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蘭遺址涼亭再生行動 志工齊力重建
  • SDG11
巴蘭遺址涼亭再生行動 志工齊力重建
巴蘭遺址位於海拔高度600公尺淺山區,台東縣卑南鄉初鹿村西南側約3公里處,屬花東縱谷的巨石文化遺址之一,台東縣政府2006年4月14日公告為縣定考古遺址。 今年8月初重建巴蘭考古遺址觀景涼亭,臺東縣政府文化處與臺灣義築協會合作,進行除草、基礎工程、木材加工等前置作業,超過200人次上山協助涼亭重建工作,當中也包含多位文化處志工,更有來自臺灣科技大學、臺北科技大學、雲林科技大學、清華大學、交通大學、淡江大學及在地公東高工建築相關科系學生,運用技能回饋社會。臺灣義築協會的自我犧牲及關懷精神也感動林務局及其他民間單位,並支援建材與物資,15日將再次匯集來自各方參與者,一起征服狹窄的上山道路,靠人力將大量的建材工具運上山,交由義築協會專業組裝具有設計美感的涼亭,預計8月底完工。對應SDG11永續城鄉和社會,在文化與自然遺產的保護上,進一步努力,促進都市、郊區與城鄉之間的社經與環境的正面連結。 臺東縣政府文化處指出,涼亭採生態建材工法,除以木料為主結構材料,並搭配具有部落意象的石板為屋頂,完全靠志工人力手工完成。完成後,涼亭將成為最具特色、與遺址環境美學結合的建築,讓登山探訪遺址的訪客有歇脚之處。臺灣義築協會多年來走遍偏鄉從事義築,表現對這塊土地的熱情,文化處期盼透過義築協會NGO團體的合作,讓民眾有參與式活動共同關心文化資產。  
2020/08/18
雲科大勇奪2020德國紅點設計7座大獎
  • SDG03
  • SDG04
  • SDG11
  • SDG12
  • SDG14
雲科大勇奪2020德國紅點設計7座大獎
雲林科技大學以關注身心障礙族行動便利為發想的創意作品,參加德國紅點設計大賽,在5千件作品中脫穎而出,囊括7座設計大獎,贏得「Best of the Best」殊榮,展現雲科設計學院師生的設計能量,再度於國際競賽中獲得高度肯定。對應聯合國永續發展SDG11永續城鄉和社會、SDG12負責任消費與生產模式及SDG14海洋生態。 紅點設計概念獎項: 🎉  由工設系蔡登傳老師指導潘妤亭、吳亞政同學的共同作品「TOGOther – 無障礙電動輔助載具」獲 Best of the Best 獎。 🎉  數媒系陳思聰、黃惠玲老師指導蔡宗穎、許藝臻、陳德蓉同學的共同作品「MidWay」獲紅點獎。 品牌與傳達設計獎項: 🎉  由視傳系林加雯、曹融、趙飛帆、施文禮老師指導林怡姍同學的作品「入境漁間 Enter the world of fish」。 🎉  郭世謀、胡文淵、邱顯源、蔣世寶老師指導林慧敏同學的作品「有絡 LOOFIBER」。 🎉  黃雅玲、林芳穗、林泰州、廖志忠老師指導廖欣怡、陳怡穎、鄧祖婷、陳子杰、林佳彣同學的作品「懶螞蟻 LAZY ANT」。 🎉  數媒系劉景程老師指導徐華璟、邱靖芬同學的動畫作品「Mine」。 🎉  創設系尤宏章老師指導李菲、趙天悅、張瀚丹同學的作品「相親角」,共獲5件紅點獎。 雲科大設計學院杜瑞澤院長表示,此次得獎作品豐富多元,橫跨平面、媒體動畫、產品設計、包裝、永續環境及社會關懷等設計領域,展現大學師生在實踐社會責任與人文關懷的成果,用設計手法,融入生活,實踐大學社會責任。 得獎作品介紹:   一、作品「TOGOther – 無障礙電動輔助載具」 是一款設計能安裝在現有輪椅上的電動載具,便於拆卸的特性能自由在室內戶外間活動,並依照身障者身體功能所處的階段,來因應不同使用需求,提供自主行動、照護者共同使用及個人通勤代步,以現代感造型及多族群通用讓輔具去標籤化,摒除輔具是給弱勢族群使用的聯想。 二、作品「MidWay」 引述失去同伴的寄居蟹,將廢棄物作為擺脫空虛的寄託、失去翅膀的信天翁,在填飽肚子與填補心靈間掙扎、體型巨大的抹香鯨,成了下層生物追逐求生的場景。【故事中的掠食者;如信天翁或鯨魚替換成人類,這個故事會變得血淋淋】因為生態浩劫並非個案,有一天災難將從食物鏈下層往上蔓延,物種被消滅殆盡的時刻臨頭,將是人類的一大考驗。 三、作品「入境漁間 Enter the world of fish」 從消費者對於漁產的消費行為發想,期望改善無魚可吃的未來,扭轉現今海洋生態的失衡。將臺灣海鮮選擇指南與食魚教育結合,透過視覺圖文設計,重新建構消費者對於臺灣本地漁產認知,從「吃」的議題來拯救海洋。 四、作品「有絡 LOOFIBER」 以設計翻轉農產附屬品創造新的價值為出發點,與斗六市三光里合作,將該地盛產作物翠玉絲瓜衍生的絲瓜絡,透過設計提升其價值,開發出100%植物纖維具粗細雙面功能的廚房菜瓜布。 五、作品「懶螞蟻 LAZY ANT」 將日常所「觀察」到的問題,反映至各處角落。設計發想人們如同螞蟻群體中的「懶惰份子」,悠哉是旁觀者對我們的誤解,實際上我們只是稍緩腳步韜光養晦,企盼能夠帶著獨具一格的想法看清問題全貌,來展現自己與眾不同的設計觀點。 六、動畫作品「Mine」 描寫恐怖情人對愛人的執著,講述一段被佔有慾侵蝕後變質的愛,女主角凱西在各個象徵身體部位的美景中插上旗子佔有領地,象徵佔領情人的全部身心。每一次的插旗代表一次吻痕,意味著凱西標註此地宣示主權,她愛人的朋友、親戚和工作都可能是「搶走」自己伴侶的威脅,會引起她過激的反應。最終,她的男朋友被女主角完全掌控。影片中以隱喻的手法,反映了現實社會精神分裂症病人被害、嫉妒、關係妄想和幻覺的精神症狀。 七、作品「相親角」 以近年中國獨特的文化象徵,透過幽默詼諧的卡片呈現,描繪時事的各種特殊角色。相親角是中國獨有的中產階級父母替子女相親的場所,他們看中對方的家世,工作,財產,長相,一個個複雜、豐富的個體,被異化為紙板上的收入數字,彙聚成了一個魔幻的中國社會的微型樣本和眾生相。
2020/08/07
雲科大與南臺USR計畫致力老屋活化與創生的實踐
  • SDG11
雲科大與南臺USR計畫致力老屋活化與創生的實踐
雲科大的「淺山農村的社會設計培力共構」USR計畫,針對桂林場域荒廢的老屋,規劃透過培力學生與文資處合作修繕老屋,找到活化老屋的策略進而進駐老屋,為桂林社區創生的作法與南臺科大有異曲同工之妙。南臺科大教育部的「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自第一期以來致力於五條港郊商文化的保存,對於目前保有郊商街屋的神農街。因此,兩校日前以神農街場域,透過到成功活化創生的老屋與屋主對談的方式,進行交流學習。對應聯合國永續發展SDG11,在文化與自然遺產的保護上,強化國家與區域的發展規劃,促進都市、郊區與城鄉之間的社經與環境的正面連結。 首棟造訪的老屋是位於神農街後宮後街上,由十鼓文創經營的「永樂町鼓茶樓」。該老屋建於1878年迄今已有142年的歷史,十鼓團隊接手後極力保存老屋一樓吧台到劇場空間牆的原貌,鑿掉原先的外層石灰,讓清代的斗子砌磚法(發財磚)與豆腐磚的砌法裸露於外,來客一眼就能看見屋子最初建造的工法與模樣。更以版畫繪出日治時期屋子經營打鐵鋪的模樣,二樓用餐空間的牆面則展出清代宮後街為進入大西門主要街道的風景,當時重要的照片、地圖與文獻資料懸掛牆上,讓來客除了知道老屋的經歷,也能知道周遭的環境,最後再注入傳統的「答嘴鼓」表演來活化與創生。 南臺科大團隊也安排由合作的台南市文化協會鄭采芩執行長來解說神農街因五條港道所造成的前街後港的特殊街屋的情形,並以南臺與協會共同的駐點,神農街79號「五條港文化會館」的老屋整修為案例,說明駐點如何透過活動來串連神農街街區住民,進而活化創生。 南臺科技大學盧燈茂校長表示,希望此次交流能有助益於雲科團隊對於桂林社區老屋的活化,也期勉南臺團隊能繼續增值增能神農街區與老屋,落實該校該盡的大學社會責任。
2020/07/20
以智慧機械與虛實整合創新為永續開發 雲科大x中科聯合「AI智慧,中科開箱」線上成果展
  • SDG03
  • SDG04
  • SDG08
  • SDG11
以智慧機械與虛實整合創新為永續開發 雲科大x中科聯合「AI智慧,中科開箱」線上成果展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團隊將於109年6月10日(三)上午10時,參加中部科學園區管理局所辦理的「AI智慧,中科開箱」─108年度中科推動智慧機器人計畫線上聯合成果展示。利用臉書粉絲團線上直播的方式(粉絲團名稱:Arm 智慧機器人創新園區),串聯中心基地以及14個衛星基地與觀眾進行互動,向民眾介紹衛星基地將近一年來的研究成果。 雲科大整合校內工程學院、設計學院與未來學院的研究能量,成為中區智慧機器人衛星基地,經由中科管理局之扶持,得以輔導3個新創團隊,結合虛實整合技術與穿戴式裝置,讓工程師能夠通過更直覺化的介面,在智慧機械與虛實整合領域進行創新研究。 第一個研究團隊:由電機系毛偉龍教授(精密儀器中心主任)指導汽車輪框自動研磨與檢測系統。傳統輪框研磨拋光與瑕疵檢測,需依賴大量人工作業,本研究結合機械手臂,浮動研磨工具與工業相機,結合手臂模擬軟體,開發出一套自動路徑規劃控制與影像分析檢測系統,可有效提升輪框生產的效率與品質。 第二個研究團隊:由資工系林建州副教授指導,鞋子楦頭及鞋面布級放系統。此團隊整合雷射掃描以及裁切功能的機台,將鞋楦掃描資料進行三維重建,經號頭級放與鞋面布排版規劃,再將其結果傳至裁切機,省去人員操作不同機台的不便與轉移時間亦節省人力需求。透過這套級放軟體系統對小量多樣的製鞋工廠,達到降低開發大量鞋楦的成本。 第三個研究團隊:由數媒系張登文教授(自造者中心主任)與產業專案學士學位學程蕭吉甫助理教授,利用「創意工場」開發的虛實整合技術,並結合穿戴式的『混合實境介面』裝置,讓工程師能夠通過AI技術辨識使用者的手勢活動後,輕鬆控制機械手臂。並通過與輔導廠商共同建構的雲端『數位孿生模型(digital twin model)』系統,遠端分享工程師的第一人稱視角畫面,以及原型的數位模型資訊到隨身攜帶裝置上。 以上符合永續聯合指標的SDG8,透過多元化、科技升級與創新提高經濟體的產能,包括將焦點集中在高附加價值與勞動力密集的產業,促進以開發為導向的政策,支援生產活動、創意與創新。 目前三項技術皆已進入專利申請階段,同時特別聘請澳洲科廷大學專責產學合作項目的『產業參與中心』Prof. Kevin Fynn主任,與3家新創團隊簽訂跨國輔導、研發技術協作、諮詢、顧問的合作備忘錄項目。此整合型研究計畫透過設計學院與工程學院跨領域產學合作,發展精密自動化系統,進而促成工業4.0之智慧製造與工業技術進步,提升雲科大智慧製造與設計的實務能力,共同開發工程應用雛型產品系統,跟上科技產業脈動,得以迅速與職場無縫接軌,造就產學雙贏局面,為精密產業提供更多新契機。
2020/06/04
「天下USR大學公民」評比出爐
  • SDG04
  • SDG11
  • SDG17
「天下USR大學公民」評比出爐
由天下雜誌主辦的2020年「天下USR大學公民」調查結果4月21日出爐,各組榜首分別為公立一般(大型)大學的台灣大學、公立一般(中型)大學的陽明大學、私立一般大學的逢甲大學、公立技職的台灣科技大學、私立技職的朝陽科技大學。 此項調查與過往重視研究與學術聲望的傳統大學排名不同,是借鏡企業社會責任(CSR),兼顧不同「利害關係人」的架構,從大學治理、社會參與、教學承諾、環境永續四大面向,全方位檢視大學的社會責任,評選出台灣的大學公民楷模。 公立一般(大型)大學組前五名依序為臺灣大學、清華大學、成功大學、臺灣師範大學、中央大學。 公立一般(中型)大學組前五名依序為陽明大學、暨南國際大學、臺北藝術大學、臺東大學、臺中教育大學。 私立一般大學組排名依序為逢甲大學、臺北醫學大學、東海大學、中原大學、淡江大學。 公立技專校院組排名依序為臺灣科技大學、雲林科技大學、屏東科技大學、臺北科技大學、高雄科技大學。 私立技專校院組排名依序為朝陽科技大學、明志科技大學、崑山科技大學、南臺科技大學、正修科技大學。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之際,雲科大榮獲天下USR大學公民評選技職組第2名,除延續優良學風外,以「務實致用的科技大學典範」為發展願景,將持續為社會帶來正能量的重要角色,在各專業領域持續研究與創新,以知識促進社會、經濟、環境的永續發展。
2020/04/27
教師跨領域移地研習、專業研究團隊技術服務、學生跨領域實務專題 合作成果發表會
  • SDG04
  • SDG08
  • SDG11
教師跨領域移地研習、專業研究團隊技術服務、學生跨領域實務專題 合作成果發表會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於109年3月6日舉辦成果發表會:「教師跨領域移地研習、專業研究團隊技術服務、學生跨領域實務專題合作成果發表會」,此成果發表會包含下列三項子題: 教師跨領域移地研習方面: YunTech營建工程系配合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於2019年8月18~20日推動教師跨域整合學習,並與負責金門大橋工程之交通部高速公路局第二新建工程處座談與交流暨參與大金端現地工程觀摩,合計11位老師參加,並達成7位營建系教師參與專業社群的目的。 此次跨領域移地研習課程包含: 陳建州教授講授:「金烈大橋規劃、設計與施工」 孫幸宜教授講授:「感測的化學原理介紹暨討論」 詹苑君老師講授:「環保酵素之製作與應用暨討論」 陳玉芳博士講授:「市售化妝品的成份介紹暨討論」 李季霖老師講授:「視覺藝術欣賞暨討論」。 專業研究團隊技術服務方面: 吳文華特聘教授領導的結構健康監測整合型研究團隊 (吳文華老師、陳建州老師、賴國龍老師與指導的博碩士生組成) 於橋樑鋼纜索力監檢測與模擬等專業領域在國內外頗負盛名;吳文華教授研究團隊將協助交通部國道高速公路局在新建的金門大橋執行脊背主橋斜張鋼纜索力監測專業技術服務,除了持續深化產學合作外,並培育橋梁健康監檢測的專業人才。 學生跨領域實務專題合作成果方面: 為落實技職教育目的,YunTech營建工程系和電子工程系師生跨領域團隊合作,一同參加2019年5月23~25日教育部主辦於高雄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之「2019年全國技專校院學生實務專題製作競賽暨成果展決賽」,作品名稱為「全光纖干涉儀於新拌混凝土氯離子濃度檢(感)測探討」,跨領域團隊成員包含二位指導老師:營建系王劍能教授、電子系賴志賢教授;四位大學部學生為:營建系潘偉政同學(隊長)、營建系陳語笙同學、電子系林語晨同學、電子系游劭華同學,此次土木與建築群實務專題全國報名件數合計107隊,很榮幸獲得2019年全國技專校院學生實務專題製作競賽暨成果展中土木與建築群第二名,榮獲教育部頒發獎盃一座、獎狀六禎暨禮券二萬元。 ▲  營建系與電子系跨領域合作專題同學與作品合影 ▲  營建系教師專業社群參與金門大橋大金端現地工程觀摩 ▲  楊能舒校長、王健聰院長、王劍能主任及教授們合影 ▲  營建系吳文華特聘教授領導的結構健康監測專業技術服務團隊 大型鋼鍵索力量測試驗 ▲  營建系與電子系跨領域合作自製3公分光纖馬赫-詹德干涉儀
2020/03/09
雲科大旗鑑級高齡智慧健康促進示範中心啟動
  • SDG03
  • SDG11
雲科大旗鑑級高齡智慧健康促進示範中心啟動
國內第一間由大學成立的旗艦級高齡智慧健康促進示範中心,今(26日)於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科大)正式啟動開幕,該中心集結近年來雲科大在智慧健康促進的各項產學研發成果,以「完整智慧化評估」及「精準健康促進運動」為兩大主軸,雲科大楊能舒校長表示,以人為本切入,以健康促進為整體主要宣導目標,包含中高齡者各面向,從生活環境、評估檢測、樂齡運動,並全面導入科技化技術,同時兼具人才培育、國內產業媒合串接等等全面向的展示,並接軌國際進行技術串聯。 開幕活動由雲科大楊能舒校長、雲林縣衛生局曾春美局長、衛生福利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蔡淑鳳司長、經濟部工業局智慧城鄉辦公室案源輔導組江燦元副組長、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黃瑞仁院長、成大醫院斗六分院吳晉祥院長、天主教若瑟醫院李聰明院長、優盛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劉志平董事長一同啟動,與會貴賓包含雲林縣各局處長官、衛生所、長照機構、周邊鄰里、相關產業、學研界、醫界等共襄盛舉。 該中心的成立是累積多年校內研究團隊的研發成果,包含智慧醫療研究中心、休閒運動所、創新媒體實驗室、生醫系統與晶片設計實驗室及相關系所等,另融入國內相關產業產品,整合跨領域的資源,以前瞻技術發展及模擬情境場域做為國內相關產業產品之展示、試用與推廣,揭開未來全面合作新序幕,期望以雲科大為此領域之串聯平台,結合各方之能量達到最大之效益,目前並已經於校內教職員工推廣且試行健康促進完整方案。 示範中心建置經費來自各方投入,主要來自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多年經費補助的累積成果,和經濟部工業局「普及智慧城鄉生活應用計畫」,在經濟部工業局及雲林縣政府的支持下,優盛醫學科技與雲科大共同合作針對雲林縣政府對縣內高齡者智慧健康照護應用服務與健康促進之需求,另包含:如影優活股份有限公司、勝霖藥品股份有限公司及宜眾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入計畫,強化研究暨示範中心的應用,並也已經至10鄉鎮衛生所協助量測居民體適能狀況,除了可讓民眾可了解自我,數據分析結果之建議書亦將提供給雲林縣政府作為政策規劃之參考。 今日活動展示:智慧檢測區、科技樂活示範場域、智慧樂齡健康促進區,以及雲林縣高齡智慧健康照護應用服務計畫中之各項技術成果,包含:人體智慧評估技術整合平台、智慧體適能檢測、智慧科技輔具,並同時也辦理長照服務據點觀摩活動,讓衛生所/長照機構/鄰里社區人員,可以操作並瞭解各類智慧化產品,未來能導入使用。 雲科大期望以此旗鑑級高齡智慧健康促進示範中心能協助國內民眾、醫療單位、長照據點、衛生所、日照中心、護理之家、鄰里社區等等,可以導入國內科技產品與雲科大相關技術,培訓國內人才帶領健康促進運動、提供精準運動指示建議、建立人才媒合平台促成各方需求與相關人才連結,並作為產業間、產學間、學界間的多方串接平台,並由持續開發的前瞻技術促進醫材產業、運動產業、長照產業之發展。藉由可攜式科技評估設備、健康促進運動項目進入企業與社區,協助促進企業員工、社區民眾之健康生活,歡迎有興趣者,可以來洽詢。 ▲  示範中心開幕活動合影 ▲  健康促進運動區介紹 ▲  智慧化評估區
2020/03/02
花蓮介壽村 爭取聚落群文化資產
  • SDG04
  • SDG11
花蓮介壽村 爭取聚落群文化資產
介壽村是花蓮市10個眷村中,唯一還能見到原有建築群的村落,不僅富有日據時期政治背景、也具地方特色。花蓮市公所委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進行研究調查,歷經1年多訪查,昨日在民勤裡社區活動中心舉辦成果說明會,期望在公部門及居民達成共識,讓介壽村未來能有文化資產的身份,也有自己的歷史與文化定位。 介壽村原名為花蓮港市營住宅,日據時期是集合型公共住宅,是國內少數被保留下來日式屋舍;現在聚落內仍有34住戶居住於此,更不乏第一代的住戶,相當難能可貴。 「花蓮港市營住宅聚落建築群登陸先期計畫委託專業服務案」成果說明會,昨日由花蓮市長魏嘉賢主持,計畫主持人、雲科大副教授徐慧民及講師梁佳美,分別針對調查研究成果,以及後續活化再利用的各種構想藍圖、與向文化部爭取聚落建築群文化資產身份的各項內容進行說明。 梁佳美指出,先要爭取基本的「聚落建築群」的文化資產身分,才能向文化部提出各項修繕經費,希望公部門與社區民眾能朝登錄階段前進;並鼓勵推動以住代護計畫,讓住民可以繼續住在這裡,一起維護環境,一起訴說以往的故事,進而串聯成線狀的花蓮港市歷史文化廊道。 (資料來源:青年日報 花蓮介壽村 爭取聚落群文化資產) ▲  走過80年歲月,花蓮市介壽村將向文化部爭取聚落建築群文化資產身分 / 記者湯平攝
2020/02/19
雲科大鼠歲迎春產官學交流同賀
  • SDG04
  • SDG11
  • SDG17
雲科大鼠歲迎春產官學交流同賀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產學處及產學與智財育成營運中心(育成中心)聯手於1月16日舉辦「2020 YunTech 鼠歲迎春產官學交流會」,本次活動參與者包含雲林縣政府、雲科工業區服務中心、廠協會、工業區廠商、育成廠商、與全省各地產學合作廠商,超過 200 人齊聚一堂,共襄盛舉。並邀請到雲科大畢業校友線上歌手孔晨羽,為活動帶來一場音樂饗宴,讓與會者有如走入時光隧道,欣賞年代好聲音。 在 108 年金秋十月之際,由洪肇嘉教授接任產學處長暨育成中心主任,並積極推廣雲林在地品牌、參與輔導中小企業營運會議,更鏈結在地社團及串聯各項產學資源。同時108年育成中心再度獲得經濟部年度績優創育機構獎項,並榮幸今(109)年擔任中部創育機構聯盟代表,希冀未來共同扶持在地企業向上提升、引向國際產學發展。 此外,現場設有「產學、育成成果展示區」,產學處亦展現今年雲科大各 PBL 研究中心的各項成果。提升企業與學界的合作率,進而形成產學合作,促進業界研發能量與競爭力,是雲科大產學處的自我期許,而育成中心則呈現雲林進駐企業優質好物,期盼藉由活動推廣雲林在地品牌增加產品知名度。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表示:「雲科大不僅具備豐沛的學術能量,更積極串聯中小企業與在地社團的互動,冀望帶動雲林農特產業、進駐企業營運發展。藉由交流活動,期待增進彼此間情誼,創造未來合作新契機,共同引領地方產業邁向國際,也祝福大家新的一年業績蒸蒸日上」。 ▲  楊能舒校長帶領雲科大師長向貴賓賀新年快樂 ▲  雲科大產學處與育成中心聯合舉辦「2020 YunTech 鼠歲迎春產官學交流會」 ▲  楊能舒校長祝賀蒞臨貴賓新的一年業績蒸蒸日上
2020/01/20
雲科大專業領域教授,四大主軸短講分享
  • SDG04
  • SDG11
雲科大專業領域教授,四大主軸短講分享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產學處及產學與智財育成營運中心(育成中心)多年來持續推廣學校多元且專業之技術,1月16日特別舉辦「Yuntech 產業瀏覽器,攻略一網打盡」短講分享活動,邀請 8 位重量級標竿老師,以四大主題:環境材料、AI 人工智慧、生活應用、企業經營及八項議題將現代企業所應具備的新興知識、技術等議題一次性地分享。 當今網際網路的發達,使用者只要於搜索引擎輸入關鍵字,即可獲得無窮無盡的資訊,然而這些都是零碎的知識,本次活動雲科大扮演科技及知識瀏覽器,可讓與會者將現代產業所需技術、知識層面一網打盡,講師及主軸分別為洪肇嘉教授、粘譽薰教授分享環境材料;吳先晃教授、許中川教授分享 AI 人工智慧;萬騰州教授、陳士煜副教授分享生活應用;陳振燧教授、潘立芸教授分享企業經營等專業領域,讓到場參與觀眾收穫滿滿。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表示,育成中心長時間耕耘工業區及中小企業,此次技術分享與企業一同成長激發更多可能性,希冀這場學界與業界間的切磋互動,導入技術提升的新知識操作模式,洞悉現代產業攻略,一網打盡新鮮的產業情報,創造雙方合作新契機。育成中心也將持續深耕雲林在地中小企業,輔導新創團隊並推動學界及業界間的產學合作,嘗試廣泛鏈結共享彼此資源,打破以往刻板印象! ▲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頒發感謝狀感謝講者 ▲  與會來賓及貴賓大合照 ▲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楊能舒校長致詞 ▲  現場人數眾多
2020/01/17
挖掘在地的記憶,雲科視傳系同學講斗六的故事
  • SDG04
  • SDG11
挖掘在地的記憶,雲科視傳系同學講斗六的故事
斗六,對於許多人的記憶中,可能是雲林地區重要的文教區外,斗六也是一個具有豐富記憶的城市。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學生,在黃雅玲教授的帶領,透過教育部教學研究實踐計畫補助,課程中以挖掘斗六故事為主題,從文本創作、田野調查、策展與溝通、資訊視覺化設計等等單元導入外,邀請斗六在地專家與相關領域的業界專家們,進行許多專業領域上的分享。讓同學們以學理為基礎,生活場域為實驗案例,並透過與雲中街的合作,讓同學的成果進入到斗六市中心,面對斗六人,非斗六人一起來看他們所尋找到的斗六的故事!! 本次的專案成果,共有4個與斗六有關的故事探索,「啪哩啪哩來約會」用八零年代的廣播念情書來開啟,斗六約會一定要知道的事,本主題更邀請曾經也在八零年代擔任過廣播員,現為太平老師福德宮主委林勝裕先生、秘書涂家興先生,以廣播念情書的方式一起參與作品的創作。「斗六的秘密基地探索隊」透過數據調查的方式,找出老、中、青不同世代斗六人放學後的秘密基地,這裡有有斗六人知道,別人不一定知道的放學後的小樂趣。「雲中聲樂團」,挑戰以聲音為創作主要元素,讓民眾透過聲音來了解雲中街這個生活聚落中,原來好多故事就是要用聽的來感受。「在斗六創業,我是否搞錯了什麼?」創業好難,在這個看似充滿辛酸的創業世代,在斗六就是有那麼多創業的故事可說。 四個不同方向的故事主題,並與斗六雲中街生活聚落和范特喜微創文化一起合作,於12月28日起至2020年2月16日,在斗六雲中街生活聚落戶外廣場進行展出。 ▲  參展師生大合照 ▲  參展作品現場布置情形 ▲  視傳所黃文毓同學國台語雙聲帶主持展覽開幕活動 ▲  參與學生創作理念分享 ▲  各組學生個別進行展覽介紹
202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