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YunTech
Sustainability
Report
SDGs

永續策略

由社區場域的真實問題出發,集結跨校、跨領域團隊師生的力量,並將大學社會責任長期列入校務發展重點,透過校務推動以及學校治理,以「世代與素養合體-數位&永續並進」為願景,全面發展SDGs項目。更透過永續與社會責任委員會的督導,在教學支持系統及社會支持系統的雙重支持下,以環境永續、經濟永續、社會永續為目標,推動各項能夠促進產業聚落及社區文化創新的行動,以社會創新作為地方成長動能,促進地域振興,善盡大學社會貢任。

五化
  • 特色化 Specialization
    以教學導入積極參與區域合作,跨領域整合知識、技術與資源,建構「雲林地方學」
  • 學術化 Academic
    瞄準永續性議題的基礎研究,深化學術研究成果
  • 產學化 Industry and Chemical
    產學結合公益與永續性,企界出題,雲科解題
  • 國際化 Globalization
    推動國際永續交流合作,落實學術、產業等跨國際人才培育
  • 智慧化 Intellectual
    培養永續產業智能運算思維與發展智慧化教學創新與研發軌跡
雲科大
永續實錄

永續績效

經濟

  • 13.18億元
    政府補助收入
  • 27.86億元
    業務總收入
  • 93.99%
    學生就業率
  • 4.6萬元
    學生平均薪資
  • 14.65億元
    產官學
    合作成效
  • 100%
    在地供應商比例
  • 100%
    在地供應商採購
    支出比例

環境

  • 0
    違反環境法
    之情事
  • 0.27%
    節電比率
  • 64,694GJ
    能源總耗用量
  • 49.26%
    污水回收率
  • 31.59%
    自來水回收率
  • 79%
    綠地面積佔比
  • 5
    綠建築
  • 5%
    優先採購比率
  • 95%
    綠色採購比率

社會

  • 734
    教職員數
  • 9,700
    學生
  • 1,089
    學術論文發表
  • 100%
    專案助理
    具備倫理證明
  • 1,022萬元
    執行社會共融與地方韌性投入
  • 53
    蹲點台灣USR
    實踐據點
  • 92
    學生國外獲獎數
  • 0
    貪腐事件
    職員申述
    歧視事件
    1
    個人資料外洩事件
    資安防護或威脅攻擊事件
  • 8,146萬元
    學生助學
    措施受惠

最新消息

雲科大設計學院與5% Design Action攜手,啟動跨領域服務設計與人才培訓合作
  • SDG04
  • SDG09
雲科大設計學院與5% Design Action攜手,啟動跨領域服務設計與人才培訓合作
在這個充滿無限可能的時代,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與5% Design Action攜手前行,共同開創一段令人振奮的合作起點。8月17日在雲林科技大學簽署一份策略性的合作備忘錄(MOU),雙方資源藉由整合提升台灣地方之社會發展、產業推廣、人才培育等能量。 這不僅是雙方組織的合作新篇章,也象徵了雙方彼此的堅定合作,深化對於創新、人才培養的重大投入。合作備忘錄內容涵蓋: 由 5% Design Action 結合產業實務及服務設計專業,推動設計相關議題之行動;運用 5% Design Action 所屬「go action 數位系統平台」協同雲林科技大學媒合學校與產業人才資源供需;由雲林科技大學投入學術研發資源、場域設備、地方產業串連、企業組織及校友專業資源,與學校師生參與設計議題相關研究與實務推動,雙邊共同推動培育未來永續人才等相關產學計畫。 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杜瑞澤院長在簽約儀式中表示:“我們深信,創新不僅源於設計,更源於對於服務的熱情。這次合作將為我們學院的學生提供實現夢想的舞臺。” MOU的簽署將為雙方的合作夥伴關係注入新的生命力,並將服務設計和社會設計的創新思維融合在一起,為未來服務設計帶來嶄新的啟發和成果。 ▲  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與5% Design Action簽署MOU大合照 ▲  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與5% Design Action雙方簽定MOU合照 ▲  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與5% Design Action簽定MOU
2023/08/18
2023創意生活設計系叱吒國際
  • SDG04
  • SDG09
2023創意生活設計系叱吒國際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的學生們,藉由設計作品呈現改善社會環境的願景與想法,這些優秀的作品不僅是蘊含使用者心中理想的實現,2023年創設112級畢業製作成果與表現更是受各式設計大獎的肯定,屢獲嘉獎、叱吒國際! 德國著名設計協會創立的紅點設計大獎(Red dot design award)是設計人士的指標獎項亦是當今全球規模最大、最有影響力的設計競賽之一,該系有多組學生作品入圍,其中尤宏章老師、吳品潔老師指導的學生賴莘雅、林詩涵、 廖玟琪,榮護德國紅點品牌暨傳達設計大獎,作品24% Twenty-Four Percent App欲打造衣物管理APP,在如今社會衣物汰換率高、快時尚汙染的環境,衣物管理APP利於大眾在日常建立延長衣物使用的觀念,打造更環保的社會環境,三位學生在2023第三十七屆日本東京創新天才國際發明展中再創佳績,榮獲銀獎。 謝修璟老師指導的學生吳晨愷、馬佳璿作品藕泥的回嘉作業,將蓮荷產業的農廢循環設計,與地方特色教育做為產學合作的連結,建立資源循環的概念,讓家鄉土地創新與永續發展,該作品不只榮獲國內最具指標數位、跨域設計學生創意競賽展覽的放視大賞(Vision Get Wild,VGW)肯定,更是受到國際設計界奧斯卡之稱,全球最重要的學生設計獎項之一的iF設計學生獎青睞,在每年提交的作品大約為10,000 件作品中得到入圍前300的殊榮,大放異彩! 學生們在作品的選材上從不侷限,生活處處皆是創意的發想地,由鄭月秀老師、張之怡老師指導的學生戴昕楷、林琬婷使用玻璃器物,在回收與創造、建構與破壞的同時,發現日常獨特而美好的差異,作品榮獲2023第九屆新一代設計產學合作金獎殊榮!新一代產學合作是由經濟部工業局主辦、台灣設計研究院所推動,是產業跨域交流、人才跨界共創的實驗場域,能在如此重要大獎中獲得金獎無疑是對該系學生的極大肯定。 系主任謝修璟談到雲科大創設系目標就是,要培養設計人時時關心文化、社會、產業、科技之困境與脈動,從學科學習延伸到與文化、社會、產業、科技接軌,在老師的引導帶領中載譽於國內外大獎,學生們習得的學術知識、實作能力、廣闊流動的邏輯思考、利用創意及文化內涵,延伸到學生們的職涯發展,用設計改善社會,與時俱進地關心社會,連結在地,放眼國際。 ▲  紅點設計大獎-德國紅點品牌暨傳達設計大獎-學生賴莘雅、林詩涵、廖玟琪 ▲  第三十七屆日本東京創新天才國際發明展-銀獎-學生賴莘雅、林詩涵、廖玟琪 ▲  iF設計學生獎-入圍前三百-學生吳晨愷、馬佳璿 ▲  第九屆新一代設計產學合作-金獎-學生戴昕楷、林琬婷
2023/08/16
雲科大與林內的相遇 史懷哲培養素養
  • SDG04
  • SDG08
雲科大與林內的相遇 史懷哲培養素養
🎉 「史懷哲精神教育服務計畫」正式閉幕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實踐數年的「史懷哲精神教育服務計畫」正式閉幕,為落實偏鄉服務精神,今年暑假由6名師培生所組成的服務團隊,踏入雲林縣立林內國中帶給國中生們不一樣的挑戰。在林內國中戴元益主任及張德英老師的熱心協助下,給予師資生貼近現場的教學建議。 💡 新穎課程主題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 由雲科大師培中心吳婷婷主任帶領教師們指導各系所師培生,經由遴選且密集培訓,將教育部新增108課綱的核心素養以及興趣發展融入相關課程之中,透過課堂引導學生思辨及對日常科學之應用,希望能提升偏鄉學子的學習動機;課程除了根據個人專長及興趣,開設科目有國文、英文、數學、自然、社會、體育、電腦外,新增藝術、觀光日文、木工等等新穎課程主題。為了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老師們在彈性課程上的內容有時事議題討論、電影欣賞及義大利麵棉花糖挑戰。 為了建立學生在不同領域的興趣及專業技能,這次增設的木工課、藝術課,不同於國中課程原有的生科及美術,木工課更貼近實際物品在生產的流程,從設計到塗裝,中間會經過木材的加工、加工方法、分工合作……等,讓學生學習到產品從無到有的製作流程;則在藝術課程中,特別注重將科學與藝術結合,課程特色是引入色彩學中的光混色,用牛頓盤原理向學生介紹光在視網膜上的混色。這樣的課程設計讓學生能夠親身體驗光的混合過程,期望能更深入地了解色彩的形成與交互影響。透過這種結合科學和藝術的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意思維,讓學生以不同的角度來理解藝術創作。 📌 計畫帶來難得經驗 本次的參與史懷哲計畫的師培生們一致認為這次活動不僅僅讓他們更貼近教育現場,也是初次展示自己的教學設計以及安排,對於新生代的師資培育生來說是個十分難得的經驗,並且期許自己能為林內國中學輔學生,帶來更多樣化的學習模式以及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啟發他們對專業技能的興趣,來達到對學生以及教師都受益的理想狀態。 8月4日於林內國中校史室舉辦史懷哲計畫成果展,並剪輯這四週所發生的大小事變成一部值得回顧的小短片,而成果展內佈置玲瑯滿目的學生作品,成果豐碩,相信這次史懷哲計畫的參與者,不僅僅是孩童,甚至是教師都能獲得一段愉快且難忘的回憶。 ▲  師生大合照 ▲  師長致詞 ▲  結業式頒獎 ▲  作品展示    
2023/08/04
數媒系師生榮獲德國紅點競賽獎!
  • SDG04
數媒系師生榮獲德國紅點競賽獎!
數位媒體設計系大四學生參加2022德國紅點競賽獎,榮獲3項Red Dot:Winner,全系師生共享榮耀🎊 得獎資訊如下: 🖍️作品名稱:海盜熊貓 學生:劉品辰、蔡淇昀 、方凱盈、蔡涵娜 指導老師:李子強老師 創作理念:這是一個因為外界的溫暖,而可以面對並克服自己心魔的故事。主角,一位患有白斑症的演員,在兒童劇團飾演海盜熊貓這個角色。在一場排練當中,主角在拯救因為外貌和其他動物不同而被欺負的斑點動物時,卻因為與自己的過往遭遇重疊,說不出關鍵台詞,讓導演喊卡暫停。狀態不佳的主角意外讓遮住臉上白斑的妝容掉光,害怕以真面目現身在大家眼前的他只好四處躲藏,卻遇到了為他的生命帶來改變的小女孩,讓他可以重拾自信,站回舞台。動畫以溫馨、好笑為主要風格,主角的恐慌和小女孩的童趣會用畫面做出強烈對比。凸顯出即使主角認為自己再怎麼不堪,小女孩也毫不在意,她只是愛著海盜熊貓這個角色、也愛著扮演海盜熊貓的主角。 🖍️作品名稱:閉海 學生:陳重雁、朱研 、吳文瑋 、王遠飛 指導老師:劉景程老師、陳思聰老師 創作理念:在未來的地球,海洋乾涸,海床上卻封存著星球的歷史記憶,萬物的樣貌與現今相差甚遠,人類的後裔受不可抗力,困於一處巨大的環形山內部,沒有任何方法出去,此地卻有著一座詭異的巨石門坐落在山壁。環形山內的人們對外面世界一無所知,代代生活在閉鎖的世界,逐漸發展出了龐大的城市,階級制度也隨著人心不可避免的建立。主角二人也生活在山裡,老學者與他的助手。為了理清一切的謎團,作為科學家的他們,以探索世界的真相為使命,邁向那座巨大石門,他們深信唯一的出路就在門後,無論路途多麼凶險,答案一定會在旅途的終點。 🖍️作品名稱:片片 學生:洪誼蓁、陳佑誠 指導老師:劉景程老師、翁漢騰老師 創作理念:在科技的進步下,人們創造了能重現記憶的特殊裝置。而一對剛失去兒子的夫妻,究竟會慢慢走出傷痛,抑或是痛苦地陷入記憶中。
2023/08/03
賀!視傳系師生榮獲國際設計競賽大獎
  • SDG04
賀!視傳系師生榮獲國際設計競賽大獎
賀!視傳系師生榮獲2023德國紅點品牌暨傳達設計獎 Winner   🎨 作品名稱:填空Blank in’ 創作團隊:吳冠賢、鄭思瑋、李郁馨、曾俊傑 指導老師:陳芳如、林泰州、廖志忠、蔣世寶老師 創作理念:疫情使全世界面臨諸多挑戰與變化,人們被迫改變生活型態、辦公形式,在經歷不同情況的「空」後,得以在這當下重新檢視自身與群體、環境、文化、思想之間的關係,並從新的日常中理解到—「空,形成更多可能。」生活的快速變化下使所視之環境、光影與造型皆受影響。在模糊後形成的漸層裡,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找尋適合的工具去創作,在「空」中留下一道道痕跡,使平時不被注意的生活細節聚焦為主題,讓填入的答案不侷限於圖面上,用新的媒介引領觀展者抵達無邊的想像。   🎨 作品名稱:DILL AID 創作團隊:徐筠茹、黃鈺茗 指導老師:廖志忠、林泰州、蔣世寶、陳芳如老師 創作理念:對於飢荒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呢?是食物。在飢荒發生時 ,幾乎每時每刻都有人瀕臨死亡的邊緣,食物就是它們活下去的希望—油芒,是活下去的本錢也是希望的曙光!DILL在布農族語中為台灣油芒的意思,而台灣油芒是台灣特有的未來食物。它的好處多不勝數:其中營養價值比稻米、小麥高出2倍,且為無麩質穀物。此外油芒還耐旱、耐寒、耐鹽、耐蟲、耐澇能在各種貧瘠的環境下生長!油芒是60年前,台灣原住民在耕種的農作物,因其本身含有許多細小的芒刺,在脫粒的過程中會有毛穴飛散而導致搔癢的問題,加上油芒的生長期不一,需耗費大量人力進行收成,在當時比起稻米及小麥,油芒並不是最好的種植選擇,因此漸漸被遺忘。然而近幾年因全球暖化、乾旱缺水的問題日益嚴重,油芒這項未來食物才再次出現在大眾眼前。目前鮮少人認識並瞭解油芒這項農作物,我們希望透過 DILL AID 這個品牌,將油芒輸出至國際長期面臨糧食危機的國家,並提供自救及急救兩個救難方案。   🎨 作品名稱:噗嚨!Vrooom! 創作團隊:張子晴(領獎代表)、涂佩吟、陳莉彤 指導老師:胡文淵、郭世謀、黃雅玲、邱顯源老師 創作理念:有一句話是「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其實除了人,大街小巷上都能發現的機車也是台灣獨有的風景之一,同時還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我們製作了一系列台灣機車現象的圖象與遊戲結合,希望透過遊玩《噗嚨》這款遊戲產生有趣的遊戲體驗,也能讓玩家從眾多機車中尋找正確的圖像,從而在這個過程中觀察人與人、車與車之間的互動,想起自己過去騎著機車的體驗,或者在台灣的道路上所看見的機車奇觀,使大眾意識到過去習以為常的台灣機車族,原來是台灣的獨特風景之一。噗嚨,非常機車的遊戲,一起來發現台灣的美!   🎨 作品名稱:疊疊字Stack Glyphs 創作團隊:唐德洋、賴弈璇 指導老師:曹 融、林加雯、趙飛帆、施文禮老師 創作理念:文字是文化的載體,漢字中出現一種特殊的型態稱作「疊體字」,指相同字符重疊所形成的文字。以「火」字為例,可以疊出二疊字「炎」、三疊字「焱」、四疊字「燚」。我們以圖像式符號建構文字。疊體字在表達文字的「累加」與「大量」之意。疊疊字將失傳的疊體字集結成冊,重新演繹疊體字的文化脈絡。疊疊字將其分門別類為五行、人類、動物、自然、器物,共計49組,總共152字。 恭喜以上得獎師生!
2023/08/03