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科大2024 USR西螺場域年度成果展圓滿落幕
  • SDG04
  • SDG08
  • SDG09
  • SDG11
雲科大2024 USR西螺場域年度成果展圓滿落幕
雲科大2024 USR西螺場域年度成果展圓滿落幕 雲林科技大學智能地域研究中心USR計畫執行團隊(以下簡稱智地中心),以「從心靈遍路到智能觀光-雲林朝聖廊帶的地方設計:雲科大2024USR成果展」為主題,於12月14日至12月15日至西螺生態博物館舉辦年度成果展。團隊由黃世輝教授帶領,集結了漢學應用研究所謝瑞隆教授、數位媒體設計系王照明教授、創意生活設計系蔡旺晉教授、視覺傳達設計系陳芳如教授、通識教育中心簡端良教授及跨域整合設計學士學位學程之周亞寬教授,他們帶領各自大學部及研究所的學生將西螺在地的宮廟、信仰、詩詞文化等進行調查與轉譯設計。 黃世輝教授與西螺生態博物館何美慧館長合作,帶領西螺鎮東南國中及文昌國小學生,認識老街老屋建築與宮廟古蹟的走讀;謝瑞隆教授著重調查廣福宮與福天宮之民俗信仰文化,同時也跟隨並體驗兩間宮廟的繞境活動;王照明教授團隊導入智能科技的技術,將西螺延平老街之景點美食與互動裝置遊戲結合,讓遊客以玩遊戲的方式認識西螺;蔡旺晉老師團隊將醬油文化帶入高中及大學之課程,讓學生認識醬油知識與文化後,以醬油為主題設計一道料理;陳芳如教授將菼社詩詞視覺化與智能化,以AR濾鏡互動,讓體驗者從互動中認識菼社詩詞的意涵;簡端良教授訪談社口福天宮21位志工,將其內容撰寫成一本「為此虔誠」之書籍;周亞寬教授帶領課程學生認識西螺文化並設計為小禮品。 開幕當日,特別邀請到西螺生態博物館館長、廣福宮董事長及福天宮主委等人觀賞,首先由西螺生態博物館何美慧館長為本次活動開場致詞。廣福宮林勝雄董事長表示:「在今年的廣福宮遶境活動中,謝瑞隆教授全程參與。同時,廣福宮的文化大樓即將完工,希望邀請計畫團隊協助規劃,並參與伴手禮設計,為文化推廣注入專業與創意。」 福天宮王廣鎮主委表示:「今年,雲科大在福天宮進行了多項調查工作。同時,福天宮也積極籌備文史館,計劃尋回遺失的宮廟樂器與文物,進行登錄保存與展示。透過這些努力,期望推廣宗教文化,讓宮廟文化不再僅限於繞境活動,展現其更豐富多元的歷史與內涵。」 西螺場域召集人謝瑞隆教授表示:「台灣媽祖信仰最熱絡的地方就是西螺,且雲林朝聖廊帶南來北往的節點就是在西螺鎮,除進香遶境外,藉此計畫將信仰文化路徑建立起來,能讓更多人隨時隨地都能體驗媽祖信仰文化」 最後,計畫主持人黃世輝教授表示:「USR即是希望大學與在地合作,共同推動地方發展。看到廣福宮董事長與福天宮主委真心誠意地為廟宇發展提出構想,並積極投入西螺的地方生活與宮廟文化,令人深受感動與激勵。」 西螺場域年度成果展活動大合照 西螺生態博物館何美慧館長_開幕致詞 計畫主持人黃世輝教授_開幕致詞 謝瑞隆教授向福天宮主委及幹部們介紹成果 簡端良教授團隊向福天宮主委及幹部們介紹成果   承辦單位:智能地域設計服務研究中心 單位主管:黃世輝 主任  聯 絡 人:鄧婉廷    聯絡電話:05-534-2601*2870 
2024/12/16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辦理中華商管科技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探討跨域整合之商管科技發展與教育並結合四大領域現場展演
  • SDG04
  • SDG08
  • SDG09
  • SDG11
  • SDG12
  • SDG13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辦理中華商管科技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探討跨域整合之商管科技發展與教育並結合四大領域現場展演
 今年中華商管科技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由雲科大管理學院主辦,雲科大管院院長陳昭宏代表學校致歡迎詞表示,因應商業與管理環境的轉變,商管科技與教育勢必要有全新的思考與變革,透過實踐跨區域、跨校際、跨領域的合作與資源整合,再造各校產、學、研整體發展的競爭力。     隨後,雲科大企業管理系李慶芳教授專題演講「從審查人的角度看質性研究:如何提升投稿的接受率」,此次演講主題對提升商業管理領域強調實作及個案研究有相當幫助,全國各地預先報名參與人數達百名以上,參與十分熱烈。     雲科大管院院長陳昭宏暨中華商管科技學會理事長賴奎魁指出,今年度研討會主題「跨域整合之商管科技發展與教育」,希望藉由議題的探討,供學術交流互惠,跨域整合與校際合作,交換研究與學習心得等,以提升相關領域教師之教學品質及研究視野。     除此之外,今年研討會的議題相當豐富,包含「永續經營、ESG、CSR」、「人工智慧治理」、「智慧商業資訊」、「全球與國際企業發展策略」、「會計、財務金融與公司治理」、「組織行為與人力資源」、「創新與創業管理」、「行銷、流通與顧客關係」、「休閒、健康行為管理」、「校務研究、教學實踐、教學個案」等議題。另外,研討會結合四大科技特色領域展覽攤位,包含「智慧眼動虛擬實境羽球自由對戰系統」、「越在地越國際的3D列印馬鈴薯塔」、「Best Practices in EMI Education」、「緣享養花療癒工作重設計」等展覽。希望藉今年研討會集思廣益,將學術與實務互相結合,期望師生的研究成果能為企業經營與經濟組織提供實質的貢獻。     今年度研討會收稿論文有78篇,共評選出4篇最佳論文、12篇佳作。收稿論文經審查後分3個時段12個場次現場發表,並發行論文摘要集,亦將置於網路上供社會各界閱覽,並邀請進入中華商管科技學會出版「商管科技季刊」的審查。陳昭宏院長暨賴奎魁理事長相信這些優良論著對商業及管理領域之研究與應用必有卓越貢獻與深遠的影響。 陳昭宏院長致詞 賴奎魁理事長致詞 中華商管科技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與會者 中華商管科技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會場 中華商管科技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展覽會場 承辦單位:管理學院                    單位主管:陳昭宏院長                   聯 絡 人:張婉茹                                                聯絡電話:(05)534-2601轉5008
2024/12/13
雲科大2024USR北港場域年度成果展圓滿落幕
  • SDG04
  • SDG08
  • SDG11
  • SDG17
雲科大2024USR北港場域年度成果展圓滿落幕
雲科大2024USR北港場域年度成果展圓滿落幕  雲林科技大學智能地域研究中心USR計畫執行團隊(以下簡稱智地中心),2024年12月7日至12月8日,在北港的歷史建築—大復戲院舉辦年度成果展。以「從心靈遍路到智能觀光-雲林朝聖廊帶的地方設計:雲科大2024USR成果展」為題,團隊成員由雲科大創意生活設計系教授:黃世輝、蔡旺晉、彭立勛、謝修璟及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王淑宜助理教授組成,他們帶領各自大學部及研究所的學生將北港在地的宮廟文化、傳統藝術進行調查與轉譯設計。  黃世輝教授的團隊與北港義民廟合作,廟中保存多樣工藝,如交趾陶、木雕、石碑、粧佛等,並設計介紹DM及NFC(近場通訊)設備;蔡旺晉教授的團隊以「藝閣」及「藝陣」為發想,參與北港藝閣扮演,運用創意思維打造出多部藝閣模型,建立藝閣LINE官方帳號統一存放藝閣相關資訊;彭立勛教授的團隊以北港光明屋書店及青年軍為發想,設計出相關明信片、徽章、環保袋等周邊商品及視覺圖像;謝修璟教授的團隊將北港宮廟文化的元素融入日常物品與互動裝置,設計出桌遊、鑰匙圈、桌曆及遊戲等文創商品;王淑宜教授的團隊與北港集雅軒合作,學習鼓吹引子的製作及轎前吹演奏。期望用多種方式讓遊客能夠發現仍留存北港的傳統文化。  開幕當天,邀請「南管演奏」北港集雅軒進行「轎前吹工作體驗坊」與汾雅齋南管樂團的專場演出,呈現南管樂的優雅與文化底蘊,並邀請北港鎮公所觀展支持雲科大學生們的創作。開幕致詞時,持續幫助智地中心深耕北港的蔡享潤老師表示:「北港是個有很多故事的地方,不僅有媽祖的文化還有很多很多可以被挖掘的在地文化,我自己是安靜的做啦,現在和雲科大的團隊合作,讓更多文化被看見和熟知,是相當感謝的。」  北港場域召集人蔡旺晉教授表示:「作為北港場域召集人,看到雲科大的學生與北港場域的傳統文化,從懵懂的探索最後深入瞭解並取得學習成果,這樣的成長是相當感動的。身為北港人,看到北港被後起新秀挖掘,建立許多創意設計,希望大家能廣為宣傳,讓在地居民和來往觀光客看見。」  最後,計畫主持人黃世輝教授在開幕致詞時表示:「如同集雅軒演奏陋室銘所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北港是個文化富饒之地,場地不在大,但內容極具芬芳,融合北港的傳統文化與新生代青少年的創意,聚集精萃在極具歷史意義的大復戲院中展出。 北港場域年度成果展活動大合照 「南管演奏」北港集雅軒開幕式表演 蔡享潤老師開幕式致詞 成果展導覽-1 成果展導覽-2   承辦單位:智能地域設計服務研究中心  單位主管:黃世輝 主任  聯 絡 人:許嘉娟   聯絡電話:055342601*2870 
2024/12/09
雲科大引領智慧農業「一驗多證」掌握碳減量與競爭新契機
  • SDG02
  • SDG08
  • SDG09
  • SDG12
  • SDG13
雲科大引領智慧農業「一驗多證」掌握碳減量與競爭新契機
雲科大引領智慧農業「一驗多證」掌握碳減量與競爭新契機 為助力產業有效應對全球推動淨零碳排放,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積極推進智慧農業「一驗多證」機制,致力於建立數位化的排放盤查清冊;抑制高排放熱點,並為後續減碳策略提供科學基礎,具體降低碳費與碳稅的衝擊。 雲科大與第三方查證單位建立「一驗多證」策略聯盟,去年率先將眾多查證合併,包括ISO 14064-1及ISO 14067,今年則更往前邁進一大步,納入食安的TAP產銷履歷,將碳排放視為產銷履歷的一部分,利用資訊系統整合,更有效率地將碳資產完整真實數位化記錄與TAP產銷履歷,展現智慧農業一驗多證之效應,此「農漁牧產業產品供應鏈溯源管理方法」系統業已取得美國、中華民國發明專利,未來亦是國內農業相關產業敲開國際市場的一大利器,MIT優質農產品,將讓世界再度看見另一個智慧農業TEAM TAIWAN。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表示,近年在淨零政策推動下,國內所有產業正如火如荼積極進行溫室氣體與碳足跡盤查工作;然而碳費在今年八月正式定價起跑後,國內外不約而同將依據盤查結果開始徵收碳費(稅),因此所有產業都將面臨成本提升的重大衝擊。台灣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孕育出眾多優質農產品,本次特別挑選台灣高單價且具國際競爭外銷實力的茶產業以及雲林縣特色土雞產業為主要導入產業,以掌握產品碳足跡為起點,減緩碳費(稅)對台灣本土產業的衝擊,進而搶佔國際外銷市場的戰略地位,成為開拓低碳新產品的領頭羊。 記者會大合影 一驗多證證書頒發合照 環球驗證蕭修真執行長頒發張嘉濱畜牧場溫室氣體盤查聲明書 環球驗證蕭修真執行長頒發新禾畜牧場溫室氣體盤查聲明書 環球驗證許溪圳經理頒發張定國產銷履歷證書   承辦單位:智慧農業園區研究中心 單位主管:陳敏生主任  聯 絡 人:孔祥慧   聯絡電話:(05)5342601轉5024
2024/12/05
2024【永續素養與實踐,生涯導航】通識課程影片製作競賽暨成果發表會
  • SDG04
  • SDG08
  • SDG12
  • SDG13
  • SDG17
2024【永續素養與實踐,生涯導航】通識課程影片製作競賽暨成果發表會
2024【永續素養與實踐,生涯導航】通識課程影片製作競賽暨成果發表會 雲科大的發展目標重視師生的教學符合經濟、社會與環境的需要,通識教育中心創新規劃永續素養實踐及生涯導航兩門必修課程,由實施多年的服務學習勞作教育改採線上自主學習方式教學。並且在學習後轉化爲實踐的行動,在實踐中辯證永續素養與生涯導航的學習目標。通識教育中心於113年11月13日舉辦,2024【永續素養與實踐,生涯導航】通識課程影片製作競賽暨成果發表會。透過影片製作,鼓勵同學們從線上學習延伸到線下的應用與實踐學習,設計一個有吸引力且具有教育意義的競賽。鼓勵更多學生參與這些領域的實踐與探討,期待看到各類創意影片,展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永續素養理念、學習如何規劃生涯目標和啟發,從而提高社會對這些議題的意識和實踐能力。  此次競賽,參與同學逾300名共55組,競爭激烈。邀請李翊駿老師、蔡旺晉老師、沈瑞源老師評審,挑選出12組入圍決賽,再從中選出最佳通識獎、最佳創意獎、最佳視覺獎、最佳配樂獎、競賽獎前三名等7項獎項。  由眾多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的7組作品,憑藉其創新性、藝術性及深刻的情感表達,成功贏得評審高度評價,並以非凡的視覺呈現和深刻的情感共鳴,實現富有啟發性和教育意義的藝術作品。學習永續素養與實踐、生涯導航,培養學生的通識素養核心,提升學生影片製作能力,更是這次影片製作競賽的亮點。 雲科大通識中心影片競賽暨發表會 方副校長為同學們加油鼓勵   承辦單位:通識教育中心 聯 絡 人:黃秀瑜 聯絡電話:(05)534-2601 轉3103
2024/11/13
雲科大推動USR國際接軌計畫,深化南向馬來西亞永續合作
  • SDG04
  • SDG08
  • SDG09
  • SDG11
  • SDG12
  • SDG17
雲科大推動USR國際接軌計畫,深化南向馬來西亞永續合作
雲科大推動USR國際接軌計畫,深化南向馬來西亞永續合作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科大)永續發展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於11月6日進軍馬來西亞,與拉曼大學(Universiti Tunku Abdul Rahman, UTAR)締結新里程碑,共同推進跨國大學社會責任(USR)合作。此訪不僅加深雙方合作關係,更與怡保地方創生團隊PLab及怡保師範學院簽署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台馬新南向永續發展合作計畫」。 雲科大與拉曼大學的交流自2006年建立姐妹校關係以來日益頻繁,涵蓋教師進修、學術考察、訪問、講學以及實習交換生等多元活動。特別是在2021至2022年間,雲科大張文山主任帶領團隊協助馬來西亞怡保PLab地方創生團隊成功策劃「雪州新村好品大賽BAIK_Selangor」,成為馬來西亞首個由州政府主導的品牌推廣活動,創造超過43萬令吉的銷售業績,並輔導多個地方品牌成功轉型。這項成就使雲科大獲得2022年「亞太永續行動獎金獎」(APSAA)的榮譽。 2023年7月,張主任再次率隊前往馬來西亞怡保進行田野調查,與當地社區深入交流,並開始規劃後續的台馬新南向永續發展合作計畫。該計畫預計於明年初正式啟動,為期3年,將由雲科大永續中心USR與USR-Hub團隊對接,與台灣小鎮文創、拉曼大學國際發展事務處、怡保師範學院,以及PLab等單位合作,共同實施包括地方創生、社會影響力發展等六大合作項目。 雲科大永續中心將以兩地大學與社區的共創模式,啟動以下六項合作項目: 新南向兩地大學USR團隊共同進駐地方場域合作計畫; 新南向兩地大學社會責任地方影響力與SROI平台發展計畫; 新南向兩地大學地方創生人才培育與共伴計畫; 新南向兩地大學雙聯學制與境外專班合作計畫; 新南向兩地大學永續韌性據點孵化計畫; 新南向SDGs研究議題輔導計畫。     合作計畫不僅代表雲科大對國際社會責任的持續承諾,也展現其在培育地方特色產業經營人才方面的前瞻性視野。雲科大與拉曼大學的合作,將為台灣及馬來西亞的地方發展注入新的動力,進一步推動雙方在教育及社會責任領域的深度合作。如同雲科大的口號:「大學的課程,就是地方的課程;大學的人才,就是地方的人才」,期待新南向合作計畫預計將為地方發展開創新局面。 雲科大此次馬來西亞之行,不僅強化了USR與南向永續合作,亦深化了技職教育的國際連結。未來,雲科大將持續與馬來西亞及其他東南亞國家攜手,共同致力於永續發展目標,將台灣教育影響力推向國際。 永續中心張文山主任與拉曼大學國際長交流 參訪拉曼大學圖書館等校園資源 雲科大、PLab地方創生團隊與怡保師範學院交流 雲科大永續中心團隊成員與拉曼大學團隊成員合影 與PLab簽屬合作備忘錄   承辦單位:永續發展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 單位主管:張文山  聯 絡 人:張世良  聯絡電話:2484
2024/11/12
雲科大攜手崙禾協會、美林國小!簽署MOU共創文化永續三贏
  • SDG04
  • SDG08
  • SDG10
  • SDG17
雲科大攜手崙禾協會、美林國小!簽署MOU共創文化永續三贏
雲科大攜手崙禾協會、美林國小!簽署MOU共創文化永續三贏    雲科大為落實文化永續的長遠目標,113年9月28日由漢學所葉衽榤老師代表與崙禾美地創生協會陳梧桐理事長、美林國小張志郎校長簽署MOU,建立人才培訓制度,長期培養合全堂獅陣團下一世代人才;同時面向美北村的合全堂,共同恢復崙禾村落的尚武精神與獅陣傳統,凝聚在地居民向心力,善盡大學社會責任。並建立溪口鄉的文化永續人才培訓制度與產學推廣活動。   早期的崙尾村落,在地居民崇尚武術,農忙之餘全村村民會一起打拳練身體,彼此拳頭碰拳頭,因此有「崙尾拳頭椪」之名。居民不只因此獲得保護家園的能力,也藉此凝聚向心力,衍生了獅團的村落文化。雲科大、崙禾協會、美林國小針對溪口簳仔獅傳統復興與文化觀光行銷,共同推動永續行動。    MOU簽署當日並舉辦民俗體育與獅陣文化推廣活動,超過300人次在溪口鄉崙禾協會、美林國小、溪口國中、雲科大(FB201、FB204、綜合教學大樓一樓廣場、學生活動中心中庭、人文學院)參加活動。    活動領隊之一的陳梧桐理事長回歸故鄉溪口創立協會以蘆筍翻轉農村崙禾社企提高農作價值,辦理民俗文化體育邀請賽促進地方文化永續發展,未來更規劃到馬拉威鑿井幫助非洲居民有乾淨飲水,是崙尾的大慈善家。溪口國中教務主任黃孝文老師曾拍攝紀錄片《神毽飛揚》,率領毽子、毽子、陀螺、扯鈴等隊伍獲獎無數,近來推動無人機教學享譽無數,更在今年教師節當天不辭辛勞,率領團隊進行交流和經驗分享。   本次活動獲得各校學生熱烈響應,眾多學生事先報名參與外,臨時與現場加入的同學也不在少數;由於活動氣氛動人鑼鼓喧天,也吸引了未參加活動的同學們圍觀驚嘆。參與者們實際體驗毽子、陀螺、獅陣等民俗文化的魅力,成為未來文化永續的重要種子。 簽署文化永續MOU 民俗文化打陀螺體驗 民俗文化獅陣體驗 民俗文化做毽子體驗 民俗文化踢毽子體驗   承辦單位:永續發展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 單位主管:張文山  聯 絡 人:王新恩  聯絡電話:分機301  
2024/09/30
雲林科技大學USR計畫:從心靈遍路到智能觀光-雲林朝聖廊帶地方設計成果展
  • SDG04
  • SDG08
雲林科技大學USR計畫:從心靈遍路到智能觀光-雲林朝聖廊帶地方設計成果展
 雲林科技大學USR計畫: 從心靈遍路到智能觀光-雲林朝聖廊帶地方設計成果展 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計畫USR一直以來鼓勵大專院校融入社區,透過學生的創意與熱情協助社區成長。雲科大自2019年成立USR中心以來,積極將大學社會責任納入校務發展的重要項目,展開一系列校內推動措施。本次計畫概念是從心靈遍路到智能觀光,打造雲林的朝聖廊帶。 雲林的西螺、北港即為媽祖遶境進香活動的主要中繼站和折返點。雲科大師生團隊藉由課程導入方式,紛紛走入雲林朝聖廊帶的頭(西螺)、尾(北港)兩場域,進行文史調研與在地關懷,除了繪製多樣的地圖和導覽手冊介紹場域景點、文物外,也設計中小學與高中職教案,實踐在地文化的傳承,亦將其場域文化特色轉譯成智能互動裝置與各類文創商品。 本計畫除了有雲科大師生團隊的積極投入外,也特地邀請了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館長何美慧、笨港傳薪學院經營者經營者蔡享潤擔任協同主持人,並積極與多個在地組織團體,進行互動合作,多方了解宮廟文化,進而轉化為設計元素、智能轉譯;同時也結合國外朝聖遍路經驗,運用於朝聖廊帶上的其他鄉鎮,讓沿路的廟宇與鄉土景點因有文化轉譯與設計元素的注入,化身為國內外旅客心靈成長的映照點,打造出屬於各進香者特有的心靈修煉路徑。 計畫成果展12月9-10日分別在西螺延平老街的德春齒科,以及北港大復戲院展出。西螺場域以「老廟、老街、老手藝」為主軸,與延平老街文化館共同發展老街區的觀光與文化推廣。北港場域則結合了集雅軒表演,以宮廟為核心,延伸至傳統表演藝術體驗營、文創小旅行,以及各類設計轉譯小物。 北港蕭美文鎮長親臨開幕會場致詞:北港最大的觀光資源是濃厚的宗教文化,以及多處古蹟、歷史建築。近年來也積極推動北港景點串聯和老建築活化,很高興能看見雲科大師生在北港地區的設計與智能結合傳統文化。 計畫主持人黃世輝教授提到:我們有個夢想,是能將香客轉成遊客,遊客變成對在地文化認同者。宮廟連結社造創生,對內團結、對外觀光;維護傳統表演藝術、傳統工藝、傳統祭典,那麼這樣的保存行動將有助於文化資產的保存與登錄,也有助於祭典觀光的發展。促進大學設計構想的落實,讓大學設計轉化為教育或為觀光做出貢獻。也能鼓勵年輕設計師和文史團隊加入。 透過本次展覽,希望呈現出一場豐富多元的文化饗宴,讓參與者在活動中能夠深入體驗當地的文化底蘊。 ▲活動大合照 ▲與小朋友互動 ▲西螺場域展區 ▲出席來賓-北港鎮鎮長蕭美文 ▲計畫主持人-黃世輝老師 承辦單位:智能地域設計服務研究中心 單位主管:黃世輝 聯 絡 人:詹子萱 聯絡電話:(05)534-2601 轉2870  
2023/12/14
「愛在雲林」:雲科大攜手雲科工推動交流暨技術成果展示
  • SDG04
  • SDG08
  • SDG09
「愛在雲林」:雲科大攜手雲科工推動交流暨技術成果展示
       在疫情限制逐步放鬆之際,雲林科技大學與雲林科技工業區廠商協進會,於2023年11月18日在斗六市行啟紀念館前廣場,共同舉行盛大的「112年園區聯誼交流活動暨技術成果展示」。透過活動加強產、官、學界之間的合作與溝通,並展示雲科大在各領域的最新技術成就。   活動現場布置了專門的展示區域,展出雲科大在廢氣發電、溫室氣體盤查、化學材料、生化工程、軟質材料與電子元件、機械高分子加工、電子構裝、智慧型資料庫系統等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此外,還有自造者中心、精密儀器中心、以及育成中心創新創業資源的成果展示,旨在展現雲科大如何結合理論與實務,推動創新與技術發展。   除了技術展示外,還貼心設計了多項雲林在地就業青年交流活動,鼓勵年輕人之間的友誼成長,一起營造在地溫馨、穩定的就業力量。預備為人生的幸福發展,擦出小小的火花。雲科大產學長暨育成中心主任郭昭吟強調,雲科大長期致力於深耕與雲林科技工業區企業多項產學合作互動。不僅與園區企業共同申請並成功開辦了第二屆「雲科工智能工業製造產攜專班」解決人才需求,產學與智財育成營運中心副主任翁萬德更於今年執行雲科工業區專屬之低碳轉型計畫。首發推動「三雲」工作,讓雲科大、雲科工在雲端結合,落實真正的低碳服務。   在雲科大楊能舒校長、雲林科技工業區廠協會陳麒升理事長、蘇振毅輔導理事長及李美惠榮譽理事長的積極推動下,吸引了超過180位園區廠商代表的參與活動。參與者不僅得以擺脫疫情帶來的壓力,更有機會探索未來的異業結盟和產學合作機會。期望通過這種形式的活動,進一步加強傳遞愛的力量,推動地區產業的發展,並為年輕人提供更多實踐幸福人生的機會。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成果展示歡迎大家 ▲雲林科技工業區廠商協進會陳麒升理事長開場致詞 ▲「愛在雲林」:雲科大攜手雲科工推動交流暨技術成果展示_貴賓蒞臨支持 ▲「愛在雲林」:雲科大攜手雲科工推動交流暨技術成果展示_盛大展開 ▲「愛在雲林」:雲科大攜手雲科工推動交流暨技術成果展示_大合照 承辦單位:產學與智財育成營運中心 單位主管:郭昭吟 產學長    聯 絡 人:鄭紘凱 博士後研究員  聯絡電話:(05)534-2601轉2507
2023/11/20
雲科大與林內的相遇 史懷哲培養素養
  • SDG04
  • SDG08
雲科大與林內的相遇 史懷哲培養素養
🎉 「史懷哲精神教育服務計畫」正式閉幕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實踐數年的「史懷哲精神教育服務計畫」正式閉幕,為落實偏鄉服務精神,今年暑假由6名師培生所組成的服務團隊,踏入雲林縣立林內國中帶給國中生們不一樣的挑戰。在林內國中戴元益主任及張德英老師的熱心協助下,給予師資生貼近現場的教學建議。 💡 新穎課程主題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 由雲科大師培中心吳婷婷主任帶領教師們指導各系所師培生,經由遴選且密集培訓,將教育部新增108課綱的核心素養以及興趣發展融入相關課程之中,透過課堂引導學生思辨及對日常科學之應用,希望能提升偏鄉學子的學習動機;課程除了根據個人專長及興趣,開設科目有國文、英文、數學、自然、社會、體育、電腦外,新增藝術、觀光日文、木工等等新穎課程主題。為了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老師們在彈性課程上的內容有時事議題討論、電影欣賞及義大利麵棉花糖挑戰。 為了建立學生在不同領域的興趣及專業技能,這次增設的木工課、藝術課,不同於國中課程原有的生科及美術,木工課更貼近實際物品在生產的流程,從設計到塗裝,中間會經過木材的加工、加工方法、分工合作……等,讓學生學習到產品從無到有的製作流程;則在藝術課程中,特別注重將科學與藝術結合,課程特色是引入色彩學中的光混色,用牛頓盤原理向學生介紹光在視網膜上的混色。這樣的課程設計讓學生能夠親身體驗光的混合過程,期望能更深入地了解色彩的形成與交互影響。透過這種結合科學和藝術的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意思維,讓學生以不同的角度來理解藝術創作。 📌 計畫帶來難得經驗 本次的參與史懷哲計畫的師培生們一致認為這次活動不僅僅讓他們更貼近教育現場,也是初次展示自己的教學設計以及安排,對於新生代的師資培育生來說是個十分難得的經驗,並且期許自己能為林內國中學輔學生,帶來更多樣化的學習模式以及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啟發他們對專業技能的興趣,來達到對學生以及教師都受益的理想狀態。 8月4日於林內國中校史室舉辦史懷哲計畫成果展,並剪輯這四週所發生的大小事變成一部值得回顧的小短片,而成果展內佈置玲瑯滿目的學生作品,成果豐碩,相信這次史懷哲計畫的參與者,不僅僅是孩童,甚至是教師都能獲得一段愉快且難忘的回憶。 ▲  師生大合照 ▲  師長致詞 ▲  結業式頒獎 ▲  作品展示    
2023/08/04
雲科大獲首屆「TWBA 台灣生物多樣性獎」銀獎
  • SDG08
  • SDG15
雲科大獲首屆「TWBA 台灣生物多樣性獎」銀獎
5月22日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為呼應國際生物多樣性發展趨勢,鼓勵各界重視生物多樣性議題,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於2023年起,舉辦首屆「TWBA台灣生物多樣性獎」評選活動,並於「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當日與農委會林務局合辦「台灣生物多樣性論壇」盛大頒獎,表彰致力於促進生物多樣性,具備實績成果的公私部門。 雲科大以「無人飛行載具結合人工智慧於農耕地貌辨識與應用(AI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applied to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recognition)」,榮獲首屆「台灣生物多樣性」銀獎,是今年全國僅獲獎的兩所大學其中之一。 本方案研發以無人機設備結合智慧辨識技術,幫助農田現地生物資源調查,可分析有機友善農地栽種多樣作物形成之高異質性農耕地景,除了能探討野生動物之群聚及生態廊道效應,協助組織定義、評估以及管理自然相關風險,從而採取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SDG 15),也能制定相應的商業活動、策略和財務規劃,幫助合宜增加土地利用率,運用科技輔助產業升級(SDG 8),減少組織及環境面臨的損失和影響,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永續發展。本方案研發團隊由雲科大陳靜茹助理教授(電機工程系所)師生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財團法人農業工程研究中心共同合作,該技術已取得俄羅斯、韓國多項發明獎的認證,本次「TWBA台灣生物多樣性獎」其貢獻於生物多樣性的價值也再次受到肯定。 雲科大雖無農業相關科系,但是深耕整合AI/IoT發展智慧農業應用,本次獲獎證實雲科大對於永續發展議題的關心投入,以及對於跨域整合社會參與和科技研發的實力,長期與集結師生以及研發夥伴,共同推動自然環境永續工作。 多樣性農地AI辨識分析系統 無人機團隊 雲科大技術獲生物多樣性銀獎
202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