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
利害關係人問卷
意見回饋
雲聲電子報
永續發展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
Facebook
雲仔 LINE Bot
ENGLISH
最新消息
活動新聞
榮耀事蹟
永續知能
學校治理
校長的話
認識雲科
辦學績效
財務資訊
資訊安全政策
友善職場
獎勵事蹟
社會共融
社會共融策略與目標
校園安全與健康促進
產業交流
推廣教育
人權保護與平等教育
資源共享與社會共好
環境保護
氣候變化因應作為
環境管理
綠色校園
自然資源與環境教育
校園生態景觀
組織治理與利害關係人參與
治理程序
風險分析與機會
內控制度
利害關係人溝通
各委員會運作
供應商管理
永續與社會責任委員會
SDGs專區
報告書下載
活動新聞
News
所有分類
獲獎榮耀
活動宣傳
國際交流
產研成果
趨勢新訊
所有 SDG
SDG01-終結貧窮
SDG02-消除飢餓
SDG03-健康與福祉
SDG04-優質教育
SDG05-性別平權
SDG06-淨水及衛生
SDG0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
SDG08-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
SDG09-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
SDG10-減少不平等
SDG11-永續城鄉
SDG12-責任消費及生產
SDG13-氣候行動
SDG14-保育海洋生態
SDG15-保育陸域生態
SDG16-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
SDG17-多元夥伴關係
所有學院
工程學院
管理學院
設計學院
人文與科學學院
未來學院
不限年份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雲科大跨社區鏈結激盪出地方創生-翻轉豐山社區、來吉部落永續發展
110年9月14-15日在嘉義縣阿里山鄉豐山社區和來吉部落,有一場跨社區的居民討論交流,活動名稱為「110年嘉義縣阿里山鄉來吉與豐山社區──地方創生在地知識學工作坊」。這場活動是由隸屬於文化部的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所籌畫,並且得到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黃世輝教授、蘇秀婷助理教授團隊協助。在生活美學館推動地方創生計畫之下,媒合塔山東西兩邊的村落與阿里山鄉公所合作,一同討論村落內部文化資本交流與觀光合作構想,共同發展以村落文化為本的地方創生。 阿里山鄉的來吉社區、豐山社區為什麼要做地方創生?兩社區中最早經營觀光的已經有約40年歷史,老一輩對於「阿豐草路線(阿里山、豐山、草嶺)」「溪阿縱走路線」都記憶猶存。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柳蕙瑜秘書邀請台灣城鄉特色發展協會(新北市社區營造中心)許主冠理事長,以貫穿故事軸線的方式,以簡報和國內外案例向居民傳遞「地方創生」的概念與做法,以及如何系統性地由生活中發展出產業的方法,讓居民都熱情參與和積極對答。地方創生-產業永續與重生對每一個想要改善甚至改變社區的人都值得鼓勵。 工作坊討論以彩色筆將構想內容撰寫在海報上,並佐以便利貼說明,由許理事長、臺師大社會教育學系吳盈慧副教授,以及兩位雲科大教授,引導居民構思、討論,最終由居民上台發表和分享給跨社區之居民了解,並希望有後續之實踐發展。 這次活動由生活美學館與雲科大擔任媒介,串連起跨社區各組織之間的鏈結,也重新讓居民再次思考偏鄉社區的創生機會,需要以1.改變傳統價值體系、2.系統性的觀察與重新詮釋、3提出新的觀點或行為模式等,讓社區以在地文化振興活絡為重要課題,實踐山村的幸福生活,希望將此做為居民在社區中一種自我檢視與行動之方向,和自發性的責任與團結力的表現,如同一顆顆珍珠,都具有價值和獨特性,再被串聯成珍珠項鍊的環環相扣,可彼此連結成更美的飾品。 ▲ 來吉與豐山社區共同討論 ▲ 居民共同發表討論的想法(左梁崇效部落主席、右為來吉國小前主任鄭義信 ▲ 討論議題和內容以海報呈現
2021
/
09
/
16
台日國際交流 當古謠遇到民謠 鏈結國際永續發展
雲科大於110年8月12日下午籌辦日本與台灣的交流活動,為日本岐阜縣飛驒市古川町歌謠,與阿里山鄉來吉部落古謠的國際交流,活動係透過台日古歌謠交流之分享,了解日本飛驒市古川町在面臨人口少化、高齡化問題的狀況下,社區居民為了能將古歌謠繼續傳唱下去,成立「古川町歌謠保存會」,定期聚集練習以傳承古川町的歌謠。這是源自居民在社區中一種自發性的責任與團結力的表現。而自主形成社區內組織,達到傳統技藝的傳承,也是社區營造當中重要的社會支持系統之一。 在日本飛騨市政府課長三井大輔先生開場致詞下,並由日本古川町帶來7首古川町知名的歌謠,其中最特別的為飛驒地方自古以來傳承下來的所謂“喜慶”的起源,根據文獻記載大約是在190年前開始傳唱《若松樣》,此首歌謠是吉慶祈福時吟唱,故心情會變得開朗,現場氣氛也高漲起來。 台灣部分則由來吉部落分享,來吉部落位於阿里山鄉,也因為傳統文化包含語言、古謠等漸漸消逝,而讓鄒族人激起對傳統文化的保存與創新,而成立「塔山之歌–來吉鄒族古謠傳唱隊」,由鄭信義老師帶領大家團聚練唱,致力於更多鄒族青年的傳統文化學習和創新,以及到訪國際上進行宣傳和表演。 傳統古謠交流從凋零到蒐集整理、中文意涵、文化詮釋和版本差異等過程中,將古謠今唱並透過團隊學習和對外交流,思考傳統文化傳承和現代創新即興的歌曲之意義性! 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力、人才培育,思考讓「山村」以傳統音樂文化振興活絡的重要課題,讓我們看見最真實的在地服飾,因疫情仍以線上進行視訊,然而參與者也期望日後前往日本欣賞具意涵的歌謠。此次透過雲科大永續發展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智能地域設計服務研究中心的籌辦音樂交流活動,以及口譯的黃淑芬老師協助之下,也開啟與台灣山村的另一個友好區域鏈結,並也希望來吉部落古謠透過交流而有機會學習日本重視傳統文化,讓鄒族古謠成為國家指定無形文化財,更要將古謠傳遞給社會大眾,帶動所在地區的繁榮與發展,推動社會永續向前。
2021
/
08
/
12
臺日國際交流 鏈結資源 實踐在地USR精神
8月5日雲科大啟動線上交流,透過台日交流之分享,了解日本及台灣在USR(USR, 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大學社會責任)課程推動上,如何與在地連結及共同解決社區問題。 此次特別邀請千葉大學鈴木雅之 副教授、田島翔太 助理教授參與本次交流座談,分享千葉大學社區創新辦公室(OCI, Community Innovation Office)的整體推動方式,及新創公司Miraino Lab的運作分享。Miraino Lab合資企業是與當地社區合作,透過大學規劃和實踐該地區的未來形態、共同振興地方為目標,並讓學生參與解決當地社區所面臨的問題。借由解決信任,才能發揮大學USR的精神。 為了能更深入地方設計,透過在地資源的鏈結,實踐在地精神,本次交流座談邀請雲林縣古坑鄉樟湖社區發展協會林啓顯 理事長、雲林縣樟湖國民中小學陳清圳 校長,分享藍染工藝之推動及在地國中小與社區的學習與活動舉辦;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黃世輝 教授、周玟慧 主任重視USR的核心價值,藉由課程設計鏈結大學與在地合作互動,思考讓農村振興活絡的重要課題;以及《地方設計》作者蔡奕屏 老師擔任本次活動的逐步口譯,透過台日交流進一步了解台灣與日本於大學與地方共創的發展。
2021
/
08
/
05
雲科大育成輔導廠商雲程在線 成功榮登創櫃 創造永續就業環境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產學與智財育成營運中心進駐廠商「雲程在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號:7605)登錄創櫃板,獲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申請通過,於110年7月1日登錄。 該公司於106年8月1日進駐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接受育成輔導並和雲科大進行多項的產學合作及學生人才培育工作。該公司主要以專營雲端商務服務,提供雲端運算、數位服務、虛實整合及自動販賣機雲端支付等服務為主,成立至今已屆滿4年,期間公司團隊突破萬難在大數據AI雲端叢集部署、私有雲、視訊串流、低延遲物聯網、電路設計,甚至在防疫工程方面完成許多不可能的任務,目前已在國內外部署營運及獲得國內外多家簽署代理。 最近該公司的重磅即是「小弟外送」,整合公司以既有技術再突破新的領域, 全球首創 B to B to C 營運模式,可快速整合區域代理、微商、微店、外送團隊,希望可以打造出獨具中小企業特色的外送 APP。 雲程在線何俊毅董事長表示,感念雲科大育成中心一路走來的輔導,更要感謝教授給予技術開發及指導,方能提供公司優質的學子人才。雲科大產學處暨育成中心主任郭昭吟表示,創櫃版是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重要跳板,期望公司未來能一步步地穩健發展,雲科大也會積極培育各方才能的學生至企業就業,促進永續的經濟成長,讓每一個人都有一份良好工作。 ▲ 雲程在線創櫃掛牌儀式線上直播記者會 ▲ 雲程在線-線上夾娃娃APP軟體 ▲ 雲程在線-小弟外送APP軟體
2021
/
07
/
01
雲科大成立「文物修護研究與推廣中心」,持續推廣文化資產永續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物修護研究與推廣中心」,於六月二十三日上午十時舉行線上掛牌發表典禮及MOU聯盟會議。與會聯盟夥伴包括台北市艋舺龍山寺董事長黃書瑋、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檔案典藏組組長涂曉晴、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主任陳柏欽、臺南市美術館館長林育淳、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主任郭敏慧等人,共同討論大學MOU聯盟與未來的文物保存事業發展願景。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陳主任表示文資中心的修復樣態是多元的,期望與雲科大合作,招募更多有興趣的學生參與,建立與業界連結的專業人才培養途徑。臺南市美術館林館長藉由日本與法國修復莫內作品之經驗,提出未來文物修護新方向,結合產業界的經驗、學校的知識、傳統技術和新科技,未來可以將文物的修護再提升到新的高度。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郭主任提出未來與雲科大在實習、文物修護合作之願景。藉由座談會交流,中心收集政府部門、產業界在實務上的文物保存議題,持續走在時代需求最前端,透過產官學的合作,建立1+1+多元的成效。此項對應到SDG4、SDG8與SDG11之高品質教育終身學習、良好工作及經濟成長與文化、自然遺產保護永續發展。 雲科大秉持「產學一體、創新設計」的辦學理念,其務實致用的校風,深受學生與產業界之肯定。「文物修護研究與推廣中心」即透過PBL(Project Base Learning)模式,積極地將產業端的需求導入教學中,培育文物保存專業,穩定輸出技術人力,協助MOU聯盟完成各項文物保存事業,同時以資源整合的合作模式,促進國際交流。「文物修護研究與推廣中心」期望能建立文化資產保存與維護的典範,並成為文物保存事業對話交流的媒合平台。 ▲ 人文學院院長_文資系主任帶領中心揭牌合影
2021
/
06
/
23
雲科大 智慧教育入圍2021 THE 科技數位創新亞洲前八強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公布「2021亞洲大獎入圍名單THE Awards Asia」,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以「智慧教育: YunTech入學輔導機制」入圍「年度科技數位創新」亞洲前八強。其中入圍的學校還包括:新加坡國立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蘇州大學等七校。雲科大在推動教學創新上兼顧教學品質,近年更獲教育部遴選為發展深化數位學習計畫學校,導入人工智慧與教育科技,建構完善智慧校園。 少子女化、新生學習起始點差異化是大學教育所面臨的挑戰,雲科大經由建構「智慧教育環境」,打造智慧化的入學輔導機制,落實精準學習輔導(智慧同儕陪伴)。雲科大透過發展智慧教育校園,應用教育大數據建立學習預警模型,並以數位學習為工具,推出新生均優質化課程,成功達成休退學率下降之目標。 雲科大運用學習分析,分析學生學習軌跡,開發智慧教育學習預警機器人、學習儀表板進行精準輔導,以提升學習成效。經調查109年參加課程的學生(有效問卷數1,345人),87.7%認為幫助很大,並同意「精準輔導」是未來的趨勢。 雲科大除了發展智慧教育外,更因應未來資訊人才的大量需求,整合校內「產學能量」與「研究動能」培育產、官、學、研界所需之人工智慧人才,具體的行動方案是創建人工智慧學院,不但揉合「PBL智慧研究中心」之產業化、智慧化,更透過「未來科技研究中心」國際優越學術研究學者與玉山學者群強化人工智慧學院之國際化與學術化的研究動能。雲科大擔負科技大學務實致用典範的角色,積極擴大台灣高等技職教育在全球的影響力,成為「以創新教學與產業對接為特色」的世界級科技大學。 ▲ 雲林科技大學入圍照片
2021
/
06
/
23
南臺科大USR團隊參訪雲科桂林社區 學習與借鏡在地創生經驗
南臺科技大學USR團隊成員,日前偕同本校學生與樂齡大學夥伴一行人前往雲林縣古坑鄉桂林社區,實地走訪雲林科技大學「淺山農村的社會設計培力共構」團隊實踐場域,針對地方創生、社區永續及國際交流等議題進行深度交流。 ▲ 南臺科大USR團隊參訪雲科桂林社區之活動大合影。 山路蜿蜒、綠意盎然,群山環擁中的桂林社區以生產竹筍及茶葉等農產為主力,伴隨著人口嚴重流失,除傳統產業無人承續逐漸蕭條外,桂林也成為臺灣人口老化最嚴重的社區之一,為重現桂林昔日光景,淺山團隊透過USR計畫,開創雲林科技大學未來學院學生實踐專長及社區居民傳承寶貴知識與經驗的機會,重現地方特色並開發包含生態、物產、職人、實作體驗的小旅行,藉由年輕活力的注入,吸引國人對於桂林社區的注意,進而活絡地方發展。 ▲ 桂林女茶隊邱心、張佳芬與黃月津三位長輩帶領團隊成員手揉製茶,體驗手工製茶。 南臺USR團隊於該次走訪中,親眼看見雲科團隊與在地居民合力重建的筍寮與筍灶、以及社區老屋活化、傳統砌石建築與新興產業「咖啡產業與椴木香菇」等,此外,淺山團隊與社區居民亦安排手工揉茶、DIY廢物利用多肉盆栽以及竹編等各式體驗活動,成功在視覺、嗅覺、味覺、觸覺及聽覺上結合地方特色與永續理念,活動中淺山團隊師生與社區居民親切而熱絡的互動,讓人親身體驗團隊在社區長年的經營成果以及正向帶動的生命力。 ▲ 竹編劉芳如老師細心教導團隊成員做出有質感的作品。 南臺科技大學盧燈茂校長表示,雲科大淺山USR計畫深耕社區多年,除了為社區投入專業及活力,重現地方傳統特色外,多項計畫方案均考量永續經營概念,做法值得學習與借鏡,期望南臺USR團隊能活用該次交流的成果,對於大學社會責任的實踐與永續場域的經營有嶄新不同的想法,並持續深化大學社會責任在場域的實踐及長久規劃。 ▲ 雲科淺山計畫主持人劉雯瑜老師與吳享育助理負責導覽豐富生態。 資料來源:南臺科大USR團隊參訪雲科桂林社區
2021
/
04
/
29
雲科大與企業攜手轉型新世代 產學合作再創新格局
隨著數位化時代的到來,各產業均積極尋求邁入數位化創新的解方,雲科大在企業引頸期盼下,於4月23日由產學處舉辦一場產業論壇,主題為「數位轉型-讓雲科大告訴你非知不可的轉型密技」,透過雲端創新服務,將大數據轉化為協助企業決策的重要資源,協助企業踏上數位轉型的正確方向。 此次論壇分為四個單元,校內由工業管理系陳奕中助理教授的智慧決策研究中心團隊、資訊管理系許中川教授的巨量資料研究中心團隊、資訊工程系郭文中主任等三個專精於數位轉型的教授群進行產學合作經驗與研發成果分享,分別以「中小型企業在數位轉型中會遭遇到的困難」、「大數據分析的實務應用」、「數位轉型的資安考量」為題,從企業的角度,逐一破解大家對於數位轉型又期待又怕受傷害的迷思。為了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案,雲科大更首度與SYNERGIES美商訊能集思智能公司策略聯盟,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官張宗堯博士以「Enable Data to Speak Its Own Story」為題,介紹公司自行開發的JarviX系統,這是全世界首創之自然語言智慧企業決策平台,協助產業提升數據分析的品質與速度。如此的活動安排,兼顧企業數位轉型的起始實務端,到數據收集後的決策應用端,對企業幫助非常之大。 楊能舒校長表示雲科大在202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THE)評比雲科大「產業收入(知識轉移)」的績效,在93個國家和地區約1500所大學中,排名全球世界大學第28名;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雲科大在「產業、創新和基礎建設」項目排名第79名,如此豐碩的成果,歸功於企業與學校研究團隊的攜手合作,雲科大會持續努力,讓產學合作成為雲科大的亮點。
2021
/
04
/
23
雲科大響應2021世界地球日 一起森呼吸實踐環境與教育永續精神
為響應世界地球日,4月22日當天綠色冀泉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陳宇華執行長、雲科大師生及全國六所大學,發起「校園國寶樹PLANT for TAIWAN」的校園植樹活動。透過「世界地球日,一起森呼吸」雲科大活動當天也贈送出11棵牛樟樹苗給予外校的民眾認養,希冀透過校園植樹與校外贈樹的行動,擴展校園與校外綠足跡,同為地球盡一份心力,以植樹和綠足跡為地球減碳。 目前全球約248.7個台灣的面積可以種樹,相當於地球森林面積的25%,並可達到2050億噸的排碳量,為地球的環境生態帶來新的契機。同時,植樹不僅能達到造林減碳的目的,同時也象徵人才的培養。 植樹活動不僅承襲地球日最初在校園運動中所催化的環境保護精神,直接對應聯合國在永續發展的17項目標中,所延伸而出2017至2030年的森林策略計畫(UNSPF)所進行。有效擴展國內的綠足跡,以減緩全球森林覆蓋下降的趨勢,應對氣候變化,共同為環境的永續性而努力。 ▲ 校長楊能舒與綠色冀泉陳宇華執行長,攜手共同在校園種下金新木薑子
2021
/
04
/
22
創新圓夢終身學習 永續傳承豐富創業旅程
比爾蓋茨曾言:「切實執行你的夢想,以便發揮它的價值,不管夢想有多好,除非真正身體力行,否則,永遠沒有收穫。」而實踐夢想除了身體力行去做外,更需要是可以發揮的舞台,本校從102年開始迄今已持續辦理九屆「創新圓夢競賽暨展覽」,就是努力在建立輔導師生創業的圓夢舞台。 去年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這個圓夢舞台並未缺席,改用直播開幕式及線上發表方式進行,總覽這九年來的成果表現,總計已培養331組的創新團隊,並提供創意資金,協助學生將創意具體實踐。以2020年參賽的新創產品組「一甘藏」團隊為例,一個將商品結合時代歷史因素的團隊,把被視為民俗技藝的「糖蔥」包裝與光柵結合,讓包裝說「糖蔥」自己的製造故事,他們依據這個特別的作品參加2020年國際IF設計大獎,獲得設計新秀獎肯定。充分顯示出永續優質教育SDG4和永續城鄉SDG11之精神。 延續以往的佳績,今年第九屆師生創新圓夢計畫以「創投實地指導」、「青年創業分享」與「業師經驗傳承」為主軸展開,評比之獎項包括「新創商品類」、「商品服務類」(有實體作品)以及以一年級新生為主體,將「設計思考」融入校級必修通識課程之「新鮮人設計思考組」等共三大類。 今年決賽特別感謝TMI台灣創意工場何明彥投資長,及多次參加創夢活動的3+2 Design Studio謝易成設計總監,也歡迎第一次參與的果物配盧胤勳營運長及國際創新創業發展協會蔡適陽總顧問、華陽創投呂緗柔營運合夥人、財團法人音樂科技學院基金會傅惠慧執行長,給予參賽團隊實務建議。 未來雲科大也將持續補助及輔導參賽團隊改善作品,輔導參加本校璞玉計畫,讓本校有創意的師生,於國內外創新創意競賽中發光發熱!
2021
/
03
/
31
體現永續城鄉-雲科大設計學院與雲林監獄共創 「文創技藝班」社會實踐成果展
法務部矯正署雲林監獄參與「2021YunTech 社會實踐成果展」,展出與雲科大設計學院共同創立的文創技藝班成品,將雲林監獄既有之傳統工藝,融合文創元素,開發出嶄新作品令人驚豔。 雲林監獄指出,雲林監獄與雲科大設計學院於2019年3月簽署「創藝無界」合作備忘錄後,旋即於4月開課,由設計學院遴派優秀的師資蔡旺晉教授及研究生等入監授課,從基本的色彩學、設計美學等課程開始教授,收容人原本在傳統工藝技術就頗為熟稔,透過課程建構設計美感,激發收容人創意。 楊能舒校長表示,2年的課程學習與激發,於今日成果展現出令人讚賞的作品,除了推動矯正機關「創藝思維」的蛻變,也是本校推動大學社會責任(USR)耀眼的成果。更也具體顯示出雲科大在永續SDG11永續城鄉的良好體現。 典獄長林憲銘說,今天展出的成品將只是開端,猶如剛播下的種籽,搭配仔細地呵護與照顧,期待它成長茁壯、開花結果。更契合永續SDG8促進包容且永續的經濟成長,達到全面且生產力的就業,讓每一個人都有一份好工作。
2021
/
03
/
26
深耕永續 雲科育成中心邁入雲林科技工業區 鏈結學界與園區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產學與智財育成營運中心(簡稱育成中心)為雲林縣首屈一指的在地產業創生機構,連續3年榮獲經濟部績優創育機構獎項外,深耕輔導雲林科技工業區即將邁入第9年,2月正式於雲科工業區大北勢服務中心成立「雲科大育成中心分辦」,未來將更貼近企業實際需求,深化擔任學界與園區企業之重要橋接窗口! 雲科大育成中心累積23年豐沛的輔導能量,為有效長期輔導園區及近距離了解企業問題,以本校產學研大樓向外拓展新據點,於雲科工業區服務中心大樓成立分辦及人員進駐,將可更即時了解企業轉型升級、人才培育、環境安全等需求,並就近導入雲科大豐沛的各項資源。郭昭吟產學長表示,中心透過地毯式訪廠媒合園區企業適切的校內專業師資技術及各項資源,並舉辦人才培訓課程、產官學交流會等,促進企業快速轉型升級,也期望藉由深耕在地扶植中小企業之能量,協助中小企業成長後直接進駐雲科工業區,為工業區注入更多新風貌及串聯合作機會,締造產學共存共榮願景! 楊能舒校長表示,雲科大成立30年來集結產業界及學術界的需求,校內師資及學生創新研發技術堅強,在學生培育、教師發展、大學貢獻、國際影響力皆有卓越的表現,未來將持續協助企業升級發展,活化地方經濟。
2021
/
02
/
09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