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
意見回饋
雲聲電子報
永續發展與社會實踐中心
Facebook
雲仔 LINE Bot
ENGLISH
最新消息
學校治理
校長的話
認識雲科
辦學績效
財務資訊
資訊安全政策
友善職場
獎勵事蹟
社會責任
社會共融策略與目標
社會實踐
產業交流
推廣教育
生命教育
共好社會參與
環境保護
氣候變化因應作為
環境管理
綠色校園
校園安全
校園規劃
組織治理與利害關係人參與
治理程序
風險分析與機會
內控制度
利害關係人溝通
各委員會運作
供應商管理
永續與社會責任委員會
SDGs專區
報告書下載
利害關係人問卷
最新消息
News
所有分類
獲獎榮耀
活動宣傳
國際交流
產研成果
趨勢新訊
所有 SDG
SDG01-終結貧窮
SDG02-消除飢餓
SDG03-健康與福祉
SDG04-優質教育
SDG05-性別平權
SDG06-淨水及衛生
SDG0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
SDG08-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
SDG09-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
SDG10-減少不平等
SDG11-永續城鄉
SDG12-責任消費及生產
SDG13-氣候行動
SDG14-保育海洋生態
SDG15-保育陸域生態
SDG16-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
SDG17-多元夥伴關係
所有學院
工程學院
管理學院
設計學院
人文與科學學院
未來學院
不限年份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花蓮介壽村 爭取聚落群文化資產
介壽村是花蓮市10個眷村中,唯一還能見到原有建築群的村落,不僅富有日據時期政治背景、也具地方特色。花蓮市公所委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進行研究調查,歷經1年多訪查,昨日在民勤裡社區活動中心舉辦成果說明會,期望在公部門及居民達成共識,讓介壽村未來能有文化資產的身份,也有自己的歷史與文化定位。 介壽村原名為花蓮港市營住宅,日據時期是集合型公共住宅,是國內少數被保留下來日式屋舍;現在聚落內仍有34住戶居住於此,更不乏第一代的住戶,相當難能可貴。 「花蓮港市營住宅聚落建築群登陸先期計畫委託專業服務案」成果說明會,昨日由花蓮市長魏嘉賢主持,計畫主持人、雲科大副教授徐慧民及講師梁佳美,分別針對調查研究成果,以及後續活化再利用的各種構想藍圖、與向文化部爭取聚落建築群文化資產身份的各項內容進行說明。 梁佳美指出,先要爭取基本的「聚落建築群」的文化資產身分,才能向文化部提出各項修繕經費,希望公部門與社區民眾能朝登錄階段前進;並鼓勵推動以住代護計畫,讓住民可以繼續住在這裡,一起維護環境,一起訴說以往的故事,進而串聯成線狀的花蓮港市歷史文化廊道。 (資料來源:青年日報 花蓮介壽村 爭取聚落群文化資產) ▲ 走過80年歲月,花蓮市介壽村將向文化部爭取聚落建築群文化資產身分 / 記者湯平攝
2020
/
02
/
19
雲科大鼠歲迎春產官學交流同賀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產學處及產學與智財育成營運中心(育成中心)聯手於1月16日舉辦「2020 YunTech 鼠歲迎春產官學交流會」,本次活動參與者包含雲林縣政府、雲科工業區服務中心、廠協會、工業區廠商、育成廠商、與全省各地產學合作廠商,超過 200 人齊聚一堂,共襄盛舉。並邀請到雲科大畢業校友線上歌手孔晨羽,為活動帶來一場音樂饗宴,讓與會者有如走入時光隧道,欣賞年代好聲音。 在 108 年金秋十月之際,由洪肇嘉教授接任產學處長暨育成中心主任,並積極推廣雲林在地品牌、參與輔導中小企業營運會議,更鏈結在地社團及串聯各項產學資源。同時108年育成中心再度獲得經濟部年度績優創育機構獎項,並榮幸今(109)年擔任中部創育機構聯盟代表,希冀未來共同扶持在地企業向上提升、引向國際產學發展。 此外,現場設有「產學、育成成果展示區」,產學處亦展現今年雲科大各 PBL 研究中心的各項成果。提升企業與學界的合作率,進而形成產學合作,促進業界研發能量與競爭力,是雲科大產學處的自我期許,而育成中心則呈現雲林進駐企業優質好物,期盼藉由活動推廣雲林在地品牌增加產品知名度。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表示:「雲科大不僅具備豐沛的學術能量,更積極串聯中小企業與在地社團的互動,冀望帶動雲林農特產業、進駐企業營運發展。藉由交流活動,期待增進彼此間情誼,創造未來合作新契機,共同引領地方產業邁向國際,也祝福大家新的一年業績蒸蒸日上」。 ▲ 楊能舒校長帶領雲科大師長向貴賓賀新年快樂 ▲ 雲科大產學處與育成中心聯合舉辦「2020 YunTech 鼠歲迎春產官學交流會」 ▲ 楊能舒校長祝賀蒞臨貴賓新的一年業績蒸蒸日上
2020
/
01
/
20
雲科大專業領域教授,四大主軸短講分享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產學處及產學與智財育成營運中心(育成中心)多年來持續推廣學校多元且專業之技術,1月16日特別舉辦「Yuntech 產業瀏覽器,攻略一網打盡」短講分享活動,邀請 8 位重量級標竿老師,以四大主題:環境材料、AI 人工智慧、生活應用、企業經營及八項議題將現代企業所應具備的新興知識、技術等議題一次性地分享。 當今網際網路的發達,使用者只要於搜索引擎輸入關鍵字,即可獲得無窮無盡的資訊,然而這些都是零碎的知識,本次活動雲科大扮演科技及知識瀏覽器,可讓與會者將現代產業所需技術、知識層面一網打盡,講師及主軸分別為洪肇嘉教授、粘譽薰教授分享環境材料;吳先晃教授、許中川教授分享 AI 人工智慧;萬騰州教授、陳士煜副教授分享生活應用;陳振燧教授、潘立芸教授分享企業經營等專業領域,讓到場參與觀眾收穫滿滿。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表示,育成中心長時間耕耘工業區及中小企業,此次技術分享與企業一同成長激發更多可能性,希冀這場學界與業界間的切磋互動,導入技術提升的新知識操作模式,洞悉現代產業攻略,一網打盡新鮮的產業情報,創造雙方合作新契機。育成中心也將持續深耕雲林在地中小企業,輔導新創團隊並推動學界及業界間的產學合作,嘗試廣泛鏈結共享彼此資源,打破以往刻板印象! ▲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頒發感謝狀感謝講者 ▲ 與會來賓及貴賓大合照 ▲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楊能舒校長致詞 ▲ 現場人數眾多
2020
/
01
/
17
挖掘在地的記憶,雲科視傳系同學講斗六的故事
斗六,對於許多人的記憶中,可能是雲林地區重要的文教區外,斗六也是一個具有豐富記憶的城市。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學生,在黃雅玲教授的帶領,透過教育部教學研究實踐計畫補助,課程中以挖掘斗六故事為主題,從文本創作、田野調查、策展與溝通、資訊視覺化設計等等單元導入外,邀請斗六在地專家與相關領域的業界專家們,進行許多專業領域上的分享。讓同學們以學理為基礎,生活場域為實驗案例,並透過與雲中街的合作,讓同學的成果進入到斗六市中心,面對斗六人,非斗六人一起來看他們所尋找到的斗六的故事!! 本次的專案成果,共有4個與斗六有關的故事探索,「啪哩啪哩來約會」用八零年代的廣播念情書來開啟,斗六約會一定要知道的事,本主題更邀請曾經也在八零年代擔任過廣播員,現為太平老師福德宮主委林勝裕先生、秘書涂家興先生,以廣播念情書的方式一起參與作品的創作。「斗六的秘密基地探索隊」透過數據調查的方式,找出老、中、青不同世代斗六人放學後的秘密基地,這裡有有斗六人知道,別人不一定知道的放學後的小樂趣。「雲中聲樂團」,挑戰以聲音為創作主要元素,讓民眾透過聲音來了解雲中街這個生活聚落中,原來好多故事就是要用聽的來感受。「在斗六創業,我是否搞錯了什麼?」創業好難,在這個看似充滿辛酸的創業世代,在斗六就是有那麼多創業的故事可說。 四個不同方向的故事主題,並與斗六雲中街生活聚落和范特喜微創文化一起合作,於12月28日起至2020年2月16日,在斗六雲中街生活聚落戶外廣場進行展出。 ▲ 參展師生大合照 ▲ 參展作品現場布置情形 ▲ 視傳所黃文毓同學國台語雙聲帶主持展覽開幕活動 ▲ 參與學生創作理念分享 ▲ 各組學生個別進行展覽介紹
2020
/
01
/
02
雲科視傳 「懶螞蟻 LAZY ANT」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自12月24日(二)起至12月27日(五)止,於本校設計二館一樓黃金藝廊舉辦「第29屆畢業專題製作成果展-懶螞蟻 LAZY ANT」。「懶螞蟻」源自於日本,其意旨善於觀察、長遠規劃的人,本次以「觀察」為主題,藉由設計傳達如何成為洞察思考、善於觀察的人,對於種種事物皆能任運自然、運籌帷幄、辨別目標、指揮前進,成為想大事、想全局、想未來的螞蟻-誰說我們懶,我們只是觀察的更多! 「交哺行為」— 永遠永遠,把最好的留給你! 「雞生蛋生雞」以變幻無窮的存錢筒為樂趣,投下硬幣,成為父母教育孩子建立金錢觀的小幫手;「我的南波汪」以期刊方式闡述孩子衝動飼養寵物所衍生之問題,藉此使社會大眾知悉飼主責任;「小手保衛隊」以肥皂貼紙為創意,教育孩子生活週遭充斥病菌,好習慣從小養成。 「利他行為」— 在哪裡?真相,到底在哪裡? 「紋聲計劃」以紋身、傷痕為意象,傾聽背後故事,幫助憂鬱症患者趕走憂鬱;「那個年代」以1930年代的臺灣歌曲,創作以夢境為概念之系列專輯,使美夢中的你我,聽見噩夢纏繞的聲音;「紙巢計劃」以紙張結構設計,翻轉街友露宿街頭之刻板印象,帶動社會正向改變。 「聚落行為」— 接下來,就交給你了! 「一甘藏」將糖蔥包裝結合光柵動畫,打開包裝,即了解製作過程,讓糖蔥華麗上場;「Eh!我跟你講蛤」將馬來西亞華裔特殊腔調及用語,以趣味方式呈現給臺灣人,拉近彼此距離;「食歲知味」將時間代入味覺,撕下日曆,象徵今天已成過去,將張張日曆保存,連結祖孫情感。 「警戒行為」— 看見,但你看得還不夠清楚! 「入境漁間」以視覺設計導入食魚教育,使社會大眾了解海洋文化,讓我們從吃拯救海洋;「蟲蟲為飢」食蟲營養價值高且能救地球,將昆蟲及蛋白粉融入料理,翻轉社會大眾刻板印象;「罐養」以罐頭隱喻各類品種動物商品化,喚醒社會大眾寵物不是商品,以認養代替購買,珍愛生命。 「氣嗅行為」— 別人跟隨潮流,我創造潮流! 「巡履」不因時代變遷衝擊傳統文化,以草鞋設計使社會大眾了解八家將文化及神人間的珍貴情誼;「憶鄉時氛」將記憶中的家鄉味,裝進異鄉空間,營造家鄉感官視覺,一解思鄉苦後,繼續大步前行;「呼虎堂」以傳統文化方式讓觀能失調症患者獲得身心療癒,喚起社會大眾的反思。 青年設計師們透過設計傳達「獨特」的創意思維,並以趣味的方式展現不同角度的創意,當您親身蒞臨會場,將受到充滿創意、活力青年設計師的感染。該系將於12月24日(二)上午十點舉行開幕茶會,歡迎大家來到雲科大一起體驗新時代設計師的視覺饗宴。 ▲ 109級識別形象系統-懶螞蟻 ▲ 一甘藏作品展示 ▲ 入境漁間作品展示 ▲ 參展學生講述創作理念 ▲ 與會貴賓及師生大合照
2019
/
12
/
25
雲林山社大成果展暨課程博覽會
雲科大承辦的「雲林縣山線社區大學」,於108年12月22日在斗六市縣立雲林國中活動中心,舉辦「108年度第二學期成果展暨課程博覽會」,與會貴賓有副縣長謝淑亞、縣府教育處長邱孝文及社會教育科科長李諺亮、斗六市長林聖爵、縣議員賴淑娞、縣議員蘇于珊秘書張書德、雲林縣書法學會榮譽理事長阮威旭、縣政顧問藍文信、雲林縣山線社區大學主任(雲科大創意生活設計系教授兼設創中心主任)及山線社區大學教師及工作團隊。以「雲那邊團圓.山這邊共學」為活動主題,適逢「冬至」時節,而社區大學師生們、彼此就像家人一般共同歡慶冬至團圓,並透過期末成果展分享本學期的學期能量,展現學習成果,大秀才藝、舞技與愛心,讓社區民眾體驗社大師生展現精彩的學習魅力。 本次的活動,由「溪洲社區舞韻班」師生帶來熱情洋溢、魅力四射的舞蹈表演拉開序幕;緊接著是由廖美蕙老師領導的陶笛及烏克麗麗成果表演,另有古箏、太極拳養生氣功、二胡、社交休閒舞、佛朗明哥舞蹈入門、運動舞蹈初級班等班級,帶來一系列活潑、精采的演出;以動態的表演展現出快樂學習的喜悅,並以「鼠鼠愛SHOW」的概念,迎接新的一年。 此外,在靜態藝文區,有瀟灑揮毫的阮威旭師生書法、水墨、粉彩、新課程 – 速寫、染布、紙雕等班級;在「巧手揚藝」工藝學習區,有春仔花、手工皂、輕黏土、錦之坊拼布教室 – 李昭錦師生作品、烙畫等班級,展現精美的工藝學習成果;現場的手作場域中,特別規劃了最受市民喜愛的創意生活木工藝、基礎木作設計、綠園道工作坊、居家水電班、電腦班、米食與文化等班級,帶來互動體驗的手作學習機會,尤其是葉麗雲老師美食班師生為了響應冬至日的節慶,特別運用在地食材製作「鼠鼠平安(薯薯)串丸子麻薯」並進行義賣,現場義賣費用將悉數捐給關懷青少年的NPO社團,將社教學習的善念發揚與發酵。 在成果展當天即開始受理109-1學期新課程報名,凡於成果展當日報名上課之學員,即享有免報名費及學員證製作費之優惠,而報名109-1學期課程前50名將有機會抽紅包,抽完為止,歡迎大家把握機會,踴躍參與! 報名方式請洽雲科大的雲林縣山線社區大學校本部: 聯絡電話:(05)534-2601轉6050、6051 電子信箱:ylcles@gmail.com 雲林縣山線社區大學網站 Facebook粉絲專頁:雲林縣山線社區大學
2019
/
12
/
24
韓國首爾發明展 雲科大成績亮麗
亞洲最大發明展韓國首爾國際發明展於108年11月27日到30日在首爾世貿展覽館盛大舉辦,共吸引來自30多個國家共襄盛舉,參展作品有600餘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榮獲2金2銀4銅。 2件金牌作品之一為工設系馬永川老師(研究團隊:、林冠宇、孫靖翔)之「飛天三角架」,本產品欲解決車輛發生事故後,架設警示三角架距離不足,或架設途中發生二次意外的風險。本產品在發生事故後,後方車門會開啟並啟動產品,上層風扇會開始轉動,上下層會因重力自動往下展開,並往上飛行,透過手機操作,飛到定位地點,並滯留於空中閃爍燈光警示後方駕駛。其電源為產品和汽車間有一條電線持續供電,電線上也有燈條,若有駕駛闖入也可不停警示讓駕駛降低車速或避開此車道,而平時行駛時也會因煞車而回充電力。第二件金牌作品為化材系劉博滔老師(研究團隊:王信壹、許昌貴)之「微細導線之製作方法」,本發明為利用溶液配方和製程條件之搭配,以濕式塗佈方式製作微細導線的方法。在溶劑蒸發的過程中,藉由膠體的相互作用力,使奈米金屬線往特定方向移動,形成多條細緻導線。這是首次提出一次多導線的塗佈方法,可省去多道塗程。本發明可以免去使用昂貴的精細塗頭和塗佈機,以較粗製的塗佈設備即可製作較精細的導線。塗佈寬度可由原來濕式塗線降低至七十分之一的乾導線,達6微米寬度,導線電阻率可低至4.8×10-7 Ω.M,此值約為最低電阻率-銀材料的10倍。 2件銀牌作品之一為電機系何前程老師(研究團隊:黃于軒、侯琮瑜)之「應用於失智症早期患者的室內外擴增實境路徑導航與提醒便條輔具」,本作品「應用於失智症早期患者的室內外擴增實境路徑導航與提醒便條輔具」提供更加直覺安全的視覺輔具型路徑導航功能與更加豐富實用的視覺輔具型提醒便條功能,適用於失智症早期患者或輕度認知障礙患者。第二件作品為機械系許立傑老師(研究團隊:曾增耀)之「狹縫式針狀散熱鰭」,據IEK統計,高溫易導致電子產品損壞,加強散熱鰭片熱傳效率可有效避免電子產品過熱情形。本作品主要考量流體通過各圓柱中心狹縫,用改變狹縫寬度及各圓柱的狹縫傾斜角度,增強流場震盪頻率提升熱傳率,使狹縫式針狀散熱鰭片獲得最大散熱效益。 4件銅牌作品為創設系杜瑞澤老師(研究團隊:賴翊庭、許瀞分、李畇寬、呂姿萱、馮薏方) 之「共享駐點救護車」,本作品共享駐點救護車,將自動化救護車依城市人口分派,平均駐點配置在城鄉之中。當有緊急事故發生,撥打緊急電話,中央馬上算出從發車地到事故發生地點再到醫院最近的距離,共享駐點救護車出動,在救護車的途中救護人員會遠端指導陪同人如何做基本的搶救,最後抵達醫院。第二件為電子系黃建盛老師(研究團隊:張勝雄、管鴻、卓達雄、莊子霖、裘其軒、苗新鳳、林君豪)之「創新型虛擬投影視力檢測裝置」,本作品藉由HUD光學架構產生虛擬影像,令受測人員能在有限的空間內,看到具有符合視力量測規範的影像距離感。比起傳統的視力檢測裝置,其具有體積小、可減少人為誤差,並且能達到亂數產生視標及可自行操作的優點。尤其適合在擁擠的商業區,空間與人員都是需要考慮的成本。在視力檢測儀器及顯示產業上,本項發明是一種創舉。第三件為電子系周榮泉老師(研究團隊:周榮泉老師、廖義宏老師、賴志賢老師、陳建勳、莊博仰、嚴孝傑、黃閔祥)之「磁珠與石墨烯修飾陣列型可撓式IGZO葡萄糖感測器」。本作品特色為製作成本低、感測性能優異 (線性範圍廣、高感測度、抗干擾性佳、響應時間快)、可重複使用 (適用溫度範圍廣、生命週期長)、便宜方便又準確之葡萄糖偵測試片。第四件為機械系吳益彰老師(研究團隊:沈廷豫、詹謹聰、蘇淯順、高思穎)之「磁性無段變速器」,磁性傳動技術為當前世界研發趨勢,相較於傳統齒輪,其採用了磁鐵當作傳動媒介,屬於非接觸式元件,免除了機械接觸所帶來的摩擦損能,也大幅減少了傳動機件的磨耗與潤滑需求。搭載本技術的產品將意味著使用者可不必擔心變速箱提前耗損的問題,更不必定期更換齒輪油與零件更新等,免去費時費力的維護項目。 ▲ 隨團學生現場合照 ▲ 飛天三角架作品 ▲ 三條導線塗佈照片
2019
/
12
/
05
2019 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雲科大奪永續三大獎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今年首次角逐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就榮獲三大獎項:企業永續綜合績效TOP50、企業最佳單項績效-社會共融類、企業永續報告。其中永續報告更獲得白金獎,為大學、醫院、政府組織類組之最高榮譽。 今年「2019第十二屆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分別頒發四大獎項類別-「企業綜合績效」、「企業最佳單項績效」、「企業永續報告」及「企業永續傑出人物獎」。參獎企業橫跨製造業、服務業、金融業及大學、醫院等多元性質機構與業別,其中177家報名永續報告類、82家(含8家外商企業)報名綜合績效類,另單項績效類件數達285件,皆為歷屆之最。雲科大在眾多參賽機構中,擠進台灣TOP50企業永續獎;以2018年「淺山農村活力復甦與文化自信建立」計畫,榮獲「單項績效獎-社會共融獎」,也獲得企業永續報告類最高殊榮的白金獎。 雲科大向來以運用教育與研發資源,致力於解決地方、產業、社會與全球的經濟、社會、環境問題為辦學重要目標,在相關專業領域持續研究與創新,積極追求地區與全球永續。更在2019年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全球第101-200名,為全台第四、科大第一;在永續發展指標面向上,SDG9(產業創新和基礎設施)、SDG12(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更名列世界第44名、48名。此外,雲科大教師學術發表,在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面向上,SDG8(良好工作及經濟成長)、SDG9、SDG12共三項指標超越全球平均值。 更值得一提的是,雲科大在此次比賽中獲得非營利組織及國營事業類組最佳單項績效獎-社會共融獎,是唯一獲獎之學校機構。雲科大長年深耕雲林縣古坑鄉桂林社區,更依社區需求進行「桂林十大建設」,以提振社區活力與在地文化自信,協助底蘊深厚的台灣農村,營造出品味、文化創意與自我品牌。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表示,學校將持續投入教育與研發資源,並連結各利害關係人持續深耕學生培育、教師發展、大學貢獻、國際影響力四大層面,塑造創新、多元、友善、永續之校園,擴大學校在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之全球影響力,師生齊力促進社會共融,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 2019台灣企業永續獎-蘇嘉全院長頒發獎項予雲科大楊能舒校長 ▲ 校長獲頒台灣TCSA_TOP50企業永續獎合影
2019
/
11
/
29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