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
意見回饋
雲聲電子報
永續發展與社會實踐中心
Facebook
雲仔 LINE Bot
ENGLISH
最新消息
學校治理
校長的話
認識雲科
辦學績效
財務資訊
資訊安全政策
友善職場
獎勵事蹟
社會責任
社會共融策略與目標
社會實踐
產業交流
推廣教育
生命教育
共好社會參與
環境保護
氣候變化因應作為
環境管理
綠色校園
校園安全
校園規劃
組織治理與利害關係人參與
治理程序
風險分析與機會
內控制度
利害關係人溝通
各委員會運作
供應商管理
永續與社會責任委員會
SDGs專區
報告書下載
利害關係人問卷
最新消息
News
所有分類
獲獎榮耀
活動宣傳
國際交流
產研成果
趨勢新訊
所有 SDG
SDG01-終結貧窮
SDG02-消除飢餓
SDG03-健康與福祉
SDG04-優質教育
SDG05-性別平權
SDG06-淨水及衛生
SDG0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
SDG08-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
SDG09-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
SDG10-減少不平等
SDG11-永續城鄉
SDG12-責任消費及生產
SDG13-氣候行動
SDG14-保育海洋生態
SDG15-保育陸域生態
SDG16-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
SDG17-多元夥伴關係
所有學院
工程學院
管理學院
設計學院
人文與科學學院
未來學院
不限年份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本創新發明展 雲科大勇奪3金2銀
2023年第37屆「日本東京創新天才國際發明展」於112年5月18日至19日在日本東京Tokyo International Forum (TIF)舉辦完竣,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有5件作品參展,榮獲3面金牌2面銀牌。 3件金牌作品為工管系呂學毅老師(研究團隊:張乃元、林俊廷、李秉謙、倪錦修)研發的「整合流速、濁度、酸鹼值監測之智能型引流裝置-物聯網於醫療照護之應用」,此研發的智能型引流裝置結合了三種感測器與點滴架,目的是要遠端監控手術後的引流液體,透過我們自行設計的系統,可在網頁介面上顯示即時的引流液體數據,醫護人員可以不用時常跑到病房也能得知病人的引流狀況。 電子系王斯弘老師(研究團隊:資管系學生鐘家凱、陳建樺、徐育勝、謝環光、謝振揚)研發「智慧疏濬工程工地揚塵監控系統」,本作品於疏濬工程工地內使用監控攝影機錄影現場畫面,利用EdgeAI平台進行營建工地視訊串流的分析,一是辨識砂石車駛出工地時是否將防塵網蓋上;二是使用水流計計算出水流量,確認司機是否將車輛洗淨車輛,若上述二項發現有違規情況,系統將立即警告並自動紀錄,同時也提供即時監控網頁可隨時觀看現場情況,減少稽查人員的壓力也能確保工地能依法作業,還給大家一個乾淨空氣並達到ESG 企業永續發展的目標。 電子系許明華老師(研究團隊:王斯弘老師、江權祐、唐琮瀚、陳萬清)研發的「AI防洪警報系統」,本技術使用PTZ攝影機掃描周邊水域及河流,經由Nvidia Jetson Xavier NX(嵌入式開發版)進行深度學習,利用AI語意切割計算水面與岩床面積,且同時連接到水利署獲取各水庫的實時狀態,若即將發生危險,立即以AI物件偵測巡邏周遭並警示民眾及通知水域相關人員,使用邊緣運算達到及時監控、避免人員傷亡與保護環境。 2件銀牌作品為創設系尤宏章老師(研究團隊:吳品潔老師、林詩涵、廖玟琪、賴莘雅)研發的「衣物內層印刷版型」,因快時尚導致服飾過度生產又隨意丟棄,服飾產業成為全球第二大污染源,在台灣每年服裝產業所丟棄的垃圾高達九千兩百萬公噸以上,我們期望透過此發明可以減緩衣物被丟棄的速度,使回收後的二手衣應有更大的用途。當衣服在出廠前於內層淺印上版型與縫紉流程,簡易的圖示步驟使人人都能輕鬆獨立製作,由此技術從而達到服飾產業的企業責任,並期許消費者能將衣服延長永續再利用。 電子系王斯弘(研究團隊:資管系學生張良旭、林家妤、謝苡晴、林諭嫺)研發的「基於路汙辨識之省水節能洗街車應用」,本技術AI洗街車將收集到的樣本利用AI去即時分割出道路上的辨識目標物,透過NVIDIA Jetson Xavier NX邊緣運算裝置等實現AI功能。由於台灣目前沒有AI洗街專利技術,未來不只是在清理街道泥濘揚塵得以更加方便,還能將此技術延伸到掃街車及其他應用在道路上是極具可能性的。可以將汙垢辨識的技術延伸到各種清潔方面的問題,例如冷氣濾網清潔、水塔清潔等,達成更有效且方便的方式來清理髒汙。 智慧疏濬工程工地揚塵監控系統示意圖 AI防洪警報系統-河域模擬實體模型 三位隨團同學現場合影
2023
/
05
/
22
雲科大2023紐約ADC&TDC設計競賽雙創亮眼佳績!
「紐約藝術指導協會年度獎_ADC&TDC」是全球設計界知名大賽,也是全球廣告與設計界公認最具代表性的專業設計獎項,今年競賽成績於日前揭曉,雲科大設計學院學生作品在「Young Ones ADC」類別榮獲1銀獎及3優勝獎,並在「Young Ones TDC」類別當中一舉拿下「TDC Winner」的大好成績,更在「Young Ones Student Awards」全球大學排名榮獲〝全球第18名〞(蟬聯全國第一),耀眼國際為國爭光、可喜可賀! 首獲TDC WINNER的作品「新臺文」,是由視傳系陳芳如、林泰州、廖志忠、蔣世寶老師指導薛子儀、王亞筑與林璟妘三位同學共同的創作。為一款從鍵盤中誕生且具臺灣文化的文字,如同摩斯密碼為文字加密。臺灣人普遍使用注音作為中文的拼讀工具,打字時常因忘記切換中英輸入法而打錯成英數編碼,久了之後某些編碼卻能被辨讀。學生發現了此且為了宣揚注音文化,依循著注音的邏輯重新設計出一款新臺文文字系使注音有了全新的發展,讓全世界看見並了解臺灣所使用的鍵盤及文化。 榮獲銀獎的作品「CAMBIAR- 移動輪椅」和優勝作品「CAMBIAR-助行攀登」則是由工設系蔡登傳老師指導蔡鎔憶和丁珮玲等兩位同學共同的創作,獲得兩個獎項實屬難能可貴。此作品設計具有輪椅、助行、轉位的功能,產品的中空式設計讓使用者可以推進床內及椅子並利用椅背側開的方式,快速將身體轉位至床或椅子上比現有的輪椅更加安全便利,且左右能開合的自鎖系統設計讓使用者能自行操作,椅背造型可作為復健助行器的握把做使用,外型上兩件式骨架利用內部主骨架、外造型,讓產品更加美觀,椅背利用海綿包覆並且符合人體工學曲線,長時間坐著也不會感到不舒服。 同時,數媒系由劉景程和翁漢騰老師指導張喬絜、辛宥融和張筠培等3位同學的(REMAINS) 「餘跡」作品榮獲優勝獎。「餘跡」講述了兩位男孩追逐夢想,主角A及B在小學成為好朋友,他們喜歡飛機,但過於要好的兩人引起異樣目光。高中的他們遭遇霸凌,在飽含惡意的黑暗裡,主角們懷揣著各自的心思,在夢想與現實的分岔路前他們做出選擇。 創設系鄭月秀和張之怡老師所指導洪采麗、葉玟伶與張禎云3位同學的MOSSCOPE BUS STATION(公車站)作品榮獲優勝獎。(公車站)是一個方便市民轉乘的地方,更是一個環保節能的建築。這座苔蘚轉運站的建設,不僅讓這個舊公車站重獲新生,也展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相信這樣的環保建築,能夠啟發更多人去關注環境保護,並且在城市中塑造更美好的未來。 雲科大校長楊能舒表示,此次雲科以其卓越的教學特色再次獲得國際認可,是重要的里程碑,也展示「雲科設計」在全球設計領域中揚眉吐氣,肯定了雲科大設計學院在設計教育領域的優異表現,以及對學生才華的培養和專業能力的提升,期待雲科設計在未來的設計領域中能繼續〝蓄能迸發〞於國際舞台發光發亮。 作品「CAMBIAR-_移動輪椅」 作品「新臺文」
2023
/
05
/
22
2023全球創新大學排名 雲科大名列世界創新大學
2023全球創新大學排名(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for Innovation, WURI)於美國佛羅里達海灣海岸大學揭曉,共有約50個國家、300個大學參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在全球創新大學中,排名第101-200。 WURI排名系統係由歐洲漢薩同盟(Hanseatic League)之大學系統所創立,以創新性(Innovativeness)、實踐性(Implementability)以及影響力(Impact)作為評比標準,在世界各地的學界與業界皆享有高度聲譽;評比的創新類別包括:「產業應用(Industrial application)」、「創業精神(Entrepreneurial Spirit)」、「道德價值(Ethical Value)」、「學生流動性與開放性(Student Mobility and Openness)」、「危機管理(Crisis Management)」和「工業4.0 (Progress in 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每個類別都依據上述評比標準進行評估。 雲科大在「產業應用」類別,總計超過500個參與評比的項目中,全球排名第34名。獲獎的「智慧辨識產業服務研究中心(IRIS)」深獲評審高度好評。該中心以產業實際需求為主軸,開發前瞻及實用的AI智慧辨識技術,專注於「智慧檢測」、「智慧醫療」、「智慧生活」等跨領域,成立迄今已開發近百項嶄新技術,九成技術均已實際應用於產業,輔導超過 300 家企業;產學金額從2018年統計至2022年8月止,已高達1億5仟萬元,開發的技術共衍生出三家新創公司,徹底解決產業痛點,具體協助產業技術研發轉型與科技發展。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表示,雲科大係以「以創新教學與產業對接為特色的國際知名大學」為願景,核心概念為「產業對接」,不論教育或研發,皆以產業對接為思考的起點。雲科大冀望未來幾年,聚焦於發展對接產業需求的科技、培育產業需求的高階人才、提高國際知名度以吸引國際優秀師生,為產業提供優質的本土與國際人才。 資料來源:The WURI Ranking 2023網址 https://www.wuri.world/ ▲ 智慧辨識產業服務研究中心(IRIS)榮獲產業應用類別全球34名
2023
/
05
/
22
學生實務專題競賽大放異彩 雲科大榮獲9項大獎
教育部主辦2023年全國技專校院學生實務專題製作競賽暨成果展,於5月11日至12日於臺中國際展覽館進行決賽暨作品展示。本次競賽有1,362件作品報名,遴選出16類群147件參加決賽與成果展示。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入圍15件作品,楊能舒校長、李宏仁研發長在百忙中,親赴會場為同學加油打氣,該校榮獲1項第1名、3項第2名、3項第3名,以及2項佳作的好成績,並獲得12萬7仟元獎金。 學生實務專題製作競賽是技專校院學生畢業前重要的全國性指標競賽之一,學生透過日常生活的觀察,運用學校習得的專業知識和創意,作品日益獲得產業界的重視,並具備商品化的潛質。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楊能舒校長感謝學校老師除培養務實致用的人才外,亦帶領學生從事具產業競爭性的研究,期許學生在老師們的指導下,能研發出協助產業升級的技術,創造更多產學合作的機會,並繼續共同培育出優秀的技職人才。 榮獲管理群第1名為工管系傅家啟老師指導的「無顯影劑電腦斷層早期腦部缺血性中風電腦輔助診斷系統之介面開發與應用」之作品,團隊成員:李浩維、高晨暐、陳宜楹、黃鈺婷。該專題將實驗室開發偵測及辨識無顯影劑腦部電腦斷層的早期腦部缺血性病灶之深度學習模型結合圖形化使用者介面開發,設計使醫師能直接操作且易於檢視的介面,同時結合現場應用,將有誤的辨識結果請醫師重新標註,當數據達一定量時傳回模型重新進行訓練,持續精進模型精準度。 榮獲工業設計群第2名為工設系曾誰我老師所指導的「山難救援複合式擔架設計」之作品,團隊成員:蘇鈺元、柳雅萱。該專題擔架的整體結構以氣墊為主,易收納且能有效緩解移動時對傷患的些微撞擊,底部為可拆卸的鋁合金支撐架,可放置適應不同坡度、嚴峻的山難發生地形。 榮獲商品設計群第2名為創設系尤宏章老師及跨域整合設計學士學位學程吳品潔老師共同指導的「eggtion 友雞行動」之作品,團隊成員:陳姵吟、陳奕蓁、許以暄,友善養雞從校園出發,讓學生學習一場生命教育,雞蛋教育和傳遞友善養雞的思維,喚起大家在蛋荒和禽流感嚴重影響到原物料的同時,來認識雞蛋與母雞背後的價值,宗旨為有健康的雞,才有健康的蛋,最後打造出健康新生活。 榮獲動漫互動多媒體群第2名為數媒系陳思聰老師指導的「雀斑說」之作品,團隊成員:姚舒釩、康尹馨,該專題用了斑葉植物做為主要媒材,透過植物電流感測器來感應斑葉植物所傳達的訊號與電流,並將此電流資訊轉化為音樂,規劃出一套完整的體驗流程,讓觀者透過裝置與植物進行互動體驗,共同創造獨一無二的音樂,讓觀者以輕鬆、有趣、多變的方式來了解植物音樂。 電機群第3名為電機系洪崇文老師指導的「遠端自動化害蟲辨識」,團隊成員:廖政傑、蘇禹行。工業設計群第3名為工設系林姿瑩老師指導的「FORESTAXOR海岸造林無人載具系統之研究」,團隊成員:陳好羿、陳宇倫。商品設計群第3名為視傳系曹融老師、林加雯老師、趙飛帆老師、施文禮老師共同指導的「疊疊字 Stack Glyphs」,團隊成員:賴弈璇、唐德洋。電機群佳作為電機系洪崇文老師指導的「基於人工智慧類神經演算法之仿生皮膚」,團隊成員:朱晏廷、張恆恩。化工材料群佳作為化材系吳子和老師指導的「開發高性能雙金屬鋅錳尖晶石複合材料於水系鋅離子電池之應用」。 教育部技職司楊玉惠司長、雲科大楊能舒校長與獲獎師生合影 楊玉惠司長與各校長官到場為同學加油打氣 管理群第1名「無顯影劑電腦斷層早期腦部缺血性中風電腦輔助診斷系統之介面開發與應用」團隊 同學向評審簡介作品
2023
/
05
/
13
雲林運動科技示範中心成果發表 展成果帶動運動風氣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於今(14)日下午在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3樓,舉辦「SPORTS EVERYWHERE X 健康新生活」運動科技應用與產業發展專案管理計畫(111-115 年)成果發表會,雲林縣政府計畫處李明岳處長分享雲林縣運動科技示範中心經驗,展現年輕化成果帶動運動風氣。 李明岳處長表示,雲林縣政府和雲林科技大學聯手銀髪健身俱樂部打造「雲林縣運動科技示範中心」,在縣內各鄉鎮展現出優良成果,為民眾與銀髮族的生活帶來更佳的運動體驗,深入社區逐步打造永續健康城市。 雲林科技大學體育室主任暨休閒研究所長蘇維杉副教授表示,除了開辦課程與專業師資外,結合科技體適能針對各年齡層提供客製化訓練菜單,讓民眾不僅學習到正確的運動方式,更能透過科技的輔助,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並透過網路與各據點間的資料交換,從而分析出更好的運動方案,讓科技成為民眾達到更好運動效果的強力助手。 李明岳處長表示,本計畫以「據點連結據點、社區連接社區」的方式成功合作宣傳數位環狀運動系統,例如:雲科大、土庫、二崙、口湖、古坑麻園、大埤三結、斗南新崙、長泰老學堂、上好藥局、雲聚幸福、雲林健走運動群。同時規劃結合「雲林幣扭一下-雲林縣數位縣民平台」APP,只要參與相關活動賺取雲林幣,便可以在雲林縣內的合作商家以雲林幣進行購物商品的兌換或折扣,鼓勵民眾多運動、得健康,為打造永續健康城市奠下基石。 李明岳表示,雲林縣為一個老化嚴重之縣市,感謝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協助及指導,讓本縣有機會建立政府、產業及民眾合作的模式;更期許未來能持續回饋並優化整體服務模式,提供雲林縣鄉親一些健康運動的新技術及友善的場域。(圖/記者廖承恩翻攝)
2023
/
03
/
14
🚭本校全面禁菸🚭「菸害防制法」112年2月修正通過,明訂大專校院全面禁菸,禁菸年齡提升至20歲。
📋「菸害防制法」 「菸害防制法」已於112 年2 月15 日經總統修正公布,明訂大專校院全面禁菸、提升禁菸年齡至20歲、全面禁止類菸品(電子菸)及加強管制指定菸品(加熱式菸品)等規範。 📞菸害檢舉專線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之菸害檢舉專線 0800-531-531 或地方政府菸害申訴專線 05-7001364 (雲林縣) 檢附「菸害防制法」涉大專校院相關條文: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705&pid=16551
2023
/
03
/
06
國家衛生研究院 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成果發表
🤝面對超高齡社會,各單位齊心協力 2025年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根據雲林縣111年10月戶政統計資料顯示,65歲以上人口數高達133,260人,佔縣內總人口數20%,為人口高齡化相當嚴重之地區。為此國家衛生研究院(簡稱國衛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簡稱高齡研究中心)與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協力合作,於雲林地區推動各項研究,除了醫療上的服務、健康適能的推廣更是不遺餘力。 📣國衛院高齡中心推動議題研究成果 國衛院高齡中心自109年底成立,110年正式推動各項研究,而研究最重要的是能將成果實際提供民眾服務,因此為能讓民眾更了解高齡研究中心在雲林扮演的角色,特於111年12月18日斗六市膨鼠森林公園辦理「111年度成果發表記者會」共分享4個在地研究成果,包括針對民眾的健康促進與健康識能、社會疏離者健康現況探討、長者骨質疏鬆及用藥問題等,現場也設有互動攤位,邀請民眾參與醫療檢測。本次活動也請到國衛院吳秀英主任、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許志成執行長、雲林縣衛生局曾春美局長、臺大醫院雲林分院馬惠明院長、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李宏仁研發長等蒞臨,參與民眾更多達600人,活動辦理相當成功。 📝雲林縣社區健康促進與健康識能推廣計畫 由雲科大張傳育教授執行「雲林縣社區健康促進與健康識能推廣計畫」,透過《我們的銀髮時代》季刊的發行,以及深入雲林各鄉鎮,辦理各種主題的健康講座、AI科技檢測等,喚起社區居民對於自身健康的重視,提升民眾健康識能。而由臺大醫院雲林分院黃偉烈主任執行的「社會疏離者之健康現況與介入方式可行性探討」也發現,民眾社會活動參與越積極,其生活品質整體都有較佳的表現;在長者骨質疏鬆部份由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傅紹懷醫師主持的「社區長照據點長者骨質疏鬆及肌少症風險評估與預防計畫」,發現在雲林三十多個據點中,有高達七八成的據點長輩並不知道自己是骨質疏鬆的患者,且診斷率跟治療率都非常低,未來將持續推動,改善據點長輩們對自我健康的認知,並提升其診斷及治療率;高齡研究中心王貞予助研究員主持的「偏鄉社區高齡長者多重用藥相關問題評估與改善之整合性長期藥事照護模型」,以現場關心、電訪、家訪等方式關懷長輩用藥狀況,過程中發現雲林地區長輩普遍健康識能較低,如不識字、看不懂用藥指示、家庭支持薄弱、獨居等,為造成用藥問題的主因。 面對台灣高齡化趨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期盼結合各界力量,共同來推動並參與各項實證研究,通力合作,讓我國的高齡健康福祉研究成果不斷向前推展,打照高齡友善健康與福祉社會,一起活得健康、活出生命的品質! ▲ 「零接觸」檢測呼吸心率偵測技術體驗 ▲ 骨質密度檢測體驗
2023
/
01
/
18
健康永續雲林GO!運動科技示範中心揭牌儀式
為推展健康永續城市,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今(111)年在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及雲林縣政府經費補助下,建立運動科技推廣示範據點,於12月7日辦理「運動科技示範中心揭牌儀式」,邀請雲林縣政府張麗善縣長、謝淑亞副縣長、雲科大蘇純繒副校長、雲林縣政府計畫處李明岳處長、雲林縣衛生局曾春美局長、雲科大產學處郭昭吟產學長、雲科大計畫主持人蘇維杉教授、薛雅馨教授、雲林全民健康運動宣傳大使沈金永先生、雲林縣11處銀髮健身俱部執行長、銀髮族與社區民眾一同與會,共襄盛舉。 雲林縣謝淑亞副縣長(李明岳處長)表示,雲林縣政府與雲科大、國健署攜手合作,採取「資訊科技與運動科技的跨領域合作」達成所謂「據點連結據點、社區連接社區」的方式進行推廣,主動將運動科技帶入社區課程讓民眾進行體適能檢測、運動科技產品體驗相關服務,讓雲林不只是農業大縣,更要成為智慧健康運動城市。 計畫主人蘇維衫教授所提的「運動科技」,在歐美等職業運動發展成熟的國家中已經相當普遍,在我國運動國手培訓中也能見到,將平時的訓練表現、比賽成績紀錄於電腦中並透過專業人員進行分析後,向選手提出符合他個人身體特質的訓練表及專業建議,如今隨著4G、5G網路發展成熟,資訊的傳輸成本減少與高便利性,讓原本屬於專業運動領域的技術不再高不可攀,配合台灣的運動與成熟的科技產業合作,將民眾運動習慣及體能狀況整合分析,提供民眾也能享有如同職業運動的專業服務,進而讓民眾運動能「做對方向、做的快樂、做的健康」,達到全民運動之目標。 隨我國銀髮族人口逐漸增多,民眾養生觀念崛起,運動逐漸被社會所重視,而如何「科學化的運動」即「運動科技」,將不可避免地成為議題,而台灣擁有科技產業的優勢,推動上有政府積極配合下不但能達到符合公共利益且實現良善政治價值,同時能培養台灣產業整合能力並創造就業機會可為一魚兩吃。 即日起,歡迎有興趣的銀髮族、社區民眾,逕洽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或私訊Facebook粉絲專頁報名,一同加入智慧健康運動市民的行列! ▲ 謝淑亞副縣長和雲科大蘇純繒副校長合照 ▲ 民眾體驗趣 ▲ 主持人計劃說明
2022
/
12
/
07
台灣創博會雲科大獲佳績
2022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10月13日至15日於台北世貿一館展出,有來自國內外共20國發明人及機構參展,近1200件創新技術。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有3件作品參加發明競賽的學校發明,榮獲2面銀牌,成績優異。 雲科大指出,獲得銀牌之一為建築系賴明茂老師及環安系萬騰州老師帶領研究團隊董信宏的研發的作品「循環經濟與食農教育之友善雞舍複合框架」,研發由個人型延伸至家庭式、社區型之友善雞舍複合空間。採用地方材料,以組裝操作簡單之框架構成,小型構架體適於家用,其屋頂造型可自由創作設計。此外,搭配基本給水給料設備及隱密的孵蛋空間,並於內部搭設枝條利於雞隻活動踩踏,以特有生態循環處理雞隻排泄物避免雞糞產生臭味,同時製造雞糞堆肥栽培介質,栽種居家蔬菜綠美化達到與環境友善共存及生態循環之目標。此一平方公尺的都會型雞舍適合放在都會區、前庭、後院、陽台和頂樓,可以做到第三等級,同時達到豐富化友善籠飼規範。室內平飼友善雞蛋,可以養兩隻母雞,一隻雞每年消化43公斤廚餘,可產出三十公斤有機肥,生產200個雞蛋,兩隻雞就是消化廚餘86公斤,產生60公斤有機肥,雞蛋400個,「家家2隻雞,天天有蛋吃」。 另一銀牌作品為機械系吳益彰老師率陳泓瑋、游恩瑞、馮進溢、吳宗祐、Saian Nur Fajri研究團隊的專利「具雙動力輸入裝置之推桿式輪椅」,國內外目前均無相關市售產品或設計方案提出推桿驅動整合電動輔助輪椅,且市售電動輔助輪椅皆無機械式或電子式煞車裝置,造成使用者乘坐安全風險大幅提高。本設計結合推桿式輪椅與電動輔助輪椅的特點與優勢,為了提高大眾購買的意願,採用模組化設計,可直接裝設於既有的輪椅上,立即升級為電動(輔助)輪椅。 楊能舒校長表示,雲科大近年極積推動教師實務教學及學生務實致用學習,完善人才培育、產學研發及技術移轉的體系,促成學術界的研發技術與產業界接軌,創造大學與產業技術研發的合作平台。 ▲ 銀牌作品循環經濟與食農教育之友善雞舍複合框架與發明人合照 ▲ 銀牌作品具雙動力輸入裝置之推桿式輪椅與發明人合照 ▲ 李宏仁研發長、郭治平副研發長、林士弘組長、黃建盛組長與發明人合照
2022
/
10
/
15
雲科大國際展狂掃4金3銀 長照輔具研發品超實用引關注
🏆 雲科大師生參加烏克蘭國際發明展,勇奪4金3銀 雲林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工業設計、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創意生活設計、電子等系師生研究團隊,以醫療輔具、預防失智自行車、奈米纖維膜、絕美留聲機、光觸媒、低功耗記憶體元件等作品參加烏克蘭國際發明展,今獲4金3銀的好消息,為校喜添榮耀。 其中2金作品因應台灣高齡化,長期照顧及醫療資源需求倍增所研發。機械工程系教授吳益彰率學生林聰益、郭子維、吳宗祐、游恩瑞、馮進溢等人共同研發技術層次高的「醫療輔具之模組式內變速驅動機構」;工設系專任教師蔡登傳則與學生蕭伃廷研發「預防失智自行車」。 吳益彰表示,該醫療輔具機構具搖桿式驅動機構及齒輪等多段變速機構,另有設計「空檔」利於看護人員移動輪椅,使用上相當省力、便利且實用,可應用在手動輪椅、電動輪椅、醫療行動輔具。 而傳統自行車功能多著重交通運輸,或應用至肌力與心肺功能訓練方面,較少提及失智預防與復健,蔡登傳說,預防失智自行車兼具健康及運輸,除能運用在休閒娛樂上,使用者也可自由選擇調整正向踩踏前進,或逆向踩踏前進,能延緩失智發生,及提供失智者復健功能。 另創設系助理教授尤宏章與丁境誼、張芸嘉、鄭佳旻等人研發「絕美留聲機」,以形、聲、色傳達保育觀念,將特有種叫聲以留聲機形式保存,內部木樁使用可替換式裝置,對應各物種生長環境的林相,收聽過程可同時獲取保育知識。 化材系吳知易、郭仲文、賴國智、葉雅君、姚力愷、古紹瑄「以1,3-雙(咔唑-9-基)苯和2,2'-聯噻吩共聚物製備電致變色元件之長效轉換穩定性佳與高光學對比智慧窗」,粘譽薰、方采茵、陳志峰、劉明昇「開發新型可見光可激發之TiO2/ZrO2/Graphene Oxide光觸媒」,電子系許智傑、陳柏宏、吳文欽、蔡宗霖「以室溫反應式濺鍍方法製備高效能、低功耗氧化鉬電阻式記憶體」等3件作品,以其有良好穩定性、可重複使用性、節能省電、低功耗及高性能特點獲銀獎肯定。 ▲ 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研究團隊研發「預防失智自行車」,除能延緩失智發生,還提供失智者復健功能。 ▲ 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研究團隊研發「絕美留聲機」保存特有種聲音,收聽過程可同時獲取保育知識。
2022
/
09
/
27
2022世界大學千大學術排名 雲科大名列科大第一 在台排名第11
全球四大世界大學排名之一「上海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ShanghaiRanking's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簡稱ARWU)於8月15日公布「2022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本年度全球參與排名的大學共計超過2,500所,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在臺灣上榜的14所大學中,與中央大學、中興大學、台灣科技大學同列第十一名,為科技大學第一。 雲科大甫於8月10日公告的2022 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獲得6個獎項,是27個參與學校中得獎數最多的大學。共同為實踐聯合國17項永續目標而努力的大學,還包括獲得4個獎項如淡江,獲得3個獎項如成大,獲得2個獎項如陽明交大、清大,獲得1個獎項如台大、台北科大。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表示,雲科大師生共同追求「以創新教學與產業對接為特色的國際知名大學」願景,不論人才培育或產學研發都以產業對接為思考的起點。近年來由於極端氣候愈趨嚴重,雲科大在多年前就開始積極投入永續行動,在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201-300,亦為科技大學第一。楊校長期許未來幾年,雲科大能持續做到發展對接產業需求的科技、為產業提供優質的本土與國際人才,以及與夥伴機構共同為台灣與全球的永續而努力。 資料來源:ARWU 2022網址 https://www.shanghairanking.cn/rankings/arwu/2022 ▲ 雲科大於亞太永續行動博覽會榮耀飄揚 ▲ 2022雲科大碳中和宣示
2022
/
08
/
17
雲科大再顯國際交流量能 攜手日本大阪工業大學應對高齡社會問題
✈線上舉辦國際工作坊,不畏疫情,永續前行💪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於2022年6月27日至7月1日與日本大阪工業大學共同舉辦健康與福祉問題導向學習國際工作坊。在國際疫情持續延燒的衝擊下,兩校持續透過線上互動進行密切交流。與會學生在師長與助教的引導下,激盪出許多創新思維,從資料蒐集到設計實化,以打造永續樂齡社會。 此次活動由雲科大甄選10名優秀學生與大阪工業大學12名學生共同參與,由大阪工業大學機器人與設計學院大須賀教授、井上教授及益岡教授,以及雲科大8個PBL中心及2個實驗室共同指導(包含黃世輝教授、薛雅馨教授、周玟慧教授、張慶龍教授、曾思瑜教授、蔡登傳教授、洪崇文教授、許中川教授、吳先晃教授、何前程教授、夏郭賢教授)。台日學生激盪出許多設計構想與創意思維,並透過實務討論與實作技能強化問題解決能力。活動主題以高齡社會為脈絡,融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3「確保健康及促進各年齡層的福祉」,針對定位裝置、體感偵測、延緩失能及人際互動等4個議題,進行資料蒐集、設計思考、創意發想、簡報製作、小組討論及設計實化。不僅透過同儕學習與腦力激盪集思廣益,激發彼此的創意巧思,也利用遠端視訊交流雙方國情文化之差異,以及在福祉機器人相關領域的研究與發展。 🤝台日多位專家技術合作,創造多項成果✨ 雲科大執行教育部「科技大學推動國際技術人才培育學院試辦計畫」,聚焦智慧機器人專業技術領域,於108年起與大阪工業大學進行多項跨國合作。109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國邊境關閉,雲科大嘗試透過線上形式進行國際交流活動,以同質於歷年國際工作坊的規格持續與大阪工業大學合作,深化兩校情誼並豐富學生的國際視野,在疫情肆虐的困境中再顯國際交流量能。台日雙方有多位教師參與指導,雲科大更投入9位計畫培育的優秀人才擔任助教,引導與會學生發想與對話,跳脫既有框架,融合專業知識與多元思維,呈現跨領域的學習成效,為問題解決創造更多可能性,也更顯務實致用。而科技設備的便捷性也使學習不受時空限制,昇華線上交流的形式,帶動兩校互動達到工作坊之效益。 為期一週的線上國際工作坊在活絡豐碩的成果發表會中圓滿落幕,達成學術交流與課程共學之具體目標。成果包括擁有GPS定位與語音提醒功能的智能拐杖、偵測長輩心律與體溫的穿戴式手環、提高長輩運動意願與上下樓梯安全性的多功能輔助拐杖、以及活絡長輩生活與社交活動的智能盆栽。兩校師生在此次的交流中不僅拓展國際視野,也突破疫情下的困難與限制,在線上完成實境學習賦予的任務,成功延續並擴展創新的交流模式。最後,計畫主持人黃世輝教授於閉幕時亦肯定大家在此次活動付出的努力,期許雙方維持溝通熱度並深化交流合作,而能在國際上共同呈現重要的永續人才培育與研發成果。 第一組-擁有GPS定位與語音提醒功能的智能拐杖 第二組-偵測長輩心律與體溫的穿戴式手環 第四組-活絡長輩生活與社交活動的智能盆栽
2022
/
07
/
05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