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
意見回饋
雲聲電子報
永續發展與社會實踐中心
Facebook
雲仔 LINE Bot
ENGLISH
最新消息
學校治理
校長的話
認識雲科
辦學績效
財務資訊
資訊安全政策
友善職場
獎勵事蹟
社會責任
社會共融策略與目標
社會實踐
產業交流
推廣教育
生命教育
共好社會參與
環境保護
氣候變化因應作為
環境管理
綠色校園
校園安全
校園規劃
組織治理與利害關係人參與
治理程序
風險分析與機會
內控制度
利害關係人溝通
各委員會運作
供應商管理
永續與社會責任委員會
SDGs專區
報告書下載
利害關係人問卷
最新消息
News
所有分類
獲獎榮耀
活動宣傳
國際交流
產研成果
趨勢新訊
所有 SDG
SDG01-終結貧窮
SDG02-消除飢餓
SDG03-健康與福祉
SDG04-優質教育
SDG05-性別平權
SDG06-淨水及衛生
SDG0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
SDG08-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
SDG09-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
SDG10-減少不平等
SDG11-永續城鄉
SDG12-責任消費及生產
SDG13-氣候行動
SDG14-保育海洋生態
SDG15-保育陸域生態
SDG16-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
SDG17-多元夥伴關係
所有學院
工程學院
管理學院
設計學院
人文與科學學院
未來學院
不限年份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以智慧機械與虛實整合創新為永續開發 雲科大x中科聯合「AI智慧,中科開箱」線上成果展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團隊將於109年6月10日(三)上午10時,參加中部科學園區管理局所辦理的「AI智慧,中科開箱」─108年度中科推動智慧機器人計畫線上聯合成果展示。利用臉書粉絲團線上直播的方式(粉絲團名稱:Arm 智慧機器人創新園區),串聯中心基地以及14個衛星基地與觀眾進行互動,向民眾介紹衛星基地將近一年來的研究成果。 雲科大整合校內工程學院、設計學院與未來學院的研究能量,成為中區智慧機器人衛星基地,經由中科管理局之扶持,得以輔導3個新創團隊,結合虛實整合技術與穿戴式裝置,讓工程師能夠通過更直覺化的介面,在智慧機械與虛實整合領域進行創新研究。 第一個研究團隊:由電機系毛偉龍教授(精密儀器中心主任)指導汽車輪框自動研磨與檢測系統。傳統輪框研磨拋光與瑕疵檢測,需依賴大量人工作業,本研究結合機械手臂,浮動研磨工具與工業相機,結合手臂模擬軟體,開發出一套自動路徑規劃控制與影像分析檢測系統,可有效提升輪框生產的效率與品質。 第二個研究團隊:由資工系林建州副教授指導,鞋子楦頭及鞋面布級放系統。此團隊整合雷射掃描以及裁切功能的機台,將鞋楦掃描資料進行三維重建,經號頭級放與鞋面布排版規劃,再將其結果傳至裁切機,省去人員操作不同機台的不便與轉移時間亦節省人力需求。透過這套級放軟體系統對小量多樣的製鞋工廠,達到降低開發大量鞋楦的成本。 第三個研究團隊:由數媒系張登文教授(自造者中心主任)與產業專案學士學位學程蕭吉甫助理教授,利用「創意工場」開發的虛實整合技術,並結合穿戴式的『混合實境介面』裝置,讓工程師能夠通過AI技術辨識使用者的手勢活動後,輕鬆控制機械手臂。並通過與輔導廠商共同建構的雲端『數位孿生模型(digital twin model)』系統,遠端分享工程師的第一人稱視角畫面,以及原型的數位模型資訊到隨身攜帶裝置上。 以上符合永續聯合指標的SDG8,透過多元化、科技升級與創新提高經濟體的產能,包括將焦點集中在高附加價值與勞動力密集的產業,促進以開發為導向的政策,支援生產活動、創意與創新。 目前三項技術皆已進入專利申請階段,同時特別聘請澳洲科廷大學專責產學合作項目的『產業參與中心』Prof. Kevin Fynn主任,與3家新創團隊簽訂跨國輔導、研發技術協作、諮詢、顧問的合作備忘錄項目。此整合型研究計畫透過設計學院與工程學院跨領域產學合作,發展精密自動化系統,進而促成工業4.0之智慧製造與工業技術進步,提升雲科大智慧製造與設計的實務能力,共同開發工程應用雛型產品系統,跟上科技產業脈動,得以迅速與職場無縫接軌,造就產學雙贏局面,為精密產業提供更多新契機。
2020
/
06
/
04
雲科大與業界合作 研發全台首座 Auto防疫檢測站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因應開學後,為了落實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防疫措施,包括學校和企業都要執行量測體溫和噴酒精等防疫作為,還要核對身分、登錄檢測結果,流程繁複且需要大量人力,同時還存在接觸感染的風險。 雲科大電子系師生與優盛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如影優活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並與智慧醫療研究中心聯手,短短一個星期就成功研發全台首座 Auto防疫檢測站。師生檢測結資料可直接與學校資訊系統連結,完成防疫措施所需的紀錄、通報、追蹤多項程序,並減少人力運用以及不必要的接觸,協助防疫站人員更安全執行工作。研發成果目前已在校內使用,極具商品化量產潛力。 電子系薛雅馨副教授表示,藉由業界支援醫療級藍芽非接觸紅外線額溫槍和開發軟體,以及串聯APP,防疫檢測過程包含:自動感應噴酒精、感應學生證、自動量測額溫,進而立即將師生檢測資料直接與學校資訊系統連結,甚至後續追蹤等工作,都能迅速完成。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強調,師生運用專業技術,成功研發 Auto防疫檢測站,經學校實際試用,成效相當好,具有商品化量產意義,相信未來對於國內防疫工作執行將有極大助益。
2020
/
03
/
12
雲科大旗鑑級高齡智慧健康促進示範中心啟動
國內第一間由大學成立的旗艦級高齡智慧健康促進示範中心,今(26日)於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科大)正式啟動開幕,該中心集結近年來雲科大在智慧健康促進的各項產學研發成果,以「完整智慧化評估」及「精準健康促進運動」為兩大主軸,雲科大楊能舒校長表示,以人為本切入,以健康促進為整體主要宣導目標,包含中高齡者各面向,從生活環境、評估檢測、樂齡運動,並全面導入科技化技術,同時兼具人才培育、國內產業媒合串接等等全面向的展示,並接軌國際進行技術串聯。 開幕活動由雲科大楊能舒校長、雲林縣衛生局曾春美局長、衛生福利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蔡淑鳳司長、經濟部工業局智慧城鄉辦公室案源輔導組江燦元副組長、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黃瑞仁院長、成大醫院斗六分院吳晉祥院長、天主教若瑟醫院李聰明院長、優盛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劉志平董事長一同啟動,與會貴賓包含雲林縣各局處長官、衛生所、長照機構、周邊鄰里、相關產業、學研界、醫界等共襄盛舉。 該中心的成立是累積多年校內研究團隊的研發成果,包含智慧醫療研究中心、休閒運動所、創新媒體實驗室、生醫系統與晶片設計實驗室及相關系所等,另融入國內相關產業產品,整合跨領域的資源,以前瞻技術發展及模擬情境場域做為國內相關產業產品之展示、試用與推廣,揭開未來全面合作新序幕,期望以雲科大為此領域之串聯平台,結合各方之能量達到最大之效益,目前並已經於校內教職員工推廣且試行健康促進完整方案。 示範中心建置經費來自各方投入,主要來自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多年經費補助的累積成果,和經濟部工業局「普及智慧城鄉生活應用計畫」,在經濟部工業局及雲林縣政府的支持下,優盛醫學科技與雲科大共同合作針對雲林縣政府對縣內高齡者智慧健康照護應用服務與健康促進之需求,另包含:如影優活股份有限公司、勝霖藥品股份有限公司及宜眾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入計畫,強化研究暨示範中心的應用,並也已經至10鄉鎮衛生所協助量測居民體適能狀況,除了可讓民眾可了解自我,數據分析結果之建議書亦將提供給雲林縣政府作為政策規劃之參考。 今日活動展示:智慧檢測區、科技樂活示範場域、智慧樂齡健康促進區,以及雲林縣高齡智慧健康照護應用服務計畫中之各項技術成果,包含:人體智慧評估技術整合平台、智慧體適能檢測、智慧科技輔具,並同時也辦理長照服務據點觀摩活動,讓衛生所/長照機構/鄰里社區人員,可以操作並瞭解各類智慧化產品,未來能導入使用。 雲科大期望以此旗鑑級高齡智慧健康促進示範中心能協助國內民眾、醫療單位、長照據點、衛生所、日照中心、護理之家、鄰里社區等等,可以導入國內科技產品與雲科大相關技術,培訓國內人才帶領健康促進運動、提供精準運動指示建議、建立人才媒合平台促成各方需求與相關人才連結,並作為產業間、產學間、學界間的多方串接平台,並由持續開發的前瞻技術促進醫材產業、運動產業、長照產業之發展。藉由可攜式科技評估設備、健康促進運動項目進入企業與社區,協助促進企業員工、社區民眾之健康生活,歡迎有興趣者,可以來洽詢。 ▲ 示範中心開幕活動合影 ▲ 健康促進運動區介紹 ▲ 智慧化評估區
2020
/
03
/
02
韓國首爾發明展 雲科大成績亮麗
亞洲最大發明展韓國首爾國際發明展於108年11月27日到30日在首爾世貿展覽館盛大舉辦,共吸引來自30多個國家共襄盛舉,參展作品有600餘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榮獲2金2銀4銅。 2件金牌作品之一為工設系馬永川老師(研究團隊:、林冠宇、孫靖翔)之「飛天三角架」,本產品欲解決車輛發生事故後,架設警示三角架距離不足,或架設途中發生二次意外的風險。本產品在發生事故後,後方車門會開啟並啟動產品,上層風扇會開始轉動,上下層會因重力自動往下展開,並往上飛行,透過手機操作,飛到定位地點,並滯留於空中閃爍燈光警示後方駕駛。其電源為產品和汽車間有一條電線持續供電,電線上也有燈條,若有駕駛闖入也可不停警示讓駕駛降低車速或避開此車道,而平時行駛時也會因煞車而回充電力。第二件金牌作品為化材系劉博滔老師(研究團隊:王信壹、許昌貴)之「微細導線之製作方法」,本發明為利用溶液配方和製程條件之搭配,以濕式塗佈方式製作微細導線的方法。在溶劑蒸發的過程中,藉由膠體的相互作用力,使奈米金屬線往特定方向移動,形成多條細緻導線。這是首次提出一次多導線的塗佈方法,可省去多道塗程。本發明可以免去使用昂貴的精細塗頭和塗佈機,以較粗製的塗佈設備即可製作較精細的導線。塗佈寬度可由原來濕式塗線降低至七十分之一的乾導線,達6微米寬度,導線電阻率可低至4.8×10-7 Ω.M,此值約為最低電阻率-銀材料的10倍。 2件銀牌作品之一為電機系何前程老師(研究團隊:黃于軒、侯琮瑜)之「應用於失智症早期患者的室內外擴增實境路徑導航與提醒便條輔具」,本作品「應用於失智症早期患者的室內外擴增實境路徑導航與提醒便條輔具」提供更加直覺安全的視覺輔具型路徑導航功能與更加豐富實用的視覺輔具型提醒便條功能,適用於失智症早期患者或輕度認知障礙患者。第二件作品為機械系許立傑老師(研究團隊:曾增耀)之「狹縫式針狀散熱鰭」,據IEK統計,高溫易導致電子產品損壞,加強散熱鰭片熱傳效率可有效避免電子產品過熱情形。本作品主要考量流體通過各圓柱中心狹縫,用改變狹縫寬度及各圓柱的狹縫傾斜角度,增強流場震盪頻率提升熱傳率,使狹縫式針狀散熱鰭片獲得最大散熱效益。 4件銅牌作品為創設系杜瑞澤老師(研究團隊:賴翊庭、許瀞分、李畇寬、呂姿萱、馮薏方) 之「共享駐點救護車」,本作品共享駐點救護車,將自動化救護車依城市人口分派,平均駐點配置在城鄉之中。當有緊急事故發生,撥打緊急電話,中央馬上算出從發車地到事故發生地點再到醫院最近的距離,共享駐點救護車出動,在救護車的途中救護人員會遠端指導陪同人如何做基本的搶救,最後抵達醫院。第二件為電子系黃建盛老師(研究團隊:張勝雄、管鴻、卓達雄、莊子霖、裘其軒、苗新鳳、林君豪)之「創新型虛擬投影視力檢測裝置」,本作品藉由HUD光學架構產生虛擬影像,令受測人員能在有限的空間內,看到具有符合視力量測規範的影像距離感。比起傳統的視力檢測裝置,其具有體積小、可減少人為誤差,並且能達到亂數產生視標及可自行操作的優點。尤其適合在擁擠的商業區,空間與人員都是需要考慮的成本。在視力檢測儀器及顯示產業上,本項發明是一種創舉。第三件為電子系周榮泉老師(研究團隊:周榮泉老師、廖義宏老師、賴志賢老師、陳建勳、莊博仰、嚴孝傑、黃閔祥)之「磁珠與石墨烯修飾陣列型可撓式IGZO葡萄糖感測器」。本作品特色為製作成本低、感測性能優異 (線性範圍廣、高感測度、抗干擾性佳、響應時間快)、可重複使用 (適用溫度範圍廣、生命週期長)、便宜方便又準確之葡萄糖偵測試片。第四件為機械系吳益彰老師(研究團隊:沈廷豫、詹謹聰、蘇淯順、高思穎)之「磁性無段變速器」,磁性傳動技術為當前世界研發趨勢,相較於傳統齒輪,其採用了磁鐵當作傳動媒介,屬於非接觸式元件,免除了機械接觸所帶來的摩擦損能,也大幅減少了傳動機件的磨耗與潤滑需求。搭載本技術的產品將意味著使用者可不必擔心變速箱提前耗損的問題,更不必定期更換齒輪油與零件更新等,免去費時費力的維護項目。 ▲ 隨團學生現場合照 ▲ 飛天三角架作品 ▲ 三條導線塗佈照片
2019
/
12
/
05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