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nTech
Sustainability
Report
SDGs

永續策略

由社區場域的真實問題出發,集結跨校、跨領域團隊師生的力量,並將大學社會責任長期列入校務發展重點,透過校務推動以及學校治理,以「世代與素養合體-數位&永續並進」為願景,全面發展SDGs項目。更透過永續與社會責任委員會的督導,在教學支持系統及社會支持系統的雙重支持下,以環境永續、經濟永續、社會永續為目標,推動各項能夠促進產業聚落及社區文化創新的行動,以社會創新作為地方成長動能,促進地域振興,善盡大學社會貢任。

五化
  • 特色化 Specialization
    以教學導入積極參與區域合作,跨領域整合知識、技術與資源,建構「雲林地方學」
  • 學術化 Academic
    瞄準永續性議題的基礎研究,深化學術研究成果
  • 產學化 Industry and Chemical
    產學結合公益與永續性,企界出題,雲科解題
  • 國際化 Globalization
    推動國際永續交流合作,落實學術、產業等跨國際人才培育
  • 智慧化 Intellectual
    培養永續產業智能運算思維與發展智慧化教學創新與研發軌跡
雲科大
永續實錄

永續績效

經濟

  • 12.7億元
    政府補助收入
  • 27.12億元
    業務總收入
  • 94.44%
    學生就業率
  • 4.3萬元
    學生平均薪資
  • 11.64億元
    產官學
    合作成效
  • 100%
    在地供應商比例
  • 100%
    在地供應商採購
    支出比例

環境

  • 0
    違反環境法
    之情事
  • 5.21%
    節電比率
  • 67801GJ
    能源總耗用量
  • 54.01%
    污水回收率
  • 18.75%
    自來水回收率
  • 79%
    綠地面積佔比
  • 5
    綠建築
  • 217萬元
    優先採購金額
  • 3396萬元
    綠色採購金額

社會

  • 748
    教職員數
  • 9885
    學生
  • 775
    學術論文發表數
  • 100%
    專案助理
    具備倫理證明
  • 1114萬元
    執行社會共融與地方韌性投入
  • 93
    蹲點台灣USR
    實踐據點
  • 82
    學生國外獲獎數
  • 0
    貪腐事件
    職員申述
    歧視事件
    1
    個人資料外洩事件
    資安防護或威脅攻擊事件
  • 5659萬元
    學生助學
    措施受惠

最新消息

THE Awards Asia 2023教學策略獎,全台雲科大唯一獲選入圍
  • SDG04
THE Awards Asia 2023教學策略獎,全台雲科大唯一獲選入圍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被譽為高等教育界的奧斯卡獎,根據統計資料指出,今年THE Awards Asia的提交數量大幅增加,來自亞洲各地的優秀學校約 700 件參選,每個類別僅8校入圍。本次「2023亞洲大獎入圍名單THE Awards Asia) 公布台灣學校僅3所大學脫穎而出,而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在 700 件參賽中受到肯定,獲得「年度教學策略」入圍,獲獎者將於2023年6月21日舉行的頒獎典禮公布。 聯合國SDGs 17 項永續發展目標,以「藉由教育與知識的力量促進經濟、社會、環境的永續性」為永續願景,為了讓學子們有優質的學習園地,在大學社會責任項目(USR)的推動下,雲科大於109年度起,推動成立各類專業教師社群,開創「社會造夢者」課程,以USR為主軸之全校通識課程,其課程內容不僅涵蓋對大學社會責任所需議題的認識,同時也包含場域認識與議題的實踐,多數師資更由教育部USR計畫團隊教師參與授課,另結合校內系所導入專業課程,不僅帶領學生進入場域進行議題的實踐,亦透過與地方的連結,讓學生能充分在專業及跨領域有更全面的學習機會,藉由教學力量、產業輔導等產學案合作,創造學校在地人才培育及地方產業發展的契機。 雲科大推動新型科大數位轉型,邀集永續個領域專家,錄製數位教材,配合 LINE線上適性教學服務機器人,讓新生就能先修永續微學分課程。雲科大另也發展永續專題的線上機器人,應用各種資訊智慧巧思,傳播各種永續教育內容。 雲科大致力於善盡社會正向發展的責任,除了永續課程在全國競賽獲獎,2022年《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參與項目全數獲獎,蟬聯三屆「台灣永續典範大學」,更在「大學永續報告書」及「社會共融領袖獎」排名第一、《國家永續發展獎選拔表揚計畫》獲得教育類國家永續發展獎等永續作為屢獲佳績,受外界高度肯定。楊舒能校長也期許未來,雲科大持續以校務發展之特色化、學術化、產學化、國際化、智慧化等五化為策略,落實為技職教育務實致用之重要精神。 雲科大USR桌遊教材開發 雲科大入圍2023年《泰晤士高等教育》教學策略獎
2023/03/24
雲林運動科技示範中心成果發表 展成果帶動運動風氣
  • SDG03
雲林運動科技示範中心成果發表 展成果帶動運動風氣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於今(14)日下午在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3樓,舉辦「SPORTS EVERYWHERE X 健康新生活」運動科技應用與產業發展專案管理計畫(111-115 年)成果發表會,雲林縣政府計畫處李明岳處長分享雲林縣運動科技示範中心經驗,展現年輕化成果帶動運動風氣。 李明岳處長表示,雲林縣政府和雲林科技大學聯手銀髪健身俱樂部打造「雲林縣運動科技示範中心」,在縣內各鄉鎮展現出優良成果,為民眾與銀髮族的生活帶來更佳的運動體驗,深入社區逐步打造永續健康城市。   雲林科技大學體育室主任暨休閒研究所長蘇維杉副教授表示,除了開辦課程與專業師資外,結合科技體適能針對各年齡層提供客製化訓練菜單,讓民眾不僅學習到正確的運動方式,更能透過科技的輔助,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並透過網路與各據點間的資料交換,從而分析出更好的運動方案,讓科技成為民眾達到更好運動效果的強力助手。 李明岳處長表示,本計畫以「據點連結據點、社區連接社區」的方式成功合作宣傳數位環狀運動系統,例如:雲科大、土庫、二崙、口湖、古坑麻園、大埤三結、斗南新崙、長泰老學堂、上好藥局、雲聚幸福、雲林健走運動群。同時規劃結合「雲林幣扭一下-雲林縣數位縣民平台」APP,只要參與相關活動賺取雲林幣,便可以在雲林縣內的合作商家以雲林幣進行購物商品的兌換或折扣,鼓勵民眾多運動、得健康,為打造永續健康城市奠下基石。   李明岳表示,雲林縣為一個老化嚴重之縣市,感謝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協助及指導,讓本縣有機會建立政府、產業及民眾合作的模式;更期許未來能持續回饋並優化整體服務模式,提供雲林縣鄉親一些健康運動的新技術及友善的場域。(圖/記者廖承恩翻攝)
2023/03/14
雲科大育成中心育成輔導廠商地方創生工作站「女力學研事務所」正式啟動!創育雲林女性創業者共學成長
  • SDG05
雲科大育成中心育成輔導廠商地方創生工作站「女力學研事務所」正式啟動!創育雲林女性創業者共學成長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產學與智財育成營運中心(以下簡稱雲科大育成中心)長期深耕雲林在地,協助中小企業發展及鼓勵培育青年創業,112年度輔導創樂子文化社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創樂子)於全台企業中脫穎而出,通過國家發展委員會「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計畫300萬元補助,並於38婦女節正式啟動!陪伴輔導雲林在地青年女力開創地方創生事業,成為女性職涯上的最佳助力。     創樂子自111年進駐以來,雲科大育成中心針對其營運需求輔導及協助通過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在地青年創育坊計畫、參加各式展覽與市集、異業合作媒合、行銷宣傳曝光、資源串聯等項目,今年更通過國家發展委員會112年度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計畫,本計畫以「女力學研事務所」為主軸,將針對18歲至45歲之青年女性進行培力、實習相關課程及業師專業諮詢等,發展累積未來經濟自營與聯合經營的可能,緩和女性就業及家庭角色的衝突,同時透過群聚地方女性的創造能量與青年人之間的合作,凝聚在地青年女力情感,協助返鄉留鄉的青年女力「安居樂業」,達成地方創生之目標。     活動現場蒞臨貴賓包含雲林縣政府謝淑亞副縣長、雲林縣計畫處李明岳處長、雲林縣文觀處陳璧君處長、雲林縣政府勞動暨青年事務發展處張世忠處長及古坑鄉林慧如鄉長等單位,也邀請雲林女力亮點品牌參與,包含初花理室、鋁形咖啡、PEI手作、昏創意、双慧牌、茜花藍草、虎尾甜、秝木工作室、滿樹、26號菓舖、此時此刻此身經絡、實癒文創、瓶安、摩卡基因咖啡、YuDs沐耳飲、田點工作室、畾食易事、記憶刻度、方島R角、茶米國、喬心誌、撲鼻甜點等女力品牌,氣氛相當熱烈。   「女性創業通常有更多故事與考量」雲科大育成中心翁萬德副主任表示,中心成立迄今近25年,除不斷精進累積育成能量及鏈結各界資源,此次能輔導育成進駐企業成長茁壯外,更期望透過以母雞帶小雞方式,共同協助女性創業者投入地方創生,營造友善女性的創業環境,為女性創業者提供最實質的輔導資源,帶動雲林女性創業風潮!     計畫主持人王毓琦執行長表示,因現代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與定位,需要面對生理、心理、社群、經濟等多面向的壓力,期望陪伴輔導在地青年女力開創地方創生事業,也歡迎有興趣的地方青年加入共同參與創生行動,相關資訊敬請搜尋粉絲專頁「女力學研事務所」。 長官貴賓進行揭幕儀式合影 創樂子文化社企有限公司_王毓琦執行長致詞 雲科大產學與智財育成營運中心_翁萬德副主任致詞
2023/03/08
雲科大學生超斜槓 助社區創生
  • SDG11
雲科大學生超斜槓 助社區創生
不只斜槓,雲林科技大學一群學生愛上「超斜槓」,結合興趣發揮出新專長,並協助解決地方問題及創生,有電機系跳脫傳統學經營管理,還有資訊管理系、工業管理系跨設計。 電機系 x 機器人專長 電機系的劉峻維與機器人專長的吳東晉,因在樂高機器人補習班實習,發現「積木城鄉差距」,相較台北、台中等城市的孩子,雲林較沒機會接觸到樂高,他們計畫斜槓籌備一家「樂高出租店」,在雲林推動積木教育。兩人跨系到雲林科技大學未來學院參加前瞻學程,劉峻維說,跳脫傳統電機系就業框架,想自己創業當老師,在雲林推動積木教育。 資工系 x 工管系 資訊工程系胡雅淨和工業管理系李念恩,一個喜歡花藝設計、一個愛畫插畫,兩人對未來有很多夢想,參加前瞻學程斜槓到設計領域,把農廢變砂畫原料,天然沒污染問題,孩子可以玩得安全,減少河川污染,還開創農廢新價值。胡雅淨說,她們把淘汰的薑黃、竹子、檳榔炭,清洗曬乾後磨成粉末,做為砂畫材料,現在農廢砂畫材料包已開始販售,頗受家長、小朋友喜愛。 雲林科技大學未來學院長鄭宇伸指出,「斜槓」早年給人不務正業感覺,但現在多元化社會斜槓很重要,為協助想發展多元能力的學生經營斜槓職涯的機會,雲科大與十五個產官學團體成立「超斜槓青年培育聯盟」,多數學生參加的目的並不單為賺更多錢,而是想透過多重身分來豐富人生及解決地方問題。 ▲  雲科大超斜槓青年結合社團開發出雲林廿鄉鎮的故事伴手禮盒,賣在地農特產,也賣社區故事。(記者黃淑莉攝)
2023/03/06
雲林科大校長楊能舒:輕鬆接軌未來,脫離「躺平」站起來
  • SDG04
雲林科大校長楊能舒:輕鬆接軌未來,脫離「躺平」站起來
「台灣教育好像要把每個人都教成聖賢。」 雲科大校長楊能舒特別感慨,在他看來,台灣未來的教育並沒有一個具體的想像,「我們對下一個十年的想像會是什麼?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才?但現在的教育方向好像都看不出來。」 科大具備與產業貼近、苦幹實作的優勢,如何因應產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 楊能舒深刻知道,科大就是要服務於產業界,而如今台灣產業界需要的,就是「數位化」「科技」與「AI」能力,所以他要求,每個雲科的科系都要能讓學生輕鬆跨領域。 ▲  雲林科技大學校長楊能舒。蘇義傑攝 「每個孩子都要鼓勵跟被尊重找到自己的路。」過去各個科系都有自己的本位主義,要求每個學生都要修到一定分數的必修才能畢業,但楊能舒要求各個科系能降低必修門檻,讓學生可以有機會多修其他領域的課程,並要求納入畢業學分當中。 培養基礎的數位能力、加大修課彈性 現今高教面臨的挑戰,楊能舒認為,有三方面。首先是少子化,再來是科技變遷跟世代差異,最後是全球永續。為了因應如此變局,學校也不能繼續墨守成規。 一方面降低各個科系的必修門檻,與此同時,楊能舒也要求各學院,設定一些與數位能力相關的「基礎課程」,他認為,「未來是數位時代,Data Science跟永續都是顯學,」因此,他給各個學院都設定了不同的院必修,希望每所學院的學生,都有共通的基礎數位能力。 例如,管理學院包括企管、資管跟工管,「管院就要把資管當做脊背骨,要有基礎的數位能力。」或是工學院,不只是資工系,各科系的學生都要學會程式語言,甚至是資工系的學生,也可以懂一點美工;設計學院則有數位設計(Digital Design),未來培養出的遊戲業人才,不僅懂美術設計,也會懂程式語言。 其他諸如科技法律研究所,學生可以學習法律、科技相關的知識,楊能舒表示:「還可以學行銷課程,像是有些企業有海外營業部,要一直去海外參展,這些都是未來業界工作會用到的技能。」 他指出,各個學院也會提供一些必修課程,像是Python等,這是院必修課,讓各個科系把原本必修的結構改掉,藉此培養學生有一些基礎的程式能力。 他期盼能夠讓學生跨領域,又不用動到本來的課程大結構,讓學生修課的彈性可以加大。楊能舒理解,如今若要求學生「雙主修」,恐怕意願未必那麼高,但若能讓學生可以不用修太多學分之下,相對要求跨領域,就容易許多。 楊能舒之所以這樣修改,也是因為校內有些科系的內容,漸漸不符合未來產業趨勢,他期盼讓各個科系、院所思考,在數位的時代該如何創造新的價值;像是應用外語系,就不能只有外語能力,楊能舒認為,應該跨足其他科系的專長,例如,企管、科法或設計學院。 進大學不等於進入舒適圈,更要培養戰鬥力 另外,科大本來就臥虎藏龍,各科系領域中都有許多特殊長才的學生、國手,他們可能機械方面、軟體應用都相當厲害,以前是技優國手,但上了普通大學反而被當掉。 因此,雲科特別為了技優同學,開設未來學院,並鼓勵同學參加教育部在各個大學開辦的專班;像是設計領航專班、機器人專班等,因為技優學生在專班就比較能存活。 不過,楊能舒也感慨,年輕人正在流行一股「躺平風潮」,他也憂心如今的大學教育是否能真正幫助到他們。 在他看來,台灣的學生進入大學,等於進入了舒適圈,「但美國他們從16歲就有駕照、獨立出去打工,自己賺錢吃晚餐,開車送自己的弟弟妹妹上學。」 楊能舒語重心長地說,「現在學生不太容易有勇氣,到國外跟其他人競爭合作。但現在的工作,都期盼年輕人可以有戰鬥力。」 無論學生對自己有什麼期待,只要有機會進入大學的教育現場,期盼每個人都能在不同領域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 本文出自 2023大學暨技職入學指南 」
2023/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