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雲科大鄭佳旻、張芸嘉、李子豪、高思穎同學獲「技職之光、永續傳承」
  • SDG03
  • SDG04
  • SDG08
賀!雲科大鄭佳旻、張芸嘉、李子豪、高思穎同學獲「技職之光、永續傳承」
教育部技職司12月17日公佈第17屆「技職之光」得獎名單並進行頒獎,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設系鄭佳旻、張芸嘉同學榮獲競賽卓越獎,會計系碩士班李子豪同學榮獲技職傑出獎證照達人,機械工程系碩士班高思穎同學榮獲技職傑出獎發明獎達人。鄭佳旻、張芸嘉同學表示,最初設計靈感來源於家中適逢有新生兒出生,看見新手媽媽為了小孩繁多的生理問題查遍書籍、上網諮詢,而相關內容都是滿滿的文字及專有名詞,對於教育水平及生活水準相對高的我們而言都是種負擔,更何況是貧瘠地區、識字率低落的人們而言,更是一大困難。 我們相信對孩子的關愛都是相同的,因此以「新生兒疾病」及「識字率低落」作為主軸發想,希望能設計出協助他們判斷、照顧新生兒身體狀態的多功能圖鑑。 李子豪表示、有人說會考證照沒有用,實際要運用時才算數,但我認為證照就像是房子的基底,必須堅固,才能讓上面的層樓穩住。再者,對自己的信心程度不是一夕之間就可以養成的,必須持續的練習、失敗,再練習才能茁壯自己,俗話說:「鐵杵磨成繡花針」我想就是這個意思吧。考證照的目的其實不是為了別人、面試找工作或是拿獎學金,其實最重要的是對自己的一種認可,考取證照在短中期時可以確定自己是具備某些專業技能的,這樣才能持續往長期的目標前進。 高思穎表示,感謝教育部的肯定,能榮獲技職之光是我的榮幸。也非常感謝吳益彰教授在就學期間的悉心指導,給予諸多啟示、見解與勉勵,使我有所蛻變成長;感謝學校提供完善的環境,使學生得以心無旁騖的進行創作,讓技職教育能永續發展,榮耀臺灣。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創意性工程設計研究室夥伴們在研究中給予方向及創作靈感,並在遇到瓶頸時適時地伸出援手,提供大量資料與經驗分享,使得這些作品才能順利的完成。 ▲  技職之光獲獎師生合照-左起李子豪媽媽、李子豪、鄭佳旻、尤宏章老師、張芸嘉、高思穎
2021/12/17
雲科大榮獲2021台灣永續典範大學獎、永續報告書白金獎等七項永續大獎
  • SDG01
  • SDG02
  • SDG03
  • SDG04
  • SDG05
  • SDG06
  • SDG07
  • SDG08
  • SDG09
  • SDG10
  • SDG11
  • SDG12
  • SDG13
  • SDG14
  • SDG15
  • SDG16
  • SDG17
雲科大榮獲2021台灣永續典範大學獎、永續報告書白金獎等七項永續大獎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今年第三次參與TCSA台灣永續獎,相較去年,成績更加亮眼。雲科大在永續發展方面的綜合表現,彰顯學校在治理、社會、環境及夥伴關係等綜合性貢獻。因整體永續成效卓著獲評審團肯定,榮獲「台灣永續典範大學獎」最高殊榮,也是四所獲選台灣永續典範大學獎中唯一一所科技大學。 今年度,雲科大在TCSA台灣永續獎共計獲得七大獎項,包括:台灣永續典範大學獎、永續報告獎-白金獎(最高榮譽)、GCSA全球英文報告書獎-銅獎(唯一獲獎的大學)、2021 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方案(1)TRUST 養雞溯源供應鏈(金獎)、方案(2)蟲啟食農循環永續經濟(銀獎)、方案(3)族群培力與國際共創(銀獎)、方案(4)樟湖社區永續發展(銅獎)。 今年「第14屆TCSA台灣永續獎」參與家數達329家,較去年成長31%,創歷年新高;今年更有29所大學、14所醫院及14個政府機關參與,歷屆累計家數達436家。本年度評審團更高達802人共同参與評選,評審過程客觀、公平、公正、透明。在這國內極具影響力並廣受各界肯定的指標性獎項中,在「永續報告獎」中,雲科大表現突出,除了以「中文報告書獎」獲得最高榮譽「白金獎」殊榮外,更以「英文報告書」參與全球GCSA英文報告獎評選,獲得國際性之「銅牌獎」,也是本獎項中唯一獲獎的學校組織,足見雲科大除深耕在地永續外,亦跨向國際化、全球夥伴關係邁進。 雲科大向來以「運用教育與研發資源,致力於解決地方、產業、社會與全球的經濟、社會、環境問題」為辦學重要目標,也積極貢獻地區與全球永續。負責參與TCSA台灣永續獎與THE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學影響力獎項之雲科大校務發展中心指出,雲科大除前述佳績外,也在今年四月公布的「2021 THE世界大學影響力」評比中,名列全球301-400名,在台灣上榜名單中排名第3,科技大學排名第1。其中在SDG9「產業、創新與基礎建設」成績表現卓越,除在參賽685間學校中,位居100-200名外,更在此項整體積分上獲得82.7高分,位居Q1(第一等級)地位。此外,在與國際接軌的同時,雲科大更在SDG17「促進目標實現的夥伴關係」上,秉持國際鏈結與深耕永續理念,由校層級做整體校務規劃與推動,在SDG 17.4「永續發展教育」項目上榮獲83.3高分,更在此項SDG17整體參賽1154學校中,名列400-600名。顯示出雲科大是一所全面重視永續與社會責任與具有國際前瞻視野的學校。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表示,雲科大校務發展以五化-特色化、學術化、產學化、國際化、智慧化為策略,期望達成「師生的發展對接經濟、環境、社會需求、為地方與全球福祉做出卓越貢獻、塑造創新、智慧、友善、永續的校園」,朝向「以創新教學與產業對接為特色的國際知名大學」願景邁進,積極擴大學校在聯合國倡議的永續發展目標(SDGs)之全球影響力,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代表學校受頒永續典範大學獎 ▲  頒發雲科大永續典範大學獎 ▲  雲科大推動永續校園  
2021/11/17
波蘭國際發明展永續創新 雲科大勇奪10金6銀大放異彩
  • SDG03
  • SDG07
  • SDG08
  • SDG12
波蘭國際發明展永續創新 雲科大勇奪10金6銀大放異彩
2021年第15屆波蘭華沙國際發明展採線上競賽,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師生研究團隊獲得10金6銀的榮耀。 🥇10件金牌作品 創設系彭立勛老師(研究團隊:林愛詠)研發的「交通安全距離裝置」。此設計採特殊雷射光束投放區域型警示網,並配合車輛行進中、轉彎之系統;達成主動超前示警周邊行人和車輛,能夠即時注意,保持安全距離的功效,並且在駕駛視野死角兩側區設置高像素ccd,駕駛能夠及時在車內螢幕中看到車外四周情況,減少意外的發生。 機械系王永成老師(研究團隊:張中平老師、張軒誠、吳宗昱)所研發的「移動平台之奈米解析度快速檢測設備」,此技術主要是解決高精密度線性移動平台檢測問題。提供給半導體設備線性移動平台,可以透過一次性的移動,同時量測到移動平台之位移、偏擺、俯仰以及傾角誤差。 電子系周榮泉老師(研究團隊:賴志賢老師、郭柏佑老師、粘譽薰老師、李坤澤 、黃昱豪)研發的「以奈米銀線與Nafion修飾之非酵素式葡萄糖感測器」,此技術為使用網版印刷技術製備微小化之非酵素式生醫感測器,利用射頻濺鍍系統製備氧化銅鋅(CZO)薄膜,並以多元醇法製備線徑均勻之奈米銀線,與使用具有優異穩定性之保護層Nafion修飾感測電極層。奈米複合材料修飾可有效提升感測器之整體感測特性,促進感測器偵測更低濃度之葡萄糖分子。故研製一種可精準偵測葡萄糖濃度,且具有高感測度、高選擇性之陣列式微小化的生醫感測器,對於高風險患者和醫療產業非常有益,可以及早通知有風險的患者。 電子系周榮泉老師(研究團隊:賴志賢老師、郭柏佑老師、粘譽薰老師、徐瑞鴻、林佑哲)研發的「可撓式銀奈米線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此技術透過銀奈米線的高傳導特性,提升光電的轉換效率。因銀奈米線匹配的能帶可以有效降低暗電流產生,對可撓式光電元件之未來商業應用性提供新的發展。 設學所杜瑞澤老師(研究團隊:曾子寧)研發的「健背翹翹板」,高齡者嚴重彎腰駝背,肌肉和韌帶變得鬆弛是一個重要原因。本發明係為提升高齡者肌肉的強度和彈性而設計,將原有翹翹板的扶手設計改為具有健身效果的拉環,透過拉環可一邊達到遊玩的趣味也有提升背部肌力的效果,再透過感應燈,讓感壓到的燈色顯示在柱子上,讓使用人有競賽的趣味,進而增加次數訓練。 資工系王文楓老師(研究團隊:林冠樺、楊允翰、林稚翔)研發的「基於特殊PPG訊號的智能酒駕辨識」,本技術屬於最先進的電子化智慧辨識技術,可用於立即辨識出是否有飲酒的行為,當裝置於汽機車輛中的時候,可以快速執行飲酒檢測以增進行車安全,預防酒駕所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且此電子式的快速偵測器,製作成本低,使用便利。 資工系張傳育老師(研究團隊: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馬惠明副院長、張閔翔、劉凱翔、蘇祐大)研發的「零接觸檢測心率及呼吸偵測技術」,心率及呼吸率常被做為人類生理及病理上的重要診斷評估參數,常用的心率及呼吸偵測皆是以接觸式的裝置進行測量,近年來攝影設備及電腦計算效能的提升,本團隊以攝影機做為偵測工具,結合電腦視覺與AI深度學習技術,透過觀察頭部因心臟收縮而產生的微振動,估算心率及呼吸率,其心率偵測的誤差為±2下/分,呼吸率偵測的誤差為±4次/分,極具臨床實用價值,並已突破現有非接觸式檢測易受環境光源影響的問題。創新發明領航科技醫療嘉惠病患。 化材系粘譽薰老師 (研究團隊:蕭芷涔、張晏誠、廖浚菕、李晨愷)研發的「一種新型靜電紡絲法製備TiO2/Ag/GO/Nylon 6,6奈米纖維膜與其可見光之光降解效率研究」,本技術將奈米纖維光觸媒與尼龍6,6結合,並以靜電紡絲技術進行混紡,用於過濾汙染物質,其特色在於利用靜電紡絲技術抽成奈米纖維後使其孔隙率增加,進而提升其吸附汙染物質之能力,且添加尼龍後,能更有效地將光觸媒進行回收,以減輕環境負荷,達到環境友善之目的。 工管系陳奕中老師 (研究團隊:李靜瑜、鄭佳昇、林佑蓉、李香蘭、葉重佑)研發的「結合循環扇之智慧溫度控制系統」。本技術以一台循環風扇結合智慧型控制的方法,對辦公環境個別座位之溫度進行調整,使溫度能符合使用者需求。並且採用人工智慧中的生成對抗網路產生冷氣房辦公環境座位溫度之時間序列模擬資料,來減少長時間資料蒐集的時間與人力成本,並利用類神經網路訓練循環風扇的控制模型來產生循環風扇的參數,使各座位的溫度能趨近於使用者的期望。 機械系吳益彰老師(研究團隊:陳鈺龍、黃聖翰、李冠毅)研發的「整合磁性換檔機構之自行車內輪轂式五速變速器」,本技術係一個行星齒輪式變速機構,結合創新的磁性換檔機構,成為新穎的自行車隱藏式五速變速器。其調速機構係利用釹鐵硼磁鐵(NdFeB magnet)的磁力作動,搭配槓桿機構與變速機構的太陽齒輪嚙合產生不同速比,並以行星齒輪系做為變速機構主體安置於後車輪的輪轂內,相較於現行自行車撥鏈式外變速器,具有輪轂外殼保護、無須保養潤滑、體積小、換檔穩定不掉鏈、及傳動效率高等優點。 🥈6件銀牌作品 材料所陳文照老師 (研究團隊:曾駿逸、吳冠辰)研發的「一種應用於太陽能電池銅製程之釕基合金阻障層材料」,本發明成功開發出一種新穎熱擴散阻障層材料-釕基二元合金,應用於銅製程電極元件(矽太陽能電池元件),以有效解決因高溫製程所造成元件內部銅電極與矽基板之間相互擴散的問題。 工設系翁註重老師(研究團隊:林育辛、黃資文)研發的「助行推車」,我們觀察到高齡長者的習慣是一早先去耕種、採收,接著正中午太陽出來後便走到據點享用餐點,而過程中會接觸的道具包括餐袋、外帶用的塑膠袋、採收用的鐮刀、協助前往據點的枴杖,因此將推車結合了放置工具、餐袋的空間,並提供椅子,鼓勵長者自行走到據點。 化材系吳知易老師(研究團隊:何國賢、郭仲文、林詩芸、劉冠宏、姚力愷)研發的「使用雙(咔唑二甲苯基)芴和環戊二噻吩酮合成共聚物及其製備高光學對比智慧窗」,本技術利用雙(咔唑二甲苯基)芴(BCDF)和環戊二噻吩酮(CPDTK)兩種單體以電化學共聚合的方式沉積到ITO玻璃上(P(BCDF-co-CPDTK)),並以PProDOT-Me2作為陰極,再以PMMA-ACN-LiClO4-PC作為膠態高分子電解質,製成電致變色的智慧窗。經由儀器檢測後可在波長580 nm處呈現31%的光學對比值及著色效率可達434.2 cm2·C-1。此元件於不同電位時顏色變化為淺灰色、天藍色至藍紫色。使用時,只需輕按開關即可調節玻璃的顏色和透光性,透過微小電壓轉換即可切換成不同顏色,可有效阻隔光能熱進入屋內,可以節省空調用電量達成節能效果。 電子系許智傑老師(研究團隊:江柏賢)研發的「以環保高效率方式製作高性能 BaZrOx 電阻式記憶體 」,此技術以鋯酸鋇(BaZrOx, BZO)材料為主動層開發高性能、低成本之電阻式記憶體(RRAM),利用溶膠凝膠法(Sol-gel method)製備出無毒、低成本之元件。Ag/BZO/n+-Si RRAM 已成功製作並研究以不同環境下退火 BZO 薄膜之特性影響,最後以蒸鍍方式將銀作為上電極,並使用半導體參數分析儀量測出電阻轉換機制。結果顯示其記憶窗口 (高阻態與低阻態之比值)達1010,未來將可應用於記憶體陣列電路、物聯網等領域。 電子系許智傑老師(研究團隊:簡于勝)研發的「以熱成長製程製備基於氧化鋁之單次寫入多次讀取和雙極性電阻開關行為之電阻式記憶體 」,此技術利用熱氮氧化法及熱氧化法,製備出具有一次寫入多次讀取和雙極特性之氮摻雜氧化鋁和氧化鋁電阻式記憶體。使用熱氮氧化法及熱氧化法製備之電阻轉換層擁有平滑且極好之均勻性。所開發出之Al/AlOx:N/n­+-Si電阻式記憶體具有-2.8 V之較低設置電壓,而Al/AlOx/n+-Si電阻式記憶體於1 V讀取電壓下具有107之極大記憶窗口。。 化材系粘譽薰老師 (研究團隊:李承耘、謝宛霖、黃姿瑜、李晨愷)研發的「新型靜電紡絲石墨氮化碳 新型靜電紡絲石墨氮化碳」,本技術將g-C3N4/TiO2溶膠-凝膠溶液以靜電紡絲法製成奈米纖維光觸媒,將奈米纖維光觸媒與尼龍6/6結合,並以靜電紡絲法進行混紡,製成薄膜,用於降解染料汙染物質,其特色在於添加g-C3N4後,可於可見光下進行降解,以靜電紡絲法可其表面積增加,進而提升其吸附汙染物質之能力,並達到更佳的降解功效。 ▲  一種新型靜電紡絲法製備奈米纖維膜與其可見光之光降解效率研究作品照片 ▲  可撓式銀奈米線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作品研究數據 ▲  交通安全距離裝置照片 ▲  健背翹翹板FBM作品照片 ▲  移動平台之奈米解析度快速檢測設備作品照片
2021/11/09
雲科大徐啟銘教授、張傳育教授榮獲教育部「國家產學大師獎」共享產學發展
  • SDG03
  • SDG04
  • SDG08
  • SDG11
雲科大徐啟銘教授、張傳育教授榮獲教育部「國家產學大師獎」共享產學發展
教育部於 10月19日公佈 110年度國家產學大師獎, 110 年度頒佈 4 位學者獲獎,雲科大共 2 位教師榮獲,分別為工程領域徐啟銘教授及電資領域張傳育教授。 徐啟銘特約講座教授長期致力於安全工程、失控反應、火災爆炸及鋰離子電池熱危害等方面研究成果豐碩,為現任美國化學工程學會 (AIChE)、英國皇家化學學會 (RSC)、國際工程技術學會 (IET) 及北美熱分析學會 (NATAS) 之會士 (Fellow),在國際上享有極高知名度。教授投身學術界二十餘載,從無到有,構建「製程安全與防災實驗室 (Process Safety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Laboratory, PS&DPL)」,研究團隊致力於化工製程相關防災研究,協助產業穩健發展與增進安全管理效益,改善國內產業對安全文化的忽視。  張傳育教授長期鑽研類神經網路,專注發展智慧辨識技術,並應用於「智能嬰兒監視器」、「AOI缺陷檢測」及「醫學影像辨識」等三大領域,為「全方位智慧辨識」專家,主持之智慧辨識產業服務研究中心更獲教育部選為Global Taiwan 特色領域研究中心。張傳育為本校資訊工程系特聘教授,同時也是工研院服務系統科技中心副執行長,過去曾任本校研發長及育成中心主任,長期深耕企業且深知企業痛點,致力開發真正為產業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並有多項全球首創成就。亮眼成果如揚名國際的「嬰語翻譯機」、以獨特的增量式學習開發多項 AI 輔助診斷系統,解決不同場域落地問題,已開發鼻咽癌、甲狀腺、前列腺、肺部腫瘤、海馬迴、糖眼、青光眼等輔助診斷系統,並於各大醫院臨床使用。至今,已輔導超過 200 多家企業,產學與技轉累計金額超過 2 億元,技術均已實際應用於場域,創造數十億產值! 雲科大期望不只是幫產業解題,更積極培育學生成為產業需求之人才,對產業發展及人才培育做出實質貢獻讓產學成為一體,共同創造多贏。 ▲  雲科大環安系徐啟銘教授 ▲  雲科大資工系張傳育教授  
2021/10/19
雲科大獲2021 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一金、二銀、一銅四大獎項 實踐SDGs永續精神
  • SDG06
  • SDG08
  • SDG09
  • SDG11
  • SDG12
雲科大獲2021 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一金、二銀、一銅四大獎項 實踐SDGs永續精神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今年第三次角逐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並參與2021首屆「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此次活動共吸引138個單位參加,總參賽件數225件,最終評選出190件(金獎53件、銀獎64件及銅獎73件)永續行動方案。在此項評比中,雲科大表現亮眼,共在台灣永續行動獎中榮獲一金(袁明鑑老師團隊:雲林養雞產業溯源供應鏈之塑造與永續營運、二銀(黃世輝老師團隊:族群研究及國際共創和設計培力實踐、鄭宇伸老師團隊:食農循環新經濟,綠色永續中台灣)、一銅(黃世輝老師團隊:建構樟湖社區永續創新發展模式)之四大殊榮。這四項永續行動分屬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中的SDG11(永續城市與社區)與SDG12(確保永續消費和生產模式),顯示雲科大在社會共融與永續經濟發展兩面向上的卓越貢獻。 雲科大向來以運用教育與研發資源,致力於解決地方、產業、社會與全球的經濟、社會、環境問題為辦學重要目標,也積極追求地區與全球永續。雲科大在2020年世界綠色大學評比為全球第74名;在THE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 2021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中,包括SDG6 (清潔水與衛生)、SDG8 (就業與經濟成長)、SDG9 (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SDG12 (確保永續消費和生產模式)均列名全球101-200名,整體排名為301-400。在教學創新方面,雲科大在2020年THE Awards Asia評比中於「教學策略」;2021年於「科技數位創新」項目中,入圍亞洲前8強。足見雲科大已在永續發展與教學創新上,展現舉足輕重的全球影響力。 最後,雲科大楊能舒校長表示,學校已有計畫的逐步落實聯合國倡議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利用知識與教育的力量實踐大學社會責任,促進地方與全球社會、經濟、環境的永續發展,逐步邁向「以教學創新與產業對接為特色的國際知名大學」之願景。 ▲  10月13日頒獎典禮由雲科大副校長方國定代表出席 ▲  雲林養雞產業溯源供應鏈之塑造與永續營運(金獎) ▲  食農循環新經濟,綠色永續中台灣(銀獎) ▲  族群研究、國際共創和設計培力實踐(銀獎) ▲  族群研究、國際共創和設計培力實踐(銀獎)  
2021/10/14
護國神山群現雲林 雲科大與均豪精密工業成立共同研究中心邁向永續
  • SDG04
  • SDG08
護國神山群現雲林 雲科大與均豪精密工業成立共同研究中心邁向永續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與均豪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今日(10/1)於本校產學研大樓簽屬產學合作意向書,並舉行共同研究中心揭牌儀式。雲科大與護國神山群之一的均豪精密將長期在人才培育、產學合作與技術研發等議題再創佳績。今日的簽約與揭牌儀式由均豪精密陳政興董事長,帶領公司主管群蒞臨,雲科大楊能舒校長亦率領產學處、工程及未來學院系所主管與教師相迎,在大家的見證下,共同宣示展開合作的新紀元。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在致詞時表示,首先恭喜陳董事長帶領均豪精密,再度榮獲天下雜誌2021「天下永續公民獎」連續多年獲獎的殊榮,代表公司在環境保護(E,environment)、社會責任(S,social)和公司治理(G,governance)的卓越成就,雲科大身為均豪的合作夥伴,與有榮焉。 簽約儀式後,均豪精密的主管群仔細參觀了雲科大電子系蘇慶龍老師的自駕車ADAS系統實體展示,並在電機系何前程老師引導下,來到位於產學研大樓地下室的全台首座智慧型機器人菁英人才訓練基地,陳董事長對於雲科大在設備及空間上的投入,留下深刻的印象。 雲科大楊校長進一步表示,雲科大非常看重與均豪精密本次的共同研究中心成立,藉此將推動機器人技優專班之「均豪產業學程」系統性的培育專才;同時感謝均豪精密提供一系列獎助學金給在校生,搭配雲科大正在推動的碩士論文實務化專案,讓雲科大的師生透過產學合作鑽研產業的題目,這些創新的做法,與日前媒體報導世界一流的公司進駐校園的作法一樣,發展永續智慧科技產業顯現雲科大與均豪精密的產學合作模式是走在世界的前端。 ▲  均豪精密陳政興董事長致詞 ▲  雲林科技大學楊能舒校長致詞  
2021/10/01
永續綠能產業 雲科大工業污染防治研究中心 創新研發成果發表
  • SDG04
  • SDG07
  • SDG08
永續綠能產業 雲科大工業污染防治研究中心 創新研發成果發表
雲科大工業污染防治研究中心於8月25日舉辦研發成果發表會,中心的研究教師具有不同的專業能力,分別致力於原料及製程的開發和研究,以達到循環再利用、綠色環保及耗能減量之成效。此次成果主要包含「綠色環保耐燃材料」、「奈米膠體開發」、「食農循環新經濟、綠色永續中台灣」以及「化工製程AI導航與節能開發」。 王怡仁老師團隊近五年致力協助產業開發綠色環保材料,已成功開發阻燃、抑煙性無鹵高防火性質的環保材料,其產品遠優於歐盟與日本現有規範,未來將提供台電、中華電信及日本、新加坡等國同業所需的膠粒,對企業產品競爭力與附加價值提升,該項研發產品獲科技部優良研發獎項。 奈米膠體則由周宗翰教授與鄭宇伸教授合作開發,以奈米膠體開發技術與蟲油開發形成蟲油,植萃成奈米乳液作為化妝品使用,達到農業及食品業加工廢棄物再利用效果;該部分技術分別獲科技部工程司「循環材料之高值化」專案計畫補助支持,以及其產學合作案獲得二0一八年科技部產學成果簡報特優獎。 鄭宇伸教授專注昆蟲生物精煉在循環經濟與食農教育的應用研究與推廣,以黑水虻工業化生產技術帶領學生參與科技部創新創業競賽,獲得二百萬元創業激勵金並推動學生創業,積極開發與昆蟲生物精煉相關的高值化產品與服務;聯結中台灣地區的食品加工廠,將所產生的廢棄物資源化,並與雲林地區國小合作辦理研習與體驗學習,將循環經濟、永續發展、食農教育的觀念與行動結合,向下札根深化學生的學識與素養。 康嘉麟老師致力開發化工廠AI系統,包含AI製程導航系統、線上AI故障監診系統及殘餘壽命預測。與多家企業產業合作使用AI技術配合大數據分析建立整廠最佳化能耗操作,降低操作人員工作壓力,有效降低工廠操作能源用量,強調節能環保效益,節省工廠操作成本。 豐碩研發成果,顯示雲科大工污中心教師群積極投入綠能減污再利用之技術研究,雲科大工污中心將會持續不斷精進努力創新綠能產業達到綠能環保的環境,達到循環再利用、綠色環保及耗能減量之成效。 ▲  雲科大主管與研發教師群合照 ▲  工污中心周宗翰主任專注於奈米膠體的研究成果豐碩 ▲  王怡仁教授主要致力於綠色環保耐燃材料開發IMG_4183 ▲  鄭宇伸教授進行食農循環經濟研發成果解說  
2021/08/25
電動車時代的來臨 永續發展新趨勢 雲科大與你同行
  • SDG04
  • SDG08
  • SDG09
  • SDG12
  • SDG13
電動車時代的來臨 永續發展新趨勢 雲科大與你同行
疫情肆虐下,雲科大產學合作沒有放慢腳步」楊能舒校長說。110年7月30日楊校長親自率領校外策略聯盟夥伴及校內研究團隊以視訊會議的方式,吸引了全國超過200位的汽車業者代表,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汽車產業論壇,主題為「電動車時代的契機與挑戰」。跟企業界分享過去數年來,雲科大投入在電動車的研究成果,協助汽車產業順利轉型,達到節能減碳、增加效率的雙贏局面。 隨著電動車與自駕車時代的到來,傳統的汽車產業紛紛邁向另一個全新的時代。雲科大在研發及產學應用上不惶多讓,多年來致力於電動車的發展,除了在校內建置完成汽車晶片設計與生產的類產線,更發展出各式的電動車與自駕車的相關技術,達到車用規格;校方及集團的MIH與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聯繫和洽談合作,在科技部的支持下獲得三年期「科研產業化平台計畫」及以「智慧汽車電子設計及其PCBA量產服務計畫」兩年期科技部小聯盟計畫,同時在慧國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江瑞坤總經理的帶領下,一起組織成「E-TEAM」聯盟,整合各大電動汽車的零組件供應商,運用團隊的力量,開創新局。本校未來積極規劃開設電動車產業相關課群,為未來大量電動車產業培育優質人才,歡迎年輕學子加入雲科大的學習行列。 此次論壇是雲科大今年度的第三場產業論壇,論壇分由本校電子工程系蘇慶龍老師的智慧電子產品研究與開發中心團隊、機械工程系張祥傑老師的智慧製造研究中心團隊等兩個專精於電動車系統開發與自動化的教授群,進行多年來的產學合作經驗與研發成果分享。也邀請雲科大的策略聯盟夥伴,慧國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江瑞坤總經理,及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的王正健總經理,分別以台灣企業將面臨電動車產業的轉型與發展潛力及電動車產業與技術發展趨勢為主題,從企業的角度,逐一解析可能的發展未來,兼顧企業務實觀點搭配學界尖端技術發表。 楊能舒校長致詞時謙虛地表示:「真是十年磨一劍」。感謝策略聯盟夥伴對雲科大的支持,以及校內教師團隊持續不斷的努力精進,才能讓雲科大在電動車的創新產業能佔有一席之地。 ▲  電動車時代的來臨_你準備好了嗎?_慧國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江瑞坤總經理分享主題 ▲  電動車時代的來臨_你準備好了嗎?_線上觀眾與講者綜合交流 ▲  電動車時代的來臨_你準備好了嗎?_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王正健總經理分享主題  
2021/07/30
雲科大育成輔導廠商雲程在線 成功榮登創櫃 創造永續就業環境
  • SDG04
  • SDG08
  • SDG11
雲科大育成輔導廠商雲程在線 成功榮登創櫃 創造永續就業環境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產學與智財育成營運中心進駐廠商「雲程在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號:7605)登錄創櫃板,獲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申請通過,於110年7月1日登錄。 該公司於106年8月1日進駐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接受育成輔導並和雲科大進行多項的產學合作及學生人才培育工作。該公司主要以專營雲端商務服務,提供雲端運算、數位服務、虛實整合及自動販賣機雲端支付等服務為主,成立至今已屆滿4年,期間公司團隊突破萬難在大數據AI雲端叢集部署、私有雲、視訊串流、低延遲物聯網、電路設計,甚至在防疫工程方面完成許多不可能的任務,目前已在國內外部署營運及獲得國內外多家簽署代理。 最近該公司的重磅即是「小弟外送」,整合公司以既有技術再突破新的領域, 全球首創 B to B to C 營運模式,可快速整合區域代理、微商、微店、外送團隊,希望可以打造出獨具中小企業特色的外送 APP。 雲程在線何俊毅董事長表示,感念雲科大育成中心一路走來的輔導,更要感謝教授給予技術開發及指導,方能提供公司優質的學子人才。雲科大產學處暨育成中心主任郭昭吟表示,創櫃版是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重要跳板,期望公司未來能一步步地穩健發展,雲科大也會積極培育各方才能的學生至企業就業,促進永續的經濟成長,讓每一個人都有一份良好工作。 ▲  雲程在線創櫃掛牌儀式線上直播記者會 ▲  雲程在線-線上夾娃娃APP軟體 ▲  雲程在線-小弟外送APP軟體
2021/07/01
2021世界大學影響力成績卓越!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獲國際高度肯定
  • SDG04
  • SDG06
  • SDG08
  • SDG09
  • SDG12
  • SDG16
  • SDG17
2021世界大學影響力成績卓越!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獲國際高度肯定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公布「2021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在台灣共35所學校上榜名單中,整體最佳成績為全球101-200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以下簡稱雲科大)有多項指標進入101-200名的最佳成績,而整體排行則名列全球301-400名,在台灣上榜名單中排名第3,科技大學排名第1,足見雲科大是一所全面重視永續發展的大學,展現舉足輕重的全球影響力。(University Impact Rankings)」 「2021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排名為THE根據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指標(SDG)作為評核標準,共計有來自全球共計1240校參與。雲科大在SDG6「清潔飲水和衛生設施」、SDG8「體面工作和經濟成長」、SDG9「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SDG12「確保永續消費和生產模式」、SDG16「和平、正義與健全的司法」共五項,約1/3指標表現亮眼,均名列全球排名101-200名。 這五項目中,以SDG9「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成績卓越,除在參賽685間學校中,位居100-200名外,更在此項整體積分上獲得82.7高分,位居Q1(第一等級)地位。此外,在與國際接軌的同時,雲科大更在SDG17「促進目標實現的夥伴關係」上,秉持國際鏈結與深耕永續理念,由校層級做整體校務規劃與推動,在SDG17.4「永續發展教育」項目上榮獲83.3高分,更在此項SDG17整體參賽1154學校中,名列400-600名。 🏆  雲科大勇奪六項2020台灣永續典範大學獎,為最大贏家 除了THE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表現亮眼外,雲科大更善盡大學社會責任(USR),從創新教學鏈結產業脈動,回饋社會。在2020台灣企業永續獎(TCSA)中榮獲6大獎項,更是唯一獲獎6件以上的學校。6大永續大獎包含: ★  台灣永續典範大學獎(最高榮譽) ★  永續報告獎-金獎 ★  英文報告書獎-銀獎(唯一獲獎的學校) ★  社會共融獎(非營利組織) ★  大學USR永續方案獎-銅級(協力共構淺山農村) ★  大學USR永續方案獎-銅級(發揮鄒族來吉部落) 雲科大積極運用教育與研發資源,來解決地方、產業、社會與全球的永續發展問題,展現USR影響力。 🌄  2020世界綠色大學評比 雲科大展現推動環境永續成效 此外,在「2020世界綠色大學評比」中,雲科大再次挺進世界百大、名列全球第72名;在「2020亞洲大獎入圍名單THE Awards Asia),亦以「YunTech PBL研究中心」與「未來學院」新型態教學系統入圍「年度最佳教學策略」亞洲前8強。在多項國際評比肯定都獲得佳績的認可下,印證雲科大除深耕永續外,在創新教學等面向也達到卓越的國際水準。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表示,目前雲科大校務發展以「五化」-特色化、學術化、產學化、國際化、智慧化為策略,持續投入教育、研發、產業資源,深耕教師教學、學生培育、大學貢獻、國際影響力四大面向,塑造永續校園,積極擴大學校在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之全球影響力,善盡大學社會責任,朝向「以創新教學與產業對接為特色的國際知名大學」願景邁進。 資料來源:轉發自遠見雜誌
2021/06/30
雲科大成立「文物修護研究與推廣中心」,持續推廣文化資產永續
  • SDG04
  • SDG08
  • SDG11
雲科大成立「文物修護研究與推廣中心」,持續推廣文化資產永續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物修護研究與推廣中心」,於六月二十三日上午十時舉行線上掛牌發表典禮及MOU聯盟會議。與會聯盟夥伴包括台北市艋舺龍山寺董事長黃書瑋、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檔案典藏組組長涂曉晴、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主任陳柏欽、臺南市美術館館長林育淳、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主任郭敏慧等人,共同討論大學MOU聯盟與未來的文物保存事業發展願景。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陳主任表示文資中心的修復樣態是多元的,期望與雲科大合作,招募更多有興趣的學生參與,建立與業界連結的專業人才培養途徑。臺南市美術館林館長藉由日本與法國修復莫內作品之經驗,提出未來文物修護新方向,結合產業界的經驗、學校的知識、傳統技術和新科技,未來可以將文物的修護再提升到新的高度。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郭主任提出未來與雲科大在實習、文物修護合作之願景。藉由座談會交流,中心收集政府部門、產業界在實務上的文物保存議題,持續走在時代需求最前端,透過產官學的合作,建立1+1+多元的成效。此項對應到SDG4、SDG8與SDG11之高品質教育終身學習、良好工作及經濟成長與文化、自然遺產保護永續發展。 雲科大秉持「產學一體、創新設計」的辦學理念,其務實致用的校風,深受學生與產業界之肯定。「文物修護研究與推廣中心」即透過PBL(Project Base Learning)模式,積極地將產業端的需求導入教學中,培育文物保存專業,穩定輸出技術人力,協助MOU聯盟完成各項文物保存事業,同時以資源整合的合作模式,促進國際交流。「文物修護研究與推廣中心」期望能建立文化資產保存與維護的典範,並成為文物保存事業對話交流的媒合平台。 ▲  人文學院院長_文資系主任帶領中心揭牌合影
2021/06/23
雲科大 智慧教育入圍2021 THE 科技數位創新亞洲前八強
  • SDG04
  • SDG08
  • SDG09
  • SDG11
  • SDG17
雲科大 智慧教育入圍2021 THE 科技數位創新亞洲前八強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公布「2021亞洲大獎入圍名單THE Awards Asia」,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以「智慧教育: YunTech入學輔導機制」入圍「年度科技數位創新」亞洲前八強。其中入圍的學校還包括:新加坡國立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蘇州大學等七校。雲科大在推動教學創新上兼顧教學品質,近年更獲教育部遴選為發展深化數位學習計畫學校,導入人工智慧與教育科技,建構完善智慧校園。 少子女化、新生學習起始點差異化是大學教育所面臨的挑戰,雲科大經由建構「智慧教育環境」,打造智慧化的入學輔導機制,落實精準學習輔導(智慧同儕陪伴)。雲科大透過發展智慧教育校園,應用教育大數據建立學習預警模型,並以數位學習為工具,推出新生均優質化課程,成功達成休退學率下降之目標。 雲科大運用學習分析,分析學生學習軌跡,開發智慧教育學習預警機器人、學習儀表板進行精準輔導,以提升學習成效。經調查109年參加課程的學生(有效問卷數1,345人),87.7%認為幫助很大,並同意「精準輔導」是未來的趨勢。 雲科大除了發展智慧教育外,更因應未來資訊人才的大量需求,整合校內「產學能量」與「研究動能」培育產、官、學、研界所需之人工智慧人才,具體的行動方案是創建人工智慧學院,不但揉合「PBL智慧研究中心」之產業化、智慧化,更透過「未來科技研究中心」國際優越學術研究學者與玉山學者群強化人工智慧學院之國際化與學術化的研究動能。雲科大擔負科技大學務實致用典範的角色,積極擴大台灣高等技職教育在全球的影響力,成為「以創新教學與產業對接為特色」的世界級科技大學。 ▲  雲林科技大學入圍照片
2021/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