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
意見回饋
雲聲電子報
永續發展與社會實踐中心
Facebook
雲仔 LINE Bot
ENGLISH
最新消息
學校治理
校長的話
認識雲科
辦學績效
財務資訊
資訊安全政策
友善職場
獎勵事蹟
社會責任
社會共融策略與目標
社會實踐
產業交流
推廣教育
生命教育
共好社會參與
環境保護
氣候變化因應作為
環境管理
綠色校園
校園安全
校園規劃
組織治理與利害關係人參與
治理程序
風險分析與機會
內控制度
利害關係人溝通
各委員會運作
供應商管理
永續與社會責任委員會
SDGs專區
報告書下載
利害關係人問卷
最新消息
News
所有分類
獲獎榮耀
活動宣傳
國際交流
產研成果
趨勢新訊
所有 SDG
SDG01-終結貧窮
SDG02-消除飢餓
SDG03-健康與福祉
SDG04-優質教育
SDG05-性別平權
SDG06-淨水及衛生
SDG0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
SDG08-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
SDG09-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
SDG10-減少不平等
SDG11-永續城鄉
SDG12-責任消費及生產
SDG13-氣候行動
SDG14-保育海洋生態
SDG15-保育陸域生態
SDG16-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
SDG17-多元夥伴關係
所有學院
工程學院
管理學院
設計學院
人文與科學學院
未來學院
不限年份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雲科大響應2021世界地球日 一起森呼吸實踐環境與教育永續精神
為響應世界地球日,4月22日當天綠色冀泉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陳宇華執行長、雲科大師生及全國六所大學,發起「校園國寶樹PLANT for TAIWAN」的校園植樹活動。透過「世界地球日,一起森呼吸」雲科大活動當天也贈送出11棵牛樟樹苗給予外校的民眾認養,希冀透過校園植樹與校外贈樹的行動,擴展校園與校外綠足跡,同為地球盡一份心力,以植樹和綠足跡為地球減碳。 目前全球約248.7個台灣的面積可以種樹,相當於地球森林面積的25%,並可達到2050億噸的排碳量,為地球的環境生態帶來新的契機。同時,植樹不僅能達到造林減碳的目的,同時也象徵人才的培養。 植樹活動不僅承襲地球日最初在校園運動中所催化的環境保護精神,直接對應聯合國在永續發展的17項目標中,所延伸而出2017至2030年的森林策略計畫(UNSPF)所進行。有效擴展國內的綠足跡,以減緩全球森林覆蓋下降的趨勢,應對氣候變化,共同為環境的永續性而努力。 ▲ 校長楊能舒與綠色冀泉陳宇華執行長,攜手共同在校園種下金新木薑子
2021
/
04
/
22
創新圓夢終身學習 永續傳承豐富創業旅程
比爾蓋茨曾言:「切實執行你的夢想,以便發揮它的價值,不管夢想有多好,除非真正身體力行,否則,永遠沒有收穫。」而實踐夢想除了身體力行去做外,更需要是可以發揮的舞台,本校從102年開始迄今已持續辦理九屆「創新圓夢競賽暨展覽」,就是努力在建立輔導師生創業的圓夢舞台。 去年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這個圓夢舞台並未缺席,改用直播開幕式及線上發表方式進行,總覽這九年來的成果表現,總計已培養331組的創新團隊,並提供創意資金,協助學生將創意具體實踐。以2020年參賽的新創產品組「一甘藏」團隊為例,一個將商品結合時代歷史因素的團隊,把被視為民俗技藝的「糖蔥」包裝與光柵結合,讓包裝說「糖蔥」自己的製造故事,他們依據這個特別的作品參加2020年國際IF設計大獎,獲得設計新秀獎肯定。充分顯示出永續優質教育SDG4和永續城鄉SDG11之精神。 延續以往的佳績,今年第九屆師生創新圓夢計畫以「創投實地指導」、「青年創業分享」與「業師經驗傳承」為主軸展開,評比之獎項包括「新創商品類」、「商品服務類」(有實體作品)以及以一年級新生為主體,將「設計思考」融入校級必修通識課程之「新鮮人設計思考組」等共三大類。 今年決賽特別感謝TMI台灣創意工場何明彥投資長,及多次參加創夢活動的3+2 Design Studio謝易成設計總監,也歡迎第一次參與的果物配盧胤勳營運長及國際創新創業發展協會蔡適陽總顧問、華陽創投呂緗柔營運合夥人、財團法人音樂科技學院基金會傅惠慧執行長,給予參賽團隊實務建議。 未來雲科大也將持續補助及輔導參賽團隊改善作品,輔導參加本校璞玉計畫,讓本校有創意的師生,於國內外創新創意競賽中發光發熱!
2021
/
03
/
31
體現永續城鄉-雲科大設計學院與雲林監獄共創 「文創技藝班」社會實踐成果展
法務部矯正署雲林監獄參與「2021YunTech 社會實踐成果展」,展出與雲科大設計學院共同創立的文創技藝班成品,將雲林監獄既有之傳統工藝,融合文創元素,開發出嶄新作品令人驚豔。 雲林監獄指出,雲林監獄與雲科大設計學院於2019年3月簽署「創藝無界」合作備忘錄後,旋即於4月開課,由設計學院遴派優秀的師資蔡旺晉教授及研究生等入監授課,從基本的色彩學、設計美學等課程開始教授,收容人原本在傳統工藝技術就頗為熟稔,透過課程建構設計美感,激發收容人創意。 楊能舒校長表示,2年的課程學習與激發,於今日成果展現出令人讚賞的作品,除了推動矯正機關「創藝思維」的蛻變,也是本校推動大學社會責任(USR)耀眼的成果。更也具體顯示出雲科大在永續SDG11永續城鄉的良好體現。 典獄長林憲銘說,今天展出的成品將只是開端,猶如剛播下的種籽,搭配仔細地呵護與照顧,期待它成長茁壯、開花結果。更契合永續SDG8促進包容且永續的經濟成長,達到全面且生產力的就業,讓每一個人都有一份好工作。
2021
/
03
/
26
雲科大財金系永續經營 鏈結產業脈動 培育創新科技人才
迎接Bank4.0時代的來臨,傳統金融業務逐漸由服務人員與顧客面對面的服務,轉為使用者連結網際網路系統的線上服務,創造許多新的金融科技業務,使得人們生活更便利,也加速金融交易的效率性。因應金融創新服務型態的重大變革,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積極培育金融科技專業人才,推動課程改善計畫,開設程式設計與資料統計分析課程,建立金融數據分析基礎;利用人工智慧的方法,訓練智能投資理財技術;了解創新商業模式的經營策略,掌握新創事業的成功關鍵。並對應到強化本國金融機構的能力,為所有的人提供更寬廣的銀行、保險與金融服務。 在投資技術分析與實作課程中,學生充實個人理財知識,學習各種金融商品的投資策略,參與投資競賽,體驗金融市場的波動,增加實際操作的經驗。在國際財務管理課程中,除了跨國公司財務與國際貿易的基本知識與理論,更針對因疫情衝擊,在世界各地蓬勃發展的外送服務商業模式,舉辦專題講座,並進行企業參訪,了解外送平台的運作機制與系統操作,以及外送服務對消費行為的影響。雲科大財金系投入豐富資源,配合產業未來發展趨勢,致力推動特色課程,培育全方位金融科技專業人才,使學生充份應用課堂所學理論知識與實作成果,在專業領域發揮亮眼表現。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有鑑於此,可見雲科大在課程與教學上,不僅創新亦能讓學生於在學時即與業界接軌,鏈結產業脈動,體現永續優質教育SDG4與確保體現就業和未來經濟成長SDG8。
2021
/
03
/
26
發揚永續觀念 日內瓦國際發明展 雲科大榮獲1金2銀
「2021年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於110年3月10日至14日在日內瓦Palexpo舉辦,110年3月23日公佈成績,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榮獲1金2銀,參賽作品全數獲獎。金牌作品為「Silica/Nylon66/PMMA奈米纖維鋰電池隔離膜的製備與性質研究」,由化材系粘譽薰教授帶領的研發團隊(林采璇、莊寶霖、張芷寧、廖浚菕、李晨愷)所研發。近年來電子電動產品蓬勃發展,其中最重要的無非是動力供給的鋰電池,且目前已然成為最廣泛使用的儲能系統,尤其電子手持裝置,例如:智慧型手機、筆記型電腦及相機等無一沒有鋰電池的身影,全球市場超過百億美元,甚至未來將會持續增長,而本發明是用於鋰電池隔離膜之新型材料,利用靜電紡絲技術製備Silica/Nylon 66/PMMA鋰電池隔離膜,開發出同時擁有靜電紡絲纖維優點並兼具高機械強度之新型鋰電池隔離膜,能有效提高鋰電池之安全性。 銀牌作品之一為「以4,4′-雙(咔唑-9-基)-2,2′-二甲基聯苯與雙噻吩合成共聚物及其應用於長效轉換穩定性佳與高光學對比之智慧窗」,由化材系吳知易教授帶領的研發團隊(郭仲文、劉冠宏、陳雯鈴、陳漢宇、李亦誠)所研發。由於人們對於地球暖化危機意識提高,綠色建築概念風靡全球,因此智慧窗的技術也引人注目。此發明之新型節能元件是採用通電的方式,讓元件內的材料產生氧化還原反應,利用其特性呈現不同顏色,來阻隔窗戶進光量,減少冷氣用電量以達到室內節能減碳目的。由得獎作品發現,雲科大師生力行永續觀念,具體實踐SDG13氣候行動,並顯現雲科大為一所能具體體現SDG4優質教育,且具有國際化視野、促進全球夥伴關係SDG17的學校。 另件銀牌作品為「醫療輔具之模組式內變速驅動機構」,由機械系吳益彰教授帶領的研發團隊(郭子維、高思穎、李冠毅、黃聖翰)所研發,本發明為模組式設計,可直接套用於一般輪椅上,輪椅不需修改或安裝其餘配件,並以搖桿方式進行驅動,可有效改善一般輪椅使用者常見的腕部慢性運動傷害,並具有四段變速功能,使用者可依不同狀況切換檔位使用,整體構造為模組式設計,可直接安裝於一般手動輪椅的後輪軸孔中,提升泛用性。變速輪轂可單獨應用於電動輪椅上,使用者可依據地形狀況切換檔位使用,改善馬達的輸出效率,可有效提升馬達使用壽命以及電池續航力。
2021
/
03
/
25
雲科大與台灣世曦攜手培育未來工程菁英 共創產學研發最佳典範
雲科大與台灣世曦工程顧問公司(廿六)日在產學研大樓雲宴二廳簽屬合作備忘錄,簽約儀式極為隆重,台灣世曦董事長施義芳帶領公司主管群蒞臨雲科大 ,而雲科大楊能舒校長亦率領工程學院營建工程系、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機械工程系、電機工程系,及設計學院建築與室內設計系所主管與師生相迎,在大家的見證下,雙方簽下合作備忘錄,共同宣示未來將共同參與創新性工程規劃設計、測繪及空間資訊技術研發之產學合作,並將產學合作效益鏈結到教學、研究、實習與就業。 楊能舒校長表示,感謝台灣世曦對雲科大的看重,在此簽約之前,台灣世曦早已是雲科大在環境安全衛生領域的產學合作企業夥伴,共同執行教育部109學年度「產學合作培育博士級研發人才計畫」下的產學合作案,且於109年底雲科大更協助台灣世曦申請雲林縣政府「雲林古坑產業加值園區」計畫案,證明雲科大與台灣世曦的實質合作已逐顯佳績。 施義芳董事長於致詞時表示,身為台灣首家取得BIM國際標準ISO 19650驗證的工程顧問公司,業務涵蓋公路、鐵路、港灣、機場、橋梁、結構、隧道、捷運、建築、電機與系統控制、建築資訊模型(BIM)、智慧運輸系統(ITS)、民間參與公共建設(PPP)等工程相關領域,公司以專業技術為本位,持續不斷提升競爭力,因此特別注重人才培育與創新技術開發。有鑑於雲科大的營建工程系在國內極富盛名,教師團隊的專業領域廣泛,跟公司的業務領域非常相符,且學校的環安、機械、電機及建築系所培養的優質人才,都為公司鎖定要招募的菁英,在此也特別拜託雲科大楊能舒校長,歡迎雲科大的在學生與畢業生加入台灣世曦的大家庭。在此充分顯示出雲科大與業界企業在人才培育上的互惠、互助與合作,更在永續的實踐上具備SDG4優質教育的實踐精神。
2021
/
02
/
26
深耕永續 雲科育成中心邁入雲林科技工業區 鏈結學界與園區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產學與智財育成營運中心(簡稱育成中心)為雲林縣首屈一指的在地產業創生機構,連續3年榮獲經濟部績優創育機構獎項外,深耕輔導雲林科技工業區即將邁入第9年,2月正式於雲科工業區大北勢服務中心成立「雲科大育成中心分辦」,未來將更貼近企業實際需求,深化擔任學界與園區企業之重要橋接窗口! 雲科大育成中心累積23年豐沛的輔導能量,為有效長期輔導園區及近距離了解企業問題,以本校產學研大樓向外拓展新據點,於雲科工業區服務中心大樓成立分辦及人員進駐,將可更即時了解企業轉型升級、人才培育、環境安全等需求,並就近導入雲科大豐沛的各項資源。郭昭吟產學長表示,中心透過地毯式訪廠媒合園區企業適切的校內專業師資技術及各項資源,並舉辦人才培訓課程、產官學交流會等,促進企業快速轉型升級,也期望藉由深耕在地扶植中小企業之能量,協助中小企業成長後直接進駐雲科工業區,為工業區注入更多新風貌及串聯合作機會,締造產學共存共榮願景! 楊能舒校長表示,雲科大成立30年來集結產業界及學術界的需求,校內師資及學生創新研發技術堅強,在學生培育、教師發展、大學貢獻、國際影響力皆有卓越的表現,未來將持續協助企業升級發展,活化地方經濟。
2021
/
02
/
09
雲科大創設所導入機器人實作教學 培育跨域設計人才 契合永續優質教育
面對少子高齡化與人口負成長的臺灣社會,未來機器人將扮演我們生活中重要的「支持者」,甚至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員在教育部「推動國際技術人才培育學院試辦計畫」補助下,由黃世輝與廖妍婷兩位老師指導,運用「設計服務思維」研發「福祉機器人」設計,建構專屬客戶旅程地圖及創新服務藍圖。 此次更以跨院合作形式與本校未來學院機器人學位學程師資群夏郭賢、蕭佳明、郭智宏、賴俊吉老師合作授課,引入機器人賽事所使用之VEX IQ套件模組,辦理機器人系列專題講座及實作工作坊,讓設計背景之學生跨域修習機器人設計、構件組立及程式編寫,培養設計創新運作模式之機器人的能力。這次的課程成果共研發出五種「福祉機器人」原型,分別為:促進3歲以下幼兒肢體協調發展及監控照護陪伴的「凱瑞」、協助幼兒園區巡邏管理及分擔教保人員例行雜務的「駝駝」、提醒老人用藥及基礎健康照護管理的「小黑機企鵝」、提供智能化賣場購物體驗的「Chari」(車裡)、幫助護理師的自走行動工作車「爾康」。充分展現出雲科大在智慧醫療福祉科技的具體產出,此些產品將對醫療、科技產業有極大助益。也充分顯示雲科大在永續SDG3確保健康及促進各年齡層的福祉之努力成效。
2021
/
01
/
19
雲科大暨環球科大兩校師生 歲末年初關懷慰問雲林榮家
時值歲末年初之際,雲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暨雲林環球科技大學餐飲廚藝系師生,秉持將教育融入社福服務之宗旨首先由雲科大林老師及孔老師率領學生們,針對雲林榮家養護大樓一樓診間空間進行春節布置,象徵喜氣的春聯及活潑的氣球裝飾,讓整個空間氛圍頓時活躍了起來,學生們還製作了一張小布告海報,上面寫滿了對榮民為國犧牲奉獻的感恩字句,令人倍感欣慰。 環球科大郭老師則帶來由系上學生精心製作的手工餅乾,讓榮民享用到健康、美味,以及那份關懷的心意。 榮家主任林立才表示,榮家住民為國奉獻青春歲月,至年老入住榮家時,除了能獲得尊嚴妥適照顧外,也歡迎社會產官學界能以關懷照顧的心意,來家服務住民,學校能將活動納入教學內容,讓「關懷社會、服務他人」的精神傳播深植並發揚光大。由上教育活動可見,雲科大秉持SDG11永續城鄉的包容、永續與SDG4建構優質教育的永續精神,且藉由深耕教育活動鏈結學校與機構,讓SDG3健康與福祉的精神具體落實,充分體現雲科大作為一所大學機構,善盡大學社會責任之責。
2021
/
01
/
05
2020世界綠色大學評比 雲科大獲全球排名74擠進百大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參加2020世界綠色大學評比 🏆榮獲全球排名74名,排序百分比8.1% 2020世界綠色大學評比(UI GreenMetric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 2020)是以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作為指標,包含基礎設施、能源與氣候變遷、廢棄物處理、水資源、交通運輸、教育等項目,計有84個國家,912所大學參加。在全球激烈的競爭中,台灣有二十六校上榜,其中八校名列世界前百大,分別為屏東科技大學、南華大學、勤益科技大學、大葉大學、暨南大學、成功大學、朝陽科技大學、雲林科技大學,展現推動環境永續的成效。 台灣綠色大學聯盟表示,歡迎更多國內正視環境永續的大專校院申請入會,以凝聚各大學力量,推動綠色大學工作,並結合政府、企業與民間機構,共同提升大學經營與發展永續,打造「綠色大學、永續校園」,一同善盡大學的社會責任。 圖片來源及文章參照:倡議家
2020
/
12
/
30
雲科大「跨域博涉 融通致用」通識課程創新成果展 契合永續SDG4優質教育
雲科大於12月23日在圖書館1樓大廳舉辦通識教育課程創新實用成果展記者會。雲科大今年適逢創校30周年,以「務實致用的科技大學典範」為發展願景;以「適性培育具人文關懷的精熟職人」、「蓄積應用導向研究的能量」、「發揮地方、產業、社會與全球影響力」及「塑造創新、多元、友善、永續的校園」為教育目標。在「跨域博涉」的「五向度」課程設計架構,各門課程的教學設計必須「融通致用」於人文、社會、美學、科技與產業,規劃設計「創新接地」的教學方法與「營養豐富」的學習內容,雲科大通識教育中心特別精選20門課程,分享師生共同努力的教學成果。對應SDG4優質教育,遴聘校內外優良師資,讓所有學子習得知識與技能而促進永續發展教育。 此成果展含蓋劉明俊老師的生活來電課,以實驗用知識真能發電;劉雯瑜老師的產業繪本認識雲林,加上翁註重、蘇秀婷、潘得龍、李翊駿、吳晉東等六師聯合的USR社會造夢者,師生在古坑協力SDGs的推手;胡志堅老師的IoT物聯網與智慧手機App,發展結合教育機器人且會說故事。 參展作品中有黃昭義老師的Excel資料庫與丁國正老師的Big Data大數據,將商場倉儲管理得有條不紊;王斯弘老師的物聯網IoT與網路爬蟲分析產業流量結合新產品開發;潘得龍老師的Python應用到醫院自動化分析,更利用穿戴裝置教學生研發個人手錶Smart Watch;張瓊月老師的APP Inventor 與Scratch動畫遊戲製作與創意機器人生動時尚;陳靜茹老師的無人飛機,師生凌空俯視飛出一片天;新聘外籍教授莫薩利的人工智慧在工程與設計的跨域致用;潘志龍老師的用藥常識以桌遊教導善用藥品素養,更在生物科技與生活課程,由師生自製抗菌液及護唇膏與美白保濕液;吳秀梅老師的性別關係闡明LGBTI的當代性別平等概念;張嘉玲老師的音樂與生活課激勵學生都能組Band上舞台彈唱表演;陳世昌老師的分鏡設計與故事企劃發揮2D動漫的想象力世界;曾靜雯老師的世界音樂可用耳朵體驗多元文化;許揚寧老師的混音工程教學生創作個性化電子音樂;魏明敏老師的食在安全課,倡導民以食為天的健康基礎;陳文詠老師的自我成長與社會實踐課,闡述PERMA的正向心理妙用;林伯奇老師的媽祖文化課,闡明媽祖信仰的淵源流長及廟宇產業的新創機會;黃鴻文老師的古琴文化演示太古遺音和君子修身雅樂致中和;陳淑卿老師的日本與國際文化連結李蕙貞老師的台灣西部輕旅行;還有各式微學分通識課程等等,契合雲科大永續發展教育目標與人文、社會、美學、科技、產業「五向度」通識博雅,成果斐然。
2020
/
12
/
24
雲科大與南美館美科中心簽訂合作備忘錄 實踐永續城鄉願景 共創藝術修復領域
南美館成立美術科學研究中心(簡稱美科中心)受文化部107至109年前瞻計畫補助、歷時三年時間建置完成,於12月10日盛大開幕,是臺南市美術館硬體建設的最後一塊拼圖,美科中心正式成立,代表臺南市美術館在研究、典藏、展示、教育之外,預計將成為南臺灣藝術修復與研究的重鎮。 南美館美科中心是專為藝術品做檢測、研究、修護及修復的單位。中心編制3名修復師、11位館外合作修復師,並引進最先進的修復設備,包括紙質、油畫及無機類(陶瓷及金屬等)藝術品都可進行修復,一旦藝術品發生老化或受損,便會啟動檢測與研究,研擬適切修復方法,讓藝術品延年益壽。除修復自家典藏品,也接受外界收藏家、公家機購委託修復,透過科學檢測並作為學術研究。 南美館美科中心與多個單位簽署合作備忘錄,包括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及逢甲大學文物保存研究中心,未來將進行文物修復技術合作與交流。南美館美科中心也邀請國內外專家及館外修復工作者共同加入團隊,未來將以專案形式,組織以南美館美科中心為平臺、修復師為計畫主持人,承接並進行各項修復專案,同時也將成為修復人才進入職場的重要中繼站。 雲科大與南美館美科中心簽訂合作備忘錄,將透過文化資產領域,鏈結學校與城市/組織的合作機制,以結合創新技術與研發產學合作,培育相關修復人才,並為臺灣的文化資產保存、維護努力。對應SDG11永續城鄉和社會,強化文化與自然遺產的保存、提升永續城鄉發展管理。
2020
/
12
/
11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