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
意見回饋
雲聲電子報
永續發展與社會實踐中心
Facebook
雲仔 LINE Bot
ENGLISH
最新消息
學校治理
校長的話
認識雲科
辦學績效
財務資訊
資訊安全政策
友善職場
獎勵事蹟
社會共融
社會共融策略與目標
校園安全與健康促進
產業交流
推廣教育
人權保護與平等教育
資源共享與社會共好
環境保護
氣候變化因應作為
環境管理
綠色校園
自然資源與環境教育
校園規劃
組織治理與利害關係人參與
治理程序
風險分析與機會
內控制度
利害關係人溝通
各委員會運作
供應商管理
永續與社會責任委員會
SDGs專區
報告書下載
利害關係人問卷
最新消息
News
所有分類
獲獎榮耀
活動宣傳
國際交流
產研成果
趨勢新訊
所有 SDG
SDG01-終結貧窮
SDG02-消除飢餓
SDG03-健康與福祉
SDG04-優質教育
SDG05-性別平權
SDG06-淨水及衛生
SDG0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
SDG08-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
SDG09-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
SDG10-減少不平等
SDG11-永續城鄉
SDG12-責任消費及生產
SDG13-氣候行動
SDG14-保育海洋生態
SDG15-保育陸域生態
SDG16-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
SDG17-多元夥伴關係
所有學院
工程學院
管理學院
設計學院
人文與科學學院
未來學院
不限年份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本創新發明展 雲科大榮獲6金4銀
2020年第34屆「日本東京創新天才發明展」於台灣時間23日上午從日本東京傳回捷報,台灣代表團共獲得39金、25銀、3銅,總成績拿下世界第二。臺灣代表團團長、中華創新發明學會理事長吳智堯表示,東京發明展歷史悠久,每年吸引來自全球眾多人才參加,今年邁入第34屆,雖受疫情影響,參賽國家較往年少,並改以線上拍攝影片方式參與,但仍有來自俄羅斯、泰國、印尼等10個國家參與,將近200件作品參賽。 雲科大計有10件作品參展,獲得6金4銀的佳績。6件金牌作品之一為「狹縫式針狀散熱鰭」,由機械系許立傑老師(研究團隊:梁哲瑋)研發,此技術乃改良原有的針狀散熱鰭片之針狀鰭狹縫,改變其尾流型態以增加單位面積的散熱率,可增益散熱率達10~15%,大幅度提升散熱能力並減少散熱風扇運轉時間。對應SDG7人人可負擔的永續能源,改善能源效率。 第二件為「模組式雙動力輸入裝置之推桿式輪椅」,由機械系吳益彰老師(研究團隊:陳泓瑋、沈廷豫、高思穎)研發,傳統手推式輪椅會造成使用者手腕運動傷害,且只能以手掌摩擦輪圈達到剎車效果;因此設計出舊有輪椅裝上此模組設計,即能變身成具有推桿驅動之電動輔助輪椅,不但省力且保有原輪椅之收納功能,搭配碟煞在使用上更方便安全。對應SDG11永續城鄉和社會,改善使用者方便性及安全需求。 ▲ 模組式雙動力輸入裝置之推桿式輪椅 第三件為「深度學習自動舉證交通違規車輛的系統與方法」,由電子系許明華老師(研究團隊:謝孟原、林均憲、潘哲維、王斯弘)研發,此作品是透過AI實現即時的行車安全警示與自動化的違規取締。能達到即時的警示作用,並可用在易發生違規的重點路段加強違規取締,提升民眾的用路安全。對應SDG11永續城鄉和社會,以科技提升警示作用,改善道路安全。 ▲ 深度學習自動舉證交通違規車輛的系統與方法系統 第四件作品為「光源光紋辨識系統及其方法」,由電機系洪崇文老師(研究團隊:吳俊融)研發,本發明僅使用光電二極體與電阻即完成光紋現象取樣的前置線路,可實現室內定位的目標。對應SDG7人人可負擔的永續能源,透過有效的能源科技,促進能源基礎建設。 ▲ 光源光紋辨識系統及其方法示意圖 第五件作品為「自適應老花眼鏡」,由電子系黃建盛老師(研究團隊:苗新鳳、劉謙、陳慶法)研發,本作品除可兼顧看遠、看近的三焦點老花眼鏡外,對於超過頭頂的臨時工作,譬如吊掛東西或換燈泡,甚至是開車時看向車內的導航螢幕,這種上方與顳側的視角則可利用獨特的中近區功能。若是結合不同的鍍膜製程,就可變成太陽鏡片、抗藍光鏡片、變色鏡片,還可依照不同的使用情境搭配適合的鏡框,成為時尚流行配件。對應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輔助視力上不便及促進生活品質。 ▲ 自適應老花眼鏡 第六件作品為「使用雙(咔唑苯基)嘧啶和二溴雙噻吩合成共聚物及其製備可撓曲式高光學對比智慧窗」,由化材系吳知易老師(研究團隊:郭仲文、羅云暄、江佳恩、林俞萱、徐𥶙袀)研發,此電致變色材料可應用於智慧窗,利用此種技術於建築應用上,可阻擋輻射線的進入並讓適當波長的可見光通過做為照明之用,對於未來綠色環保的建築,將是一個節省能源的新興技術。對應SDG7人人可負擔的永續能源,促進能源基礎建設及節能效益。 ▲ 使用雙(咔唑苯基)嘧啶和二溴雙噻吩合成共聚物及其製備可撓曲式高光學對比智慧窗 4件銀牌作品之一為「防蒼蠅入侵裝置」,由機械系王永成老師(研究團隊:高宗彥)研發,此技術具有四大防蒼蠅侵入功能之裝置,在進入門口之周圍門框裝有不鏽鋼板加上LED燈之反射框板,形成光亮與黑暗之強烈對比,進入黑暗通道內裝有藍色微光之LED燈,可以引導到美食區之自動門口,當進入黑暗通道時即有由上端噴出來之清香檸檬霧水,以上有四大特點之裝置,可預防蒼蠅之入侵美食區。對應SDG7人人可負擔的永續能源,透過技術提升有效的能源,促進現代及永續的能源服務。 第二件作品為「全溶液製備具選擇性色彩 Fabry-Perot 干涉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由電子系陳錫釗老師(研究團隊:鄭雅駿、郭書瑋)研發,本作品以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為主體,結合了有機型 Fabry-Perot 電極結構,可依照消費者所喜愛顏色來作客製化處理,具有大面積、成本低、和可撓性等特色。對應SDG7人人可負擔的永續能源,以科技取得自然能源的管道提升電池的效能。 第三件作品為「份量控制購物籃」,由創設系杜瑞澤老師(研究團隊:駱詩晨、劉彥沛、蕭東泰、柯驊容、謝宜靜)研發,此作品是為精確採購食物而設計。根據三天內人體所需營養需求,設計1-2人、3-4 人兩種大小的購物袋。袋子可以直接放入冰箱儲存,可以引導消費者購買適量的食物,不會浪費糧食。對應SDG12負責任消費與生產,減少糧食過度浪費,促進永續管理。 第四件作品為「ICU」,由工管系陳奕中老師(研究團隊:吳懷真、林筱渝、陳沛瑜、吳佩珊、洪傳揚)研發,本產品可協助長期追蹤人們心理與情緒是否穩定,而即時發現潛在的憂鬱患者。心理醫生可以針對就診的病患進行居家追蹤,並且能在患者情緒不穩定時查看患者的心理狀態且給予回饋。對應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透過預防與追蹤治療,促進心理健康。
2020
/
08
/
25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