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科大楊能舒宣示碳中和全面推動節能減碳
  • SDG07
  • SDG13
雲科大楊能舒宣示碳中和全面推動節能減碳
近年全球暖化加劇,極端氣候引發頻繁自然災難,減碳行動已刻不容緩。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楊能舒校長特別於2022 年亞太永續博覽會宣示,雲科大將於 2031 年減碳五成,2046年達到碳中和,以實際行動為人類的永續貢獻。楊能舒校長表示,全校為了響應2030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全都動起來,足堪全國大學表率。雲科大藉由節約能源推動小組,全方位執行節能減碳措施;未來10年為達減碳五成目標,也將全行推動永續智慧節約能源管理。 雲科大推動綠電發電替代率提升,照明 LED 化,裝設變頻高效率節能冷氣,水、油、天然氣及影印紙等資源管理。111學年度起推動全校師生永續知能培訓與履歷制度,為國內大學首創。雲科大為響應國際淨零碳排放 (Net Zero Emissions),除推動了眾多校園減碳方案,也培訓師生取得碳盤查員證照。 自2018 年起雲科大每年出版永續報告書,並於雲科大永續網全面公開,以彰顯校園永續績效與各項優異的永續作為。未來將持續進行溫室氣體盤查、SDGs概念融入課程、鼓勵節能技術的產學合作等關鍵行動,以塑造永續、創新、智慧、的綠色大學友善環境。相關重要成果在今年的亞太永續博覽會大學區D019攤位盛大展出,結合數位影音內容、數位導覽機器人、綠色會展概念,民眾只要體驗數位導覽之操作,即可獲得當日限量小禮,歡迎各界蒞臨交流。 ▲  雲科大楊能舒宣示碳中和全面推動節能減碳 ▲  雲科大校長楊能舒簽署宣示2046碳中和【記者蔡鳳敏拍攝】
2022/08/12
2022年-地方韌性與發展永續徵件計畫
  • SDG02
  • SDG03
  • SDG07
  • SDG08
  • SDG13
2022年-地方韌性與發展永續徵件計畫
雲科大將以永續發展為核心議題,透過校園治理、環境、社會及經濟四個面向,提出健康雲林、糧食危機、循環經濟、綠色產業與極端氣候五大徵件主題,厚植本校在智慧科技、產業創新、跨域合作與人才培育等內涵,深化於校園、地方、社會、國家及國際間的永續議題。將大學教育及社會責任的精神,實踐在雲科大的校園中。 本次徵件將分為「教師微型團隊徵件」及「碩博士生研究補助」。計畫主題為下列五個項目,請選擇其中一項主題進行投件。 (一) 健康雲林:以友善與創新高齡社會、行動醫療與健康福祉、培養醫療與照護跨域人才等提案內容,解決健康照護等議題。 (二) 糧食危機:以弱勢/少數族群穩定社會技能、糧食危機研究與創新作為等提案內容,解決人類在基本生存、糧食安全與生產等議題。 (三) 循環經濟:以低碳生活與新的商業契機、碳足跡朔源盤查與碳交易等提案內容,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及資源的妥善循環等議題。 (四) 綠色產業:以綠色產業與創新、綠能研究、產業智能轉型與創新契機等提案內容,解決地方文化、經濟與地方人才培育等議題。 (五) 極端氣候:以水陸域生態多樣性管理、水資源智能管理和循環再利用、因應極端氣候的生活型態等提案內容,解決陸地、海洋等地區環境議題。   徵件相關辦法請查看附件:"附件連結" 、 "申請投件"。 上述徵件內容若有任何問題,請洽永續發展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 (05)5524-964#2484 李翊駿老師:yichun@yuntech.edu.tw / 張世良專案助理:shiliang@yuntech.edu.tw
2022/05/20
告別「碳」、不再「嘆」-雲科大是淨零碳排好夥伴
  • SDG07
  • SDG08
  • SDG13
告別「碳」、不再「嘆」-雲科大是淨零碳排好夥伴
當國際品牌大廠紛紛針對淨零碳排而要求供應鏈成員減碳,以期達成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之際,台灣的各個產業莫不感受到龐大壓力,因此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特別於111年3月25日上午辦理「淨零碳排產業論壇」,邀請企業界人士與校內研究團隊共同探討這個攸關企業存續的問題。 此次淨零碳排產業論壇於雲科大產學研大樓七樓雲宴廳舉辦,論壇分為三個單元,校內由人文與科學學院科技法律研究所王服清教授與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萬騰州教授進行分享,王服清教授從環境法律的角度切入,與企業分享環境保護相關的法規,讓企業更加了解環保的相關法律規範;萬騰州教授則從智慧節能的積極作法切入,與企業分享雲科大的執行經驗,以及減碳的具體成效。此次更加難得邀請企業龍頭台塑集團總經理室的黃溢銓副總經理,他則分享台塑集團如何從排碳大戶轉變為綠色企業的過程。 蘇純繒副校長致詞時表示,淨零碳排絕對是攸關企業生存的嚴肅議題,這是今日產業論壇最重要的宗旨,企業必須從很多面向著手與提升:了解法規、積極的節能、進行環保認證,而雲科大除了今日分享的兩位教師,管理學院也組織了溫室氣體與碳足跡輔導團隊,希望集合全校之力,協助企業在環保新世代可以永續生存,也讓大家生活在乾淨的地球上。 此次活動顯示雲科大在淨零碳排的學者專業知識能量,另外結合在執行的教育部「產業安全和環境永續之跨領域智慧化人才培育STEM計畫」和科技部「臺越環境保護海外科研中心」共同辦理,期許在全球面臨減碳浪潮,產官學齊心合力實踐淨零碳排之永續發展。 ▲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舉行淨零碳排產業論壇全體貴賓合照 ▲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蘇純繒副校長致詞
2022/03/25
SGS攜手雲科大服務產業 導入認證改善淨零排碳
  • SDG08
  • SDG13
SGS攜手雲科大服務產業 導入認證改善淨零排碳
台灣檢驗科技公司(SGS)攜手雲林科技大學一條龍服務產業界,提供專業教師取得碳盤查、碳足跡、碳稅查核資格,輔導業界淨零排碳的導入、認證及改善,推動企業接軌國際標準,提升營運績效。 SGS資深副總裁黃世宗率高階主管、雲科大校長楊能舒率管理學院系所主管及師生與會,雙方簽訂「永續發展暨價值管理策略聯盟合作備忘錄」,未來著重碳足跡、溫室氣體盤查等重要查證的管理及培養專業教師查核資格。 黃世宗指出,SGS是全台最大測試、檢驗、驗證服務公司,全球正面臨日益頻繁極端氣候所造成的重大災難,2050年達成淨零排碳成為各國重要策略,歐盟首先推動綠色新政因應,於2021年正式公布碳邊境調整機制,2026年起課徵碳邊境稅,其中,電力、水泥、化肥、鋼鐵、鋁等5大高碳排產業及產品列為第一波適用範圍,台灣因應碳排規範,擁抱低碳世界接軌國際刻不容緩。 楊能舒表示,雲科大致力於「運用教育與研發資源解決地方、產業、社會及全球的環境、社會與治理」的辦學目標,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HE)2021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雲科大名列全球301-400名,在台灣上榜名單排名第三、科技大學排名第一,是一所高度重視永續發展並具國際前瞻視野的學校。 雙方簽署合作備忘錄,宣示未來攜手協助產業面對碳盤查、碳足跡與碳稅等議題,從導入、認證與持續改善等面向,提供產業界最佳且信任的後盾,推動企業接軌國際標準,挑戰淨零排碳的校園。 ▲  SGS攜手雲科大導入認證改善淨零排碳服務產業。(SGS提供) ▲  SGS資深副總裁黃世宗(左)和雲科大校長楊能舒(右)簽署合作備忘錄。(SGS提供)
2022/01/25
雲科大榮獲2021台灣永續典範大學獎、永續報告書白金獎等七項永續大獎
  • SDG01
  • SDG02
  • SDG03
  • SDG04
  • SDG05
  • SDG06
  • SDG07
  • SDG08
  • SDG09
  • SDG10
  • SDG11
  • SDG12
  • SDG13
  • SDG14
  • SDG15
  • SDG16
  • SDG17
雲科大榮獲2021台灣永續典範大學獎、永續報告書白金獎等七項永續大獎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今年第三次參與TCSA台灣永續獎,相較去年,成績更加亮眼。雲科大在永續發展方面的綜合表現,彰顯學校在治理、社會、環境及夥伴關係等綜合性貢獻。因整體永續成效卓著獲評審團肯定,榮獲「台灣永續典範大學獎」最高殊榮,也是四所獲選台灣永續典範大學獎中唯一一所科技大學。 今年度,雲科大在TCSA台灣永續獎共計獲得七大獎項,包括:台灣永續典範大學獎、永續報告獎-白金獎(最高榮譽)、GCSA全球英文報告書獎-銅獎(唯一獲獎的大學)、2021 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方案(1)TRUST 養雞溯源供應鏈(金獎)、方案(2)蟲啟食農循環永續經濟(銀獎)、方案(3)族群培力與國際共創(銀獎)、方案(4)樟湖社區永續發展(銅獎)。 今年「第14屆TCSA台灣永續獎」參與家數達329家,較去年成長31%,創歷年新高;今年更有29所大學、14所醫院及14個政府機關參與,歷屆累計家數達436家。本年度評審團更高達802人共同参與評選,評審過程客觀、公平、公正、透明。在這國內極具影響力並廣受各界肯定的指標性獎項中,在「永續報告獎」中,雲科大表現突出,除了以「中文報告書獎」獲得最高榮譽「白金獎」殊榮外,更以「英文報告書」參與全球GCSA英文報告獎評選,獲得國際性之「銅牌獎」,也是本獎項中唯一獲獎的學校組織,足見雲科大除深耕在地永續外,亦跨向國際化、全球夥伴關係邁進。 雲科大向來以「運用教育與研發資源,致力於解決地方、產業、社會與全球的經濟、社會、環境問題」為辦學重要目標,也積極貢獻地區與全球永續。負責參與TCSA台灣永續獎與THE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學影響力獎項之雲科大校務發展中心指出,雲科大除前述佳績外,也在今年四月公布的「2021 THE世界大學影響力」評比中,名列全球301-400名,在台灣上榜名單中排名第3,科技大學排名第1。其中在SDG9「產業、創新與基礎建設」成績表現卓越,除在參賽685間學校中,位居100-200名外,更在此項整體積分上獲得82.7高分,位居Q1(第一等級)地位。此外,在與國際接軌的同時,雲科大更在SDG17「促進目標實現的夥伴關係」上,秉持國際鏈結與深耕永續理念,由校層級做整體校務規劃與推動,在SDG 17.4「永續發展教育」項目上榮獲83.3高分,更在此項SDG17整體參賽1154學校中,名列400-600名。顯示出雲科大是一所全面重視永續與社會責任與具有國際前瞻視野的學校。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表示,雲科大校務發展以五化-特色化、學術化、產學化、國際化、智慧化為策略,期望達成「師生的發展對接經濟、環境、社會需求、為地方與全球福祉做出卓越貢獻、塑造創新、智慧、友善、永續的校園」,朝向「以創新教學與產業對接為特色的國際知名大學」願景邁進,積極擴大學校在聯合國倡議的永續發展目標(SDGs)之全球影響力,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代表學校受頒永續典範大學獎 ▲  頒發雲科大永續典範大學獎 ▲  雲科大推動永續校園  
2021/11/17
電動車時代的來臨 永續發展新趨勢 雲科大與你同行
  • SDG04
  • SDG08
  • SDG09
  • SDG12
  • SDG13
電動車時代的來臨 永續發展新趨勢 雲科大與你同行
疫情肆虐下,雲科大產學合作沒有放慢腳步」楊能舒校長說。110年7月30日楊校長親自率領校外策略聯盟夥伴及校內研究團隊以視訊會議的方式,吸引了全國超過200位的汽車業者代表,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汽車產業論壇,主題為「電動車時代的契機與挑戰」。跟企業界分享過去數年來,雲科大投入在電動車的研究成果,協助汽車產業順利轉型,達到節能減碳、增加效率的雙贏局面。 隨著電動車與自駕車時代的到來,傳統的汽車產業紛紛邁向另一個全新的時代。雲科大在研發及產學應用上不惶多讓,多年來致力於電動車的發展,除了在校內建置完成汽車晶片設計與生產的類產線,更發展出各式的電動車與自駕車的相關技術,達到車用規格;校方及集團的MIH與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聯繫和洽談合作,在科技部的支持下獲得三年期「科研產業化平台計畫」及以「智慧汽車電子設計及其PCBA量產服務計畫」兩年期科技部小聯盟計畫,同時在慧國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江瑞坤總經理的帶領下,一起組織成「E-TEAM」聯盟,整合各大電動汽車的零組件供應商,運用團隊的力量,開創新局。本校未來積極規劃開設電動車產業相關課群,為未來大量電動車產業培育優質人才,歡迎年輕學子加入雲科大的學習行列。 此次論壇是雲科大今年度的第三場產業論壇,論壇分由本校電子工程系蘇慶龍老師的智慧電子產品研究與開發中心團隊、機械工程系張祥傑老師的智慧製造研究中心團隊等兩個專精於電動車系統開發與自動化的教授群,進行多年來的產學合作經驗與研發成果分享。也邀請雲科大的策略聯盟夥伴,慧國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江瑞坤總經理,及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的王正健總經理,分別以台灣企業將面臨電動車產業的轉型與發展潛力及電動車產業與技術發展趨勢為主題,從企業的角度,逐一解析可能的發展未來,兼顧企業務實觀點搭配學界尖端技術發表。 楊能舒校長致詞時謙虛地表示:「真是十年磨一劍」。感謝策略聯盟夥伴對雲科大的支持,以及校內教師團隊持續不斷的努力精進,才能讓雲科大在電動車的創新產業能佔有一席之地。 ▲  電動車時代的來臨_你準備好了嗎?_慧國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江瑞坤總經理分享主題 ▲  電動車時代的來臨_你準備好了嗎?_線上觀眾與講者綜合交流 ▲  電動車時代的來臨_你準備好了嗎?_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王正健總經理分享主題  
2021/07/30
發揚永續觀念 日內瓦國際發明展 雲科大榮獲1金2銀
  • SDG04
  • SDG13
  • SDG17
發揚永續觀念 日內瓦國際發明展 雲科大榮獲1金2銀
「2021年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於110年3月10日至14日在日內瓦Palexpo舉辦,110年3月23日公佈成績,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榮獲1金2銀,參賽作品全數獲獎。金牌作品為「Silica/Nylon66/PMMA奈米纖維鋰電池隔離膜的製備與性質研究」,由化材系粘譽薰教授帶領的研發團隊(林采璇、莊寶霖、張芷寧、廖浚菕、李晨愷)所研發。近年來電子電動產品蓬勃發展,其中最重要的無非是動力供給的鋰電池,且目前已然成為最廣泛使用的儲能系統,尤其電子手持裝置,例如:智慧型手機、筆記型電腦及相機等無一沒有鋰電池的身影,全球市場超過百億美元,甚至未來將會持續增長,而本發明是用於鋰電池隔離膜之新型材料,利用靜電紡絲技術製備Silica/Nylon 66/PMMA鋰電池隔離膜,開發出同時擁有靜電紡絲纖維優點並兼具高機械強度之新型鋰電池隔離膜,能有效提高鋰電池之安全性。 銀牌作品之一為「以4,4′-雙(咔唑-9-基)-2,2′-二甲基聯苯與雙噻吩合成共聚物及其應用於長效轉換穩定性佳與高光學對比之智慧窗」,由化材系吳知易教授帶領的研發團隊(郭仲文、劉冠宏、陳雯鈴、陳漢宇、李亦誠)所研發。由於人們對於地球暖化危機意識提高,綠色建築概念風靡全球,因此智慧窗的技術也引人注目。此發明之新型節能元件是採用通電的方式,讓元件內的材料產生氧化還原反應,利用其特性呈現不同顏色,來阻隔窗戶進光量,減少冷氣用電量以達到室內節能減碳目的。由得獎作品發現,雲科大師生力行永續觀念,具體實踐SDG13氣候行動,並顯現雲科大為一所能具體體現SDG4優質教育,且具有國際化視野、促進全球夥伴關係SDG17的學校。 另件銀牌作品為「醫療輔具之模組式內變速驅動機構」,由機械系吳益彰教授帶領的研發團隊(郭子維、高思穎、李冠毅、黃聖翰)所研發,本發明為模組式設計,可直接套用於一般輪椅上,輪椅不需修改或安裝其餘配件,並以搖桿方式進行驅動,可有效改善一般輪椅使用者常見的腕部慢性運動傷害,並具有四段變速功能,使用者可依不同狀況切換檔位使用,整體構造為模組式設計,可直接安裝於一般手動輪椅的後輪軸孔中,提升泛用性。變速輪轂可單獨應用於電動輪椅上,使用者可依據地形狀況切換檔位使用,改善馬達的輸出效率,可有效提升馬達使用壽命以及電池續航力。
2021/03/25
雲科大師生跨域研發AI防災預警系統
  • SDG13
雲科大師生跨域研發AI防災預警系統
近年世界各地頻傳天災人禍,成為全球大眾關心的重大議題,而因無法預知及確實掌握,經常造成嚴重死傷、財物損失或生態浩劫。尤其今年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更徹底顛覆人類的生活模式。雲林科技大學師生透過創意設計,傳遞民眾防災認知,提升敏感度,期能達到全民擁有預防意識的效益。對應聯合國永續發展SDG13,採取緊急措施以因應氣候變遷及其影響。 針對火災逃生的「回生救災平台」,則運用AI技術分析歷史生還者數據,並以「逃生指引監測器AI人工智慧引導燈」,準確偵測各受災人數、位置,提高成功逃生機會,同時給予救災人員直覺救災提醒方位,有效降低遇災時的逃生路線選擇與時間。 除火災、水災及疾病為人類生活常見災害,由於台灣四面環海,也有學生設計海嘯警示APP,導入AI即時監控、緊急訊息推播、安全回報功能等,並上傳相關災害經驗,讓沿海住民建立基礎防災觀念。災害來臨時,可透過該APP連動街道、護欄等,預測海嘯來臨時間,並360度旋轉提供最佳疏散路徑,進一步分析疏導車流,也結合避難建築數據,導引使用者在危急時至不同路徑疏散。 學生陳弘旻與團隊研發綜合災害管理系統並指出,設計發想以「擬真原則」為主,除模擬真實情境,他們也導入邏輯服務系統概念,讓產品原型更貼近實際所需,未來可朝產品量化呈現。 創意生活設計所表示,此次跨域結合科技感測、AI智慧及大數據、物聯網等概念,設計出6組包括自然災害,及現代流行傳染病等時下議題,點出問題、找出對策。 ▲  「挖災無人物資運送車」具有防患未然的物資儲備站概念,透過即時資訊、儲備物資運輸方式等, 讓無人車可進入偏鄉發放物資。 ▲  雲林科技大學以趣味圖卡結合密室逃脫概念設計「臨震逃脫App」,讓全民透過動作姿勢學習, 提升防災意識。 ▲  學生團隊研發綜合災害管理系統,擬真設計火災及地震逃生感應與燈具,讓產品原型貼近實際所需。 ▲  雲科大學生團隊導入大數據、科技及AI智慧元素,模擬建築場景並設計地震偵測感應燈。
2020/07/08
雲科大榮獲4件2020德國「iF 設計新秀獎」 落實SDGs永續精神
  • SDG04
  • SDG12
  • SDG13
  • SDG15
  • SDG17
雲科大榮獲4件2020德國「iF 設計新秀獎」 落實SDGs永續精神
德國 iF Design Talent Award(設計新秀獎)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設計競賽,每年吸引超過60個國家的設計菁英一同參賽,今年雲科大拿下四件 iF 設計新秀獎,從全球近萬件作品中脫穎而出,為台灣及雲科大爭光,提升國際能見度,表現有目共睹。 本屆的 iF 設計新秀獎,首度依據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為競賽主題,以傳達 iF 賽事對於永續發展任務的重要性與崇高敬意;雲科大獲獎作品也從不同分項主題深入思考與探究,以設計手法展現對永續議題的重視。 得獎作品分別為: 🎉  工業設計所黃信夫主任所指導黃聖元同學設計的作品「Friendly Door Handles」 🎉  視覺傳達設計系趙飛帆、曹融、林加雯、施文禮老師所指導劉溢豐、張智瑜同學共同設計的作品「一甘藏」 🎉  創意生活設計系尤宏章老師所指導陳憶綸、鄭羽彤、呂佳澄同學共同設計的作品「哞哞盆 Plant Nature Pots-可分解盆栽設計」 🎉  設計技優領航專班尤宏章老師所指導黃國睿、盧泰源、陳佳彤同學共同設計的作品「Easy Escape」 設計學院杜瑞澤院長強調,此次獲獎,有賴設計學院老師和學生共同投入,不僅肯定師生投入設計競賽領域的信心,同時也展現雲科大設計實力的最佳方法。 楊能舒校長也表示,雲科大設計學院是創意的啟發、設計的搖籃,傑出表現有目共睹,在各項國內外設計競賽當中獲獎無數,形成良性循環,展現雲科大設計學院豐沛的設計能量。   得獎作品說明如下: 工業設計系「Friendly Door Handles」 創作理念:視障者在進入一個新環境需要更多的時間來熟悉,但現有空間無法有效告知視障者環境資訊,需要他人的協助。矽膠握把上設計可自行組合排列的點字功能,讓視障者在開門前得知房間資訊,矽膠具有彈性能適配各種造型握把,提供止滑功能。本設計能適用於各大場域,低成本且方便安裝即可營造友善無障礙空間。產品分為矽膠握把套及一組點字觸摸點,使用者可依照自行需求將點字插入握把,排列出告知資訊。   視覺傳達設計系「一甘藏」 創作理念:日據時期,日本將臺灣甘蔗視為珍寶,全部運回日本。蔗農為了將糖留在臺灣,於是將蔗糖做成糖蔥,躲避日本人查收,這就是「一甘藏」命名由來。製作糖蔥之方式不僅是珍貴民俗技藝亦是精彩表演。將包裝與光柵結合,打開包裝的同時,就能看到糖蔥製作過程,讓包裝自己說故事。   創意生活設計系「哞哞盆 Plant Nature Pots-可分解盆栽設計」 創作理念:塑膠盆栽移盆時不僅造成麻煩,移盆後的塑膠盆栽亦造成浪費。哞哞盆使用牛糞製成,盆栽即是植物養分來源,是一個能被分解的盆栽,並以牛乳頭的造型做為設計,象徵哞哞盆提供植物生長的空間及養分。   設計技優領航專班「Easy Escape」 創作理念:災難發生時,高樓層的人們常常因為不熟悉緩降機的使用方式,而導致悲劇的發生。在此我們設計出一款快速簡單的逃生裝置 “Eazy Escape”,以直接、簡單的方式,開啟螺旋狀的逃生氣囊,利於人們爬下,解決緩降機一次只能一位使用者的限制,外型以螺旋為結構,造型簡潔,快速以及簡單能迅速安排人員疏散。
2020/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