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績效 Education Performance
學術研究
知識是改變世界最強大的力量,學術研究是產生知識的基礎
YunTech為鼓勵教師投入學術研究並發表成果,訂定獎勵要點,鼓勵教師積極於優良學術期刊發表論文,提升學術研究風氣;訂定彈性薪資支給作業要點,設置學術研究績優獎、豐泰文教特聘教授、雲科大講座教授、雲科大特聘教授等,以延攬及留任學術研究績優人才。
發表年 | 發表數 (SCIE) | 成長率 | 發表數 (SSCI) | 成長率 | 國際合作論文數 | 成長率 | 發表總數 | 成長率 |
---|---|---|---|---|---|---|---|---|
2022 | 787 | 0.00% | 122 | -4.69% | 698 | 31.70% | 1,089 | 14.51% |
2023 | 619 | -21.35% | 93 | -23.77% | 568 | -18.62% | 959 | -11.93% |
2024 | 529 | -14.54% | 74 | -20.43% | 520 | -8.45% | 907 | -5.42% |
2021至2024年YunTech在永續指標項目,15個領域中,論文發表之影響力皆高於世界平均(FWCI>1),FWCI(Field Weighted Citation Impact)意指領域權重引用影響指數,若FWCI大於1,表示該文章之被引用高於世界平均。YunTech在永續項目之學術研究能力逐年上升。
產學合作
本校建置「產學研大樓Dream Hub」作為全台技職人才孵育基地,強化與產業之聯結,以完善人才培育、產學研發及技術移轉的體系,促成學術界的應用研究與產業界接軌,整合技術元素與商轉能力,吸引企業聯合開發或試製能力,創造大學與產業技術研發的合作平台。學校產學合作師均金額居技專校院第1名,並於2023 THE評比「產業收入」指標,排名全球世界大學第29名。在重視產學合作的2024-2025全球最佳大學排行榜(U.S. News & World Report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有11所進入全球千大排名的台灣大學中,雲科大全球排名第851名,國內科大排名第1,全台排名第7名,充分顯示出雲科大是一所持續在教學、研究、產學均有卓越表現之世界級科技大學。產學處於2024年持續辦理創新教學與產業對接行動,包含精密自動化、無線通訊技術及應用、智慧機器人系統整合特色課程「產業對接課程群組」、「產業課程業師銜接產學」及產業特色空間「類職場建置」以強化與業界的鏈結。
本校營造親產學環境,配合國家「連結未來、連結全球、連結在地」三大策略發展政策,對應「智慧機械」、「亞洲‧矽谷」、「綠能科技」、「生醫產業」、「國防產業」、「新農業」及「循環經濟」等5+2產業創新計畫,加速臺灣產業轉型升級,本校鎖定「永續能源」、「低碳智慧車」與「智慧教育」三個特色定位方向,持續以半導體、智動車、智慧農業等技術亮點,申請教育部、國科會、經濟部、勞動部等政府大型競爭型計畫補助。產學處亦以本校的產學特色搭配國家產業發展政策,掌握熱門產業議題。每季度舉辦產業論壇,讓不同領域的校內專家與產業界人士交流座談,精準掌握產業需求並深化合作。於2024年7月舉辦「因應氣候變遷轉型與賦能論壇」,共同探討氣候變遷可能造成影響以及因應之道,提升在地各行各業以及公部門氣候變遷業務相關人員專業知能,運用創新科技來因應全球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以實現環境共存共好的願景。另為提供學生零距離之產業科技認知,引進專業領域的業師教學,邀請企業主管參與授課或擔任課程委員,更深化學校師生與企業長期合作關係。
年 | 國科會 | 補助案 | 一般產學合作計畫 | 合計 | ||||
---|---|---|---|---|---|---|---|---|
件數 | 金額(萬元) | 件數 | 金額(萬元) | 件數 | 金額(萬元) | 件數 | 金額(萬元) | |
2021 | 199 | 17,511 | 169 | 43,594 | 510 | 55,312 | 878 | 116,417 |
2022 | 207 | 18,026 | 147 | 43,445 | 560 | 85,056 | 914 | 146,527 |
2023 | 163 | 16,137 | 147 | 42,700 | 544 | 55,888 | 854 | 119,725 |
2024 | 230 | 21,823 | 150 | 51,091 | 563 | 79,827 | 943 | 152,741 |
技術移轉
YunTech藉由定期辦理技術能量(專利)、技術人才盤點、策略聯盟夥伴及地方產業資源之合作,以專家諮詢、技術培訓、功能提升或經營輔導、提供法律和行銷面之相關服務等具體方法,協助產業克服技術缺口、提升附加價值。推動技術移轉及擴散的創新管理機制,協助師生進行創新研究與技術移轉,達成知識的流通、加值、服務社會之目標,對就業與經濟成長作出貢獻。
近幾年因受疫情影響,台灣企業產業在研發成果推動上較為緩慢,預估研發成本也較為受限,2023全年經濟成長率為14年來新低紀錄(1.42%),直接間接影響到企業產業與校方之技轉合作,惟本校的案件多為產學加技轉案,純技轉案較少,但校方一直持續採取滾動式修正,如調高技轉金老師的分配比例,調整專利審查機制,於申請階段即請校外專家學者及專業機構評估新穎性、進步性、產業利用性,朝向技術可商品化目標邁進。
本校因地理因素,鄰近廠商多屬中小企業,營運規模較小,技術移轉意願需求亦較低,為能有效地提升「技轉」績效,積極透過企業參訪、參與各種工業區聯誼會,進而主動聯繫產學合作契機。此外,亦強化技術商品化之開發,提升研究質與量,吸引更多廠商青睞,製發研發能量手冊,提供有價值之技術,佐以本校育成中心、產學處及研發處三單位通力合作,將學術研究成果技術,透過技術授權移轉,提升在地廠商的商業技術,帶動在地產業經濟發展,善盡對中南部地區產業的社會責任與使命。
年份 | 件數 | 金額(萬元) |
---|---|---|
2022 | 74 | 1,405 |
2023 | 51 | 661 |
2024 | 45 | 8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