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
意見回饋
雲聲電子報
永續發展與社會實踐中心
Facebook
雲仔 LINE Bot
ENGLISH
最新消息
學校治理
校長的話
認識雲科
辦學績效
財務資訊
資訊安全政策
友善職場
獎勵事蹟
社會共融
社會共融策略與目標
校園安全與健康促進
產業交流
推廣教育
人權保護與平等教育
資源共享與社會共好
環境保護
氣候變化因應作為
環境管理
綠色校園
自然資源與環境教育
校園規劃
組織治理與利害關係人參與
治理程序
風險分析與機會
內控制度
利害關係人溝通
各委員會運作
供應商管理
永續與社會責任委員會
SDGs專區
報告書下載
利害關係人問卷
最新消息
News
所有分類
獲獎榮耀
活動宣傳
國際交流
產研成果
趨勢新訊
所有 SDG
SDG01-終結貧窮
SDG02-消除飢餓
SDG03-健康與福祉
SDG04-優質教育
SDG05-性別平權
SDG06-淨水及衛生
SDG0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
SDG08-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
SDG09-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
SDG10-減少不平等
SDG11-永續城鄉
SDG12-責任消費及生產
SDG13-氣候行動
SDG14-保育海洋生態
SDG15-保育陸域生態
SDG16-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
SDG17-多元夥伴關係
所有學院
工程學院
管理學院
設計學院
人文與科學學院
未來學院
不限年份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2020世界綠色大學評比 雲科大獲全球排名74擠進百大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參加2020世界綠色大學評比 🏆榮獲全球排名74名,排序百分比8.1% 2020世界綠色大學評比(UI GreenMetric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 2020)是以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作為指標,包含基礎設施、能源與氣候變遷、廢棄物處理、水資源、交通運輸、教育等項目,計有84個國家,912所大學參加。在全球激烈的競爭中,台灣有二十六校上榜,其中八校名列世界前百大,分別為屏東科技大學、南華大學、勤益科技大學、大葉大學、暨南大學、成功大學、朝陽科技大學、雲林科技大學,展現推動環境永續的成效。 台灣綠色大學聯盟表示,歡迎更多國內正視環境永續的大專校院申請入會,以凝聚各大學力量,推動綠色大學工作,並結合政府、企業與民間機構,共同提升大學經營與發展永續,打造「綠色大學、永續校園」,一同善盡大學的社會責任。 圖片來源及文章參照:倡議家
2020
/
12
/
30
雲科大「跨域博涉 融通致用」通識課程創新成果展 契合永續SDG4優質教育
雲科大於12月23日在圖書館1樓大廳舉辦通識教育課程創新實用成果展記者會。雲科大今年適逢創校30周年,以「務實致用的科技大學典範」為發展願景;以「適性培育具人文關懷的精熟職人」、「蓄積應用導向研究的能量」、「發揮地方、產業、社會與全球影響力」及「塑造創新、多元、友善、永續的校園」為教育目標。在「跨域博涉」的「五向度」課程設計架構,各門課程的教學設計必須「融通致用」於人文、社會、美學、科技與產業,規劃設計「創新接地」的教學方法與「營養豐富」的學習內容,雲科大通識教育中心特別精選20門課程,分享師生共同努力的教學成果。對應SDG4優質教育,遴聘校內外優良師資,讓所有學子習得知識與技能而促進永續發展教育。 此成果展含蓋劉明俊老師的生活來電課,以實驗用知識真能發電;劉雯瑜老師的產業繪本認識雲林,加上翁註重、蘇秀婷、潘得龍、李翊駿、吳晉東等六師聯合的USR社會造夢者,師生在古坑協力SDGs的推手;胡志堅老師的IoT物聯網與智慧手機App,發展結合教育機器人且會說故事。 參展作品中有黃昭義老師的Excel資料庫與丁國正老師的Big Data大數據,將商場倉儲管理得有條不紊;王斯弘老師的物聯網IoT與網路爬蟲分析產業流量結合新產品開發;潘得龍老師的Python應用到醫院自動化分析,更利用穿戴裝置教學生研發個人手錶Smart Watch;張瓊月老師的APP Inventor 與Scratch動畫遊戲製作與創意機器人生動時尚;陳靜茹老師的無人飛機,師生凌空俯視飛出一片天;新聘外籍教授莫薩利的人工智慧在工程與設計的跨域致用;潘志龍老師的用藥常識以桌遊教導善用藥品素養,更在生物科技與生活課程,由師生自製抗菌液及護唇膏與美白保濕液;吳秀梅老師的性別關係闡明LGBTI的當代性別平等概念;張嘉玲老師的音樂與生活課激勵學生都能組Band上舞台彈唱表演;陳世昌老師的分鏡設計與故事企劃發揮2D動漫的想象力世界;曾靜雯老師的世界音樂可用耳朵體驗多元文化;許揚寧老師的混音工程教學生創作個性化電子音樂;魏明敏老師的食在安全課,倡導民以食為天的健康基礎;陳文詠老師的自我成長與社會實踐課,闡述PERMA的正向心理妙用;林伯奇老師的媽祖文化課,闡明媽祖信仰的淵源流長及廟宇產業的新創機會;黃鴻文老師的古琴文化演示太古遺音和君子修身雅樂致中和;陳淑卿老師的日本與國際文化連結李蕙貞老師的台灣西部輕旅行;還有各式微學分通識課程等等,契合雲科大永續發展教育目標與人文、社會、美學、科技、產業「五向度」通識博雅,成果斐然。
2020
/
12
/
24
雲科大結合宗倬章基金會共創研發、產學、社會公益 創造豐碩永續成果發表會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與財團法人宗倬章先生教育基金會共同成立的「雲科大宗倬章社會公益研究中心」於12月1日上午在雲科大產學研大樓雲集廳舉辦「109年度成果發表會」。由楊能舒校長帶領校內一級主管與各系所師生與會,同時邀請六和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劉友添經理及六和高級中學林繼生校長共襄盛會,分享各受補助計畫團隊的研發成果,與產學合作廠商之社會公益事蹟。 今年受補助團隊眾多,涵蓋汽車科技及零組件、自動化、機械、教育與醫療等各類產業,除部分研究團隊口頭報告外,亦增設海報展示區展現多元成果,會後由產學處產學長洪肇嘉引領與會嘉賓到海報展示區巡禮,與各研究團隊與企業互動交流,並頒贈紀念狀。 楊能舒校長表示,雲科大非常感謝財團法人宗倬章先生教育基金會的捐款,本校自108年8月起執行本公益專案已有54個校內研究團隊獲得經費補助,協助46家企業推展產學研發計畫,總共補助金額為934萬143元整,達成聯合國的永續發展指標(SDG)共計134項次。其中以「教育品質提升」項為最多,共計25項次;其次為「工業創新基礎建設」22項次,符合基金會長久以來耕耘教育體系之精神。 人力資源部劉友添經理代理宗倬章基金會宗緒順董事長表示,第一次蒞臨雲科大的研發成果發表會,計畫團隊的簡報也展現雲科大師生的專業研發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服務企業的精神,更欣慰基金會的捐款透過學校的機制,可幫助如此多的研究團隊與企業,也是結合產學合作推動社會公益的新篇章,期待未來與雲科大深遠永續的合作。
2020
/
12
/
01
雲科大榮獲2020台灣永續典範大學獎 勇奪六大永續獎創佳績
雲科大參加「2020 TCSA第13屆台灣企業永續獎」榮獲「台灣永續典範大學獎」。在永續發展方面的綜合績效表現,充分彰顯學校在治理、社會、環境及夥伴關係等綜合性影響力,更是2020 TCSA企業永續獎之大學組織裡的最大贏家,共榮獲六大獎項,分別為台灣永續典範大學獎、企業永續報告獎-金獎、英文報告書獎-銀獎(唯一獲獎學校)、社會共融獎(非營利組織)、大學USR永續方案獎-銅級(協力共構淺山農村)、大學USR永續方案獎-銅級(發揮鄒族來吉部落)。 在大學USR永續方案,雲科大的「發揮鄒族來吉部落內在的文資與里山精神」與「協力共構淺山農村永續發展能力」兩方案均榮獲銅級獎,彰顯在福祉社會、綠色經濟兩層面,對社區展現善盡大學社會責任之影響力、實踐永續發展。 更值得一提的是,雲科大是唯一獲得社會共融獎(非營利組織)之學校機構。長年深耕竹山與鹿谷兩個鄉鎮,以跨鄉鎮的地域設計概念,發展「茶竹源鄉」地方公共品牌的社會共融,協助在地可持續性的資源盤點、地方創生、人才培育等,形成一個各具特色且可持續性的環狀生態圈。 雲科大向來以運用教育與研發資源,致力於解決地方、產業、社會與全球的經濟、社會、環境問題為辦學重要目標,也積極追求地區與全球永續,是一所全面重視永續與社會責任的學校。
2020
/
11
/
20
雲科大創新創業訓練營 為產業界注入學生創意啟發
雲科大育成中心、科技部中部科學園區管理局、中科智慧機器人自造基地加速器、中台灣加速器聯盟、KSBRIDGE創業橋接器、虎科大創新育成中心、逢甲大學育成與技術授權中心、雲林縣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於9月8日聯手舉辦「2020國際創新創業訓練營」,邀請全台各大專院校學生參與。由鈺統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譜曲辰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萬德豐有限公司三家企業,針對公司營運、品牌推廣等議題進行出題,與來自各校的學員們進行腦力激盪,在三天內提出團隊新穎的解決方案。 此活動以分享服務創新設計及建構團隊邏輯性思考,激發學員快速構思最佳提案,甚至教導如何在現今網際網路時代成為自媒體、做影片經營自己,此外還培訓英文簡報能力,並於最後一天至中科智慧機器人自造基地盛大舉辦學員三天專業課程培訓的成果發表。對應SDG4優質教育,提升學員的產業認知及創意發想,促進有效的創新創業訓練營。 雲科大育成中心期望鏈結中部在地及國際資源,成為創新及新創企業的輔導基石,鼓勵年輕人才循序漸進地與產業界進行接軌。
2020
/
09
/
08
5G智慧生活時代來臨 雲科大資工產學研發成果豐碩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於109年8月25日上午舉行智慧生活研發成果發表會,由系主仼郭文中主持,邀請校長楊能舒參與並致詞勉勵全體研發團隊。近年雲科大資工系產學研發及教學成果豐碩,在本系教學方針與業界實務鏈結下,厚實學生程式設計能力,更積極爭取科技部、教育部及產學計畫,挹注經費於教學現場,優化實務教學及研發品質,深受外界肯定。 ▲ 雲科大資工系智慧生活研發成果發表記者會 資通產業的競爭力,取決於投入資通產業人才培育的資源與素質,而在後疫情時代之資訊科技產業的發展與網路應用趨勢下,資訊工程專業人才之重要性與需求度也不斷提升。產業人才之培育需要與教育制度緊密的配合,善用產學資源,方能達成技職教育「知識傳遞、務實致用、學用合一」之目標。而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之教育方針採取理論與實務並重,開設多媒體系統、嵌入式系統及電腦網路系統等課程領域,培養該系學生研發、實務與實作之能力,滿足科技產業發展脈動下之人才需求。對應SDG4優質教育,透過分享知識、專業、科技與財務支援,依據合作經驗與資源策略,提供學子習得研發知識與技能,促進有效的資通產業培育人才。 雲科大資工系優秀的師資團隊具有豐沛的研發能量,以建置「智慧生活」為主軸,發展多媒體技術、5G通訊網路與嵌入式系統等多項關鍵技術,如下: 張本杰教師研發5G 新關鍵技術,該技術可支援與協助業界所需課題,並連續三年爭取到美國高通公司5G產學研發計畫。 ▲ 雲科大資工張本杰特聘教授分享【5G 新關鍵技術 美國高通產學研發計畫 2019-2021 年】 朱宗賢教師近年著重於「室內定位於智慧醫療機構之應用」,分別導入台大醫院雲林分院與雲林榮民之家,提供室內導航、醫療設備與人員定位,及行動緊急按鈕等位置感知服務,該研究成果獲科技部價創計畫支持,成立新創公司畢迪科技,正在進行商轉與推廣。 ▲ 雲科大資工系朱宗賢教師與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合作【智慧醫院室內定位服務】 林建州教師之研究成果則是「以虛擬實境 (VR) 模擬堆高機之操作」來展現,主要是藉由戴在頭上沉浸式頭盔及手持操縱桿虛擬操作堆高機,讓作業員熟練正確的叉取貨物程序,並檢視其操作是否符合規範,熟練標準程序。藉此虛擬實境輔助教育方式,讓員工事先學習和避免貨物倒塌的災害發生。 ▲ 雲科大資工系林建州教師介紹作品【以虛擬實境 (VR) 模擬堆高機之操作】 陳士煜教師則藉由「高光譜智慧新農業之產品分級及瑕疵篩選」,來發展智慧農業,其使用高光譜影像推掃式VIS-NIR高光譜影像相機取得農產品影像,再運用人工智慧與深度學習量化、識別與分類瑕疵區域,搭配機器手臂進行自動化的篩選,提升農業生產量能與品質。 ▲ 雲科大資工陳士煜教師、五鈴光學公司郝祖德總經理及研發團隊作品 【高光譜智慧新農業之產品分級及瑕疵篩選】 最後,因應資訊網路的蓬勃發展與應用所衍生的資訊網路安全與個人資料保護意識抬頭,該系主任郭文中教師帶領產學團隊連續三年執行教育部新型態資安實務示範課程推廣計畫,發展資通安全技術與行動APP檢測實務教材,積極培育資通安全與檢測人才。
2020
/
08
/
25
雲科大勇奪2020德國紅點設計7座大獎
雲林科技大學以關注身心障礙族行動便利為發想的創意作品,參加德國紅點設計大賽,在5千件作品中脫穎而出,囊括7座設計大獎,贏得「Best of the Best」殊榮,展現雲科設計學院師生的設計能量,再度於國際競賽中獲得高度肯定。對應聯合國永續發展SDG11永續城鄉和社會、SDG12負責任消費與生產模式及SDG14海洋生態。 紅點設計概念獎項: 🎉 由工設系蔡登傳老師指導潘妤亭、吳亞政同學的共同作品「TOGOther – 無障礙電動輔助載具」獲 Best of the Best 獎。 🎉 數媒系陳思聰、黃惠玲老師指導蔡宗穎、許藝臻、陳德蓉同學的共同作品「MidWay」獲紅點獎。 品牌與傳達設計獎項: 🎉 由視傳系林加雯、曹融、趙飛帆、施文禮老師指導林怡姍同學的作品「入境漁間 Enter the world of fish」。 🎉 郭世謀、胡文淵、邱顯源、蔣世寶老師指導林慧敏同學的作品「有絡 LOOFIBER」。 🎉 黃雅玲、林芳穗、林泰州、廖志忠老師指導廖欣怡、陳怡穎、鄧祖婷、陳子杰、林佳彣同學的作品「懶螞蟻 LAZY ANT」。 🎉 數媒系劉景程老師指導徐華璟、邱靖芬同學的動畫作品「Mine」。 🎉 創設系尤宏章老師指導李菲、趙天悅、張瀚丹同學的作品「相親角」,共獲5件紅點獎。 雲科大設計學院杜瑞澤院長表示,此次得獎作品豐富多元,橫跨平面、媒體動畫、產品設計、包裝、永續環境及社會關懷等設計領域,展現大學師生在實踐社會責任與人文關懷的成果,用設計手法,融入生活,實踐大學社會責任。 得獎作品介紹: 一、作品「TOGOther – 無障礙電動輔助載具」 是一款設計能安裝在現有輪椅上的電動載具,便於拆卸的特性能自由在室內戶外間活動,並依照身障者身體功能所處的階段,來因應不同使用需求,提供自主行動、照護者共同使用及個人通勤代步,以現代感造型及多族群通用讓輔具去標籤化,摒除輔具是給弱勢族群使用的聯想。 二、作品「MidWay」 引述失去同伴的寄居蟹,將廢棄物作為擺脫空虛的寄託、失去翅膀的信天翁,在填飽肚子與填補心靈間掙扎、體型巨大的抹香鯨,成了下層生物追逐求生的場景。【故事中的掠食者;如信天翁或鯨魚替換成人類,這個故事會變得血淋淋】因為生態浩劫並非個案,有一天災難將從食物鏈下層往上蔓延,物種被消滅殆盡的時刻臨頭,將是人類的一大考驗。 三、作品「入境漁間 Enter the world of fish」 從消費者對於漁產的消費行為發想,期望改善無魚可吃的未來,扭轉現今海洋生態的失衡。將臺灣海鮮選擇指南與食魚教育結合,透過視覺圖文設計,重新建構消費者對於臺灣本地漁產認知,從「吃」的議題來拯救海洋。 四、作品「有絡 LOOFIBER」 以設計翻轉農產附屬品創造新的價值為出發點,與斗六市三光里合作,將該地盛產作物翠玉絲瓜衍生的絲瓜絡,透過設計提升其價值,開發出100%植物纖維具粗細雙面功能的廚房菜瓜布。 五、作品「懶螞蟻 LAZY ANT」 將日常所「觀察」到的問題,反映至各處角落。設計發想人們如同螞蟻群體中的「懶惰份子」,悠哉是旁觀者對我們的誤解,實際上我們只是稍緩腳步韜光養晦,企盼能夠帶著獨具一格的想法看清問題全貌,來展現自己與眾不同的設計觀點。 六、動畫作品「Mine」 描寫恐怖情人對愛人的執著,講述一段被佔有慾侵蝕後變質的愛,女主角凱西在各個象徵身體部位的美景中插上旗子佔有領地,象徵佔領情人的全部身心。每一次的插旗代表一次吻痕,意味著凱西標註此地宣示主權,她愛人的朋友、親戚和工作都可能是「搶走」自己伴侶的威脅,會引起她過激的反應。最終,她的男朋友被女主角完全掌控。影片中以隱喻的手法,反映了現實社會精神分裂症病人被害、嫉妒、關係妄想和幻覺的精神症狀。 七、作品「相親角」 以近年中國獨特的文化象徵,透過幽默詼諧的卡片呈現,描繪時事的各種特殊角色。相親角是中國獨有的中產階級父母替子女相親的場所,他們看中對方的家世,工作,財產,長相,一個個複雜、豐富的個體,被異化為紙板上的收入數字,彙聚成了一個魔幻的中國社會的微型樣本和眾生相。
2020
/
08
/
07
全臺校園首座 雲科大智慧型機器人菁英人才訓練基地揭牌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獲教育部優化技職校院實作環境計畫,成立國內第一間智慧型機器人菁英人才訓練基地,於109年7月29日舉行揭牌儀式。該基地以移動機器人為核心,設有完善的機器人設備與實習場域,聚焦於「移動機器人」之技術應用,且配合產業之需求來規劃課程,達到訓練學生實務操作之能力。對應聯合國永續發展SDG4,確保所有的學子都習得必要的知識與技能,擁有相關就業訓練促進永續發展;以及SDG8,促進包容且永續的經濟成長,達到全面且生產力的就業,透過多元化、科技升級與創新提高經濟體的產能,包括將焦點集中在高附加價值與勞動力密集的產業。 揭牌儀式由教育部部長潘文忠、技職司楊玉惠司長、雲科大楊能舒校長、南開科大許聰鑫校長並結合多家學校代表(虎科大、遠東科大、吳鳳科大)以及立委蘇治芬與劉建國一同啟動,也邀請了許多業界標竿性產業共襄盛舉,包含了正新橡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榮華、台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許文憲理事長、財團法人桃園市祥儀慈善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蔡逢春以及鈺齊集團林文智董事長等共11家企業董事長及高階主管參與。 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雲科大與產業界合作發展智慧長照經驗豐富,且具類生產線的設備設施,為讓技職校院學子進入職場前擁有即戰力,教育部以雲科大作為出發點,串聯伙伴學校及合作企業培養智慧型機器人才,無縫銜接生產、服務業及長期照護等產業,未來培訓量能擴大,教育部也不排除於北、中、南設置重點培訓基地。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表示,雲科大邁向2025新型態科大強調人才培育,已逐漸產出成果與特色。此外,與「機器人」領域相關的產學合作研究案金額,累積更是高達逾2,500萬元,雲科大在過去於產學、研究面向上,已有豐碩的成果,更在「機器人」相關領域扎實深耕。雲科大致力推動機器人教育多年,也持續向下紮根,運用資源到多所偏鄉學校進行機器人教育的推廣工作。更於109年度奉教育部核定,成立「智慧型機器人學士學位學程」,而今更期許能藉此計畫,啟發帶動國內機器人教育之推廣,並肩負培育優秀機器人菁英人才之重任。 本基地之成立是累積多年來研究團隊之辛苦耕耘的成果,包含跨領域之技術合作、機器人教育區域偏鄉推廣、機器人比賽活動辦理以及機器人教材研發等,將透過此菁英人才培育計畫,落實整體三大目標:(一)掌握產業發展趨勢及人才需求;(二)培育優質專業技術人才;(三)促進產學需求媒合及深化交流進行教師與學生面人才培育之加值,並以核心能力為主軸課程,培育出未來五大人才類別:1.機械產業電控系統工程師;2.機器人產業機電整合工程師;3.設備自動化工程師;4.機器人產業感知系統工程師;5.機器人工程師。同時將攜手此計畫之夥伴學校-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南開科技大學、遠東科技大學與吳鳳科技大學,共同進行機器人種子師資與跨校整合人才培育,達到資源共享、互惠加值的目標。 智慧型機器人菁英人才訓練基地展示分為3個規劃空間: 1.移動機器人-基礎訓練教室(以各項機器人課程為主之設備基地訓練教室,擁有各式移動機器人移動平台逾五十台、積木式移動機器人開發模組逾一百組)。 2.移動機器人-技優培訓基地(機器人選手訓練教室,設有國際技能競賽、全國技能競賽、工科技藝競賽等機器人比賽場地)。 3.移動機器人-產學專案中心(雲科大及夥伴學校針對移動機器人領域之產學合作等專案計畫之商談討論空間,並提供作為產學合作成果呈現之展示間)。 雲科大將妥善利用這三間完善之空間領域,成為智慧型機器人人才培育的最佳場域。 ▲ 教育部潘文忠部長、楊玉惠司長與雲科大校長楊能舒、南開科大許聰鑫校長偕同夥伴學校們一同擊蛋揭幕活動 ▲ 與所有與會貴賓合影留念 ▲ 雲林科技大學楊能舒校長致歡迎詞 ▲ 現場與潘文忠部長操作萬向式自動導航輪椅體驗自動操控 ▲ 參訪現場基地實況-與教育部長官說明國際技能競賽之培訓人才目的
2020
/
07
/
29
雲科大與日本大阪工業大學線上交流國際合作工作坊 鏈結國際夥伴關係
在國際疫情持續延燒的衝擊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於2020年7月6日至7月10日,與日本大阪工業大學透過線上交流模式共同舉辦健康與福祉問題導向學習國際工作坊。此次活動雲科大甄選10名優秀學生與大阪工業大學13名學生共同參與,由大阪工業大學機器人與設計學院大須賀院長、井上教授、小林教授及益岡教授,以及雲科大張慶龍教授、曾思瑜教授、蔡登傳教授、賴俊吉教授共同授課,並結合校內7個PBL中心共同指導(除前述教師外,另含黃世輝教授、薛雅馨教授、周玟慧教授、洪崇文教授、許中川教授、吳先晃教授、何前程教授、夏郭賢教授及李翊駿教授)。台日學生從互動型機器人、輔助裝置、穿戴式裝置及居家系統等不同主題,進行資料蒐集、設計思考、創意發想、簡報製作、分組討論以及設計實化。透過同儕學習與腦力激盪集思廣益,激發創意巧思並強化實作能力。除了線上討論外,雙方也透過遠端視訊線上了解兩校福祉機器人相關實驗室,以及在健康與福祉相關領域的研究現況,並強化實作技能與問題解決能力。對應聯合國永續發展SDG17,強化永續發展執行方法及活化永續發展全球夥伴關係,藉由國際合作分享知識、專業、科技,促進有效的線上工作坊交流模式。 雲科大與大阪工業大學自進行國際合作以來,皆以實地互訪進行學術文化之交流,然而自新冠肺炎國際疫情爆發以來,各國邊境相繼關閉,但學生的學習卻不能因此停滯。雲科大在國境封鎖的困境中嘗試透過網路找到一條突破疫情防線的捷徑,除了引入日本教授在課程上進行跨國教學,並以同質於去年國際工作坊的規格與大阪工業大學持續共辦國際工作坊。雙方皆有多位教師與助教參與每一討論時段,協助引導同學們發想與聚焦。台日學生以多元思維拓展個人專業視角的跨領域學習成效之呈現,而科技設備的便捷性與效益性更在學習與討論的過程發揮到極致。 為期一週的線上國際工作坊在活絡豐碩的成果發表會中圓滿落幕,成果發表的產品設計聚焦於失智症照護,包括具交換日記功能的互動機器人、具自動剎車系統的自動助行器、兼具步態偵測與定位功能的鞋內追蹤器,以及能避免重複服藥的智慧藥盒,達台日學術交流與課程共學之具體目標。兩校師生在此次的交流中不僅拓展了國際視野,也在疫情下突破重重困難與限制,在線上完成實境學習賦予的任務,成功開啟創新的交流模式,使雙方在既有的合作基礎上,突破時空限制,透過網路打造一道便捷的合作任意門。 為成就務實致用典範科技大學之發展願景,雲科大致力於全球影響力的拓展,因此極為重視本次國際交流活動。蘇純繒副校長於閉幕時蒞臨視訊會場參與成果發表,並勉勵參與線上工作坊的台日師生,除了肯定大家在此次活動付出的努力,更期許大家在經過此次知識、文化與友誼的成功交流後,能維持溝通的熱度。期待疫情解封後,兩校能透過實地接觸進行更深度的國際合作,除深化彼此的交流與互動,更期許兩校在未來能在國際上共同呈現重要的人才培育與研發成果。 ▲ 線上工作坊閉幕式大合照 ▲ 雙方教師透過網路視訊進行國際工作坊之授課 ▲ 雲科大師生共同參與成果發表 ▲ 雙方教師線上共同參與並指導學生 ▲ 同學、助教與教師進行小組討論
2020
/
07
/
13
以智慧機械與虛實整合創新為永續開發 雲科大x中科聯合「AI智慧,中科開箱」線上成果展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團隊將於109年6月10日(三)上午10時,參加中部科學園區管理局所辦理的「AI智慧,中科開箱」─108年度中科推動智慧機器人計畫線上聯合成果展示。利用臉書粉絲團線上直播的方式(粉絲團名稱:Arm 智慧機器人創新園區),串聯中心基地以及14個衛星基地與觀眾進行互動,向民眾介紹衛星基地將近一年來的研究成果。 雲科大整合校內工程學院、設計學院與未來學院的研究能量,成為中區智慧機器人衛星基地,經由中科管理局之扶持,得以輔導3個新創團隊,結合虛實整合技術與穿戴式裝置,讓工程師能夠通過更直覺化的介面,在智慧機械與虛實整合領域進行創新研究。 第一個研究團隊:由電機系毛偉龍教授(精密儀器中心主任)指導汽車輪框自動研磨與檢測系統。傳統輪框研磨拋光與瑕疵檢測,需依賴大量人工作業,本研究結合機械手臂,浮動研磨工具與工業相機,結合手臂模擬軟體,開發出一套自動路徑規劃控制與影像分析檢測系統,可有效提升輪框生產的效率與品質。 第二個研究團隊:由資工系林建州副教授指導,鞋子楦頭及鞋面布級放系統。此團隊整合雷射掃描以及裁切功能的機台,將鞋楦掃描資料進行三維重建,經號頭級放與鞋面布排版規劃,再將其結果傳至裁切機,省去人員操作不同機台的不便與轉移時間亦節省人力需求。透過這套級放軟體系統對小量多樣的製鞋工廠,達到降低開發大量鞋楦的成本。 第三個研究團隊:由數媒系張登文教授(自造者中心主任)與產業專案學士學位學程蕭吉甫助理教授,利用「創意工場」開發的虛實整合技術,並結合穿戴式的『混合實境介面』裝置,讓工程師能夠通過AI技術辨識使用者的手勢活動後,輕鬆控制機械手臂。並通過與輔導廠商共同建構的雲端『數位孿生模型(digital twin model)』系統,遠端分享工程師的第一人稱視角畫面,以及原型的數位模型資訊到隨身攜帶裝置上。 以上符合永續聯合指標的SDG8,透過多元化、科技升級與創新提高經濟體的產能,包括將焦點集中在高附加價值與勞動力密集的產業,促進以開發為導向的政策,支援生產活動、創意與創新。 目前三項技術皆已進入專利申請階段,同時特別聘請澳洲科廷大學專責產學合作項目的『產業參與中心』Prof. Kevin Fynn主任,與3家新創團隊簽訂跨國輔導、研發技術協作、諮詢、顧問的合作備忘錄項目。此整合型研究計畫透過設計學院與工程學院跨領域產學合作,發展精密自動化系統,進而促成工業4.0之智慧製造與工業技術進步,提升雲科大智慧製造與設計的實務能力,共同開發工程應用雛型產品系統,跟上科技產業脈動,得以迅速與職場無縫接軌,造就產學雙贏局面,為精密產業提供更多新契機。
2020
/
06
/
04
雲科大榮獲4件2020德國「iF 設計新秀獎」 落實SDGs永續精神
德國 iF Design Talent Award(設計新秀獎)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設計競賽,每年吸引超過60個國家的設計菁英一同參賽,今年雲科大拿下四件 iF 設計新秀獎,從全球近萬件作品中脫穎而出,為台灣及雲科大爭光,提升國際能見度,表現有目共睹。 本屆的 iF 設計新秀獎,首度依據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為競賽主題,以傳達 iF 賽事對於永續發展任務的重要性與崇高敬意;雲科大獲獎作品也從不同分項主題深入思考與探究,以設計手法展現對永續議題的重視。 得獎作品分別為: 🎉 工業設計所黃信夫主任所指導黃聖元同學設計的作品「Friendly Door Handles」 🎉 視覺傳達設計系趙飛帆、曹融、林加雯、施文禮老師所指導劉溢豐、張智瑜同學共同設計的作品「一甘藏」 🎉 創意生活設計系尤宏章老師所指導陳憶綸、鄭羽彤、呂佳澄同學共同設計的作品「哞哞盆 Plant Nature Pots-可分解盆栽設計」 🎉 設計技優領航專班尤宏章老師所指導黃國睿、盧泰源、陳佳彤同學共同設計的作品「Easy Escape」 設計學院杜瑞澤院長強調,此次獲獎,有賴設計學院老師和學生共同投入,不僅肯定師生投入設計競賽領域的信心,同時也展現雲科大設計實力的最佳方法。 楊能舒校長也表示,雲科大設計學院是創意的啟發、設計的搖籃,傑出表現有目共睹,在各項國內外設計競賽當中獲獎無數,形成良性循環,展現雲科大設計學院豐沛的設計能量。 得獎作品說明如下: 工業設計系「Friendly Door Handles」 創作理念:視障者在進入一個新環境需要更多的時間來熟悉,但現有空間無法有效告知視障者環境資訊,需要他人的協助。矽膠握把上設計可自行組合排列的點字功能,讓視障者在開門前得知房間資訊,矽膠具有彈性能適配各種造型握把,提供止滑功能。本設計能適用於各大場域,低成本且方便安裝即可營造友善無障礙空間。產品分為矽膠握把套及一組點字觸摸點,使用者可依照自行需求將點字插入握把,排列出告知資訊。 視覺傳達設計系「一甘藏」 創作理念:日據時期,日本將臺灣甘蔗視為珍寶,全部運回日本。蔗農為了將糖留在臺灣,於是將蔗糖做成糖蔥,躲避日本人查收,這就是「一甘藏」命名由來。製作糖蔥之方式不僅是珍貴民俗技藝亦是精彩表演。將包裝與光柵結合,打開包裝的同時,就能看到糖蔥製作過程,讓包裝自己說故事。 創意生活設計系「哞哞盆 Plant Nature Pots-可分解盆栽設計」 創作理念:塑膠盆栽移盆時不僅造成麻煩,移盆後的塑膠盆栽亦造成浪費。哞哞盆使用牛糞製成,盆栽即是植物養分來源,是一個能被分解的盆栽,並以牛乳頭的造型做為設計,象徵哞哞盆提供植物生長的空間及養分。 設計技優領航專班「Easy Escape」 創作理念:災難發生時,高樓層的人們常常因為不熟悉緩降機的使用方式,而導致悲劇的發生。在此我們設計出一款快速簡單的逃生裝置 “Eazy Escape”,以直接、簡單的方式,開啟螺旋狀的逃生氣囊,利於人們爬下,解決緩降機一次只能一位使用者的限制,外型以螺旋為結構,造型簡潔,快速以及簡單能迅速安排人員疏散。
2020
/
05
/
13
「天下USR大學公民」評比出爐
由天下雜誌主辦的2020年「天下USR大學公民」調查結果4月21日出爐,各組榜首分別為公立一般(大型)大學的台灣大學、公立一般(中型)大學的陽明大學、私立一般大學的逢甲大學、公立技職的台灣科技大學、私立技職的朝陽科技大學。 此項調查與過往重視研究與學術聲望的傳統大學排名不同,是借鏡企業社會責任(CSR),兼顧不同「利害關係人」的架構,從大學治理、社會參與、教學承諾、環境永續四大面向,全方位檢視大學的社會責任,評選出台灣的大學公民楷模。 公立一般(大型)大學組前五名依序為臺灣大學、清華大學、成功大學、臺灣師範大學、中央大學。 公立一般(中型)大學組前五名依序為陽明大學、暨南國際大學、臺北藝術大學、臺東大學、臺中教育大學。 私立一般大學組排名依序為逢甲大學、臺北醫學大學、東海大學、中原大學、淡江大學。 公立技專校院組排名依序為臺灣科技大學、雲林科技大學、屏東科技大學、臺北科技大學、高雄科技大學。 私立技專校院組排名依序為朝陽科技大學、明志科技大學、崑山科技大學、南臺科技大學、正修科技大學。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之際,雲科大榮獲天下USR大學公民評選技職組第2名,除延續優良學風外,以「務實致用的科技大學典範」為發展願景,將持續為社會帶來正能量的重要角色,在各專業領域持續研究與創新,以知識促進社會、經濟、環境的永續發展。
2020
/
04
/
27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