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THE世界大學排名 雲科大持續往前邁進 名列國內  第 8 世界501-600名
  • SDG04
2024 THE世界大學排名 雲科大持續往前邁進 名列國內 第 8 世界501-600名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於112年9月28日公布2024年世界大學排名,台灣共有14所大學進入世界千大(去年為11所),包括11所普通大學、3所科技大學,其中雲林科大、成功大學與臺灣師範大學同列全球501-600名,並列國內第8名。 THE表示,2024年世界大學排名納入108個國家地區的1904所大學,是該單位辦理世界大學排名,20年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此項排名是依據針對1650萬份研究出版品和1.34億次學術論文引用,以及超過6.8萬多份教學與學術聲望調查回函和41萬多筆數據分析所得到的結果。 本次排名,雲科大名列全球第501-600名,國內第8名,與去年相比從601-800名持續進步,大幅往上提升一個層級。此外,雲科大在今年「上海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2023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簡稱ARWU)亦名列世界千大(701-800名)。 雲科大近年來追求「以創新教學與產業對接為特色的國際知名大學」的辦學願景,在創新教學上,積極推動以資料科學為基礎的跨域學習,以提升學生在資料革命時代的職場競爭力。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表示,雲科大在國際排名持續努力大步向前,歸功於師生們努力的結果,自他接任校長初期,每位教師平均產學金額106萬元,進步到今年預估至少可達207萬元以上,再再顯示雲科大具有優質創新契合產業需求的研發能力;此外在大學部、碩士班畢業學生就業表現方面,畢業生在上市櫃公司就任率逐年上升,代表雲科大學生深受企業青睞,亦表示學校已經掌握產業未來發展方向。雲科大將秉持著務實創新的理念,持續為台灣的高等教育與產業發展需求而努力。 2024年THE世界大學排名1000名內的台灣進榜學校    
2023/09/28
雲科大設計學院與5% Design Action攜手,啟動跨領域服務設計與人才培訓合作
  • SDG04
  • SDG09
雲科大設計學院與5% Design Action攜手,啟動跨領域服務設計與人才培訓合作
在這個充滿無限可能的時代,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與5% Design Action攜手前行,共同開創一段令人振奮的合作起點。8月17日在雲林科技大學簽署一份策略性的合作備忘錄(MOU),雙方資源藉由整合提升台灣地方之社會發展、產業推廣、人才培育等能量。 這不僅是雙方組織的合作新篇章,也象徵了雙方彼此的堅定合作,深化對於創新、人才培養的重大投入。合作備忘錄內容涵蓋: 由 5% Design Action 結合產業實務及服務設計專業,推動設計相關議題之行動;運用 5% Design Action 所屬「go action 數位系統平台」協同雲林科技大學媒合學校與產業人才資源供需;由雲林科技大學投入學術研發資源、場域設備、地方產業串連、企業組織及校友專業資源,與學校師生參與設計議題相關研究與實務推動,雙邊共同推動培育未來永續人才等相關產學計畫。 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杜瑞澤院長在簽約儀式中表示:“我們深信,創新不僅源於設計,更源於對於服務的熱情。這次合作將為我們學院的學生提供實現夢想的舞臺。” MOU的簽署將為雙方的合作夥伴關係注入新的生命力,並將服務設計和社會設計的創新思維融合在一起,為未來服務設計帶來嶄新的啟發和成果。 ▲  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與5% Design Action簽署MOU大合照 ▲  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與5% Design Action雙方簽定MOU合照 ▲  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與5% Design Action簽定MOU
2023/08/18
2023創意生活設計系叱吒國際
  • SDG04
  • SDG09
2023創意生活設計系叱吒國際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的學生們,藉由設計作品呈現改善社會環境的願景與想法,這些優秀的作品不僅是蘊含使用者心中理想的實現,2023年創設112級畢業製作成果與表現更是受各式設計大獎的肯定,屢獲嘉獎、叱吒國際! 德國著名設計協會創立的紅點設計大獎(Red dot design award)是設計人士的指標獎項亦是當今全球規模最大、最有影響力的設計競賽之一,該系有多組學生作品入圍,其中尤宏章老師、吳品潔老師指導的學生賴莘雅、林詩涵、 廖玟琪,榮護德國紅點品牌暨傳達設計大獎,作品24% Twenty-Four Percent App欲打造衣物管理APP,在如今社會衣物汰換率高、快時尚汙染的環境,衣物管理APP利於大眾在日常建立延長衣物使用的觀念,打造更環保的社會環境,三位學生在2023第三十七屆日本東京創新天才國際發明展中再創佳績,榮獲銀獎。 謝修璟老師指導的學生吳晨愷、馬佳璿作品藕泥的回嘉作業,將蓮荷產業的農廢循環設計,與地方特色教育做為產學合作的連結,建立資源循環的概念,讓家鄉土地創新與永續發展,該作品不只榮獲國內最具指標數位、跨域設計學生創意競賽展覽的放視大賞(Vision Get Wild,VGW)肯定,更是受到國際設計界奧斯卡之稱,全球最重要的學生設計獎項之一的iF設計學生獎青睞,在每年提交的作品大約為10,000 件作品中得到入圍前300的殊榮,大放異彩! 學生們在作品的選材上從不侷限,生活處處皆是創意的發想地,由鄭月秀老師、張之怡老師指導的學生戴昕楷、林琬婷使用玻璃器物,在回收與創造、建構與破壞的同時,發現日常獨特而美好的差異,作品榮獲2023第九屆新一代設計產學合作金獎殊榮!新一代產學合作是由經濟部工業局主辦、台灣設計研究院所推動,是產業跨域交流、人才跨界共創的實驗場域,能在如此重要大獎中獲得金獎無疑是對該系學生的極大肯定。 系主任謝修璟談到雲科大創設系目標就是,要培養設計人時時關心文化、社會、產業、科技之困境與脈動,從學科學習延伸到與文化、社會、產業、科技接軌,在老師的引導帶領中載譽於國內外大獎,學生們習得的學術知識、實作能力、廣闊流動的邏輯思考、利用創意及文化內涵,延伸到學生們的職涯發展,用設計改善社會,與時俱進地關心社會,連結在地,放眼國際。 ▲  紅點設計大獎-德國紅點品牌暨傳達設計大獎-學生賴莘雅、林詩涵、廖玟琪 ▲  第三十七屆日本東京創新天才國際發明展-銀獎-學生賴莘雅、林詩涵、廖玟琪 ▲  iF設計學生獎-入圍前三百-學生吳晨愷、馬佳璿 ▲  第九屆新一代設計產學合作-金獎-學生戴昕楷、林琬婷
2023/08/16
雲科大與林內的相遇 史懷哲培養素養
  • SDG04
  • SDG08
雲科大與林內的相遇 史懷哲培養素養
🎉 「史懷哲精神教育服務計畫」正式閉幕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實踐數年的「史懷哲精神教育服務計畫」正式閉幕,為落實偏鄉服務精神,今年暑假由6名師培生所組成的服務團隊,踏入雲林縣立林內國中帶給國中生們不一樣的挑戰。在林內國中戴元益主任及張德英老師的熱心協助下,給予師資生貼近現場的教學建議。 💡 新穎課程主題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 由雲科大師培中心吳婷婷主任帶領教師們指導各系所師培生,經由遴選且密集培訓,將教育部新增108課綱的核心素養以及興趣發展融入相關課程之中,透過課堂引導學生思辨及對日常科學之應用,希望能提升偏鄉學子的學習動機;課程除了根據個人專長及興趣,開設科目有國文、英文、數學、自然、社會、體育、電腦外,新增藝術、觀光日文、木工等等新穎課程主題。為了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老師們在彈性課程上的內容有時事議題討論、電影欣賞及義大利麵棉花糖挑戰。 為了建立學生在不同領域的興趣及專業技能,這次增設的木工課、藝術課,不同於國中課程原有的生科及美術,木工課更貼近實際物品在生產的流程,從設計到塗裝,中間會經過木材的加工、加工方法、分工合作……等,讓學生學習到產品從無到有的製作流程;則在藝術課程中,特別注重將科學與藝術結合,課程特色是引入色彩學中的光混色,用牛頓盤原理向學生介紹光在視網膜上的混色。這樣的課程設計讓學生能夠親身體驗光的混合過程,期望能更深入地了解色彩的形成與交互影響。透過這種結合科學和藝術的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意思維,讓學生以不同的角度來理解藝術創作。 📌 計畫帶來難得經驗 本次的參與史懷哲計畫的師培生們一致認為這次活動不僅僅讓他們更貼近教育現場,也是初次展示自己的教學設計以及安排,對於新生代的師資培育生來說是個十分難得的經驗,並且期許自己能為林內國中學輔學生,帶來更多樣化的學習模式以及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啟發他們對專業技能的興趣,來達到對學生以及教師都受益的理想狀態。 8月4日於林內國中校史室舉辦史懷哲計畫成果展,並剪輯這四週所發生的大小事變成一部值得回顧的小短片,而成果展內佈置玲瑯滿目的學生作品,成果豐碩,相信這次史懷哲計畫的參與者,不僅僅是孩童,甚至是教師都能獲得一段愉快且難忘的回憶。 ▲  師生大合照 ▲  師長致詞 ▲  結業式頒獎 ▲  作品展示    
2023/08/04
數媒系師生榮獲德國紅點競賽獎!
  • SDG04
數媒系師生榮獲德國紅點競賽獎!
數位媒體設計系大四學生參加2022德國紅點競賽獎,榮獲3項Red Dot:Winner,全系師生共享榮耀🎊 得獎資訊如下: 🖍️作品名稱:海盜熊貓 學生:劉品辰、蔡淇昀 、方凱盈、蔡涵娜 指導老師:李子強老師 創作理念:這是一個因為外界的溫暖,而可以面對並克服自己心魔的故事。主角,一位患有白斑症的演員,在兒童劇團飾演海盜熊貓這個角色。在一場排練當中,主角在拯救因為外貌和其他動物不同而被欺負的斑點動物時,卻因為與自己的過往遭遇重疊,說不出關鍵台詞,讓導演喊卡暫停。狀態不佳的主角意外讓遮住臉上白斑的妝容掉光,害怕以真面目現身在大家眼前的他只好四處躲藏,卻遇到了為他的生命帶來改變的小女孩,讓他可以重拾自信,站回舞台。動畫以溫馨、好笑為主要風格,主角的恐慌和小女孩的童趣會用畫面做出強烈對比。凸顯出即使主角認為自己再怎麼不堪,小女孩也毫不在意,她只是愛著海盜熊貓這個角色、也愛著扮演海盜熊貓的主角。 🖍️作品名稱:閉海 學生:陳重雁、朱研 、吳文瑋 、王遠飛 指導老師:劉景程老師、陳思聰老師 創作理念:在未來的地球,海洋乾涸,海床上卻封存著星球的歷史記憶,萬物的樣貌與現今相差甚遠,人類的後裔受不可抗力,困於一處巨大的環形山內部,沒有任何方法出去,此地卻有著一座詭異的巨石門坐落在山壁。環形山內的人們對外面世界一無所知,代代生活在閉鎖的世界,逐漸發展出了龐大的城市,階級制度也隨著人心不可避免的建立。主角二人也生活在山裡,老學者與他的助手。為了理清一切的謎團,作為科學家的他們,以探索世界的真相為使命,邁向那座巨大石門,他們深信唯一的出路就在門後,無論路途多麼凶險,答案一定會在旅途的終點。 🖍️作品名稱:片片 學生:洪誼蓁、陳佑誠 指導老師:劉景程老師、翁漢騰老師 創作理念:在科技的進步下,人們創造了能重現記憶的特殊裝置。而一對剛失去兒子的夫妻,究竟會慢慢走出傷痛,抑或是痛苦地陷入記憶中。
2023/08/03
賀!視傳系師生榮獲國際設計競賽大獎
  • SDG04
賀!視傳系師生榮獲國際設計競賽大獎
賀!視傳系師生榮獲2023德國紅點品牌暨傳達設計獎 Winner   🎨 作品名稱:填空Blank in’ 創作團隊:吳冠賢、鄭思瑋、李郁馨、曾俊傑 指導老師:陳芳如、林泰州、廖志忠、蔣世寶老師 創作理念:疫情使全世界面臨諸多挑戰與變化,人們被迫改變生活型態、辦公形式,在經歷不同情況的「空」後,得以在這當下重新檢視自身與群體、環境、文化、思想之間的關係,並從新的日常中理解到—「空,形成更多可能。」生活的快速變化下使所視之環境、光影與造型皆受影響。在模糊後形成的漸層裡,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找尋適合的工具去創作,在「空」中留下一道道痕跡,使平時不被注意的生活細節聚焦為主題,讓填入的答案不侷限於圖面上,用新的媒介引領觀展者抵達無邊的想像。   🎨 作品名稱:DILL AID 創作團隊:徐筠茹、黃鈺茗 指導老師:廖志忠、林泰州、蔣世寶、陳芳如老師 創作理念:對於飢荒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呢?是食物。在飢荒發生時 ,幾乎每時每刻都有人瀕臨死亡的邊緣,食物就是它們活下去的希望—油芒,是活下去的本錢也是希望的曙光!DILL在布農族語中為台灣油芒的意思,而台灣油芒是台灣特有的未來食物。它的好處多不勝數:其中營養價值比稻米、小麥高出2倍,且為無麩質穀物。此外油芒還耐旱、耐寒、耐鹽、耐蟲、耐澇能在各種貧瘠的環境下生長!油芒是60年前,台灣原住民在耕種的農作物,因其本身含有許多細小的芒刺,在脫粒的過程中會有毛穴飛散而導致搔癢的問題,加上油芒的生長期不一,需耗費大量人力進行收成,在當時比起稻米及小麥,油芒並不是最好的種植選擇,因此漸漸被遺忘。然而近幾年因全球暖化、乾旱缺水的問題日益嚴重,油芒這項未來食物才再次出現在大眾眼前。目前鮮少人認識並瞭解油芒這項農作物,我們希望透過 DILL AID 這個品牌,將油芒輸出至國際長期面臨糧食危機的國家,並提供自救及急救兩個救難方案。   🎨 作品名稱:噗嚨!Vrooom! 創作團隊:張子晴(領獎代表)、涂佩吟、陳莉彤 指導老師:胡文淵、郭世謀、黃雅玲、邱顯源老師 創作理念:有一句話是「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其實除了人,大街小巷上都能發現的機車也是台灣獨有的風景之一,同時還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我們製作了一系列台灣機車現象的圖象與遊戲結合,希望透過遊玩《噗嚨》這款遊戲產生有趣的遊戲體驗,也能讓玩家從眾多機車中尋找正確的圖像,從而在這個過程中觀察人與人、車與車之間的互動,想起自己過去騎著機車的體驗,或者在台灣的道路上所看見的機車奇觀,使大眾意識到過去習以為常的台灣機車族,原來是台灣的獨特風景之一。噗嚨,非常機車的遊戲,一起來發現台灣的美!   🎨 作品名稱:疊疊字Stack Glyphs 創作團隊:唐德洋、賴弈璇 指導老師:曹 融、林加雯、趙飛帆、施文禮老師 創作理念:文字是文化的載體,漢字中出現一種特殊的型態稱作「疊體字」,指相同字符重疊所形成的文字。以「火」字為例,可以疊出二疊字「炎」、三疊字「焱」、四疊字「燚」。我們以圖像式符號建構文字。疊體字在表達文字的「累加」與「大量」之意。疊疊字將失傳的疊體字集結成冊,重新演繹疊體字的文化脈絡。疊疊字將其分門別類為五行、人類、動物、自然、器物,共計49組,總共152字。 恭喜以上得獎師生!
2023/08/03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於 2023 亞太永續博覽會獲頒頂尖永續長等多項獎項, 永續頂尖大學實至名歸
  • SDG03
  • SDG04
  • SDG07
  • SDG09
  • SDG11
  • SDG12
  • SDG13
  • SDG17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於 2023 亞太永續博覽會獲頒頂尖永續長等多項獎項, 永續頂尖大學實至名歸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以成為永續頂尖大學為目標之一,融入 SDGs 於校務治理與發展目標已有多年,包含數位科技導入、教學創新和社區實務連結校園行動方案等。此外,也制定了長期能源管理計劃,宣告將在2046年實現校園碳中和。除了成為綠色大學外,還致力於成為永續頂尖大學。雲科大的努力成果,在表彰永續發展目標與卓越成果貢獻的「2023 APSAA 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上,獲得多項肯定。 校長楊能舒獲得亞太永續行動獎-頂尖永續長獎,全台僅兩位獲得殊榮,實屬不易。在楊校長上任以來,不但不將非都會的區域條件看作限制,而是將雲科大自詡為地方與全球的永續智庫,有責任需要支持社會發展的變革,近年發展一系列數位科技導入、教學創新、社會實務連結的校園行動方案,本次獲獎是在大學永續治理的一大肯定與亮點。此外,溫志超教授的乾淨水源永續環境教育獲得台灣永續行動獎金級、張傳育教授的智能預警系統促進嬰幼兒健康照護品質及產業獲得亞太永續行動獎銀級,以及王瀞苡教授的五股開臺尊王文資活化獲得台灣永續行動獎銅級。 本次亞太暨台灣永續獎結合博覽會,有來自台灣、日本、韓國和其他亞太國家的企業、大學和政府單位,其中更有超過百家公共和私營部門參展。去年 2022 年,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的團隊表現即已備受肯定,成為永續行動獎的大贏家,共有 29 所大學獲得獎項,其中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獲得10項獎項。校長楊能舒博士表示,學校在行政、教學和產學等各個領域都與聯合國的 SDGs 十七項目標建立連結,雖然國際社會正面臨著日益嚴峻的永續發展挑戰,而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通過其扎實的實踐和創新,展示了高等教育機構在實現永續發展目標方面的重要作用。 作為永續頂大,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將繼續實踐永續校園目標,提升技職高等教育的永續性,全面促進地方與國際接軌、經濟和環境的永續發展。本次獲獎的團隊作品於七月21-23日在亞太永續行動博覽會的雲林科技大學攤位展示,運用互動投影以及穿戴VR裝置體驗等科技,提供參展者深入了解雲科永續參與與推動的成果。另外還展示了本校針對SDGs糧食危機、USR計畫等多款教學應用桌遊等,以系統化與遊戲化互動方式,推動多元議題討論,並透過分享激發創新與跨越合作的新方法,讓雲科永續頂尖大學持續發揮永續影響力。 ▲  楊能舒校長榮獲2023頂尖永續長獎 ▲  本次雲科大於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獲得1金1銀1銅與頂尖永續長 ▲  楊能舒校長榮獲2023頂尖永續長獎
2023/07/21
雲科THE大學排名大躍進!
  • SDG04
  • SDG17
雲科THE大學排名大躍進!
每年對台灣各大專院校來說,最痛苦、也最難以說明白的,就是世界上各個不同的世界大學排名。諸如QS世界大學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THE)、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跟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上海排名,ARWU),而雲科今年在THE排名中有著明顯的進步,提升100多名,是做足了哪些功夫?原來,早在2017年,該校就開始在兩個領域默默耕耘。   雲科大校長楊能舒:分析四大世界大學排名,針對學校弱項提昇 在今年6月,由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HE)所公布的「2023亞洲地區最佳大學排名」中,雲科大為台灣地區第七名、科大中第一名,位居亞洲134名。台灣今年有43所學校上榜,去年雲科的排名在第251至第300名的區間,今年則躍升到134名,足足進步超過100多名以上。 雲科大指出,THE排名以「論文引用」、「產學收入」、「國際視野」、「研究」與「教學」等5大指標表現進行評分。楊能舒表示,最重要的是了解四大世界大學排名的指標數據,再來就要選擇與校務發展相關的排名與指標去努力,「不要為了排名而去追求排名。」 像是QS全球大學排名,在雇主調查、學術聲譽面向占50%,這裡頭人為操作空間大,對新學校不利;再加上師生比又占了20%,對於教育部編制下老師數量少的學校也不利,這都屬於學校無法靠自身努力提昇的範疇。 而US News的排名指標,75%與學術發表與論文引用有關,25%決定於學術聲譽調查;ARWU的排名指標100%決定於學術成就,均不符合科技大學貢獻產業科技與人才的使命目標。 最後,則是本次的THE亞洲排名。 教學類指標占25%(教學聲譽調查只占10%、生師比只占4.5%),學術類指標占60%(學術聲譽調查只占15%),產業收入占7.5%,國際化類指標占7.5%,與雲科大的科技大學屬性、校務發展目標最吻合,不利程度(聲譽調查與生師比)也最低。 圖/雲科大校長楊能舒。蘇義傑攝 6年前開始投入產學合作,學術發表兩方向 所以雲科大從2017年開始,一方面投入更多的資源在產學合作這個強項上,另一方面則開始補足學術發表這個弱項。 楊能舒表示,產學對雲科大不難,因為基礎很好,但提升學術發表與論文影響力的困難度較大。 「一方面是,我們培養出學術成就高的教師,就被其他國立學校挖角,如本校前幾年獲得國科會吳大猷先生紀念獎的2位教師,隔年都跳槽至頂大;另一方面,我們的老師習慣單打獨鬥,而增加國際合作論文是關鍵之一。」 因此,學校也提供許多獎勵措施,諸如鼓勵教師積極發表論文給予獎金,教授的傑出研究也給予獎金肯定等。 至於提升世界大學排名,到底對學校有什麼具體效果?楊能舒說,「我們一方面期待可以招收到更好的學生;但我們也知道,其實收不到頂大的學生。」 至於對外招生來說,他理解外國學生到台灣來唸書,或多或少都會參考排名,有一定幫助,但其實重點還是要放在加強自身辦學的能力。因此,楊能舒認為,提升國際排名只是雲科大辦學的一環,也不是最重要的,透過創新教學與產學合作,發展產業需要的科技、培養產業需要的人才,才是最優先的。 事實上幫助有限,仍以做好辦學為第一優先 誠然,儘管一時之間,許多國際大學排名都有上下,但實際上大學還是要能夠真正認清自己的目標與方向,朝厚實自身的實力、努力邁進,才會讓大學可以培養更多人才出來。 資料來源:《遠見雜誌》
2023/07/13
2023 THE年輕大學排名:「科大第1、全國第3」雲科大與台科大並列
  • SDG04
  • SDG17
2023 THE年輕大學排名:「科大第1、全國第3」雲科大與台科大並列
全球知名的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日前公佈了「2023全球年輕大學排名(Young University Rankings)」,此排名係以「論文引用(Citation)」、「產學收入(Industry Income)」、「國際視野(International outlook)」、「研究(Research)」與「教學(Teaching)」等5大分項指標表現進行排名,雲科大在年輕大學排名151-200名,為台灣進榜學校中,名次進步最多,由去年排名科大第2,今年挺進到與台科大並列科大第1,全台排名第3名。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的年輕大學排名始於2012年,以校齡50年以下的大學為評比對象,今年邁入第12年。此次共有963所大學參加排名,台灣今年破紀錄有18所學校上榜,比去年17所微幅上升。THE 2023年輕大學排名方法,採用與世界大學排名相同的方法來評估,惟權重經過重新調整,以反映年輕大學的使命概況。其中有關於「教學」30%、「研究」30%、「論文引用」30%、「國際視野」7.5%與「產學收入」2.5%,由於雲科大的師均產學金額長期名列全國前7名之中,另加上雲科大近幾年執行學術國際化頗有建樹,因此排名進步顯著。 ▲  2023 THE年輕大學排名 雲科大與台科大並列科大第1  全國第3 雲科大除了THE年輕大學與亞洲地區最佳大學排名表現亮眼外,在THE世界大學影響力方面,仍持續維持國內科大第一名;雲科大依舊不敢絲毫鬆懈,更致力於善盡大學社會責任、創新教學與鏈結產業。近期榮獲教育部「建置區域產業人才培育及技術培育基地計畫」-「中部地區汽車零組件產業聚落轉型升級-智慧電動車電控系統區域產業人才培育基地計畫」9,500萬元的補助款,總計畫金額更高達1億元以上,全力培育人才以成為拉動台灣汽車供應鏈升級至智慧電動車產業之關鍵大學。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表示,雲科大積極推動互惠型產學教育合作,其產學合作績效亮眼是獲得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評比排名突飛猛進的原因之一,本校近3年平均每年553件,每年簽約金約5.76億元,雲科大校務發展以五化-特色化、學術化、產學化、國際化、智慧化等為策略,期望達成師生的發展對接經濟、環境、社會永續需求;為地方與全球福祉做出卓越貢獻;塑造創新、智慧、友善、永續的校園,朝向「以創新教學與產業對接為特色的國際知名大學」願景邁進。 資料來源:THE 2023年輕大學排名 網址連結
2023/07/05
2023亞洲地區最佳大學排名:雲科大名列科大第1、全國第7
  • SDG04
  • SDG17
2023亞洲地區最佳大學排名:雲科大名列科大第1、全國第7
雲科大指出,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排名以「論文引用」、「產學收入」、「國際視野」、「研究」與「教學」等5大指標表現進行評分,2023年是它第11年度公布排名。 今年有31個地區661所大學進入總排名中,台灣今年有43所學校上榜,比去年40所增加3所。雲林科技大學去年排名在251-300名的區間,今年排名134名,突飛猛進超過100名以上。 雲科大表示,該校今年不僅名列該項評比的全台大學第七名,且勇奪全台科大的第一名!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較去年的第118名退步19名,今年排名第137名。 校方分析,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2023亞洲地區最佳大學排名方法中,產學收入評分占7.5%,由於該校師均產學金額長期排名全台大學前7名,加上近幾年執行學術國際化頗有成效,因此排名進步顯著。另外,關於聲譽調查比重25%,涵蓋「教學聲譽調查」10%、「研究聲譽調查」15%,對新學校的不利程度也降低。 雲科大最近也榮獲「2023全球創新大學排名」第101-200名;在產業應用類別評比中,勇奪全球第34名。「2023亞洲大獎」,全台有3所大學脫穎而出,該校為其中之一,獲得「年度教學與學習策略」前八強肯定。 校長楊能舒表示,雲科大校務發展以特色化、學術化、產學化、國際化、智慧化等為策略,朝向「以創新教學與產業對接為特色的國際知名大學」願景邁進,未來將持續深耕教師發展、學生培育、大學貢獻、國際影響力。 資料來源:THE 2023亞洲區世界大學排名 網址連結
2023/06/26
2023全球創新大學排名 雲科大名列世界創新大學
  • SDG03
  • SDG04
2023全球創新大學排名 雲科大名列世界創新大學
2023全球創新大學排名(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for Innovation, WURI)於美國佛羅里達海灣海岸大學揭曉,共有約50個國家、300個大學參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在全球創新大學中,排名第101-200。 WURI排名系統係由歐洲漢薩同盟(Hanseatic League)之大學系統所創立,以創新性(Innovativeness)、實踐性(Implementability)以及影響力(Impact)作為評比標準,在世界各地的學界與業界皆享有高度聲譽;評比的創新類別包括:「產業應用(Industrial application)」、「創業精神(Entrepreneurial Spirit)」、「道德價值(Ethical Value)」、「學生流動性與開放性(Student Mobility and Openness)」、「危機管理(Crisis Management)」和「工業4.0 (Progress in 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每個類別都依據上述評比標準進行評估。 雲科大在「產業應用」類別,總計超過500個參與評比的項目中,全球排名第34名。獲獎的「智慧辨識產業服務研究中心(IRIS)」深獲評審高度好評。該中心以產業實際需求為主軸,開發前瞻及實用的AI智慧辨識技術,專注於「智慧檢測」、「智慧醫療」、「智慧生活」等跨領域,成立迄今已開發近百項嶄新技術,九成技術均已實際應用於產業,輔導超過 300 家企業;產學金額從2018年統計至2022年8月止,已高達1億5仟萬元,開發的技術共衍生出三家新創公司,徹底解決產業痛點,具體協助產業技術研發轉型與科技發展。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表示,雲科大係以「以創新教學與產業對接為特色的國際知名大學」為願景,核心概念為「產業對接」,不論教育或研發,皆以產業對接為思考的起點。雲科大冀望未來幾年,聚焦於發展對接產業需求的科技、培育產業需求的高階人才、提高國際知名度以吸引國際優秀師生,為產業提供優質的本土與國際人才。 資料來源:The WURI Ranking 2023網址  https://www.wuri.world/ ▲  智慧辨識產業服務研究中心(IRIS)榮獲產業應用類別全球34名
2023/05/22
學生實務專題競賽大放異彩 雲科大榮獲9項大獎
  • SDG03
  • SDG04
學生實務專題競賽大放異彩 雲科大榮獲9項大獎
教育部主辦2023年全國技專校院學生實務專題製作競賽暨成果展,於5月11日至12日於臺中國際展覽館進行決賽暨作品展示。本次競賽有1,362件作品報名,遴選出16類群147件參加決賽與成果展示。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入圍15件作品,楊能舒校長、李宏仁研發長在百忙中,親赴會場為同學加油打氣,該校榮獲1項第1名、3項第2名、3項第3名,以及2項佳作的好成績,並獲得12萬7仟元獎金。     學生實務專題製作競賽是技專校院學生畢業前重要的全國性指標競賽之一,學生透過日常生活的觀察,運用學校習得的專業知識和創意,作品日益獲得產業界的重視,並具備商品化的潛質。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楊能舒校長感謝學校老師除培養務實致用的人才外,亦帶領學生從事具產業競爭性的研究,期許學生在老師們的指導下,能研發出協助產業升級的技術,創造更多產學合作的機會,並繼續共同培育出優秀的技職人才。     榮獲管理群第1名為工管系傅家啟老師指導的「無顯影劑電腦斷層早期腦部缺血性中風電腦輔助診斷系統之介面開發與應用」之作品,團隊成員:李浩維、高晨暐、陳宜楹、黃鈺婷。該專題將實驗室開發偵測及辨識無顯影劑腦部電腦斷層的早期腦部缺血性病灶之深度學習模型結合圖形化使用者介面開發,設計使醫師能直接操作且易於檢視的介面,同時結合現場應用,將有誤的辨識結果請醫師重新標註,當數據達一定量時傳回模型重新進行訓練,持續精進模型精準度。 榮獲工業設計群第2名為工設系曾誰我老師所指導的「山難救援複合式擔架設計」之作品,團隊成員:蘇鈺元、柳雅萱。該專題擔架的整體結構以氣墊為主,易收納且能有效緩解移動時對傷患的些微撞擊,底部為可拆卸的鋁合金支撐架,可放置適應不同坡度、嚴峻的山難發生地形。 榮獲商品設計群第2名為創設系尤宏章老師及跨域整合設計學士學位學程吳品潔老師共同指導的「eggtion 友雞行動」之作品,團隊成員:陳姵吟、陳奕蓁、許以暄,友善養雞從校園出發,讓學生學習一場生命教育,雞蛋教育和傳遞友善養雞的思維,喚起大家在蛋荒和禽流感嚴重影響到原物料的同時,來認識雞蛋與母雞背後的價值,宗旨為有健康的雞,才有健康的蛋,最後打造出健康新生活。 榮獲動漫互動多媒體群第2名為數媒系陳思聰老師指導的「雀斑說」之作品,團隊成員:姚舒釩、康尹馨,該專題用了斑葉植物做為主要媒材,透過植物電流感測器來感應斑葉植物所傳達的訊號與電流,並將此電流資訊轉化為音樂,規劃出一套完整的體驗流程,讓觀者透過裝置與植物進行互動體驗,共同創造獨一無二的音樂,讓觀者以輕鬆、有趣、多變的方式來了解植物音樂。 電機群第3名為電機系洪崇文老師指導的「遠端自動化害蟲辨識」,團隊成員:廖政傑、蘇禹行。工業設計群第3名為工設系林姿瑩老師指導的「FORESTAXOR海岸造林無人載具系統之研究」,團隊成員:陳好羿、陳宇倫。商品設計群第3名為視傳系曹融老師、林加雯老師、趙飛帆老師、施文禮老師共同指導的「疊疊字 Stack Glyphs」,團隊成員:賴弈璇、唐德洋。電機群佳作為電機系洪崇文老師指導的「基於人工智慧類神經演算法之仿生皮膚」,團隊成員:朱晏廷、張恆恩。化工材料群佳作為化材系吳子和老師指導的「開發高性能雙金屬鋅錳尖晶石複合材料於水系鋅離子電池之應用」。 教育部技職司楊玉惠司長、雲科大楊能舒校長與獲獎師生合影 楊玉惠司長與各校長官到場為同學加油打氣 管理群第1名「無顯影劑電腦斷層早期腦部缺血性中風電腦輔助診斷系統之介面開發與應用」團隊 同學向評審簡介作品
2023/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