯次於8月23日正式展開。因疫情影響,特與四所大學設計改採以網路模式辦理,共舉辦2梯次,分別於8月9日至13日及8月23日至27日舉辦,每梯次5天。第一梯次活動8月9日正式啟動,合辦單位宜蘭大學吳柏青校長、宜蘭大學圖書資訊館郭芳璋館長、雲林科技大學楊能舒校長、雲林科技大學圖書館黃世輝館長、屏東大學古源光校長、屏東大學圖書館莊作彬館長、臺東大學圖書資訊館謝明哲館長及協辦單位同仁及學員們,熱絡響應於視訊啟動始業式。第二梯次活動於8月23日正式啟動,合辦單位宜蘭大學吳柏青校長、宜蘭大學圖書資訊館郭芳璋館長、雲林科技大學蘇純繒副校長、雲林科技大學圖書館黃世輝館長、屏東大學林曉雯副校長、屏東大學圖書館莊作彬館長、臺東大學圖書資訊館謝明哲館長及協辦單位同仁及學員們共襄盛舉,由視訊啟動始業式。活動始業式係國家圖書館曾淑賢館長及四所大學代表致詞勉勵,合辦單位逐一說明各校研究資源與特色,欣喜與國家圖書館於暑假期間與來自全國各地的學員一同於雲端起步學術之旅。 本次活動內容與過往實體活動一樣精彩,由四所大學共同規劃課程,內容有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靳菱菱教授精闢學思歷程分享,且進一步說明原住民研究的方法與經驗,後續遠距課程包括有:宜蘭大學電子工程學系邱建文教授的「研究方法」介紹、雲林科技大學鄭月秀教授的「論文寫作指引」,更有國家圖書館豐富的館藏資源利用解說。藉由研究思考討論與論文寫作的知識與技能,引領高中生進入學術研究殿堂。 今年的活動,國家圖書館更動員了館內具博士碩士學位的菁英館員來帶領大家進行線上學習與互動,陣容相當堅強。希望青年學子能與專業圖書館館員們充分腦力激盪、互動交換與分享知識,將課堂學習的知識化為具體的研究計畫書產出,吸收專業學術領域,為自己留下一份成長的學習檔案。 ▲ 第一梯次始業式大合照 ▲ 第二梯次始業式大合照 ▲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於第一梯次致詞 ▲ 致贈雲林科技大學感謝狀
2021
/
08
/
26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