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
利害關係人問卷
意見回饋
雲聲電子報
永續發展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
Facebook
雲仔 LINE Bot
ENGLISH
最新消息
活動新聞
榮耀事蹟
永續知能
學校治理
校長的話
認識雲科
辦學績效
財務資訊
資訊安全政策
友善職場
獎勵事蹟
社會共融
社會共融策略與目標
校園安全與健康促進
產業交流
推廣教育
人權保護與平等教育
資源共享與社會共好
環境保護
氣候變化因應作為
環境管理
綠色校園
自然資源與環境教育
校園生態景觀
組織治理與利害關係人參與
治理程序
風險分析與機會
內控制度
利害關係人溝通
各委員會運作
供應商管理
永續與社會責任委員會
SDGs專區
報告書下載
活動新聞
News
所有分類
獲獎榮耀
活動宣傳
國際交流
產研成果
趨勢新訊
所有 SDG
SDG01-終結貧窮
SDG02-消除飢餓
SDG03-健康與福祉
SDG04-優質教育
SDG05-性別平權
SDG06-淨水及衛生
SDG0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
SDG08-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
SDG09-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
SDG10-減少不平等
SDG11-永續城鄉
SDG12-責任消費及生產
SDG13-氣候行動
SDG14-保育海洋生態
SDG15-保育陸域生態
SDG16-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
SDG17-多元夥伴關係
所有學院
工程學院
管理學院
設計學院
人文與科學學院
未來學院
不限年份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天下USR大學公民」評比出爐
由天下雜誌主辦的2020年「天下USR大學公民」調查結果4月21日出爐,各組榜首分別為公立一般(大型)大學的台灣大學、公立一般(中型)大學的陽明大學、私立一般大學的逢甲大學、公立技職的台灣科技大學、私立技職的朝陽科技大學。 此項調查與過往重視研究與學術聲望的傳統大學排名不同,是借鏡企業社會責任(CSR),兼顧不同「利害關係人」的架構,從大學治理、社會參與、教學承諾、環境永續四大面向,全方位檢視大學的社會責任,評選出台灣的大學公民楷模。 公立一般(大型)大學組前五名依序為臺灣大學、清華大學、成功大學、臺灣師範大學、中央大學。 公立一般(中型)大學組前五名依序為陽明大學、暨南國際大學、臺北藝術大學、臺東大學、臺中教育大學。 私立一般大學組排名依序為逢甲大學、臺北醫學大學、東海大學、中原大學、淡江大學。 公立技專校院組排名依序為臺灣科技大學、雲林科技大學、屏東科技大學、臺北科技大學、高雄科技大學。 私立技專校院組排名依序為朝陽科技大學、明志科技大學、崑山科技大學、南臺科技大學、正修科技大學。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之際,雲科大榮獲天下USR大學公民評選技職組第2名,除延續優良學風外,以「務實致用的科技大學典範」為發展願景,將持續為社會帶來正能量的重要角色,在各專業領域持續研究與創新,以知識促進社會、經濟、環境的永續發展。
2020
/
04
/
27
以藍晒紀錄故事-藍晒圖設計工作坊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所於3月26日在本校創意工場舉辦「2020創意生活設計:跨域整合國際研討會」之設計工作坊,特別邀請國內專業講師帶領學員一同進行創作,以「為旅途留下獨特紀錄」為活動精神,同時實踐傳統工藝價值,盼能提昇學員透過實作與創意發想對於「永續發展」的認識。 禾印堂創意設計總監-陳嘉祥業師,具37年印刷實務經驗,多年專注於平面創意方面的研發,設計工作坊以藍晒為主題,透過古老的顯影技術,把生活中紀錄的點點滴滴轉印並保存,其內容顯影的載體包括明信片、帆布包、飲料提袋與手工書套,學員透過自己的平面構想,將具有文化與創意內容的平面圖片進行輸出,然後透過塗抹、曝曬等方式將想要記錄的畫面轉印至實物載體上留存;透過參加工作坊的體驗,讓學員感受到傳統工藝的文化質感,同時提升現有產品的附加價值,是一次將傳統工藝與現代產物銜接的體驗,藉此提升參與者在跨域整合、工藝美感和文化創作上的設計概念認知。 藍晒圖設計工作坊為讓學員學習藍晒圖應用技巧,為學員規劃豐富的課程內容—「藍晒元素×周邊應用」兩大主軸為課程核心: ◆ 藍晒元素,呈現實驗性趣味 食用性染料例如加入紅茶或咖啡會使藍晒變色,實驗不同種食用液體反映在藍晒的效果也不同,增加對於作品的探索。 ◆ 周邊應用,作品呈現多元 作品不單一,為學員規劃情境式的晒圖空間,當學員把藍晒掛置上去成為一個類似裝置藝術的感覺,提供學員拍照、打卡留念。 透過藍晒,將情感記憶,本次工作坊共有16位學生踴躍參與,經過4.5個小時的發想及創作,將創意思考與設計元素注入藍晒,以藝術教育為目標,提供多元有趣的文創課程,產出具有美感以及創意性的作品,讓藍晒設計工作坊展出的作品使參與者能體會手作的溫度,同時在周邊應用上融入平面設計,提高作品的價值,感受生活的品味;更多活動資訊請上「創意生活設計:跨域整合國際研討會」臉書粉絲專頁查詢。 ▲ 講師藍晒原理介紹與學員上課情形 ▲ 講師藍晒原理介紹 ▲ 藍晒實作範例作品 ▲ 學員藍晒顯影膠片 ▲ 學員實作情形
2020
/
03
/
26
雲科大社會實踐成果展 「啓身行動」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結合虛擬及實體 舉辦社會實踐成果展「啓身行動」STAND UP, TAKE ACTION! 📅展出時間:109年3月17日(二)至4月8日(三)。 🚩展出地點: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藝術中心(一樓創意廳)。 「啓身行動」是雲科大在108年執行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中,分別包含「環境生態行動」、「社會健康促進」、「在地關懷教育」、「文化永續推廣」、以及「產業鏈結與社區協力」五種類型,提供各教師團隊些許的資源,去推動以社會實踐精神與地方創生為目標的課程與實務性實踐計畫。也包含了所有參與教師精心規劃、耗時費事的田野踏查與聯繫工作、校外單位與組織的支援與協助、以及所有助教與同學投入學習的歷程。 雲科大校長楊能舒表示,雲科大從1994年船仔頭的社造至今已26年,不僅長年在技職教育持續精進其師資與專業性,同時也不斷與地方產業合作,希望在未來能持續創造更多跨領域及國際化的資源鏈結,讓雲科大師生能有更完善的學習資源,並且能夠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2020
/
03
/
18
雲科大與業界合作 研發全台首座 Auto防疫檢測站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因應開學後,為了落實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防疫措施,包括學校和企業都要執行量測體溫和噴酒精等防疫作為,還要核對身分、登錄檢測結果,流程繁複且需要大量人力,同時還存在接觸感染的風險。 雲科大電子系師生與優盛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如影優活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並與智慧醫療研究中心聯手,短短一個星期就成功研發全台首座 Auto防疫檢測站。師生檢測結資料可直接與學校資訊系統連結,完成防疫措施所需的紀錄、通報、追蹤多項程序,並減少人力運用以及不必要的接觸,協助防疫站人員更安全執行工作。研發成果目前已在校內使用,極具商品化量產潛力。 電子系薛雅馨副教授表示,藉由業界支援醫療級藍芽非接觸紅外線額溫槍和開發軟體,以及串聯APP,防疫檢測過程包含:自動感應噴酒精、感應學生證、自動量測額溫,進而立即將師生檢測資料直接與學校資訊系統連結,甚至後續追蹤等工作,都能迅速完成。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強調,師生運用專業技術,成功研發 Auto防疫檢測站,經學校實際試用,成效相當好,具有商品化量產意義,相信未來對於國內防疫工作執行將有極大助益。
2020
/
03
/
12
教師跨領域移地研習、專業研究團隊技術服務、學生跨領域實務專題 合作成果發表會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於109年3月6日舉辦成果發表會:「教師跨領域移地研習、專業研究團隊技術服務、學生跨領域實務專題合作成果發表會」,此成果發表會包含下列三項子題: 教師跨領域移地研習方面: YunTech營建工程系配合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於2019年8月18~20日推動教師跨域整合學習,並與負責金門大橋工程之交通部高速公路局第二新建工程處座談與交流暨參與大金端現地工程觀摩,合計11位老師參加,並達成7位營建系教師參與專業社群的目的。 此次跨領域移地研習課程包含: 陳建州教授講授:「金烈大橋規劃、設計與施工」 孫幸宜教授講授:「感測的化學原理介紹暨討論」 詹苑君老師講授:「環保酵素之製作與應用暨討論」 陳玉芳博士講授:「市售化妝品的成份介紹暨討論」 李季霖老師講授:「視覺藝術欣賞暨討論」。 專業研究團隊技術服務方面: 吳文華特聘教授領導的結構健康監測整合型研究團隊 (吳文華老師、陳建州老師、賴國龍老師與指導的博碩士生組成) 於橋樑鋼纜索力監檢測與模擬等專業領域在國內外頗負盛名;吳文華教授研究團隊將協助交通部國道高速公路局在新建的金門大橋執行脊背主橋斜張鋼纜索力監測專業技術服務,除了持續深化產學合作外,並培育橋梁健康監檢測的專業人才。 學生跨領域實務專題合作成果方面: 為落實技職教育目的,YunTech營建工程系和電子工程系師生跨領域團隊合作,一同參加2019年5月23~25日教育部主辦於高雄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之「2019年全國技專校院學生實務專題製作競賽暨成果展決賽」,作品名稱為「全光纖干涉儀於新拌混凝土氯離子濃度檢(感)測探討」,跨領域團隊成員包含二位指導老師:營建系王劍能教授、電子系賴志賢教授;四位大學部學生為:營建系潘偉政同學(隊長)、營建系陳語笙同學、電子系林語晨同學、電子系游劭華同學,此次土木與建築群實務專題全國報名件數合計107隊,很榮幸獲得2019年全國技專校院學生實務專題製作競賽暨成果展中土木與建築群第二名,榮獲教育部頒發獎盃一座、獎狀六禎暨禮券二萬元。 ▲ 營建系與電子系跨領域合作專題同學與作品合影 ▲ 營建系教師專業社群參與金門大橋大金端現地工程觀摩 ▲ 楊能舒校長、王健聰院長、王劍能主任及教授們合影 ▲ 營建系吳文華特聘教授領導的結構健康監測專業技術服務團隊 大型鋼鍵索力量測試驗 ▲ 營建系與電子系跨領域合作自製3公分光纖馬赫-詹德干涉儀
2020
/
03
/
09
雲科大舉辦「陳顯章師生西畫聯展」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自即日起至3月12日止,在本校藝術中心舉辦「陳顯章師生西畫聯展」,並於3月4日(三)15時舉行開幕茶會,歡迎民眾前往參觀。 本次展出新竹市「名雲畫室」與「救國團繪畫研習班」師生作品,成員含科技人員、上班族、退休人士等,在陳老師的指導下學習素描、水彩、油畫,藉由觀察、寫生、示範及指導,因材施教,啓發個人的特質,創作出獨特風格的彩繪作品。 陳顯章老師水彩作品曾榮獲「全省美展」第二名,華陽獎「畫我台北」全國水彩寫生比賽第一、二名,油畫作品獲得「竹梅源文藝獎」全國油畫比賽第一名,全國油畫展金牌獎,並舉辦個展十餘次。本次展出作品70件,創作者將觀察與省思透過畫筆表達出對藝術的見解,歡迎愛好藝文的人士前往欣賞。
2020
/
03
/
02
花蓮介壽村 爭取聚落群文化資產
介壽村是花蓮市10個眷村中,唯一還能見到原有建築群的村落,不僅富有日據時期政治背景、也具地方特色。花蓮市公所委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進行研究調查,歷經1年多訪查,昨日在民勤裡社區活動中心舉辦成果說明會,期望在公部門及居民達成共識,讓介壽村未來能有文化資產的身份,也有自己的歷史與文化定位。 介壽村原名為花蓮港市營住宅,日據時期是集合型公共住宅,是國內少數被保留下來日式屋舍;現在聚落內仍有34住戶居住於此,更不乏第一代的住戶,相當難能可貴。 「花蓮港市營住宅聚落建築群登陸先期計畫委託專業服務案」成果說明會,昨日由花蓮市長魏嘉賢主持,計畫主持人、雲科大副教授徐慧民及講師梁佳美,分別針對調查研究成果,以及後續活化再利用的各種構想藍圖、與向文化部爭取聚落建築群文化資產身份的各項內容進行說明。 梁佳美指出,先要爭取基本的「聚落建築群」的文化資產身分,才能向文化部提出各項修繕經費,希望公部門與社區民眾能朝登錄階段前進;並鼓勵推動以住代護計畫,讓住民可以繼續住在這裡,一起維護環境,一起訴說以往的故事,進而串聯成線狀的花蓮港市歷史文化廊道。 (資料來源:青年日報 花蓮介壽村 爭取聚落群文化資產) ▲ 走過80年歲月,花蓮市介壽村將向文化部爭取聚落建築群文化資產身分 / 記者湯平攝
2020
/
02
/
19
「台德科技大學聯盟圓桌會議」將於6月移師德國召開
「台德科技大學聯盟圓桌會議」(HAWtech-TAItech Roundtable Agenda)去年在國立勤益科技大學首度舉行,由台、德雙邊12所大學代表,針對交換學生、企業實習、實驗室合作、暑期學校及短期研習等5大議題進行討論,共有72名台灣師生到德國學校交流或當交換生、12名德國學生到台灣學習,最後簽署合作備忘錄,將於6月再度召開圓桌會議,可望有更進一步的合作與發展。 台灣由台灣科大、台北科大、虎尾科大、雲林科大、高雄科大、勤益科大等6校組成「台灣TAItech聯盟」,並由勤益科大校長陳文淵擔任聯盟主席;德國則由阿亨、柏林、達姆施塔特、德勒斯登、埃斯林根、卡爾斯魯厄等6所應用科技大學,組成「德國HAWtech聯盟」,著重培養電機、人文科學、生物科學等方面的人才。 教育部技職司科長謝麗君表示,我國去年有41名學生到德國交換1學期、15名學生參加暑期學校、16名師生到當地參與秋季短期研習,德國則有12名學生到台灣學校當1學期的交換生,主要研修工程及管理領域。過去大部分都是校對校合作模式,這兩個聯盟的運作比較不同於以往,是以對方學校聯盟跟我方學校聯盟的方式,來進行雙方的一些國際合作。 到德國研習的台灣學生也指出,德國的科大在課堂上鼓勵學生思考與解決問題,著重實用與操作,與台灣正在推動以問題導向的學習模式相近。 陳文淵表示,今年的「台德科技大學聯盟圓桌會議」將於6月移師德國舉行,「台灣TAItech聯盟」的6所學校,將於3月先討論與德國學校的交流事宜,以期在圓桌會議時,能促成更深化的交流與合作內容。 ▲ 台灣學生去年到德國學校進行秋季短期研習。(教育部提供)
2020
/
02
/
13
雲科大鼠歲迎春產官學交流同賀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產學處及產學與智財育成營運中心(育成中心)聯手於1月16日舉辦「2020 YunTech 鼠歲迎春產官學交流會」,本次活動參與者包含雲林縣政府、雲科工業區服務中心、廠協會、工業區廠商、育成廠商、與全省各地產學合作廠商,超過 200 人齊聚一堂,共襄盛舉。並邀請到雲科大畢業校友線上歌手孔晨羽,為活動帶來一場音樂饗宴,讓與會者有如走入時光隧道,欣賞年代好聲音。 在 108 年金秋十月之際,由洪肇嘉教授接任產學處長暨育成中心主任,並積極推廣雲林在地品牌、參與輔導中小企業營運會議,更鏈結在地社團及串聯各項產學資源。同時108年育成中心再度獲得經濟部年度績優創育機構獎項,並榮幸今(109)年擔任中部創育機構聯盟代表,希冀未來共同扶持在地企業向上提升、引向國際產學發展。 此外,現場設有「產學、育成成果展示區」,產學處亦展現今年雲科大各 PBL 研究中心的各項成果。提升企業與學界的合作率,進而形成產學合作,促進業界研發能量與競爭力,是雲科大產學處的自我期許,而育成中心則呈現雲林進駐企業優質好物,期盼藉由活動推廣雲林在地品牌增加產品知名度。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表示:「雲科大不僅具備豐沛的學術能量,更積極串聯中小企業與在地社團的互動,冀望帶動雲林農特產業、進駐企業營運發展。藉由交流活動,期待增進彼此間情誼,創造未來合作新契機,共同引領地方產業邁向國際,也祝福大家新的一年業績蒸蒸日上」。 ▲ 楊能舒校長帶領雲科大師長向貴賓賀新年快樂 ▲ 雲科大產學處與育成中心聯合舉辦「2020 YunTech 鼠歲迎春產官學交流會」 ▲ 楊能舒校長祝賀蒞臨貴賓新的一年業績蒸蒸日上
2020
/
01
/
20
雲科大專業領域教授,四大主軸短講分享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產學處及產學與智財育成營運中心(育成中心)多年來持續推廣學校多元且專業之技術,1月16日特別舉辦「Yuntech 產業瀏覽器,攻略一網打盡」短講分享活動,邀請 8 位重量級標竿老師,以四大主題:環境材料、AI 人工智慧、生活應用、企業經營及八項議題將現代企業所應具備的新興知識、技術等議題一次性地分享。 當今網際網路的發達,使用者只要於搜索引擎輸入關鍵字,即可獲得無窮無盡的資訊,然而這些都是零碎的知識,本次活動雲科大扮演科技及知識瀏覽器,可讓與會者將現代產業所需技術、知識層面一網打盡,講師及主軸分別為洪肇嘉教授、粘譽薰教授分享環境材料;吳先晃教授、許中川教授分享 AI 人工智慧;萬騰州教授、陳士煜副教授分享生活應用;陳振燧教授、潘立芸教授分享企業經營等專業領域,讓到場參與觀眾收穫滿滿。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表示,育成中心長時間耕耘工業區及中小企業,此次技術分享與企業一同成長激發更多可能性,希冀這場學界與業界間的切磋互動,導入技術提升的新知識操作模式,洞悉現代產業攻略,一網打盡新鮮的產業情報,創造雙方合作新契機。育成中心也將持續深耕雲林在地中小企業,輔導新創團隊並推動學界及業界間的產學合作,嘗試廣泛鏈結共享彼此資源,打破以往刻板印象! ▲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頒發感謝狀感謝講者 ▲ 與會來賓及貴賓大合照 ▲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楊能舒校長致詞 ▲ 現場人數眾多
2020
/
01
/
17
挖掘在地的記憶,雲科視傳系同學講斗六的故事
斗六,對於許多人的記憶中,可能是雲林地區重要的文教區外,斗六也是一個具有豐富記憶的城市。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學生,在黃雅玲教授的帶領,透過教育部教學研究實踐計畫補助,課程中以挖掘斗六故事為主題,從文本創作、田野調查、策展與溝通、資訊視覺化設計等等單元導入外,邀請斗六在地專家與相關領域的業界專家們,進行許多專業領域上的分享。讓同學們以學理為基礎,生活場域為實驗案例,並透過與雲中街的合作,讓同學的成果進入到斗六市中心,面對斗六人,非斗六人一起來看他們所尋找到的斗六的故事!! 本次的專案成果,共有4個與斗六有關的故事探索,「啪哩啪哩來約會」用八零年代的廣播念情書來開啟,斗六約會一定要知道的事,本主題更邀請曾經也在八零年代擔任過廣播員,現為太平老師福德宮主委林勝裕先生、秘書涂家興先生,以廣播念情書的方式一起參與作品的創作。「斗六的秘密基地探索隊」透過數據調查的方式,找出老、中、青不同世代斗六人放學後的秘密基地,這裡有有斗六人知道,別人不一定知道的放學後的小樂趣。「雲中聲樂團」,挑戰以聲音為創作主要元素,讓民眾透過聲音來了解雲中街這個生活聚落中,原來好多故事就是要用聽的來感受。「在斗六創業,我是否搞錯了什麼?」創業好難,在這個看似充滿辛酸的創業世代,在斗六就是有那麼多創業的故事可說。 四個不同方向的故事主題,並與斗六雲中街生活聚落和范特喜微創文化一起合作,於12月28日起至2020年2月16日,在斗六雲中街生活聚落戶外廣場進行展出。 ▲ 參展師生大合照 ▲ 參展作品現場布置情形 ▲ 視傳所黃文毓同學國台語雙聲帶主持展覽開幕活動 ▲ 參與學生創作理念分享 ▲ 各組學生個別進行展覽介紹
2020
/
01
/
02
雲科視傳 「懶螞蟻 LAZY ANT」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自12月24日(二)起至12月27日(五)止,於本校設計二館一樓黃金藝廊舉辦「第29屆畢業專題製作成果展-懶螞蟻 LAZY ANT」。「懶螞蟻」源自於日本,其意旨善於觀察、長遠規劃的人,本次以「觀察」為主題,藉由設計傳達如何成為洞察思考、善於觀察的人,對於種種事物皆能任運自然、運籌帷幄、辨別目標、指揮前進,成為想大事、想全局、想未來的螞蟻-誰說我們懶,我們只是觀察的更多! 「交哺行為」— 永遠永遠,把最好的留給你! 「雞生蛋生雞」以變幻無窮的存錢筒為樂趣,投下硬幣,成為父母教育孩子建立金錢觀的小幫手;「我的南波汪」以期刊方式闡述孩子衝動飼養寵物所衍生之問題,藉此使社會大眾知悉飼主責任;「小手保衛隊」以肥皂貼紙為創意,教育孩子生活週遭充斥病菌,好習慣從小養成。 「利他行為」— 在哪裡?真相,到底在哪裡? 「紋聲計劃」以紋身、傷痕為意象,傾聽背後故事,幫助憂鬱症患者趕走憂鬱;「那個年代」以1930年代的臺灣歌曲,創作以夢境為概念之系列專輯,使美夢中的你我,聽見噩夢纏繞的聲音;「紙巢計劃」以紙張結構設計,翻轉街友露宿街頭之刻板印象,帶動社會正向改變。 「聚落行為」— 接下來,就交給你了! 「一甘藏」將糖蔥包裝結合光柵動畫,打開包裝,即了解製作過程,讓糖蔥華麗上場;「Eh!我跟你講蛤」將馬來西亞華裔特殊腔調及用語,以趣味方式呈現給臺灣人,拉近彼此距離;「食歲知味」將時間代入味覺,撕下日曆,象徵今天已成過去,將張張日曆保存,連結祖孫情感。 「警戒行為」— 看見,但你看得還不夠清楚! 「入境漁間」以視覺設計導入食魚教育,使社會大眾了解海洋文化,讓我們從吃拯救海洋;「蟲蟲為飢」食蟲營養價值高且能救地球,將昆蟲及蛋白粉融入料理,翻轉社會大眾刻板印象;「罐養」以罐頭隱喻各類品種動物商品化,喚醒社會大眾寵物不是商品,以認養代替購買,珍愛生命。 「氣嗅行為」— 別人跟隨潮流,我創造潮流! 「巡履」不因時代變遷衝擊傳統文化,以草鞋設計使社會大眾了解八家將文化及神人間的珍貴情誼;「憶鄉時氛」將記憶中的家鄉味,裝進異鄉空間,營造家鄉感官視覺,一解思鄉苦後,繼續大步前行;「呼虎堂」以傳統文化方式讓觀能失調症患者獲得身心療癒,喚起社會大眾的反思。 青年設計師們透過設計傳達「獨特」的創意思維,並以趣味的方式展現不同角度的創意,當您親身蒞臨會場,將受到充滿創意、活力青年設計師的感染。該系將於12月24日(二)上午十點舉行開幕茶會,歡迎大家來到雲科大一起體驗新時代設計師的視覺饗宴。 ▲ 109級識別形象系統-懶螞蟻 ▲ 一甘藏作品展示 ▲ 入境漁間作品展示 ▲ 參展學生講述創作理念 ▲ 與會貴賓及師生大合照
2019
/
12
/
2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