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
意見回饋
雲聲電子報
永續發展與社會實踐中心
Facebook
雲仔 LINE Bot
ENGLISH
最新消息
學校治理
校長的話
認識雲科
辦學績效
財務資訊
資訊安全政策
友善職場
獎勵事蹟
社會責任
社會共融策略與目標
社會實踐
產業交流
推廣教育
生命教育
共好社會參與
環境保護
氣候變化因應作為
環境管理
綠色校園
校園安全
校園規劃
組織治理與利害關係人參與
治理程序
風險分析與機會
內控制度
利害關係人溝通
各委員會運作
供應商管理
永續與社會責任委員會
SDGs專區
報告書下載
利害關係人問卷
最新消息
News
所有分類
獲獎榮耀
活動宣傳
國際交流
產研成果
趨勢新訊
所有 SDG
SDG01-終結貧窮
SDG02-消除飢餓
SDG03-健康與福祉
SDG04-優質教育
SDG05-性別平權
SDG06-淨水及衛生
SDG0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
SDG08-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
SDG09-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
SDG10-減少不平等
SDG11-永續城鄉
SDG12-責任消費及生產
SDG13-氣候行動
SDG14-保育海洋生態
SDG15-保育陸域生態
SDG16-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
SDG17-多元夥伴關係
所有學院
工程學院
管理學院
設計學院
人文與科學學院
未來學院
不限年份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雲科大招生專業化座談 深化技專技高雙邊鏈結
為關注技職教育群科專業特性,持續強化科大技專與技術型高中的交流與對話,以精進招生管道專業化之發展。又日前111學年度四技二專各項招生作業辦理完竣,108新課綱的學生在技專校院教師心中已初具雛形,未來如何持續發展新課綱之願景及深化學生學習內涵,將是技專校院及技高端共同關心的焦點。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於今(5)日舉行中部場技專與技高端交流座談,雙邊教師共70餘人參與交流,共同探討推動108新課綱上路後的過程與心得。同時,透過本次交流座談會積極深化技專與技高雙方招生專家的鏈結。雲科大除了邀請技專校院招生專業化總辦公室與校內各系對談,也邀請技專校院夥伴學校與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師長進行對話,以落實學生專業技術本位學習及適性揚才之教育目標。 本次交流座談中特別邀請科大端與技高端的雙邊專家講者進行專題演講。科大端由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何明樺教授分享今年審查學習歷程的經驗與看法;技高端則邀請到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楊益強校長,針對如何厚植技高學生能力且提升有意義的競爭力議題做出建議。 除此之外,會中亦有各專業學群分組之圓桌會議研討,且針對重要議題充分討論及交流,這些議題包括有新課綱上路後學習歷程檔案審查心得交流、108課綱下教學輔導經驗差異分享、以及相關技專院校招生檢討與建議等。各桌專業學科領域桌長由各校教務長、教務主任以及本校學院院長擔任,積極地帶領大家進行相關議題的深入研討。最後在綜合座談時綜整雙邊寶貴意見,以融合技專與技高教學專家之卓見。 雲科大李傳房教務長表示,此次活動延續8月1日於高科大舉行之南部場座談,對於座談主題有興趣之技專技高教師報名非常踴躍,各類屬性座談更集結了北、中、南技高端教師,足見技高端對於這類型座談會的認同;其中又以學習歷程檔案相關的議題討論最熱烈。透過本次活動面對面坐下來進行對話、深入了解彼此,才是讓技專院校與技高有效鏈結、推動前行的最佳途徑。 雲科大技專院校與技高交流座談會_楊能舒校長談技職教育願景 技專校院招生專業化總辦公室談技專與技高教育理念對接
2022
/
08
/
05
應用AI、MCU減輕人力負擔、拉高良率, 雲科大鎖定智慧檢測,助攻產業提升生產力
雲科大智慧辨識產業服務研究中心兼顧理論與實務,協助產業導入智慧檢測應用,解決人力短缺的問題,並提升生產效益。除協助台灣在地企業,也與美日中等地廠商展開跨國合作。 數位轉型已成近年產業顯學,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智慧辨識產業服務研究中心(IRIS)運用簡單的人工智慧協助工廠進行品質檢測,讓智慧製造不再遙不可及。 以往,智慧製造的AI應用大多著重在雲端的高階主機,但雲科大利用邊緣運算讓低階設備不需連接到雲端運算,也能具備人工智慧的運算能力,協助工廠人員做品質檢測,不僅降低了建置成本,還可提升生產效益。 🕵️‍♂️導入AI檢測,提升產業價值 雲科大智慧辨識產業服務研究中心主任張傳育指出,中心鎖定智慧檢測、智慧醫療與智慧生活三大領域,而產業在「智慧檢測」遇到最大的問題在於,目前評測仍以肉眼做判斷,判斷標準往往因人而異,工作一整天也容易因疲勞而誤判。「導入AI應用之後,本來一天可能要檢查上千片,現在說不定一百片裡只要處理五片復判就好,可以減輕不少人力負擔。」 張傳育以砂輪產業為例。砂輪在製造過程中,容易產生形狀缺陷、樹脂溢出、低密度等問題,目前廠內缺陷檢測都是利用肉眼觀察,但人眼對細微缺陷的敏感度較低,容易造成誤判使得漏檢過高,且長時間工作疲勞也可能導致檢測品質下滑。 雲科大團隊使用深度學習網路開發「結合影像辨識的砂輪缺陷AI檢測系統」,提出從光源、鏡頭選配到AI模型的完整解決方案,可自動協助人員判定玻璃纖維切割片與研磨片缺陷,並量化各種不良數值,以利於後續品管維持。藉由產業高值化、自動化,迎戰中國、東南亞企業的低價激烈競爭。 ▲ 砂輪在製造過程中,可能因壓力不均等因素造成生產瑕疵。 🔎發展邊緣訓練,貼近產線需求 擁有十七年業界經驗的雲科大電機系教授洪崇文,同時也是IRIS中心專家,多年來一直專注在MCU微處理器的研發。團隊針對許多工廠生產線都有的夾爪,在系統單晶片上安裝MCU、震動感測器,以低成本的方式,加上簡單的人工智慧,就能在進料過程中協助排除進錯料或瑕疵的狀況。 洪崇文指出,過去幾年的AI運算都是在雲端或霧端(未連接到機房,而是傳輸到工廠伺服器運算),但如果網路斷線就無法運作,透過邊緣運算可避免傳輸延遲影響生產線運作。不過,洪崇文團隊所開發的應用可不僅止於此。 洪崇文團隊除了將訓練完成的大腦(AI)移植到MCU上,更進一步繼續做「邊緣訓練」。洪崇文比喻,就像運動選手賽前必須先適應場地,「每台機器都有個別差異,訓練完的大腦不見得適合所有機器,因為安裝條件不同,偵測到的訊號也可能不一樣。」邊緣訓練意指,白天在工廠線上做判斷,一邊收集資料,晚上離線的時候再繼續做模型的訓練。如此一來,就能針對機器間的個別差異進行調整,達到真正的客製化。 ▲ 整合MCU的系統單晶片,只要小小一顆就能進行邊緣運算和AI模型訓練。 🛫接軌國際市場,展現研發能量 目前,張傳育借調工研院服務系統科技中心擔任副執行長,與產業多有接觸;三年前,教育部派種子教師前往歐洲學習工業4.0,張傳育與洪崇文也都是其中的成員,對智慧製造有一定的理解。雲科大強調理論與實務結合,常吸引不少廠商找上IRIS中心團隊合作。除了針對精密機械產業開發智慧夾爪;也為聯電智原集團旗下專業MCU廠 雅特力科技,設計AI模型邊緣計算開發的參考程序,提供其客戶廠商作為參考;另外,砂輪檢測系統的AI模型將利用「增量學習」應用在PCB板或其他產品檢測。 近兩年,疫情加速產業數位轉型。對於智慧製造的發展,洪崇文認為,學校整合硬體和資訊兩端,還有產品設計、文化資產保存等其他跨領域專業及人才培訓,對於AI應用的開發與落地,較業界擁有更多資源可專注在研發。 張傳育則表示,雲科大智慧辨識產業服務研究中心自2018年起獲選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特色領域研究中心」,如今已邁入第五年。「我們當時有個願景,希望成為台灣第一、亞洲一流。」目前雲科大IRIS中心在台灣已頗具知名度,張傳育希望接下來能將所研發的技術從本土擴展到國際,打造具國際研發能量的研究中心。 迎接第四次工業革命,雲科大要做產業最堅實的後盾,陪伴他們再創一條新的成長曲線。 更多消息與研發成果請參閱雲科大智慧辨識產業服務研究中心 https://iris.yuntech.edu.tw/ 資料來源轉發:今周刊
2022
/
07
/
26
雲林縣政府協助企業減碳淨零 宣誓啟動組織溫室氣體盤查
🌏於雲科大舉辦「雲林企業組織溫室氣體盤查啟始會議」🌏 近年來,氣候變遷已成為全球環境永續發展的最大危機,面對氣候變遷的威脅,世界各國及臺灣紛紛宣布2050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目標,以減緩全球暖化現象。雲林縣政府近兩年積極響應淨零碳排放目標,先行攜手雲林科技大學協助輔導雲林縣內農企業,導入ISO14064-1:2018進行組織溫室氣體盤查,以朝向SDG12的目標前進。於2022年7月14日邀集雲林8家指標性農企業,在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舉辦「雲林企業組織溫室氣體盤查啟始會議」,宣誓將由雲林科技大學協助8家雲林在地農企業正式開展 ISO 14064-1:2018組織溫室氣體盤查作業。 ▲ 雲林縣府舉辦「雲林企業組織溫室氣體盤查啟始會議」,宣誓將由雲林科技大學協助8家雲林在地農企業正式開展 ISO 14064-1:2018組織溫室氣體盤查作業。 💁‍♂️今年受輔導的企業包含👇 祥圃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元進莊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活力東勢股份有限公司、雲林古坑咖啡企業有限公司、鈺統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土庫驛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西螺大同醬油股份有限公司、立高生機股份有限公司。 透過企業高階主管於會議中承諾,充分展現組織建置溫室氣體盤查量化的決心,並承諾挹注資源協助輔導計畫展開,用以推動組織溫室氣體等盤查相關工作。 📋輔導業者取得碳足跡標籤的第一步,即為溫室氣體盤查✍ 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企業生產產品會直接或間接產生溫室氣體排放,隨著減碳產品日漸受到國際重視,產品碳足跡成為溫室氣體的量測工具之一,輔導業者取得碳足跡標籤的第一步,即為溫室氣體盤查。透過組織溫室氣體盤查,可協助企業掌握溫室氣體排放現況,彙整並掌握溫室氣體排放量熱點,奠定後續推動各內部營運流程作業的節能減碳管理與創新作為之良好基礎。未來雲林在落實減碳政策上責無旁貸,因此,雲林縣政府也會盡最大努力,推動雲林成為低碳永續的幸福城鄉。 ▲ 雲林企業組織溫室氣體盤查啟始會議,吸引不少企業參與。 📣雲科大陳昭宏院長:「集合管院之力,實現環境永續」💪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管理學院陳昭宏院長表示,此次本校成立的溫室氣體與碳足跡輔導團隊,共有十六位教師與十四位學生已取得 ISO 14064-1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與14067碳足跡標準主導查證員證書,就是為了集合本校管院之力,協助雲林在地企業導入ISO14064-1:2018組織溫室氣體盤查,輔導企業未來能申請查證通過,實現企業對於環境永續發展之承諾,並協助企業在淨零時代可以永續經營。 資料來源:雲林縣政府新聞
2022
/
07
/
14
雲科大再顯國際交流量能 攜手日本大阪工業大學應對高齡社會問題
✈線上舉辦國際工作坊,不畏疫情,永續前行💪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於2022年6月27日至7月1日與日本大阪工業大學共同舉辦健康與福祉問題導向學習國際工作坊。在國際疫情持續延燒的衝擊下,兩校持續透過線上互動進行密切交流。與會學生在師長與助教的引導下,激盪出許多創新思維,從資料蒐集到設計實化,以打造永續樂齡社會。 此次活動由雲科大甄選10名優秀學生與大阪工業大學12名學生共同參與,由大阪工業大學機器人與設計學院大須賀教授、井上教授及益岡教授,以及雲科大8個PBL中心及2個實驗室共同指導(包含黃世輝教授、薛雅馨教授、周玟慧教授、張慶龍教授、曾思瑜教授、蔡登傳教授、洪崇文教授、許中川教授、吳先晃教授、何前程教授、夏郭賢教授)。台日學生激盪出許多設計構想與創意思維,並透過實務討論與實作技能強化問題解決能力。活動主題以高齡社會為脈絡,融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3「確保健康及促進各年齡層的福祉」,針對定位裝置、體感偵測、延緩失能及人際互動等4個議題,進行資料蒐集、設計思考、創意發想、簡報製作、小組討論及設計實化。不僅透過同儕學習與腦力激盪集思廣益,激發彼此的創意巧思,也利用遠端視訊交流雙方國情文化之差異,以及在福祉機器人相關領域的研究與發展。 🤝台日多位專家技術合作,創造多項成果✨ 雲科大執行教育部「科技大學推動國際技術人才培育學院試辦計畫」,聚焦智慧機器人專業技術領域,於108年起與大阪工業大學進行多項跨國合作。109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國邊境關閉,雲科大嘗試透過線上形式進行國際交流活動,以同質於歷年國際工作坊的規格持續與大阪工業大學合作,深化兩校情誼並豐富學生的國際視野,在疫情肆虐的困境中再顯國際交流量能。台日雙方有多位教師參與指導,雲科大更投入9位計畫培育的優秀人才擔任助教,引導與會學生發想與對話,跳脫既有框架,融合專業知識與多元思維,呈現跨領域的學習成效,為問題解決創造更多可能性,也更顯務實致用。而科技設備的便捷性也使學習不受時空限制,昇華線上交流的形式,帶動兩校互動達到工作坊之效益。 為期一週的線上國際工作坊在活絡豐碩的成果發表會中圓滿落幕,達成學術交流與課程共學之具體目標。成果包括擁有GPS定位與語音提醒功能的智能拐杖、偵測長輩心律與體溫的穿戴式手環、提高長輩運動意願與上下樓梯安全性的多功能輔助拐杖、以及活絡長輩生活與社交活動的智能盆栽。兩校師生在此次的交流中不僅拓展國際視野,也突破疫情下的困難與限制,在線上完成實境學習賦予的任務,成功延續並擴展創新的交流模式。最後,計畫主持人黃世輝教授於閉幕時亦肯定大家在此次活動付出的努力,期許雙方維持溝通熱度並深化交流合作,而能在國際上共同呈現重要的永續人才培育與研發成果。 第一組-擁有GPS定位與語音提醒功能的智能拐杖 第二組-偵測長輩心律與體溫的穿戴式手環 第四組-活絡長輩生活與社交活動的智能盆栽
2022
/
07
/
05
雲科大李傳房、徐啟銘2位教授榮獲教育部師鐸獎
師鐸獎乃是教育界最高榮耀的象徵,今年全台獲得教育部師鐸獎的人數為72名,而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就有2位教師獲得此殊榮,分別為設計學院設計學研究所(兼教務長)李傳房教授,以及工程學院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兼環境事故應變諮詢中心主任)徐啟銘教授,著實難能可貴。 李傳房教授於雲科大服務已邁入26年,行政服務已有20餘年,近年致力於教務行政及教學品質改善工作。擔任教務長期間,為迎接新課綱所培育出來的學生,以「招好教好」作為教務重點工作,並且設立選才專案辦公室,除協助學校精進招生選才專業化,同時協助高中職教學現場適應課綱變革,持續落實新課綱欲達成的素養精神。 李傳房教授在教學以「設計思考」為理念,「場域(產業)出題」為方法,落實學校以「學生學習為中心、以適性揚才為目標、以教育創新為策略、以社會與產業為場域」的教學系統,培育具務實致用的人才。李師的專長是高齡者研究,在其指導的學生Harry心目中,是一位細心照料、認真導讀,掌握學生研究進度與提供資源的好老師。Harry專長以建立辦公室玩具為主要內容的部落格,當時只要在網路搜尋「辦公室玩具」,前十個網頁連結多數是出自Harry之手,在尚未踏入職場前,就已經累積網路聲量。就因為李老師看到Harry的優勢,適度引導往個人特色發展,逐漸在工作上累積豐富經歷,主導完成數件知名設計案,其優質的英文溝通能力,近年選擇到澳門創立品牌設計公司,逐漸打響知名度。所以,李老師在Harry身上應驗了「適性揚才、青出於藍」教師風範。 徐啟銘教授,秉持著”思而慎之,行而勤之”的教育理念,期許以天道酬勤的思維,培育與時俱進的積極態度面對教學工作。徐老師從事教育工作已26載,在漫長的歲月裡,身上伴隨汗水與淚水交織前進,從挫折中記取經驗,從學習中獲得成長的喜悅。徐師能以有限的時間做很多事情,從其研究生陳同學的觀察中,發現老師要指導學生、參與多項研究計畫案、論文投稿等多箭齊發之作為,其時間管理十分值得學習。而徐老師經常說:「成功是給準備好的人!」,這也成為陳同學的處事座右銘。他記得第一次參加環工年會的博士英文論文競賽,即榮獲全國第一名的佳績,後續的研究成果更加豐碩,希望能傳承老師的敬業精神與專業知識,持續精進。 兩位獲獎老師皆把學生視為己出,將舞台與資源留給學生,認為老師的使命就是盡全力教導,成就與榮耀學生;學生任何的成就,皆是老師莫大的喜悅。無論未來之教育環境變遷如何,身為老師,幫人點燈仍是其一生的職志。 雲科大本年度能有此榮耀,感謝無私且堅持耕耘的老師們,因為他們的奉獻,才有學生亮麗的成果,學校也因老師與學生的卓越表現而更上層樓,相信因著這些典範人物的影響力,可讓雲科大在技職教育中持續發光發熱!再度恭喜李傳房、徐啟銘2位教授榮獲無比殊榮,期待各位老師再次榮耀雲科大! ▲ 榮獲教育部師鐸獎李傳房教授 ▲ 李傳房老師與學生互動 ▲ 榮獲教育部師鐸獎徐啟銘教授 ▲ 徐啟銘老師與學生合影 ▲ 徐啟銘老師跟學生合照
2022
/
07
/
04
2022亞洲最佳大學排名 雲科大名列科大第二 在台排名12名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公布「2022 亞洲地區最佳大學」排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在臺灣與中央大學、輔仁大學、高雄醫學大學同時名列第十二名,在亞洲排名第二百五十一至三百名,本次參與排名來自亞洲三十一個地區,計有六百一十六所大學,雲科大2021年排名科大第三,今年前進到科大第二,全台排名從第15名,前進到全台第12名。 THE亞洲地區最佳大學排名,分為「論文引用(Citation)」、「產學收入(Industry Income)」、「國際視野(International outlook)」、「研究(Research)」與「教學(Teaching)」等五大分項指標表現做排名。雲科大在「產學收入」得分是臺灣第六名,「研究」得分是臺灣第十一名,成績斐然。2022年亞洲地區最佳大學台灣排名400名以內共有22個學校,今年參加學校數增加,雲科大仍持續維持251-300名,但其他16間學校排名都相對退步。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表示,雲科大以「以創新教學與產業對接為特色的國際知名大學」為願景,核心的概念是「產業對接」,不論教育或研發都以產業對接為思考的起點。雲科大冀望未來幾年,能做到發展對接產業需求的科技、培育產業需求的高階人才、提高國際知名度以吸引國際優秀師生、為產業提供優質的本土與國際人才。 ▲ 2022亞洲最佳大學排名,雲科大名列科大第二,發展創新教學與產業對接為特色之國際知名大學 資料來源:THE Asia University Rankings 2022
2022
/
06
/
08
企業的精實管理與智慧環境技術之相遇
疫情期間,本校協助企業的行動仍未中斷,因此產學處於5月23日上午舉辦一場虛實整合、別開生面的線上演講與實體計畫成果發表會,名為「企業的精實管理與智慧環境技術之相遇」,特別邀請慧國工業股份公司董事暨總經理江瑞坤博士,分享企業如何導入精實管理的精神,以提升管理效能。同時也在本校產學研大樓一樓雲展廳,展示產學處執行「教育部大專校院STEM領域及女性研發人才培育計畫」、及「科技部臺越環境保護海外科研計畫」豐碩的成果,為期三天,歡迎全校師生前來參觀。 本次邀請的演講貴賓江瑞坤總經理,為本校產業經營專業博士,也是本校優秀校友,也是中華精實三位一體生產管理協會(CLMA)精實學院副院長,長期致力於推動精實生產,實務管理經驗豐富,同時出版了「精實現場管理:豐田生產方式資深顧問親授40年現場管理實務」、「豐田的三位一體生產系統」等暢銷專書,2012年榮獲「國家十大傑出經理人」殊榮,此次演講,江總分享了他畢生累積的管理經驗,讓與會者受益良多。 「企業的精實管理與智慧環境技術」相遇在產學處執行的兩個校級大型計畫成果展,讓社會推向環境與企業攜手永續發展。其中教育部STEM計畫成果,包含郭昭吟產學長、林啟文教授、許中川教授、張祥傑教授、何前程教授、鄭秦亦教授、陳靜茹教授及潘志龍教授等研究團隊,均展示了不同主題的智慧環境研發技術成果,以及精采的影片。另一個計畫臺越環境保護海外科研中心維運計畫,也共同展現今年9組臺越研究團隊的技術合作成果,同時,也邀請國際合作大學-越南理科大在台交流研究的阮清心老師分享其與本校研究團隊的合作成果及交流經驗,為本場活動增添國際化色彩,促進跨國學術合作與交流特色。 為了讓成果展示更加活潑有趣,產學處也舉辦了票選競賽,並且邀請校發中心楊仁壽主任和教學卓越中心葉惠菁主任前來頒獎,現場熱鬧非凡,也為活動畫下完美的句點。 成果展覽網址:(展出時間至111/5/25下午5點止) 教育部大專校院STEM領域及女性研發人才培育計畫成果海報與影片 科技部臺越環境保護海外科研計畫 ▼ 慧國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江瑞坤總經理分享企業的精實管理
2022
/
05
/
23
2022年-地方韌性與發展永續徵件計畫
雲科大將以永續發展為核心議題,透過校園治理、環境、社會及經濟四個面向,提出健康雲林、糧食危機、循環經濟、綠色產業與極端氣候五大徵件主題,厚植本校在智慧科技、產業創新、跨域合作與人才培育等內涵,深化於校園、地方、社會、國家及國際間的永續議題。將大學教育及社會責任的精神,實踐在雲科大的校園中。 本次徵件將分為「教師微型團隊徵件」及「碩博士生研究補助」。計畫主題為下列五個項目,請選擇其中一項主題進行投件。 (一) 健康雲林:以友善與創新高齡社會、行動醫療與健康福祉、培養醫療與照護跨域人才等提案內容,解決健康照護等議題。 (二) 糧食危機:以弱勢/少數族群穩定社會技能、糧食危機研究與創新作為等提案內容,解決人類在基本生存、糧食安全與生產等議題。 (三) 循環經濟:以低碳生活與新的商業契機、碳足跡朔源盤查與碳交易等提案內容,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及資源的妥善循環等議題。 (四) 綠色產業:以綠色產業與創新、綠能研究、產業智能轉型與創新契機等提案內容,解決地方文化、經濟與地方人才培育等議題。 (五) 極端氣候:以水陸域生態多樣性管理、水資源智能管理和循環再利用、因應極端氣候的生活型態等提案內容,解決陸地、海洋等地區環境議題。 徵件相關辦法請查看附件:"附件連結" 、 "申請投件"。 上述徵件內容若有任何問題,請洽永續發展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 (05)5524-964#2484 李翊駿老師:yichun@yuntech.edu.tw / 張世良專案助理:shiliang@yuntech.edu.tw
2022
/
05
/
20
鹿港龍山寺古蹟彩繪修復 雲科大在文化遺產保護上更進一步
〔記者劉曉欣/彰化報導〕終於發包了!多年來各方意見爭論不休的國定古蹟鹿港龍山寺彩繪修復,已由文化部文資局完成發包作業,由雲林科技大學得標,預計今年開工,將以保存郭新林藝師的彩繪作品為修復目標。 今年開工 保存郭新林作品為修復目標🖌 鹿港龍山寺始建於明末清初,清乾隆五十一年(一七八六年)遷建現址,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多年來都被譽為「台灣藝術殿堂」,九二一大地震造成殿堂屋宇、樑柱等多處毀損傾頹,先就木造結構進行修復,後續因各界對彩繪修復沒有共識,陸續再就單彩施作優先處理,二○一六年再進行五門門神的彩繪修復。 文化局表示,龍山寺剛完成的白灰壁修復工程,由文化局發包,總經費四百多萬元,採用傳統工法來養灰,也就是讓石灰發生化學反應,再抹在牆壁上,以達到堅固耐用的效果。 先施作五門與戲台 施工前開說明會🎤 文化局指出,中央核定給龍山寺二億元修復經費,作為修復結構、剪黏、彩繪之用,目前彩繪修復工程已完成發包,由雲科大團隊以五千六百萬元得標,彩繪修復預計分區施作,暫定先施作五門與戲台,後續再進行正殿與後殿。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古蹟聚落組長張祐創表示, 雲科大須擬定施工計畫書,再交由文資局確認審查,預計今年動工,修復以保存現有樣貌、也就是郭新林彩繪作品為原則,施工前會在地方舉辦說明會,說明彩繪修復的原則與走向,修復過程中也會同步進行教育互動與數位記錄。 出身鹿港、長期關心龍山寺修復作業的台南大學國文系教授林俊臣表示,龍山寺的彩繪作品非常精采,因為郭新林藝師精通詩、書、畫與彩繪,可說是不可多得的全方位藝師,兼具傳統技藝與文化美學,如何讓郭新林的作品透過修復手法,能夠更完整的被看到,這是各界都期待的。 林俊臣強調,地方長期對彩繪修復的疑慮來自於修復除了是「修舊如舊」外,如果原作已隨時光流逝完全褪去,屆時修復是採取舊的圖檔資料,還是重新繪製,這就需要嚴謹的審圖過程,才能讓新繪部分也能達到郭新林家族的水準與美學造詣之清新永續城市。 資料來源轉發: 自由時報
2022
/
05
/
17
2022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 雲科大名列科大第一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評比依據,公布「2022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University Impact Rankings)」,在全台共45所入榜學校中雲科大排名第四,科技大學第一。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的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於2019年首度公布,今年是第4年。排名根據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作為評比依據,包括消滅貧窮、零飢餓、優質教育、性別平等、氣候行動等17項目標。此次總計有來自全球六大洲共106個國家1406所大學進入總排名,台灣今年破紀錄有45所學校上榜,比去年35所大幅上升。其中有兩所進入全球前100名,雲科大整體成績為全球201-300名,在全台科技大學中排名第一,雲科大在SDG6「清潔飲水和衛生設施」、SDG9「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SDG11「永續城市與社區」、SDG12「確保永續消費和生產模式」、SDG16「和平、正義與健全的司法」、SDG17「夥伴關係」等六項,均名列全球排名101-200名。足見雲科大是一所全面重視永續發展的大學,展現舉足輕重的社會、全球影響力。 除THE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表現亮眼外,雲科大更善盡大學社會責任,從創新教學、鏈結產業脈動,回饋社會。雲科大在2021 TCSA台灣永續獎共計獲得七大獎項,包括:台灣永續典範大學獎、永續報告獎-白金獎(最高榮譽)、GCSA全球英文報告書獎-銅獎(唯一獲獎的大學)、2021 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1金2銀1銅-方案(1)TRUST 養雞溯源供應鏈(金獎)、方案(2)蟲啟食農循環永續經濟(銀獎)、方案(3)族群培力與國際共創(銀獎)、方案(4)樟湖社區永續發展(銅獎)。另外,2022世界綠色大學評比中,雲科大名列全球第56名,顯示雲科大除深耕永續外,亦在創新教學等面向達到卓越的國際水準。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表示,目前雲科大校務發展以五化-特色化、學術化、產學化、國際化、智慧化等為策略,期望達成師生的發展對接經濟、環境、社會永續需求;為地方與全球福祉做出卓越貢獻;塑造創新、智慧、友善、永續的校園,朝向「以創新教學與產業對接為特色的國際知名大學」願景邁進。學校將持續深耕教師發展、學生培育、大學貢獻、國際影響力之四大層面,塑造永續校園,積極擴大學校在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之全球影響力,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 2022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YunTech名列科大第一 ▲ 雲科大大學社會責任成果卓越(產科會蔡世豪先生攝)
2022
/
04
/
29
響應「健康老化、在地老化」,雲科大偕國衛院、台大雲林分院及工研院 攜手推動雲林社區健康識能活動
✨雲科大攜手國衛院、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及工研院,推動健康識能🏃‍♂️ 根據國發會推估,2025年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2021年雲林縣為全國老化程度第四高的縣市,為了提供台灣高齡長輩更完善的照顧,雲科大攜手國衛院、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及工研院,未來四年將帶著醫療專業人員與專業儀器走入偏鄉、走入社區,依據各地區長者的需求,規劃各種主題的健康講座,希望能推動雲林地區健康促進,提升民眾健康識能,造福民眾健康。 📣雲林縣健康識能系列講座暨跨界合作記者會🎤 於4月13日在斗六市濟化宮辦理,由雲科大楊能舒校長、國衛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許志成執行長、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黃瑞仁院長、工研院服務系統科技中心張傳育副執行長、行政院雲嘉南區聯合服務中心許根尉執行長等出席為活動揭開序幕。本次活動由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的葉忻瑜醫師主講「肌不可失」,搭配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的許瓊芬物理治療師帶領的樂齡肌力運動,與民眾分享如何強化肌肉、強化樂齡生活就要動!此外,工研院更規劃AI健康科技體驗,現場提供Inbody身體組成分析儀、AI數位眼底攝影機檢測服務,來評估社區參與者的身體肌肉健康及視網膜病變風險,民眾參與十分熱烈。 國衛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許志成執行長表示,國衛院被賦予高齡研究中心主責單位的重任,未來中心研究大樓也將興建在雲林,國衛院會全力以赴,擔起國家高齡智庫的角色,落實推廣高齡健康與福祉的理念。而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黃瑞仁院長則承諾,未來將與雲科大合作安排一系列健康講座課程,由台大醫院老人醫學、復健醫學、家庭醫學、藥劑部、胃腸肝膽科、骨科及營養部等幾大科別醫師、藥劑師、營養師、物理治療師等醫療團隊擔綱活動講師,一同協助將專業醫療資源導入社區,成為在地的健康推手、照顧縣民的健康,響應「在地老化、健康老化」。 📋雲科大將成立「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 為了提升雲林鄉親的健康識能,未來四年,每年會陸續在雲林各鄉鎮巡迴辦理,雲科大楊能舒校長表示雲科大將成立「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粉絲專頁及發行季刊,除了報導分享雲林縣內推動狀況外,也為民眾建立一個隨時可以查詢學習的健康識能數位知識庫。工研院服科中心張傳育副執行長表示,會導入工研院最新的科技檢測設備,讓民眾體驗。歡迎雲林縣民一起共襄盛舉,一起活得健康、活出生命的品質。 ▲ 校長致詞 ▲ 雲林縣健康識能系列講座暨跨界合作記者會啟動儀式合影 ▲ 工研院服科中心陳建任副組長進行科技檢測介紹 ▲ AI數位眼底攝影機檢測
2022
/
04
/
13
2022第三屆《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得獎名單出爐 雲科大榮獲產業共創楷模獎
遠見雜誌日前公告第三屆USR大學社會責任獎得獎名單,今年共有154件參賽方案,經歷兩階段書審、面試,雲科大突破重圍,首次在「產業共創組」獲得楷模獎的肯定,本校「雲林養雞產業溯源供應鏈之建置與永續營運」方案團隊,致力於以科技導入養雞供應鏈,讓雞隻的品質、安全與足跡透明,保障民眾吃得安全無虞,也在USR的推動下,培育出智慧農業人才,對於雲林養雞產業創新,功不可沒。《遠見》自2005年創立台灣「企業社會責任獎」(CSR),為最早推動的CSR評鑑調查,長久累積、具備公信力。三年前有感於大學推動社會責任的風潮,《遠見》CSR獎因此增設大學社會責任獎,希望更貼近台灣各大學推動社會責任的現況,透過報導與分享,搭建交流與共學平台。 本次獲獎方案「雲林養雞產業溯源供應鏈之建置與永續營運」也是本校第二期USR的計畫團隊,雲科大自2019起成立USR中心,將大學社會責任列入校務發展重點,積極進行多項校內推動措施,例如媒合與招募教師團隊、獎勵教師參與社會實踐、提供團隊相關資源支持,在教學本業上,更開創多元的USR教學,包含教師在授課時導入場域學習、地方合作的概念,組織教師跨專業共授,以及獨創具備系統性的USR通識課程,培育大學生有實作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習的場域不僅於教室內,及早有接觸社會、與社會共創的機會。在全校USR團隊的努力之下,USR的行動逐漸開花結果,更實踐接軌永續發展重要之路。 本次得獎名單刊載於2022年4月號《遠見雜誌》,歡迎師生共同為本次得獎團隊喝采,並且持續關注本校的永續行動,成就共好的力量。 資料來源轉發:遠見雜誌 ▲ 雲林張嘉濱示範牧場 ▲ 牧場智慧感測 ▲ 供應鏈產品足跡(FoodPrint) ▲ 餐飲便當店
2022
/
04
/
08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