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共融策略與目標 Strategy and Goal of Social Integration
校園齊力共創社會共融
YunTech以培育人文關懷、蓄積應用導向能量、社會與全球影響力、和諧多元永續校園為其社會共融目標,並善用每個不同能力與背景的人匯聚一起,使大家的意識產生共通和差異,打破彼此間的觀念與隔閡,互相接納、尊重與體諒,共享社會的權益和責任,期待建構一個多元文化、教育關懷、創意活力與環境永續的關愛的社會,讓每一個共融體驗及實踐中有所裨益及改變。為了能達到這樣的社會願景,因而推動了多項策略:
YunTech USR 善盡社會責任
2024年YunTech的USR計畫聚焦於四大方向:永續治理、知能與素養提升、下一代永續人才培育,以及永續研發與產業合作。透過跨院系的「永續種子團隊」合作,建立國際夥伴關係。促進USR Hub與校內各團隊的整合,形成USR學習工作圈,提供系統性知識庫與數位學習資源,建置數位師生學習永續歷程,加強職業發展連結。此外,利用每年約961萬元的高教深耕經費,持續培養具有韌性的永續人才。
積極推動校園永續教育具體作為
本校推動社會跨院系共組社會實踐教師社群,2024年教師參與共計78人(佔全校教師19.7%),提供個人、社團等實踐補助申請,讓大學生自主性的參與社會關懷;徵得68件社會實踐計畫,參與對象有教師、學生與行政單位,擴展學校落實大學社會責任。在獎勵措施方面,教師主持或執行國家型重大研究計畫案者,亦可申請減授鐘點,減授每學期核計至多4鐘點;透過獎勵要點,教職員參與USR相關新師興學講堂可列入教師升等積分、公務人員終身學習時數,以激勵教職員增進社會實踐相關的知能發展,以及推動永續教學創新與設計學習模式及方法等。
※ 完成93場USR相關活動,辦理活動如論壇與成果展1場;場域活動35場;共培活動43場;其他USR6場等活動
修課人數 113-1 學期達 1,801 人,整體通過率達 96%
因應教育部於109年廢止「鼓勵技專校院開設勞作教育及服務學習課程實施要點」,並於113年3月函文各校,請各校目前開設清掃校園或社區之勞作教育及服務學習之課程或活動辦理方式及內容妥適性。本校相關單位於113年3月至6月期間經多次會議研議及討論,最終因應時代的變遷,考量服務學習課程已充分發揮其階段性功能,適逢轉型契機。
本校通識教育中心依113年6月21日「永續素養與實踐課程暨大學之道」推動執行會議決議,於本校教育發展策略「世代與素養並進,數位與永續合體」的理念,為了培養次世代的高等教育人才,強化自主學習的能力,運用Tronclass教學平台,推動非同步的全線上課程教學,規劃「永續素養與實踐」及「生涯導航」兩門課程,讓同學自主學習。
「永續素養與實踐」課程由永續發展與實踐研究中心執行推動;「生涯導航」課程由諮商輔導中心執行推動,課程各為1學分,成績評定方式為「通過」或「不通過」,修課課程對象為大學部新生,依校共同必修課程流程圖分成兩梯次,於上、下學期進行修課。
「永續素養與實踐」課程聚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培養學生對永續發展的理解與實踐能力。目前已完成18部專題影片,涵蓋環境復育、社會創生與永續治理等面向。課程通過標準為總成績60分以上,配分規則為課程觀看率佔30%、期中測驗佔20%以及期末報告佔50%,113-1學期修課學生數為881人,其中有31人未通過,通過率為96%。經統計,學生未通過課程原因多為期末報告未繳交。
為提升課程的多元性與實用性,課程內容除納入111年本校製作之18部SDGs新生線上先修課程影片外,亦113年下半年新增拍攝逾十部具永續發展內涵之影片,內容涵蓋澎湖珊瑚復育、竹山地區環保產品應用及馬西亞地方經濟發展等議題,強化學生的全球視野與在地實踐能力。透過本課程的深化推動,期能培養具備批判思維、永續行動力與社會責任感的高素養公民,落實高等教育支持永續發展的目標。
本校推動「生涯導航」課程,聚焦於心理成長、生涯發展、品德教育與生命教育四大主軸,協助學生於大學階段建立正向價值觀與自我認同,提升人際互動與心理健康素養,進而培養健康生活態度與職涯規劃能力,落實全人教育與人才永續發展。
113學年度第1學期共製作完成50部專題教學影片,修課學生需達成影片觀看率80%以上、作業完成率100%(含UCAN「職業興趣探索」與「職場共同職能測驗」),並通過期末測驗(成績達80分以上),以確保學習成效。本學期共計920位學生修習本課程,通過人數為874人,通過率達95%;未通過學生中,約87%因期末測驗成績未達標準所致。
值得關注的是,UCAN測驗施測率高達99%,反映學生對職涯探索與核心職能發展之高度投入與參與,顯示本課程有效促進學生心理素養與職涯準備度之提升。未來,學校將持續強化課程內容與數位學習工具,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與反思能力,培育兼具全球視野與永續實踐力之高素養人才,實踐教育永續目標。


國際低碳永續行動夥伴
本計畫透過國際合作推動低碳永續發展目標(SDGs),聚焦零饑餓、優質教育、負責任消費與生產、氣候行動及夥伴關係。目標包括促進跨國學術交流與產學合作,例如與馬來西亞 UPM 及 Zelcos 公司合作開發低碳飼料,並藉教育與研究活動提升社會對永續發展的認知與實踐能力。此外,計畫強化低碳永續技術的應用,推動相關產業發展。行動包含:與蟲小道大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利用自動化系統提供學生實務學習;於雲林國小導入低碳永續教學與研究;整合「生化分離技術」與「智慧農業」課程,結合理論與實務;並與印尼及泰國高校共同舉辦研討會及本地推廣行動,促進學術交流與公眾教育。


基礎通識課程革新計畫,促進學生具多元文化人文素養
為提升教師教學方法與課程,持續舉辦通識教師精進會議,期許教師亦能跨域學習、傳授知識,逐年把必修課程改為興趣選修課程,鬆綁類別限制,可以充分自由選修。通識課程結合USR、PBL及微培力實作課程,並集結設計思考、資訊素養教師社群,提供專題方式的未來學涯興趣探索藍圖,以達到提升學生自主探索與發展興趣解決問題之能力。
有效執行品德教育課程,成效顯著
本校透過深化品德教育為通識教育課程之基礎與核心,結合品德教育、生命教育與生活教育。以全人教育為願景,透過各類主題活動的推動,提升學生的品德涵養,並鼓勵學生積極走向社區,以所學習的專業知識對接社會服務,落實大學社會責任,建立本校永續發展的品德教育模式。113學年起更開設校必修共同課程「生涯導航」課程,強化學生自我認識與品德素養。2022年至2024年連續三年,本校參加教育部品德教育特色學校,亦獲得中區學務中心入選之肯定。
學年度 | 參與人次 |
---|---|
110 | 80,225 |
111 | 85,753 |
112 | 81,981 |
推動學生服務學習課程,落實教育關懷與終身學習精神
YunTech 學士班日間部四技新生及轉學生均須修習服務學習課程,以落實服務學習普及化之目的。課程規劃依服務學習四階段進行,包含準備、服務、反思及慶賀階段。服務學習的內容多元化,包含:協助校內校園環境整理、智慧財產宣導、社團營隊服學、校外賃居追蹤調查、宿舍夜間巡守、捐血活動協助、環境整理等行政活動支援,透過「做中學」培養良好品格,愛校盡責與關懷社會之價值觀。此外並推動社團服務學習,以及社區機構服務學習,讓學生有更多元的選擇,與社區建立良好關係,為社會盡一份心力。惟因應服務學型之轉型,本活動執行至112學年度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