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
利害關係人問卷
意見回饋
雲聲電子報
永續發展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
Facebook
雲仔 LINE Bot
ENGLISH
最新消息
活動新聞
榮耀事蹟
永續知能
學校治理
校長的話
認識雲科
辦學績效
財務資訊
資訊安全政策
友善職場
獎勵事蹟
社會共融
社會共融策略與目標
校園安全與健康促進
產業交流
推廣教育
人權保護與平等教育
資源共享與社會共好
環境保護
氣候變化因應作為
環境管理
綠色校園
自然資源與環境教育
校園生態景觀
組織治理與利害關係人參與
治理程序
風險分析與機會
內控制度
利害關係人溝通
各委員會運作
供應商管理
永續與社會責任委員會
SDGs專區
報告書下載
活動新聞
News
所有分類
獲獎榮耀
活動宣傳
國際交流
產研成果
趨勢新訊
所有 SDG
SDG01-終結貧窮
SDG02-消除飢餓
SDG03-健康與福祉
SDG04-優質教育
SDG05-性別平權
SDG06-淨水及衛生
SDG0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
SDG08-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
SDG09-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
SDG10-減少不平等
SDG11-永續城鄉
SDG12-責任消費及生產
SDG13-氣候行動
SDG14-保育海洋生態
SDG15-保育陸域生態
SDG16-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
SDG17-多元夥伴關係
所有學院
工程學院
管理學院
設計學院
人文與科學學院
未來學院
不限年份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數媒系師生榮獲德國紅點競賽獎!
數位媒體設計系大四學生參加2022德國紅點競賽獎,榮獲3項Red Dot:Winner,全系師生共享榮耀🎊 得獎資訊如下: 🖍️作品名稱:海盜熊貓 學生:劉品辰、蔡淇昀 、方凱盈、蔡涵娜 指導老師:李子強老師 創作理念:這是一個因為外界的溫暖,而可以面對並克服自己心魔的故事。主角,一位患有白斑症的演員,在兒童劇團飾演海盜熊貓這個角色。在一場排練當中,主角在拯救因為外貌和其他動物不同而被欺負的斑點動物時,卻因為與自己的過往遭遇重疊,說不出關鍵台詞,讓導演喊卡暫停。狀態不佳的主角意外讓遮住臉上白斑的妝容掉光,害怕以真面目現身在大家眼前的他只好四處躲藏,卻遇到了為他的生命帶來改變的小女孩,讓他可以重拾自信,站回舞台。動畫以溫馨、好笑為主要風格,主角的恐慌和小女孩的童趣會用畫面做出強烈對比。凸顯出即使主角認為自己再怎麼不堪,小女孩也毫不在意,她只是愛著海盜熊貓這個角色、也愛著扮演海盜熊貓的主角。 🖍️作品名稱:閉海 學生:陳重雁、朱研 、吳文瑋 、王遠飛 指導老師:劉景程老師、陳思聰老師 創作理念:在未來的地球,海洋乾涸,海床上卻封存著星球的歷史記憶,萬物的樣貌與現今相差甚遠,人類的後裔受不可抗力,困於一處巨大的環形山內部,沒有任何方法出去,此地卻有著一座詭異的巨石門坐落在山壁。環形山內的人們對外面世界一無所知,代代生活在閉鎖的世界,逐漸發展出了龐大的城市,階級制度也隨著人心不可避免的建立。主角二人也生活在山裡,老學者與他的助手。為了理清一切的謎團,作為科學家的他們,以探索世界的真相為使命,邁向那座巨大石門,他們深信唯一的出路就在門後,無論路途多麼凶險,答案一定會在旅途的終點。 🖍️作品名稱:片片 學生:洪誼蓁、陳佑誠 指導老師:劉景程老師、翁漢騰老師 創作理念:在科技的進步下,人們創造了能重現記憶的特殊裝置。而一對剛失去兒子的夫妻,究竟會慢慢走出傷痛,抑或是痛苦地陷入記憶中。
2023
/
08
/
03
賀!視傳系師生榮獲國際設計競賽大獎
賀!視傳系師生榮獲2023德國紅點品牌暨傳達設計獎 Winner 🎨 作品名稱:填空Blank in’ 創作團隊:吳冠賢、鄭思瑋、李郁馨、曾俊傑 指導老師:陳芳如、林泰州、廖志忠、蔣世寶老師 創作理念:疫情使全世界面臨諸多挑戰與變化,人們被迫改變生活型態、辦公形式,在經歷不同情況的「空」後,得以在這當下重新檢視自身與群體、環境、文化、思想之間的關係,並從新的日常中理解到—「空,形成更多可能。」生活的快速變化下使所視之環境、光影與造型皆受影響。在模糊後形成的漸層裡,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找尋適合的工具去創作,在「空」中留下一道道痕跡,使平時不被注意的生活細節聚焦為主題,讓填入的答案不侷限於圖面上,用新的媒介引領觀展者抵達無邊的想像。 🎨 作品名稱:DILL AID 創作團隊:徐筠茹、黃鈺茗 指導老師:廖志忠、林泰州、蔣世寶、陳芳如老師 創作理念:對於飢荒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呢?是食物。在飢荒發生時 ,幾乎每時每刻都有人瀕臨死亡的邊緣,食物就是它們活下去的希望—油芒,是活下去的本錢也是希望的曙光!DILL在布農族語中為台灣油芒的意思,而台灣油芒是台灣特有的未來食物。它的好處多不勝數:其中營養價值比稻米、小麥高出2倍,且為無麩質穀物。此外油芒還耐旱、耐寒、耐鹽、耐蟲、耐澇能在各種貧瘠的環境下生長!油芒是60年前,台灣原住民在耕種的農作物,因其本身含有許多細小的芒刺,在脫粒的過程中會有毛穴飛散而導致搔癢的問題,加上油芒的生長期不一,需耗費大量人力進行收成,在當時比起稻米及小麥,油芒並不是最好的種植選擇,因此漸漸被遺忘。然而近幾年因全球暖化、乾旱缺水的問題日益嚴重,油芒這項未來食物才再次出現在大眾眼前。目前鮮少人認識並瞭解油芒這項農作物,我們希望透過 DILL AID 這個品牌,將油芒輸出至國際長期面臨糧食危機的國家,並提供自救及急救兩個救難方案。 🎨 作品名稱:噗嚨!Vrooom! 創作團隊:張子晴(領獎代表)、涂佩吟、陳莉彤 指導老師:胡文淵、郭世謀、黃雅玲、邱顯源老師 創作理念:有一句話是「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其實除了人,大街小巷上都能發現的機車也是台灣獨有的風景之一,同時還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我們製作了一系列台灣機車現象的圖象與遊戲結合,希望透過遊玩《噗嚨》這款遊戲產生有趣的遊戲體驗,也能讓玩家從眾多機車中尋找正確的圖像,從而在這個過程中觀察人與人、車與車之間的互動,想起自己過去騎著機車的體驗,或者在台灣的道路上所看見的機車奇觀,使大眾意識到過去習以為常的台灣機車族,原來是台灣的獨特風景之一。噗嚨,非常機車的遊戲,一起來發現台灣的美! 🎨 作品名稱:疊疊字Stack Glyphs 創作團隊:唐德洋、賴弈璇 指導老師:曹 融、林加雯、趙飛帆、施文禮老師 創作理念:文字是文化的載體,漢字中出現一種特殊的型態稱作「疊體字」,指相同字符重疊所形成的文字。以「火」字為例,可以疊出二疊字「炎」、三疊字「焱」、四疊字「燚」。我們以圖像式符號建構文字。疊體字在表達文字的「累加」與「大量」之意。疊疊字將失傳的疊體字集結成冊,重新演繹疊體字的文化脈絡。疊疊字將其分門別類為五行、人類、動物、自然、器物,共計49組,總共152字。 恭喜以上得獎師生!
2023
/
08
/
03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於 2023 亞太永續博覽會獲頒頂尖永續長等多項獎項, 永續頂尖大學實至名歸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以成為永續頂尖大學為目標之一,融入 SDGs 於校務治理與發展目標已有多年,包含數位科技導入、教學創新和社區實務連結校園行動方案等。此外,也制定了長期能源管理計劃,宣告將在2046年實現校園碳中和。除了成為綠色大學外,還致力於成為永續頂尖大學。雲科大的努力成果,在表彰永續發展目標與卓越成果貢獻的「2023 APSAA 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上,獲得多項肯定。 校長楊能舒獲得亞太永續行動獎-頂尖永續長獎,全台僅兩位獲得殊榮,實屬不易。在楊校長上任以來,不但不將非都會的區域條件看作限制,而是將雲科大自詡為地方與全球的永續智庫,有責任需要支持社會發展的變革,近年發展一系列數位科技導入、教學創新、社會實務連結的校園行動方案,本次獲獎是在大學永續治理的一大肯定與亮點。此外,溫志超教授的乾淨水源永續環境教育獲得台灣永續行動獎金級、張傳育教授的智能預警系統促進嬰幼兒健康照護品質及產業獲得亞太永續行動獎銀級,以及王瀞苡教授的五股開臺尊王文資活化獲得台灣永續行動獎銅級。 本次亞太暨台灣永續獎結合博覽會,有來自台灣、日本、韓國和其他亞太國家的企業、大學和政府單位,其中更有超過百家公共和私營部門參展。去年 2022 年,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的團隊表現即已備受肯定,成為永續行動獎的大贏家,共有 29 所大學獲得獎項,其中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獲得10項獎項。校長楊能舒博士表示,學校在行政、教學和產學等各個領域都與聯合國的 SDGs 十七項目標建立連結,雖然國際社會正面臨著日益嚴峻的永續發展挑戰,而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通過其扎實的實踐和創新,展示了高等教育機構在實現永續發展目標方面的重要作用。 作為永續頂大,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將繼續實踐永續校園目標,提升技職高等教育的永續性,全面促進地方與國際接軌、經濟和環境的永續發展。本次獲獎的團隊作品於七月21-23日在亞太永續行動博覽會的雲林科技大學攤位展示,運用互動投影以及穿戴VR裝置體驗等科技,提供參展者深入了解雲科永續參與與推動的成果。另外還展示了本校針對SDGs糧食危機、USR計畫等多款教學應用桌遊等,以系統化與遊戲化互動方式,推動多元議題討論,並透過分享激發創新與跨越合作的新方法,讓雲科永續頂尖大學持續發揮永續影響力。 ▲ 楊能舒校長榮獲2023頂尖永續長獎 ▲ 本次雲科大於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獲得1金1銀1銅與頂尖永續長 ▲ 楊能舒校長榮獲2023頂尖永續長獎
2023
/
07
/
21
雲科大2023永續淨零碳排產業論壇淨零轉型勢在必行
為加速產業轉型與永續發展,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於2023年6月2日於產學研大樓雲集廳舉辦永續淨零碳排產業論壇。論壇以推動永續及低碳發展為主題,邀請了產學界專家分享創新技術、經驗與企業實踐案例。 雲科大產學長郭昭吟教授在引言中指出,淨零轉型的迫切性且勢在必行。論壇邀請了具有智慧農業和智慧工廠經驗的教師團隊,包括雲科大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吳晉東助理教授分享農業之永續營運,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系康嘉麟教授則分享創新技術與智慧工廠的節能技術與應用實例,本次論壇也特別邀請到誌懋股份有限公司蘇振毅董事長,分享「連結+共好+永續」產業經營理念,藉由自身企業做起,珍惜每一吋木材資源,以零餘料為製程目標,並以過去推動雲林科技工業區綠電能安全計畫,提供了寶貴的實務經驗。 環保局張喬維局長更親自出席,張喬維表示:「有雲科大是雲林縣政府和廠商的福氣」。此次論壇吸引了產官學界的共同參與,包含雲林縣政府、雲林縣環保局、斗六工業區、雲科工業區、離島工業區等30多家廠商代表,現場氣氛熱烈活躍,雲林科技工業區廠商協進會陳麒升理事長更以企業立場與參與學生說明企業需要人才,鼓勵學生現在就可以因應環境所需準備,畢業就是即戰力。 更值得一提的是,雲科大於今年開始執行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112年度產業園區跨區低碳轉型整合推動計畫「學研協助產業園區科技低碳專案計畫」,屆時由雲科大環安所鄭紘凱博士候選人將駐點雲林科技工業園區為企業提供一站式的服務,將淨零技術應用於產業園區,打造低碳永續的環境。 ▲ 雲科大辦理永續淨零碳排產論壇產官學界一同熱情參與 ▲ 誌懋股份有限公司蘇振毅董事長(左一)雲科大康嘉麟副教授(左二)及雲科大吳晉東助理教授為永續淨零論壇帶來精彩演說郭昭吟產學長(右二)頒發感謝狀予講者 ▲ 雲林縣環保局張喬維局長蒞臨現場並為活動揭開序幕 ▲ 雲科大執行112年度產業園區跨區低碳轉型整合推動計畫「學研協助產業園區科技低碳專案計畫」將駐點雲林科技工業園區為企業提供一站式的服務 文章來源: 雲科大產學處 https://reurl.cc/o7qR2j、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 https://reurl.cc/dDvnqz
2023
/
07
/
19
雲科THE大學排名大躍進!
每年對台灣各大專院校來說,最痛苦、也最難以說明白的,就是世界上各個不同的世界大學排名。諸如QS世界大學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THE)、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跟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上海排名,ARWU),而雲科今年在THE排名中有著明顯的進步,提升100多名,是做足了哪些功夫?原來,早在2017年,該校就開始在兩個領域默默耕耘。 雲科大校長楊能舒:分析四大世界大學排名,針對學校弱項提昇 在今年6月,由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HE)所公布的「2023亞洲地區最佳大學排名」中,雲科大為台灣地區第七名、科大中第一名,位居亞洲134名。台灣今年有43所學校上榜,去年雲科的排名在第251至第300名的區間,今年則躍升到134名,足足進步超過100多名以上。 雲科大指出,THE排名以「論文引用」、「產學收入」、「國際視野」、「研究」與「教學」等5大指標表現進行評分。楊能舒表示,最重要的是了解四大世界大學排名的指標數據,再來就要選擇與校務發展相關的排名與指標去努力,「不要為了排名而去追求排名。」 像是QS全球大學排名,在雇主調查、學術聲譽面向占50%,這裡頭人為操作空間大,對新學校不利;再加上師生比又占了20%,對於教育部編制下老師數量少的學校也不利,這都屬於學校無法靠自身努力提昇的範疇。 而US News的排名指標,75%與學術發表與論文引用有關,25%決定於學術聲譽調查;ARWU的排名指標100%決定於學術成就,均不符合科技大學貢獻產業科技與人才的使命目標。 最後,則是本次的THE亞洲排名。 教學類指標占25%(教學聲譽調查只占10%、生師比只占4.5%),學術類指標占60%(學術聲譽調查只占15%),產業收入占7.5%,國際化類指標占7.5%,與雲科大的科技大學屬性、校務發展目標最吻合,不利程度(聲譽調查與生師比)也最低。 圖/雲科大校長楊能舒。蘇義傑攝 6年前開始投入產學合作,學術發表兩方向 所以雲科大從2017年開始,一方面投入更多的資源在產學合作這個強項上,另一方面則開始補足學術發表這個弱項。 楊能舒表示,產學對雲科大不難,因為基礎很好,但提升學術發表與論文影響力的困難度較大。 「一方面是,我們培養出學術成就高的教師,就被其他國立學校挖角,如本校前幾年獲得國科會吳大猷先生紀念獎的2位教師,隔年都跳槽至頂大;另一方面,我們的老師習慣單打獨鬥,而增加國際合作論文是關鍵之一。」 因此,學校也提供許多獎勵措施,諸如鼓勵教師積極發表論文給予獎金,教授的傑出研究也給予獎金肯定等。 至於提升世界大學排名,到底對學校有什麼具體效果?楊能舒說,「我們一方面期待可以招收到更好的學生;但我們也知道,其實收不到頂大的學生。」 至於對外招生來說,他理解外國學生到台灣來唸書,或多或少都會參考排名,有一定幫助,但其實重點還是要放在加強自身辦學的能力。因此,楊能舒認為,提升國際排名只是雲科大辦學的一環,也不是最重要的,透過創新教學與產學合作,發展產業需要的科技、培養產業需要的人才,才是最優先的。 事實上幫助有限,仍以做好辦學為第一優先 誠然,儘管一時之間,許多國際大學排名都有上下,但實際上大學還是要能夠真正認清自己的目標與方向,朝厚實自身的實力、努力邁進,才會讓大學可以培養更多人才出來。 資料來源:《遠見雜誌》
2023
/
07
/
13
2023 THE年輕大學排名:「科大第1、全國第3」雲科大與台科大並列
全球知名的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日前公佈了「2023全球年輕大學排名(Young University Rankings)」,此排名係以「論文引用(Citation)」、「產學收入(Industry Income)」、「國際視野(International outlook)」、「研究(Research)」與「教學(Teaching)」等5大分項指標表現進行排名,雲科大在年輕大學排名151-200名,為台灣進榜學校中,名次進步最多,由去年排名科大第2,今年挺進到與台科大並列科大第1,全台排名第3名。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的年輕大學排名始於2012年,以校齡50年以下的大學為評比對象,今年邁入第12年。此次共有963所大學參加排名,台灣今年破紀錄有18所學校上榜,比去年17所微幅上升。THE 2023年輕大學排名方法,採用與世界大學排名相同的方法來評估,惟權重經過重新調整,以反映年輕大學的使命概況。其中有關於「教學」30%、「研究」30%、「論文引用」30%、「國際視野」7.5%與「產學收入」2.5%,由於雲科大的師均產學金額長期名列全國前7名之中,另加上雲科大近幾年執行學術國際化頗有建樹,因此排名進步顯著。 ▲ 2023 THE年輕大學排名 雲科大與台科大並列科大第1 全國第3 雲科大除了THE年輕大學與亞洲地區最佳大學排名表現亮眼外,在THE世界大學影響力方面,仍持續維持國內科大第一名;雲科大依舊不敢絲毫鬆懈,更致力於善盡大學社會責任、創新教學與鏈結產業。近期榮獲教育部「建置區域產業人才培育及技術培育基地計畫」-「中部地區汽車零組件產業聚落轉型升級-智慧電動車電控系統區域產業人才培育基地計畫」9,500萬元的補助款,總計畫金額更高達1億元以上,全力培育人才以成為拉動台灣汽車供應鏈升級至智慧電動車產業之關鍵大學。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表示,雲科大積極推動互惠型產學教育合作,其產學合作績效亮眼是獲得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評比排名突飛猛進的原因之一,本校近3年平均每年553件,每年簽約金約5.76億元,雲科大校務發展以五化-特色化、學術化、產學化、國際化、智慧化等為策略,期望達成師生的發展對接經濟、環境、社會永續需求;為地方與全球福祉做出卓越貢獻;塑造創新、智慧、友善、永續的校園,朝向「以創新教學與產業對接為特色的國際知名大學」願景邁進。 資料來源:THE 2023年輕大學排名 網址連結
2023
/
07
/
05
2023亞洲地區最佳大學排名:雲科大名列科大第1、全國第7
雲科大指出,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排名以「論文引用」、「產學收入」、「國際視野」、「研究」與「教學」等5大指標表現進行評分,2023年是它第11年度公布排名。 今年有31個地區661所大學進入總排名中,台灣今年有43所學校上榜,比去年40所增加3所。雲林科技大學去年排名在251-300名的區間,今年排名134名,突飛猛進超過100名以上。 雲科大表示,該校今年不僅名列該項評比的全台大學第七名,且勇奪全台科大的第一名!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較去年的第118名退步19名,今年排名第137名。 校方分析,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2023亞洲地區最佳大學排名方法中,產學收入評分占7.5%,由於該校師均產學金額長期排名全台大學前7名,加上近幾年執行學術國際化頗有成效,因此排名進步顯著。另外,關於聲譽調查比重25%,涵蓋「教學聲譽調查」10%、「研究聲譽調查」15%,對新學校的不利程度也降低。 雲科大最近也榮獲「2023全球創新大學排名」第101-200名;在產業應用類別評比中,勇奪全球第34名。「2023亞洲大獎」,全台有3所大學脫穎而出,該校為其中之一,獲得「年度教學與學習策略」前八強肯定。 校長楊能舒表示,雲科大校務發展以特色化、學術化、產學化、國際化、智慧化等為策略,朝向「以創新教學與產業對接為特色的國際知名大學」願景邁進,未來將持續深耕教師發展、學生培育、大學貢獻、國際影響力。 資料來源:THE 2023亞洲區世界大學排名 網址連結
2023
/
06
/
26
綠色產業生態場域學習與觀摩
雲林科技大學工程學院於2023年6月3日舉辦「綠色產業生態場域學習與觀摩」活動,35位「實驗設計與分析」課程學生參加。本活動由永續發展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主辦,旨在讓學生將課堂所學的專業知識與實際場域結合,推動務實致用的學習方式。 活動主要參訪台南新化果菜市場與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學生在新化果菜市場學習到太陽能光電與水資源再利用技術,體會綠色建築的創新設計。在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學生觀摩光電科技園區,深入了解綠能科技的應用與發展,並參訪德元埤,實地學習風車發電技術。 此活動強化學生對綠色產業的認識,透過實地觀察與專業知識的結合,學生學到建築節能、光電技術與再生能源應用的實務經驗。本活動也獲得學生的高度評價,他們期待未來能有更多類似的學習機會,以進一步深化對單一領域的研究。 活動主辦方表示,未來將持續舉辦此類活動,並加強與產業界的合作,為推動綠色產業發展與永續能源貢獻力量。 綠色建築場域:台南新化果菜市場
2023
/
06
/
04
雲科大楊校長率領百名師生「淨」自己所能,加入守護海洋行🌊
五條港漁港,位於雲林縣臺西海埔地,緊鄰臺西觀海亭、沿海溼地,是全國最大的文蛤、牡蠣的產地之一。長年海口養殖漁業、漁民與釣客興盛,屬地海風較大,海堤岸邊長久堆積如塑膠袋、漁網鐵線、鐵鋁罐、寶特瓶、玻璃瓶等垃圾,加上海洋無國界海的漂流物,其隨風沙、漲退潮汐而遺落在海堤岸旁,讓原本美麗的海景遭受破壞、當地海洋生態面臨垃圾污染的風險。雲科大-永續發展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於112年5月27日(週六)主辦淨灘活動,由該校楊能舒校長帶領並號召來自國外、國內110餘名師生以身體力行方式參與社會實踐,清除約1,000公斤垃圾,盼共同延續潔淨海域,亦提升來自各地的師生環保意識知能、扎根環境教育素養外,同時也深植對台灣這片土地的認同感與歸屬感的連結與永續資源的精神。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表示,感謝師生透過淨灘行動關心在地環境,也特別感謝臺西鄉清潔隊與海洋委員會海巡署中部分署,協助海堤岸撿拾海洋廢棄物的垃圾清運及海域安全戒護等,齊力守護環境,讓沙灘重現昔日潔淨面貌。這次活動以「淨」我所能為主題,就是希望大家都能珍惜並體會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以知識、行為與態度兼重,一起為漁港及海洋環境永續做努力。 活動參與外籍生同學表示,之前從未參加過淨灘活動,當日頂著大熱天,老師、同學們揮灑汗水、彎下腰撿拾垃圾,最後分類送上清潔隊車清運,看著一袋又一袋的垃圾都是我們淨灘行動成果。心中也不禁思索,其實酒瓶、寶特瓶、漁網物品等都屬人為垃圾,因我們沒有注意而不小心而遺留在海域周遭,可能會被魚類或海龜等生物誤食或纏繞,造成生態的浩劫。這次活動的體驗,提醒我們未來造訪海邊,不只帶走自己的垃圾,也要順手撿起沙灘上的垃圾,相信海洋環境會更加美好。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帶領學生身體力行參與社會實踐 學生淨灘後進行垃圾分類 百餘名淨灘學生沿堤岸撿拾垃圾 海巡署士官長強化學生海域安全知能宣導
2023
/
05
/
30
雲科大獲首屆「TWBA 台灣生物多樣性獎」銀獎
5月22日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為呼應國際生物多樣性發展趨勢,鼓勵各界重視生物多樣性議題,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於2023年起,舉辦首屆「TWBA台灣生物多樣性獎」評選活動,並於「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當日與農委會林務局合辦「台灣生物多樣性論壇」盛大頒獎,表彰致力於促進生物多樣性,具備實績成果的公私部門。 雲科大以「無人飛行載具結合人工智慧於農耕地貌辨識與應用(AI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applied to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recognition)」,榮獲首屆「台灣生物多樣性」銀獎,是今年全國僅獲獎的兩所大學其中之一。 本方案研發以無人機設備結合智慧辨識技術,幫助農田現地生物資源調查,可分析有機友善農地栽種多樣作物形成之高異質性農耕地景,除了能探討野生動物之群聚及生態廊道效應,協助組織定義、評估以及管理自然相關風險,從而採取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SDG 15),也能制定相應的商業活動、策略和財務規劃,幫助合宜增加土地利用率,運用科技輔助產業升級(SDG 8),減少組織及環境面臨的損失和影響,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永續發展。本方案研發團隊由雲科大陳靜茹助理教授(電機工程系所)師生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財團法人農業工程研究中心共同合作,該技術已取得俄羅斯、韓國多項發明獎的認證,本次「TWBA台灣生物多樣性獎」其貢獻於生物多樣性的價值也再次受到肯定。 雲科大雖無農業相關科系,但是深耕整合AI/IoT發展智慧農業應用,本次獲獎證實雲科大對於永續發展議題的關心投入,以及對於跨域整合社會參與和科技研發的實力,長期與集結師生以及研發夥伴,共同推動自然環境永續工作。 多樣性農地AI辨識分析系統 無人機團隊 雲科大技術獲生物多樣性銀獎
2023
/
05
/
23
日本創新發明展 雲科大勇奪3金2銀
2023年第37屆「日本東京創新天才國際發明展」於112年5月18日至19日在日本東京Tokyo International Forum (TIF)舉辦完竣,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有5件作品參展,榮獲3面金牌2面銀牌。 3件金牌作品為工管系呂學毅老師(研究團隊:張乃元、林俊廷、李秉謙、倪錦修)研發的「整合流速、濁度、酸鹼值監測之智能型引流裝置-物聯網於醫療照護之應用」,此研發的智能型引流裝置結合了三種感測器與點滴架,目的是要遠端監控手術後的引流液體,透過我們自行設計的系統,可在網頁介面上顯示即時的引流液體數據,醫護人員可以不用時常跑到病房也能得知病人的引流狀況。 電子系王斯弘老師(研究團隊:資管系學生鐘家凱、陳建樺、徐育勝、謝環光、謝振揚)研發「智慧疏濬工程工地揚塵監控系統」,本作品於疏濬工程工地內使用監控攝影機錄影現場畫面,利用EdgeAI平台進行營建工地視訊串流的分析,一是辨識砂石車駛出工地時是否將防塵網蓋上;二是使用水流計計算出水流量,確認司機是否將車輛洗淨車輛,若上述二項發現有違規情況,系統將立即警告並自動紀錄,同時也提供即時監控網頁可隨時觀看現場情況,減少稽查人員的壓力也能確保工地能依法作業,還給大家一個乾淨空氣並達到ESG 企業永續發展的目標。 電子系許明華老師(研究團隊:王斯弘老師、江權祐、唐琮瀚、陳萬清)研發的「AI防洪警報系統」,本技術使用PTZ攝影機掃描周邊水域及河流,經由Nvidia Jetson Xavier NX(嵌入式開發版)進行深度學習,利用AI語意切割計算水面與岩床面積,且同時連接到水利署獲取各水庫的實時狀態,若即將發生危險,立即以AI物件偵測巡邏周遭並警示民眾及通知水域相關人員,使用邊緣運算達到及時監控、避免人員傷亡與保護環境。 2件銀牌作品為創設系尤宏章老師(研究團隊:吳品潔老師、林詩涵、廖玟琪、賴莘雅)研發的「衣物內層印刷版型」,因快時尚導致服飾過度生產又隨意丟棄,服飾產業成為全球第二大污染源,在台灣每年服裝產業所丟棄的垃圾高達九千兩百萬公噸以上,我們期望透過此發明可以減緩衣物被丟棄的速度,使回收後的二手衣應有更大的用途。當衣服在出廠前於內層淺印上版型與縫紉流程,簡易的圖示步驟使人人都能輕鬆獨立製作,由此技術從而達到服飾產業的企業責任,並期許消費者能將衣服延長永續再利用。 電子系王斯弘(研究團隊:資管系學生張良旭、林家妤、謝苡晴、林諭嫺)研發的「基於路汙辨識之省水節能洗街車應用」,本技術AI洗街車將收集到的樣本利用AI去即時分割出道路上的辨識目標物,透過NVIDIA Jetson Xavier NX邊緣運算裝置等實現AI功能。由於台灣目前沒有AI洗街專利技術,未來不只是在清理街道泥濘揚塵得以更加方便,還能將此技術延伸到掃街車及其他應用在道路上是極具可能性的。可以將汙垢辨識的技術延伸到各種清潔方面的問題,例如冷氣濾網清潔、水塔清潔等,達成更有效且方便的方式來清理髒汙。 智慧疏濬工程工地揚塵監控系統示意圖 AI防洪警報系統-河域模擬實體模型 三位隨團同學現場合影
2023
/
05
/
22
雲科大2023紐約ADC&TDC設計競賽雙創亮眼佳績!
「紐約藝術指導協會年度獎_ADC&TDC」是全球設計界知名大賽,也是全球廣告與設計界公認最具代表性的專業設計獎項,今年競賽成績於日前揭曉,雲科大設計學院學生作品在「Young Ones ADC」類別榮獲1銀獎及3優勝獎,並在「Young Ones TDC」類別當中一舉拿下「TDC Winner」的大好成績,更在「Young Ones Student Awards」全球大學排名榮獲〝全球第18名〞(蟬聯全國第一),耀眼國際為國爭光、可喜可賀! 首獲TDC WINNER的作品「新臺文」,是由視傳系陳芳如、林泰州、廖志忠、蔣世寶老師指導薛子儀、王亞筑與林璟妘三位同學共同的創作。為一款從鍵盤中誕生且具臺灣文化的文字,如同摩斯密碼為文字加密。臺灣人普遍使用注音作為中文的拼讀工具,打字時常因忘記切換中英輸入法而打錯成英數編碼,久了之後某些編碼卻能被辨讀。學生發現了此且為了宣揚注音文化,依循著注音的邏輯重新設計出一款新臺文文字系使注音有了全新的發展,讓全世界看見並了解臺灣所使用的鍵盤及文化。 榮獲銀獎的作品「CAMBIAR- 移動輪椅」和優勝作品「CAMBIAR-助行攀登」則是由工設系蔡登傳老師指導蔡鎔憶和丁珮玲等兩位同學共同的創作,獲得兩個獎項實屬難能可貴。此作品設計具有輪椅、助行、轉位的功能,產品的中空式設計讓使用者可以推進床內及椅子並利用椅背側開的方式,快速將身體轉位至床或椅子上比現有的輪椅更加安全便利,且左右能開合的自鎖系統設計讓使用者能自行操作,椅背造型可作為復健助行器的握把做使用,外型上兩件式骨架利用內部主骨架、外造型,讓產品更加美觀,椅背利用海綿包覆並且符合人體工學曲線,長時間坐著也不會感到不舒服。 同時,數媒系由劉景程和翁漢騰老師指導張喬絜、辛宥融和張筠培等3位同學的(REMAINS) 「餘跡」作品榮獲優勝獎。「餘跡」講述了兩位男孩追逐夢想,主角A及B在小學成為好朋友,他們喜歡飛機,但過於要好的兩人引起異樣目光。高中的他們遭遇霸凌,在飽含惡意的黑暗裡,主角們懷揣著各自的心思,在夢想與現實的分岔路前他們做出選擇。 創設系鄭月秀和張之怡老師所指導洪采麗、葉玟伶與張禎云3位同學的MOSSCOPE BUS STATION(公車站)作品榮獲優勝獎。(公車站)是一個方便市民轉乘的地方,更是一個環保節能的建築。這座苔蘚轉運站的建設,不僅讓這個舊公車站重獲新生,也展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相信這樣的環保建築,能夠啟發更多人去關注環境保護,並且在城市中塑造更美好的未來。 雲科大校長楊能舒表示,此次雲科以其卓越的教學特色再次獲得國際認可,是重要的里程碑,也展示「雲科設計」在全球設計領域中揚眉吐氣,肯定了雲科大設計學院在設計教育領域的優異表現,以及對學生才華的培養和專業能力的提升,期待雲科設計在未來的設計領域中能繼續〝蓄能迸發〞於國際舞台發光發亮。 作品「CAMBIAR-_移動輪椅」 作品「新臺文」
2023
/
05
/
2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