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
利害關係人問卷
意見回饋
雲聲電子報
永續發展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
Facebook
雲仔 LINE Bot
ENGLISH
最新消息
活動新聞
榮耀事蹟
永續知能
學校治理
校長的話
認識雲科
辦學績效
財務資訊
資訊安全政策
友善職場
獎勵事蹟
社會共融
社會共融策略與目標
校園安全與健康促進
產業交流
推廣教育
人權保護與平等教育
資源共享與社會共好
環境保護
氣候變化因應作為
環境管理
綠色校園
自然資源與環境教育
校園生態景觀
組織治理與利害關係人參與
治理程序
風險分析與機會
內控制度
利害關係人溝通
各委員會運作
供應商管理
永續與社會責任委員會
SDGs專區
報告書下載
活動新聞
News
所有分類
獲獎榮耀
活動宣傳
國際交流
產研成果
趨勢新訊
所有 SDG
SDG01-終結貧窮
SDG02-消除飢餓
SDG03-健康與福祉
SDG04-優質教育
SDG05-性別平權
SDG06-淨水及衛生
SDG0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
SDG08-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
SDG09-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
SDG10-減少不平等
SDG11-永續城鄉
SDG12-責任消費及生產
SDG13-氣候行動
SDG14-保育海洋生態
SDG15-保育陸域生態
SDG16-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
SDG17-多元夥伴關係
所有學院
工程學院
管理學院
設計學院
人文與科學學院
未來學院
不限年份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雲林縣政府協助企業減碳淨零 宣誓啟動組織溫室氣體盤查
🌏於雲科大舉辦「雲林企業組織溫室氣體盤查啟始會議」 近年來,氣候變遷已成為全球環境永續發展的最大危機,面對氣候變遷的威脅,世界各國及臺灣紛紛宣布2050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目標,以減緩全球暖化現象。雲林縣政府近兩年積極響應淨零碳排放目標,先行攜手雲林科技大學協助輔導雲林縣內農企業,導入ISO14064-1:2018進行組織溫室氣體盤查,以朝向SDG12的目標前進。於2022年7月14日邀集雲林8家指標性農企業,在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舉辦「雲林企業組織溫室氣體盤查啟始會議」,宣誓將由雲林科技大學協助8家雲林在地農企業正式開展 ISO 14064-1:2018組織溫室氣體盤查作業。 ▲ 雲林縣府舉辦「雲林企業組織溫室氣體盤查啟始會議」,宣誓將由雲林科技大學協助8家雲林在地農企業正式開展 ISO 14064-1:2018組織溫室氣體盤查作業。 💁‍♂️今年受輔導的企業包含: 祥圃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元進莊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活力東勢股份有限公司、雲林古坑咖啡企業有限公司、鈺統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土庫驛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西螺大同醬油股份有限公司、立高生機股份有限公司。 透過企業高階主管於會議中承諾,充分展現組織建置溫室氣體盤查量化的決心,並承諾挹注資源協助輔導計畫展開,用以推動組織溫室氣體等盤查相關工作。 ✍輔導業者取得碳足跡標籤的第一步,即為溫室氣體盤查 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企業生產產品會直接或間接產生溫室氣體排放,隨著減碳產品日漸受到國際重視,產品碳足跡成為溫室氣體的量測工具之一,輔導業者取得碳足跡標籤的第一步,即為溫室氣體盤查。透過組織溫室氣體盤查,可協助企業掌握溫室氣體排放現況,彙整並掌握溫室氣體排放量熱點,奠定後續推動各內部營運流程作業的節能減碳管理與創新作為之良好基礎。未來雲林在落實減碳政策上責無旁貸,因此,雲林縣政府也會盡最大努力,推動雲林成為低碳永續的幸福城鄉。 ▲ 雲林企業組織溫室氣體盤查啟始會議,吸引不少企業參與。 📣雲科大陳昭宏院長:「集合管院之力,實現環境永續」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管理學院陳昭宏院長表示,此次本校成立的溫室氣體與碳足跡輔導團隊,共有十六位教師與十四位學生已取得 ISO 14064-1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與14067碳足跡標準主導查證員證書,就是為了集合本校管院之力,協助雲林在地企業導入ISO14064-1:2018組織溫室氣體盤查,輔導企業未來能申請查證通過,實現企業對於環境永續發展之承諾,並協助企業在淨零時代可以永續經營。 資料來源:雲林縣政府新聞
2022
/
07
/
14
2022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 雲科大名列科大第一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評比依據,公布「2022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University Impact Rankings)」,在全台共45所入榜學校中雲科大排名第四,科技大學第一。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的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於2019年首度公布,今年是第4年。排名根據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作為評比依據,包括消滅貧窮、零飢餓、優質教育、性別平等、氣候行動等17項目標。此次總計有來自全球六大洲共106個國家1406所大學進入總排名,台灣今年破紀錄有45所學校上榜,比去年35所大幅上升。其中有兩所進入全球前100名,雲科大整體成績為全球201-300名,在全台科技大學中排名第一,雲科大在SDG6「清潔飲水和衛生設施」、SDG9「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SDG11「永續城市與社區」、SDG12「確保永續消費和生產模式」、SDG16「和平、正義與健全的司法」、SDG17「夥伴關係」等六項,均名列全球排名101-200名。足見雲科大是一所全面重視永續發展的大學,展現舉足輕重的社會、全球影響力。 除THE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表現亮眼外,雲科大更善盡大學社會責任,從創新教學、鏈結產業脈動,回饋社會。雲科大在2021 TCSA台灣永續獎共計獲得七大獎項,包括:台灣永續典範大學獎、永續報告獎-白金獎(最高榮譽)、GCSA全球英文報告書獎-銅獎(唯一獲獎的大學)、2021 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1金2銀1銅-方案(1)TRUST 養雞溯源供應鏈(金獎)、方案(2)蟲啟食農循環永續經濟(銀獎)、方案(3)族群培力與國際共創(銀獎)、方案(4)樟湖社區永續發展(銅獎)。另外,2022世界綠色大學評比中,雲科大名列全球第56名,顯示雲科大除深耕永續外,亦在創新教學等面向達到卓越的國際水準。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表示,目前雲科大校務發展以五化-特色化、學術化、產學化、國際化、智慧化等為策略,期望達成師生的發展對接經濟、環境、社會永續需求;為地方與全球福祉做出卓越貢獻;塑造創新、智慧、友善、永續的校園,朝向「以創新教學與產業對接為特色的國際知名大學」願景邁進。學校將持續深耕教師發展、學生培育、大學貢獻、國際影響力之四大層面,塑造永續校園,積極擴大學校在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之全球影響力,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 2022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YunTech名列科大第一 ▲ 雲科大大學社會責任成果卓越(產科會蔡世豪先生攝)
2022
/
04
/
29
2022第三屆《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得獎名單出爐 雲科大榮獲產業共創楷模獎
遠見雜誌日前公告第三屆USR大學社會責任獎得獎名單,今年共有154件參賽方案,經歷兩階段書審、面試,雲科大突破重圍,首次在「產業共創組」獲得楷模獎的肯定,本校「雲林養雞產業溯源供應鏈之建置與永續營運」方案團隊,致力於以科技導入養雞供應鏈,讓雞隻的品質、安全與足跡透明,保障民眾吃得安全無虞,也在USR的推動下,培育出智慧農業人才,對於雲林養雞產業創新,功不可沒。《遠見》自2005年創立台灣「企業社會責任獎」(CSR),為最早推動的CSR評鑑調查,長久累積、具備公信力。三年前有感於大學推動社會責任的風潮,《遠見》CSR獎因此增設大學社會責任獎,希望更貼近台灣各大學推動社會責任的現況,透過報導與分享,搭建交流與共學平台。 本次獲獎方案「雲林養雞產業溯源供應鏈之建置與永續營運」也是本校第二期USR的計畫團隊,雲科大自2019起成立USR中心,將大學社會責任列入校務發展重點,積極進行多項校內推動措施,例如媒合與招募教師團隊、獎勵教師參與社會實踐、提供團隊相關資源支持,在教學本業上,更開創多元的USR教學,包含教師在授課時導入場域學習、地方合作的概念,組織教師跨專業共授,以及獨創具備系統性的USR通識課程,培育大學生有實作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習的場域不僅於教室內,及早有接觸社會、與社會共創的機會。在全校USR團隊的努力之下,USR的行動逐漸開花結果,更實踐接軌永續發展重要之路。 本次得獎名單刊載於2022年4月號《遠見雜誌》,歡迎師生共同為本次得獎團隊喝采,並且持續關注本校的永續行動,成就共好的力量。 資料來源轉發:遠見雜誌 ▲ 雲林張嘉濱示範牧場 ▲ 牧場智慧感測 ▲ 供應鏈產品足跡(FoodPrint) ▲ 餐飲便當店
2022
/
04
/
08
雲科大2022年社會實踐成果展-「采采芣苡」
雲科大以地方農業 (Agriculture) 出發,連結環境 (Environment) 及高齡服務 (Aging services) 形塑三個核心主題,並以科技 (Technology) 做為智慧輔助,孕育 “AEAT” 出 USR 推動主軸,透過雲林地方學的多元樣貌,深化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及大學社會責任所蘊涵的精神,同時發揮大學與地方、產業、社會,並且擴及國際的全球影響力。 🎨展覽主題「采采芣苡」 取自 《詩經》 〈周南.芣苡〉 ,描述眾人相互招呼去採芣苡,大家一邊採集,一邊歌唱,充滿了喜悅與收穫之情。藉此呈現雲科大師生們踏入田野、走進地方參與社會實踐,推動世界永續目標的行動成果,即使過程挑戰困難但仍有許多喜樂與收穫在其中。今年的成果展總共有55個計劃團隊、涵蓋全校五個學院的74位老師與學生參與。展覽地點位於雲科大產學處雲展廳,展出時間至4月1日止。 🌱農業議題 雲林被譽為台灣糧倉,其農業產值位居全台之首。農業不僅關係到人們的生活與人文,同時也緊繫著自然生態及環境等面向,並牽動地方經濟發展的命脈。如農業自行車及無人植保機等應用,以及強調綠循環的生產模式與系統設計,透過科技及跨領域合作,能更有效率的促進農業發展,並達到地方產業永續性的發展目標,本次參與農業相關議題,共為10組跨領域教師團隊。 🌄環境議題 本次共有24組跨領域教師團隊參與環境相關議題的行動方案。除推動生態調查與環境教育的實務課程,更包含以循環經濟、產業升級及環境系統為命題的計畫內容。 👴高齡服務議題 雲科師生也針對人口老化議題做出了永續貢獻。透過智慧科技與大學專業,與相關醫療與照護機構合作,為高齡者創造更優質的在地服務與支持系統。本次有14組跨領域教師團隊參與。除了以大數據及數位科技導入高齡照護外,另外也有和醫療單位共同合作疾病監測與輔助設備等內容。 🏆獲獎榮耀 雲科大在近年的永續發展與大學社會責任議題上,以各種不同的專業技術,結合各類永續議題,產生出許多豐碩的成果,並且屢屢獲獎。世界綠色大學評比亞洲區第13名,國立科大第2名、多次獲得 TCSA 台灣永續典範大學獎,以及其它許許多多永續特色獎。 🤖數位與永續的結合-LINE BOT 雲仔 此次,雲科大更以數位科技形式展開對世界永續的關懷以及成果的分享, 另外開發 LINE 機器平台,推出第一個以永續發展為主題特色的 LINE 機器人 – 雲仔。藉由在 LINE 平台與雲仔互動,幫助使用者更加以有趣的互動方式瞭解什麼是 SDGs,主動推播校園的綠色能源發電以及提醒節電,關懷動物等永續個人具體行動。雲科大致力追求永續卓越的成果,在此次「采采芣苡」成果展得以拋磚引玉,讓永續發展與大學社會責任的目標提供一個各界標竿學習的好機會。 ▲ 2022_YunTech_社會實踐成果展合照 ▲ 采采芣苡-2022_YunTech_社會實踐成果展-楊能舒校長致詞 ▲ 2022_YunTech_社會實踐成果展導覽 ▲ AEAT-社會實踐環景投影 ▲ YUNTECH_LINE_BOT_介紹影片
2022
/
03
/
30
2021雲科大通識教育課程為環境與教育永續發展 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建於1989年,迄今已31歲,是一所年輕且富有活力與創新的典範科技大學。楊能舒校長提倡務實致用的科技大學典範,願景於以教學創新與產業連接為特色的國際知名大學。通識教育理念論述萬有引力運作模型,統整雲科大通識教育價值、雲科大價值、台灣價值以及聯合國的世界永續發展目標SDGs普世價值。 本次展出25門課程皆工精料細,蘊廣大精微與高明中庸,舉其要義含學院太極,學院太極是臺灣師範大學與北京大學共同研發課程,雲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與漢學所師生參與教學創新,異地跨域合作的教學模式。以太極拳為主題,融入太極學理探討,並創新應用於太極美學與文化創新,且推廣致用於社會實踐,雲科大通識教育課程師生團隊攜手社區學童,增進社區永續發展,達到世代傳承,強身健體並厚植文化底蘊。劉雯瑜老師與學生協力共創淺山農村永續發展能力,「台灣茶的美學與文化」課程擬結合社會實踐,帶領學生體驗台灣茶之美,並運用台灣茶來激發學生創意,創作社區文創商品。此外亦於課程中進行探究式教學法的教學實踐研究,結合大學社會責任把桂林的竹筍、茶葉運用創意的手法重新包裝推廣;翁註重、洪崇文、葉祍榤、何里仁、高博敏、劉雯瑜、蘇秀婷、潘得龍、李翊駿、吳晉東十師聯合的USR社會造夢者,師生在雲林養雞產業溯源供應鏈之塑造與永續營運、茶竹源鄉小鎮與社會共融及古坑桂林協力SDGs的推手;王萱鍢老師的Python物聯網實作。丁國正老師的AI人工智慧機器人的運用,將商場倉儲管理得有條不紊;王斯弘老師的物聯網IoT與網路爬蟲,分析產業流量結合新產品開發;李弘偉老師的創意生活篆刻設計與竹纖維藝術巡禮;張瓊月老師的物聯網基礎應用製作隨著環境而改變顏色的桌燈;陳靜茹老師的無人飛機師生凌空俯視飛出一片天;潘志龍老師的用藥常識還能以桌遊教導善用藥品素養;陳世昌老師的故事企劃與分鏡設計發揮2D動漫的想象力世界;許揚寧老師的混音工程教學生創作個性化電子音樂,李佳蓉老師的資訊視覺化之簡報傳達與設計教導用PPT製作山水畫,文學與創新課程學生手繪漫畫,甚至還有魏明敏老師的食在安全課,倡導民以食為天的健康基礎;黃鴻文老師的古琴文化演示太古遺音和君子修身雅樂致中和。 ▲ 太極文化的社會實踐課程展演(雲科大師生與桶頭國小學生共同實作) ▲ 古琴美學與文化課程–黃鴻文老師彈奏流水曲目 ▲ 成音工程課程製作成果 ▲ 桶頭國小學生體驗VR
2022
/
01
/
05
雲科大TRUST養雞溯源永續發展供應鏈 – 負責任的生產與消費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智慧農業園區研究中心」在110年12月7日假雲科大產學研大樓,發表TRUST養雞溯源供鏈成果展。雲科大智慧農業園區研究中心,今年榮獲經濟部第七屆國家產業創新獎與TSAA台灣永續行動金牌獎兩項國家級獎項的肯定。雲科大智慧農業園區研究中心從雲林縣地方產業出發,成立養雞供應鏈溯源管理聯盟團隊,鏈結雲林在地養雞產業,致力研發「雲端農場管理系統」,建置供應鏈溯源管理平台,串接上中下游廠商的資訊與溯源,在雲端平台下,提供農產品供應鏈簡易的管理系統;建立符合TGAP 的管理制度。各方業者執行管理作業後,由系統自動上網發佈各項足跡,不需業者自行紀錄繕打,即可提供消費者可靠的品質與安全資訊。 雲林縣養雞產業之年總飼養數為全台之冠,已成為雲林重要產業之一。養雞產業由上中下游多種異質性廠商所組成:包括飼料、疫苗、雛禽孵育、飼養、電宰、加工與物流商。為了食品安全,產品履歷是各廠商管理重點,然而各廠商資訊化程度不一,造成產銷履歷在串接時有相當難度。雲科大智慧農業園區研究中心今與立瑞畜產、十一雞及環球科大進行產學合作,研發並導入單一雲端平台給供應鏈各廠商工業級的數位管理工具,並溯源串接各廠商的資訊,對消費者提供完整的產品足跡,對主管單位提供溯源機制,有效管理整個供應鏈的食安、疫情防治與產銷秩序,並藉此為供應鏈成員的產品建立溯源品牌,為產品創價。同時,跳脫供應鏈傳統評估績效的指標,而是與聯合國永續發展十七項目標建立連結,落實為養雞供應鏈對環境做出永續發展。 其中「十一雞」便當店為供應鏈的下游廠商,十一為土的另類寫法,十一雞便當是近年在台北與新北展店的連鎖店,目前已有四家分店及快取餐車,該店所用的正是溯源供應鏈所生產的土雞,為讓消費者瞭解溯源供應鏈的內容,在發表會現場,特別展示雲科大所開發的互動式數位櫥窗,以立體投影的方式向消費者展示溯源秀。 智慧農業園區研究中心以「Traceability 溯源、Responsibility 責任、University 大學、Sustainability 永續、Training 教育」TRUST五大核心目標,展現大學與產業界合作的決心,將供應鏈溯源應用於養雞供應鏈,期望帶動產業朝數位化轉型永續發展。 ▲ 團隊大合照 ▲ 楊能舒校長頒發永續獎 ▲ 雲林縣政府代表致詞
2021
/
12
/
07
雲科大榮獲2021台灣永續典範大學獎、永續報告書白金獎等七項永續大獎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今年第三次參與TCSA台灣永續獎,相較去年,成績更加亮眼。雲科大在永續發展方面的綜合表現,彰顯學校在治理、社會、環境及夥伴關係等綜合性貢獻。因整體永續成效卓著獲評審團肯定,榮獲「台灣永續典範大學獎」最高殊榮,也是四所獲選台灣永續典範大學獎中唯一一所科技大學。 今年度,雲科大在TCSA台灣永續獎共計獲得七大獎項,包括:台灣永續典範大學獎、永續報告獎-白金獎(最高榮譽)、GCSA全球英文報告書獎-銅獎(唯一獲獎的大學)、2021 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方案(1)TRUST 養雞溯源供應鏈(金獎)、方案(2)蟲啟食農循環永續經濟(銀獎)、方案(3)族群培力與國際共創(銀獎)、方案(4)樟湖社區永續發展(銅獎)。 今年「第14屆TCSA台灣永續獎」參與家數達329家,較去年成長31%,創歷年新高;今年更有29所大學、14所醫院及14個政府機關參與,歷屆累計家數達436家。本年度評審團更高達802人共同参與評選,評審過程客觀、公平、公正、透明。在這國內極具影響力並廣受各界肯定的指標性獎項中,在「永續報告獎」中,雲科大表現突出,除了以「中文報告書獎」獲得最高榮譽「白金獎」殊榮外,更以「英文報告書」參與全球GCSA英文報告獎評選,獲得國際性之「銅牌獎」,也是本獎項中唯一獲獎的學校組織,足見雲科大除深耕在地永續外,亦跨向國際化、全球夥伴關係邁進。 雲科大向來以「運用教育與研發資源,致力於解決地方、產業、社會與全球的經濟、社會、環境問題」為辦學重要目標,也積極貢獻地區與全球永續。負責參與TCSA台灣永續獎與THE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學影響力獎項之雲科大校務發展中心指出,雲科大除前述佳績外,也在今年四月公布的「2021 THE世界大學影響力」評比中,名列全球301-400名,在台灣上榜名單中排名第3,科技大學排名第1。其中在SDG9「產業、創新與基礎建設」成績表現卓越,除在參賽685間學校中,位居100-200名外,更在此項整體積分上獲得82.7高分,位居Q1(第一等級)地位。此外,在與國際接軌的同時,雲科大更在SDG17「促進目標實現的夥伴關係」上,秉持國際鏈結與深耕永續理念,由校層級做整體校務規劃與推動,在SDG 17.4「永續發展教育」項目上榮獲83.3高分,更在此項SDG17整體參賽1154學校中,名列400-600名。顯示出雲科大是一所全面重視永續與社會責任與具有國際前瞻視野的學校。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表示,雲科大校務發展以五化-特色化、學術化、產學化、國際化、智慧化為策略,期望達成「師生的發展對接經濟、環境、社會需求、為地方與全球福祉做出卓越貢獻、塑造創新、智慧、友善、永續的校園」,朝向「以創新教學與產業對接為特色的國際知名大學」願景邁進,積極擴大學校在聯合國倡議的永續發展目標(SDGs)之全球影響力,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代表學校受頒永續典範大學獎 ▲ 頒發雲科大永續典範大學獎 ▲ 雲科大推動永續校園
2021
/
11
/
17
波蘭國際發明展永續創新 雲科大勇奪10金6銀大放異彩
2021年第15屆波蘭華沙國際發明展採線上競賽,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師生研究團隊獲得10金6銀的榮耀。 🥇10件金牌作品 創設系彭立勛老師(研究團隊:林愛詠)研發的「交通安全距離裝置」。此設計採特殊雷射光束投放區域型警示網,並配合車輛行進中、轉彎之系統;達成主動超前示警周邊行人和車輛,能夠即時注意,保持安全距離的功效,並且在駕駛視野死角兩側區設置高像素ccd,駕駛能夠及時在車內螢幕中看到車外四周情況,減少意外的發生。 機械系王永成老師(研究團隊:張中平老師、張軒誠、吳宗昱)所研發的「移動平台之奈米解析度快速檢測設備」,此技術主要是解決高精密度線性移動平台檢測問題。提供給半導體設備線性移動平台,可以透過一次性的移動,同時量測到移動平台之位移、偏擺、俯仰以及傾角誤差。 電子系周榮泉老師(研究團隊:賴志賢老師、郭柏佑老師、粘譽薰老師、李坤澤 、黃昱豪)研發的「以奈米銀線與Nafion修飾之非酵素式葡萄糖感測器」,此技術為使用網版印刷技術製備微小化之非酵素式生醫感測器,利用射頻濺鍍系統製備氧化銅鋅(CZO)薄膜,並以多元醇法製備線徑均勻之奈米銀線,與使用具有優異穩定性之保護層Nafion修飾感測電極層。奈米複合材料修飾可有效提升感測器之整體感測特性,促進感測器偵測更低濃度之葡萄糖分子。故研製一種可精準偵測葡萄糖濃度,且具有高感測度、高選擇性之陣列式微小化的生醫感測器,對於高風險患者和醫療產業非常有益,可以及早通知有風險的患者。 電子系周榮泉老師(研究團隊:賴志賢老師、郭柏佑老師、粘譽薰老師、徐瑞鴻、林佑哲)研發的「可撓式銀奈米線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此技術透過銀奈米線的高傳導特性,提升光電的轉換效率。因銀奈米線匹配的能帶可以有效降低暗電流產生,對可撓式光電元件之未來商業應用性提供新的發展。 設學所杜瑞澤老師(研究團隊:曾子寧)研發的「健背翹翹板」,高齡者嚴重彎腰駝背,肌肉和韌帶變得鬆弛是一個重要原因。本發明係為提升高齡者肌肉的強度和彈性而設計,將原有翹翹板的扶手設計改為具有健身效果的拉環,透過拉環可一邊達到遊玩的趣味也有提升背部肌力的效果,再透過感應燈,讓感壓到的燈色顯示在柱子上,讓使用人有競賽的趣味,進而增加次數訓練。 資工系王文楓老師(研究團隊:林冠樺、楊允翰、林稚翔)研發的「基於特殊PPG訊號的智能酒駕辨識」,本技術屬於最先進的電子化智慧辨識技術,可用於立即辨識出是否有飲酒的行為,當裝置於汽機車輛中的時候,可以快速執行飲酒檢測以增進行車安全,預防酒駕所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且此電子式的快速偵測器,製作成本低,使用便利。 資工系張傳育老師(研究團隊: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馬惠明副院長、張閔翔、劉凱翔、蘇祐大)研發的「零接觸檢測心率及呼吸偵測技術」,心率及呼吸率常被做為人類生理及病理上的重要診斷評估參數,常用的心率及呼吸偵測皆是以接觸式的裝置進行測量,近年來攝影設備及電腦計算效能的提升,本團隊以攝影機做為偵測工具,結合電腦視覺與AI深度學習技術,透過觀察頭部因心臟收縮而產生的微振動,估算心率及呼吸率,其心率偵測的誤差為±2下/分,呼吸率偵測的誤差為±4次/分,極具臨床實用價值,並已突破現有非接觸式檢測易受環境光源影響的問題。創新發明領航科技醫療嘉惠病患。 化材系粘譽薰老師 (研究團隊:蕭芷涔、張晏誠、廖浚菕、李晨愷)研發的「一種新型靜電紡絲法製備TiO2/Ag/GO/Nylon 6,6奈米纖維膜與其可見光之光降解效率研究」,本技術將奈米纖維光觸媒與尼龍6,6結合,並以靜電紡絲技術進行混紡,用於過濾汙染物質,其特色在於利用靜電紡絲技術抽成奈米纖維後使其孔隙率增加,進而提升其吸附汙染物質之能力,且添加尼龍後,能更有效地將光觸媒進行回收,以減輕環境負荷,達到環境友善之目的。 工管系陳奕中老師 (研究團隊:李靜瑜、鄭佳昇、林佑蓉、李香蘭、葉重佑)研發的「結合循環扇之智慧溫度控制系統」。本技術以一台循環風扇結合智慧型控制的方法,對辦公環境個別座位之溫度進行調整,使溫度能符合使用者需求。並且採用人工智慧中的生成對抗網路產生冷氣房辦公環境座位溫度之時間序列模擬資料,來減少長時間資料蒐集的時間與人力成本,並利用類神經網路訓練循環風扇的控制模型來產生循環風扇的參數,使各座位的溫度能趨近於使用者的期望。 機械系吳益彰老師(研究團隊:陳鈺龍、黃聖翰、李冠毅)研發的「整合磁性換檔機構之自行車內輪轂式五速變速器」,本技術係一個行星齒輪式變速機構,結合創新的磁性換檔機構,成為新穎的自行車隱藏式五速變速器。其調速機構係利用釹鐵硼磁鐵(NdFeB magnet)的磁力作動,搭配槓桿機構與變速機構的太陽齒輪嚙合產生不同速比,並以行星齒輪系做為變速機構主體安置於後車輪的輪轂內,相較於現行自行車撥鏈式外變速器,具有輪轂外殼保護、無須保養潤滑、體積小、換檔穩定不掉鏈、及傳動效率高等優點。 🥈6件銀牌作品 材料所陳文照老師 (研究團隊:曾駿逸、吳冠辰)研發的「一種應用於太陽能電池銅製程之釕基合金阻障層材料」,本發明成功開發出一種新穎熱擴散阻障層材料-釕基二元合金,應用於銅製程電極元件(矽太陽能電池元件),以有效解決因高溫製程所造成元件內部銅電極與矽基板之間相互擴散的問題。 工設系翁註重老師(研究團隊:林育辛、黃資文)研發的「助行推車」,我們觀察到高齡長者的習慣是一早先去耕種、採收,接著正中午太陽出來後便走到據點享用餐點,而過程中會接觸的道具包括餐袋、外帶用的塑膠袋、採收用的鐮刀、協助前往據點的枴杖,因此將推車結合了放置工具、餐袋的空間,並提供椅子,鼓勵長者自行走到據點。 化材系吳知易老師(研究團隊:何國賢、郭仲文、林詩芸、劉冠宏、姚力愷)研發的「使用雙(咔唑二甲苯基)芴和環戊二噻吩酮合成共聚物及其製備高光學對比智慧窗」,本技術利用雙(咔唑二甲苯基)芴(BCDF)和環戊二噻吩酮(CPDTK)兩種單體以電化學共聚合的方式沉積到ITO玻璃上(P(BCDF-co-CPDTK)),並以PProDOT-Me2作為陰極,再以PMMA-ACN-LiClO4-PC作為膠態高分子電解質,製成電致變色的智慧窗。經由儀器檢測後可在波長580 nm處呈現31%的光學對比值及著色效率可達434.2 cm2·C-1。此元件於不同電位時顏色變化為淺灰色、天藍色至藍紫色。使用時,只需輕按開關即可調節玻璃的顏色和透光性,透過微小電壓轉換即可切換成不同顏色,可有效阻隔光能熱進入屋內,可以節省空調用電量達成節能效果。 電子系許智傑老師(研究團隊:江柏賢)研發的「以環保高效率方式製作高性能 BaZrOx 電阻式記憶體 」,此技術以鋯酸鋇(BaZrOx, BZO)材料為主動層開發高性能、低成本之電阻式記憶體(RRAM),利用溶膠凝膠法(Sol-gel method)製備出無毒、低成本之元件。Ag/BZO/n+-Si RRAM 已成功製作並研究以不同環境下退火 BZO 薄膜之特性影響,最後以蒸鍍方式將銀作為上電極,並使用半導體參數分析儀量測出電阻轉換機制。結果顯示其記憶窗口 (高阻態與低阻態之比值)達1010,未來將可應用於記憶體陣列電路、物聯網等領域。 電子系許智傑老師(研究團隊:簡于勝)研發的「以熱成長製程製備基於氧化鋁之單次寫入多次讀取和雙極性電阻開關行為之電阻式記憶體 」,此技術利用熱氮氧化法及熱氧化法,製備出具有一次寫入多次讀取和雙極特性之氮摻雜氧化鋁和氧化鋁電阻式記憶體。使用熱氮氧化法及熱氧化法製備之電阻轉換層擁有平滑且極好之均勻性。所開發出之Al/AlOx:N/n­+-Si電阻式記憶體具有-2.8 V之較低設置電壓,而Al/AlOx/n+-Si電阻式記憶體於1 V讀取電壓下具有107之極大記憶窗口。。 化材系粘譽薰老師 (研究團隊:李承耘、謝宛霖、黃姿瑜、李晨愷)研發的「新型靜電紡絲石墨氮化碳 新型靜電紡絲石墨氮化碳」,本技術將g-C3N4/TiO2溶膠-凝膠溶液以靜電紡絲法製成奈米纖維光觸媒,將奈米纖維光觸媒與尼龍6/6結合,並以靜電紡絲法進行混紡,製成薄膜,用於降解染料汙染物質,其特色在於添加g-C3N4後,可於可見光下進行降解,以靜電紡絲法可其表面積增加,進而提升其吸附汙染物質之能力,並達到更佳的降解功效。 ▲ 一種新型靜電紡絲法製備奈米纖維膜與其可見光之光降解效率研究作品照片 ▲ 可撓式銀奈米線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作品研究數據 ▲ 交通安全距離裝置照片 ▲ 健背翹翹板FBM作品照片 ▲ 移動平台之奈米解析度快速檢測設備作品照片
2021
/
11
/
09
雲科大獲2021 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一金、二銀、一銅四大獎項 實踐SDGs永續精神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今年第三次角逐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並參與2021首屆「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此次活動共吸引138個單位參加,總參賽件數225件,最終評選出190件(金獎53件、銀獎64件及銅獎73件)永續行動方案。在此項評比中,雲科大表現亮眼,共在台灣永續行動獎中榮獲一金(袁明鑑老師團隊:雲林養雞產業溯源供應鏈之塑造與永續營運、二銀(黃世輝老師團隊:族群研究及國際共創和設計培力實踐、鄭宇伸老師團隊:食農循環新經濟,綠色永續中台灣)、一銅(黃世輝老師團隊:建構樟湖社區永續創新發展模式)之四大殊榮。這四項永續行動分屬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中的SDG11(永續城市與社區)與SDG12(確保永續消費和生產模式),顯示雲科大在社會共融與永續經濟發展兩面向上的卓越貢獻。 雲科大向來以運用教育與研發資源,致力於解決地方、產業、社會與全球的經濟、社會、環境問題為辦學重要目標,也積極追求地區與全球永續。雲科大在2020年世界綠色大學評比為全球第74名;在THE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 2021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中,包括SDG6 (清潔水與衛生)、SDG8 (就業與經濟成長)、SDG9 (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SDG12 (確保永續消費和生產模式)均列名全球101-200名,整體排名為301-400。在教學創新方面,雲科大在2020年THE Awards Asia評比中於「教學策略」;2021年於「科技數位創新」項目中,入圍亞洲前8強。足見雲科大已在永續發展與教學創新上,展現舉足輕重的全球影響力。 最後,雲科大楊能舒校長表示,學校已有計畫的逐步落實聯合國倡議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利用知識與教育的力量實踐大學社會責任,促進地方與全球社會、經濟、環境的永續發展,逐步邁向「以教學創新與產業對接為特色的國際知名大學」之願景。 ▲ 10月13日頒獎典禮由雲科大副校長方國定代表出席 ▲ 雲林養雞產業溯源供應鏈之塑造與永續營運(金獎) ▲ 食農循環新經濟,綠色永續中台灣(銀獎) ▲ 族群研究、國際共創和設計培力實踐(銀獎) ▲ 族群研究、國際共創和設計培力實踐(銀獎)
2021
/
10
/
14
雲科大媒合2021台日國際交流-地方建設與社區永續鏈結
110年9月30日上午雲科大籌辦台灣與日本的線上國際交流活動,參加者為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阿里山鄉公所、來吉部落及阿里山風景區管理處,日方為福島縣三島町公所(地域政策課、生活工藝館)。在雲科大的媒合下,雙方進行地方建設、社區鏈結與地方創生的討論。此活動,目的在於讓台日雙方的參與者一同思考農村中各管理或輔導單位對於地方建設與社區活絡的推動方式、助益和挑戰性,以及與社區居民共創發展的可行性規劃。 本次交流邀請日本福島縣三島町公所地域政策課的小柴謙課長、五十嵐義展科長、生活工藝館二瓶仁志館長、鹿犱毅副館長等參與,日方介紹三島町館舍的籌畫歷程、觀光活動,以及鄧麗君的三島町特別町民宣傳活動;邀請TOBUHI公司負責人大谷啟介分享三島町魅力與獨特機緣;台灣部分則由交通部觀光局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的羅俊傑技正、郭濬瑜,分享鄒族原住民來吉部落的觀光景點規劃,以及政府參與輔導和協助硬體設施搭建,同時由嘉義縣阿里山鄉來吉村村長武正清分享部落使用之現況與案例。另外,邀請知名的《地方設計》書籍之作者,蔡奕屏老師擔任本次活動的逐步口譯。 本活動係透過臺日交流案例之分享,了解日本地方建設緊繫著社區居民日常生活,包括景觀美化與環境品質的改善、歷史建築的保存等建設與管理。三島町今日發展成為知名的國際旅遊景點,但發展之初,居民也不認為手工藝植物編織是在地的寶藏,待逐步推動生活工藝運動後,把工藝製作技術和傳統知識建構後,漸漸獲得居民共識,而有町村公所和國家在地方建設的補助,包含館舍興建、景點設施設置等。台灣則有阿里山國家風景管理處於民國約90年時,就與來吉部落有所交流和互動,是以文化特色結合在工程上,或是文化祭典宣傳上可提高曝光能見度為主。台日都積極營造小鎮的魅力、景觀設施與地方創生產業永續。 藉由此次台日交流活動永續發展新生機,鏈結大學對於在地事物之認識,並讓參與者也一同思考讓農村以工藝振興,並連結至地方政府組織等行動,一起正視農村活絡的重要課題。 ▲ 日本福島三島町公所小柴謙課長、五十嵐義展科長,以及三島町生活工藝館二瓶仁志館長 ▲ 代表交通部觀光局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的臺方代表–羅俊傑技正與郭濬瑜先生 ▲ 阿里山鄉來吉部落武正清村長 ▲ 三島町生活工藝館分享藤編工藝與館舍建置之緣由 ▲ 台灣和日本全體參與者之合照
2021
/
10
/
05
電動車時代的來臨 永續發展新趨勢 雲科大與你同行
疫情肆虐下,雲科大產學合作沒有放慢腳步」楊能舒校長說。110年7月30日楊校長親自率領校外策略聯盟夥伴及校內研究團隊以視訊會議的方式,吸引了全國超過200位的汽車業者代表,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汽車產業論壇,主題為「電動車時代的契機與挑戰」。跟企業界分享過去數年來,雲科大投入在電動車的研究成果,協助汽車產業順利轉型,達到節能減碳、增加效率的雙贏局面。 隨著電動車與自駕車時代的到來,傳統的汽車產業紛紛邁向另一個全新的時代。雲科大在研發及產學應用上不惶多讓,多年來致力於電動車的發展,除了在校內建置完成汽車晶片設計與生產的類產線,更發展出各式的電動車與自駕車的相關技術,達到車用規格;校方及集團的MIH與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聯繫和洽談合作,在科技部的支持下獲得三年期「科研產業化平台計畫」及以「智慧汽車電子設計及其PCBA量產服務計畫」兩年期科技部小聯盟計畫,同時在慧國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江瑞坤總經理的帶領下,一起組織成「E-TEAM」聯盟,整合各大電動汽車的零組件供應商,運用團隊的力量,開創新局。本校未來積極規劃開設電動車產業相關課群,為未來大量電動車產業培育優質人才,歡迎年輕學子加入雲科大的學習行列。 此次論壇是雲科大今年度的第三場產業論壇,論壇分由本校電子工程系蘇慶龍老師的智慧電子產品研究與開發中心團隊、機械工程系張祥傑老師的智慧製造研究中心團隊等兩個專精於電動車系統開發與自動化的教授群,進行多年來的產學合作經驗與研發成果分享。也邀請雲科大的策略聯盟夥伴,慧國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江瑞坤總經理,及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的王正健總經理,分別以台灣企業將面臨電動車產業的轉型與發展潛力及電動車產業與技術發展趨勢為主題,從企業的角度,逐一解析可能的發展未來,兼顧企業務實觀點搭配學界尖端技術發表。 楊能舒校長致詞時謙虛地表示:「真是十年磨一劍」。感謝策略聯盟夥伴對雲科大的支持,以及校內教師團隊持續不斷的努力精進,才能讓雲科大在電動車的創新產業能佔有一席之地。 ▲ 電動車時代的來臨_你準備好了嗎?_慧國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江瑞坤總經理分享主題 ▲ 電動車時代的來臨_你準備好了嗎?_線上觀眾與講者綜合交流 ▲ 電動車時代的來臨_你準備好了嗎?_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王正健總經理分享主題
2021
/
07
/
30
2021世界大學影響力成績卓越!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獲國際高度肯定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公布「2021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在台灣共35所學校上榜名單中,整體最佳成績為全球101-200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以下簡稱雲科大)有多項指標進入101-200名的最佳成績,而整體排行則名列全球301-400名,在台灣上榜名單中排名第3,科技大學排名第1,足見雲科大是一所全面重視永續發展的大學,展現舉足輕重的全球影響力。(University Impact Rankings)」 「2021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排名為THE根據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指標(SDG)作為評核標準,共計有來自全球共計1240校參與。雲科大在SDG6「清潔飲水和衛生設施」、SDG8「體面工作和經濟成長」、SDG9「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SDG12「確保永續消費和生產模式」、SDG16「和平、正義與健全的司法」共五項,約1/3指標表現亮眼,均名列全球排名101-200名。 這五項目中,以SDG9「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成績卓越,除在參賽685間學校中,位居100-200名外,更在此項整體積分上獲得82.7高分,位居Q1(第一等級)地位。此外,在與國際接軌的同時,雲科大更在SDG17「促進目標實現的夥伴關係」上,秉持國際鏈結與深耕永續理念,由校層級做整體校務規劃與推動,在SDG17.4「永續發展教育」項目上榮獲83.3高分,更在此項SDG17整體參賽1154學校中,名列400-600名。 🏆 雲科大勇奪六項2020台灣永續典範大學獎,為最大贏家 除了THE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表現亮眼外,雲科大更善盡大學社會責任(USR),從創新教學鏈結產業脈動,回饋社會。在2020台灣企業永續獎(TCSA)中榮獲6大獎項,更是唯一獲獎6件以上的學校。6大永續大獎包含: ★ 台灣永續典範大學獎(最高榮譽) ★ 永續報告獎-金獎 ★ 英文報告書獎-銀獎(唯一獲獎的學校) ★ 社會共融獎(非營利組織) ★ 大學USR永續方案獎-銅級(協力共構淺山農村) ★ 大學USR永續方案獎-銅級(發揮鄒族來吉部落) 雲科大積極運用教育與研發資源,來解決地方、產業、社會與全球的永續發展問題,展現USR影響力。 🌄 2020世界綠色大學評比 雲科大展現推動環境永續成效 此外,在「2020世界綠色大學評比」中,雲科大再次挺進世界百大、名列全球第72名;在「2020亞洲大獎入圍名單THE Awards Asia),亦以「YunTech PBL研究中心」與「未來學院」新型態教學系統入圍「年度最佳教學策略」亞洲前8強。在多項國際評比肯定都獲得佳績的認可下,印證雲科大除深耕永續外,在創新教學等面向也達到卓越的國際水準。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表示,目前雲科大校務發展以「五化」-特色化、學術化、產學化、國際化、智慧化為策略,持續投入教育、研發、產業資源,深耕教師教學、學生培育、大學貢獻、國際影響力四大面向,塑造永續校園,積極擴大學校在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之全球影響力,善盡大學社會責任,朝向「以創新教學與產業對接為特色的國際知名大學」願景邁進。 資料來源:轉發自遠見雜誌
2021
/
06
/
30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